牛角沟遗址

牛角沟遗址

时代:旧石器时代

牛角沟遗址位于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东庄社牛角沟泾河北岸的一条冲沟内,面积约7000平方米。

1976年发现。遗址采集有砍伐器、刮削器及动物化石等,并出土了人类头盖骨化石,包括一小片右额骨鳞部,右顶骨大部,较完整的右颞骨,枕骨大部和左顶骨一小部。人头盖骨化石在牛角沟高约40米的坡面台地内出土,1984年2月,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是一个20岁左右的女性头盖骨,距今约5万年,被命名为“泾川人”。

“泾川人”在人类进化系统中处于晚期智人阶段,其所显示的人种特征与蒙古人种相符。泾川人化石的发现,证明在五万年以前泾川地区就有人类生存,填补了甘肃省人类化石发现史上的空白。对揭示该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具有重要价值。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向东、南、西、北各延伸50米。

景观考古视角下的庙子沟遗址

过去的人们在遗址上不只是生活、抛弃物品、建筑房舍,他们还与周边的景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景观考古学就要研究遗址周围的情况。若只把遗址看作地图上有限的圆点,信息量有限,而结合景观考古学来思考则要有意义得多。考古学家以多种多样的方式理解景观:第一,景观是一系列经济资源,或是遗址资源域/利用区域分析;第二,景观是社会的反映,这与复杂社会及国家的形成理论相关联;第三,景观是文化意义系统的表达, “景观”有两重含义,它不只是土地,还包括人们怎么看或精神上如何构建它。(【英】科林·伦褔儒、【英】保罗·巴恩主编,陈胜前译:《考古学:关键概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理论上说,景观研究跟考古学研究一样古老。文艺复兴见证了研究过去的考古学的兴起,同时也看到景观分析观点的出现,人们开始注意到古代遗迹的特征。例如,这种分析景观的方法用于新的调查技术以及当时的地图制作之中。16世纪到18世纪的学者就是这样,把我们现在称之为考古学、历史学与制图学等的诸要素结合起来,用于记录地形。(《考古学 :关键概念》)早在19世纪后期,皮特里弗斯在英国Cranborne Chase 地区的考古工作就已经注意到将考古发掘的成果置于一定区域性的复杂文化和生态环境背景中考察。最早在理论上对景观考古学产生影响的是20世纪60年代的人文地理学,因此早期考古对景观的研究更关注人地关系。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后过程主义考古学的兴起,景观考古学在理论和方法上都迅速地成熟起来,将景观看作是人类社会关系构成和运作的空间载体,并且在个体重复性的社会实践中不断被赋予具体的文化意义。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空间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主要手段的空间信息综合分析和应用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到景观考古学的研究中。(张海:《景观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南方文物》2010年第4期)

站在遗址向西北

庙子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察右前旗乌拉哈乌拉乡庙子沟村,其相对年代相当于中原仰韶时代晚期阶段,绝对年代为距今5500—5000年。遗址出土大量完整和可复原的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以及78具人骨和大量动物骨骼标本等。魏坚教授在《庙子沟原始聚落文明再探》一文中称,庙子沟遗址是“内蒙古中南部目前发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出土遗物最为丰富、考古学研究亦较深入的遗址之一”。景观考古学强调实地的考察与体验,唯有切身的体验才可能比较真实地理解景观的含义。我们有幸前往庙子沟工作站工作,因而得以切身体验遗址的景观。

遗址位于工作站北部不远处的山坡上,其整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呈缓坡状。沿着缓坡走上去,就到了遗址所在的山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察右前旗人民政府所立的一通石碑,“庙子沟遗址”五个大字十分醒目,另一通石碑由内蒙古自治区所立,内容显示庙子沟遗址是国务院 2001 年 6 月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原有的围栏早已破旧,工人们正在设立崭新的围栏。

遗址所在的山坡不宜种植农作物,立冬前后,早已落叶凋零,草木枯黄。察右前旗所在的黄旗海地区,四周高、中间低,形成了多样性的经济生产结构,全旗以干旱、半干旱农业为主,适宜种植小麦马铃薯莜麦、胡麻等喜凉作物,还有谷、黍、甜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庙子沟村主要种植玉米、胡麻、莜麦马铃薯,养殖牛羊,工作站内种植了一些玉米、萝卜、南瓜、葱、果树(果实叫做金红苹果或者123小苹果)等。我们曾看到有人焚烧秸秆,将灰烬埋入土壤中,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产量。这里地处生态交错带,环境敏感,气温、降水的变化都会影响农业的发展,有时投入与产出持平 ;若遇旱涝之年,投入与产出难成正比,并非位于城郊的庙子沟村也不适宜发展蔬菜大棚,农牧业收入有限,大部分人选择进城务工。庙子沟村现存2户人家,他们不久也将搬迁到附近的村庄生活。

在阅读考古报告时,我们并未留意庙子沟遗址究竟位于山的哪个坡,来到实地后才意识到遗址坐落在山坡的北面,南坡很陡峭,无法居住,位置的选择与白音长汗遗址与有些类似。此外,在遗址的遗迹分布图中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庙子沟房址的门朝东北方向开,北方地区秋冬季节多寒风,一般情况下,门多朝东南开。遗址选择的是山坡上相对平坦的区域,向西北望,约7公里外的黄旗海一览无余,水天一色,向北与东北望,视野极为开阔。遗址的东、西、南三侧均为小山丘,可谓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身处背山面水的环境中,大好山川尽收眼底,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庙子沟房址的门朝东北开。在这周围,视野这么好的地方就只有这里了。与白音长汗遗址类似,庙子沟遗址的选择也不能完全从农业社会的居址选择来理解,农业群体是不太需要瞭望的,除非为了安全原因,猎人却需要。可见狩猎在当时的生产活动中占有重要比重,是这一时期重要的生计方式。史前庙子沟人选择在这里居住,良好的瞭望视野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遗址所在区域山坡比较平缓,相对宽阔,可以容纳一个聚落,且南坡地势比较陡峭,有利于防卫。遗址所在的地方,曾经是交通要道,现在也是如此,208 国道在此地穿过,史前先民选择在这里建房子是有一些据守要地的意味。

站在遗址向东北望

庙子沟遗址山坡东侧的河沟宽约70米,深近10米,名庙子沟,庙子沟村即因此沟而名,庙子沟内常年有泉水,涓涓溪水由南往北傍村东而过,夏季水量大时,可北上注入黄旗海。人们居址的选择主要考虑生活资源的获取,史前庙子沟人可得黄旗海与泉水之利。我们快到山顶时,一只类似于雉鸡的动物在草丛中飞了起来,这里的野生动物不仅当代可见,遗址出土大量的动物骨骼,说明当时同样可以获取。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遗址中没有沟壑,而东西两侧的山丘均有沟壑,如此说来,古人选择居址时还是比较讲究的。

景观的意义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遗址内的格局本身也能够构成景观,庙子沟遗址的房屋大体沿等高线成排分布,共7排,每排有6—10座房屋,排列相对有序。庙子沟聚落虽然不像兴隆洼聚落那样特别地强调秩序——聚落规模宏大、房屋大小有序,但其房屋布局具有一定的秩序,这样的房屋布局说明当时的人们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秩序的强调。另外,这里地形开敞,没有明显的防护设施,说明当时人们生活的景观相对和平。景观更多反映的社会内部秩序,这是一个内部有显著组织的社会。

庙子沟遗址具备开阔的视野,有相对充足的生活资源,而相对有序的房屋布局说明史前庙子沟人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秩序的强调。

(本文刊登于《大众考古》2020年11期 作者王红博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博士研究生 ;陈胜前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

杂志精选|| 景观考古视角下的庙子沟遗址

◐◑◒◓◔◕

& 景观考古视角下的庙子沟遗址

◎文 图 / 王红博 陈胜前

过去的人们在遗址上不只是生活、抛弃物品、建筑房舍,他们还与周边的景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景观考古学就要研究遗址周围的情况。若只把遗址看作地图上有限的圆点,信息量有限,而结合景观考古学来思考则要有意义得多。考古学家以多种多样的方式理解景观:第一,景观是一系列经济资源,或是遗址资源域/利用区域分析;第二,景观是社会的反映,这与复杂社会及国家的形成理论相关联;第三,景观是文化意义系统的表达, “景观”有两重含义,它不只是土地,还包括人们怎么看或精神上如何构建它。(【英】科林·伦褔儒、【英】保罗·巴恩主编,陈胜前译:《考古学:关键概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年)

理论上说,景观研究跟考古学研究一样古老。文艺复兴见证了研究过去的考古学的兴起,同时也看到景观分析观点的出现,人们开始注意到古代遗迹的特征。例如,这种分析景观的方法用于新的调查技术以及当时的地图制作之中。16 世纪到 18 世纪的学者就是这样,把我们现在称之为考古学、历史学与制图学等的诸要素结合起来,用于记录地形。(《考古学 :关键概念》)早在 19 世纪后期,皮特里弗斯在英国Cranborne Chase 地区的考古工作就已经注意到将考古发掘的成果置于一定区域性的复杂文化和生态环境背景中考察。最早在理论上对景观考古学产生影响的是 20 世纪 60 年代的人文地理学,因此早期考古对景观的研究更关注人地关系。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后过程主义考古学的兴起,景观考古学在理论和方法上都迅速地成熟起来,将景观看作是人类社会关系构成和运作的空间载体,并且在个体重复性的社会实践中不断被赋予具体的文化意义。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空间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主要手段的空间信息综合分析和应用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到景观考古学的研究中。(张海 :《景观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南方文物》2010 年第 4 期)

站在遗址向西北

庙子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察右前旗乌拉哈乌拉乡庙子沟村,其相对年代相当于中原仰韶时代晚期阶段,绝对年代为距今 5500—5000 年。遗址出土大量完整和可复原的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以及 78 具人骨和大量动物骨骼标本等。魏坚教授在《庙子沟原始聚落文明再探》一文中称,庙子沟遗址是“内蒙古中南部目前发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出土遗物最为丰富、考古学研究亦较深入的遗址之一”。景观考古学强调实地的考察与体验,唯有切身的体验才可能比较真实地理解景观的含义。我们有幸前往庙子沟工作站工作,因而得以切身体验遗址的景观。

遗址位于工作站北部不远处的山坡上,其整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呈缓坡状。沿着缓坡走上去,就到了遗址所在的山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察右前旗人民政府所立的一通石碑,“庙子沟遗址”五个大字十分醒目,另一通石碑由内蒙古自治区所立,内容显示庙子沟遗址是国务院 2001 年 6 月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原有的围栏早已破旧,工人们正在设立崭新的围栏。

遗址所在的山坡不宜种植农作物,立冬前后,早已落叶凋零,草木枯黄。察右前旗所在的黄旗海地区,四周高、中间低,形成了多样性的经济生产结构,全旗以干旱、半干旱农业为主,适宜种植小麦马铃薯莜麦、胡麻等喜凉作物,还有谷、黍、甜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庙子沟村主要种植玉米、胡麻、莜麦马铃薯,养殖牛羊,工作站内种植了一些玉米、萝卜、南瓜、葱、果树(果实叫做金红苹果或者 123 小苹果)等。我们曾看到有人焚烧秸秆,将灰烬埋入土壤中,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产量。这里地处生态交错带,环境敏感,气温、降水的变化都会影响农业的发展,有时投入与产出持平 ;若遇旱涝之年,投入与产出难成正比,并非位于城郊的庙子沟村也不适宜发展蔬菜大棚,农牧业收入有限,大部分人选择进城务工。庙子沟村现存 2 户人家,他们不久也将搬迁到附近的村庄生活。

在阅读考古报告时,我们并未留意庙子沟遗址究竟位于山的哪个坡,来到实地后才意识到遗址坐落在山坡的北面,南坡很陡峭,无法居住,位置的选择与白音长汗遗址与有些类似。此外,在遗址的遗迹分布图中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庙子沟房址的门朝东北方向开,北方地区秋冬季节多寒风,一般情况下,门多朝东南开。遗址选择的是山坡上相对平坦的区域,向西北望,约 7 公里外的黄旗海一览无余,水天一色,向北与东北望,视野极为开阔。遗址的东、西、南三侧均为小山丘,可谓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身处背山面水的环境中,大好山川尽收眼底,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庙子沟房址的门朝东北开。在这周围,视野这么好的地方就只有这里了。与白音长汗遗址类似,庙子沟遗址的选择也不能完全从农业社会的居址选择来理解,农业群体是不太需要瞭望的,除非为了安全原因,猎人却需要。可见狩猎在当时的生产活动中占有重要比重,是这一时期重要的生计方式。史前庙子沟人选择在这里居住,良好的瞭望视野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遗址所在区域山坡比较平缓,相对宽阔,可以容纳一个聚落,且南坡地势比较陡峭,有利于防卫。遗址所在的地方,曾经是交通要道,现在也是如此,208 国道在此地穿过,史前先民选择在这里建房子是有一些据守要地的意味。

站在遗址向东北望

庙子沟遗址山坡东侧的河沟宽约 70 米,深近 10 米,名庙子沟,庙子沟村即因此沟而名,庙子沟内常年有泉水,涓涓溪水由南往北傍村东而过,夏季水量大时,可北上注入黄旗海。人们居址的选择主要考虑生活资源的获取,史前庙子沟人可得黄旗海与泉水之利。我们快到山顶时,一只类似于雉鸡的动物在草丛中飞了起来,这里的野生动物不仅当代可见,遗址出土大量的动物骨骼,说明当时同样可以获取。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遗址中没有沟壑,而东西两侧的山丘均有沟壑,如此说来,古人选择居址时还是比较讲究的。

景观的意义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遗址内的格局本身也能够构成景观,庙子沟遗址的房屋大体沿等高线成排分布,共 7排,每排有 6—10 座房屋,排列相对有序。庙子沟聚落虽然不像兴隆洼聚落那样特别地强调秩序——聚落规模宏大、房屋大小有序,但其房屋布局具有一定的秩序,这样的房屋布局说明当时的人们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秩序的强调。另外,这里地形开敞,没有明显的防护设施,说明当时人们生活的景观相对和平。景观更多反映的社会内部秩序,这是一个内部有显著组织的社会。

庙子沟遗址具备开阔的视野,有相对充足的生活资源,而相对有序的房屋布局说明史前庙子沟人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秩序的强调。

(本文刊登于《大众考古》2020年11期 作者王红博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博士研究生 ;陈胜前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

投稿邮箱:dzkaogu@163.com

邮发代号:28—448

官方淘宝店:populararchaeology.taobao.com/

● 扫码关注我们 ●

灵武市水洞沟遗址景点的简要介绍 灵武市水洞沟遗址景点的简要介绍资料

1. 灵武市水洞沟遗址景点的简要介绍资料

1958年10月2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境内灵武市“水洞沟遗址”表明,早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春秋战国时期,是羌、戎和匈奴等民族集聚地之一。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北地郡,派兵屯垦,兴修水利,开创了引黄灌溉的历史。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大夏国,

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其国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抵大漠”,“方二万余里”,形成了和宋、辽、金政权三足鼎立189年的局面。历经千年岁月风雨的西夏王陵,向后人述说着当年的辉煌和强大。元灭西夏后,设宁夏路,始有宁夏之名。明朝设宁夏卫,清代设宁夏府。

民国初年(1912年)宁夏改为朔方道,1929年成立宁夏省。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宁夏省撤消并入甘肃。1958年10月2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2. 灵武水洞沟主要有哪些景点

沙湖景区,沙坡头景区,水洞沟景区,西夏王陵景区,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景区,贺兰山岩画,灵武市恐龙化石景区,泾源县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泾源县老龙潭景区,泾源县野荷谷景区,彭阳县茹河瀑布景区,彭阳县金鸡坪梯田景区,西吉县火石寨景区。

3. 灵武水洞沟门票

银川市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是银川市.银川市,简称“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十大景点介绍

01

宁夏银川沙坡头景区(5A级)

沙坡头,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卫县近郊,风光旖旎,集广袤的大漠、波涛汹涌的黄河、挺拔的高山、苍翠的绿洲为一体,既显江南之美丽景色,又不乏北国的大好风光,景观堪称奇特、瑰丽,且扬名中外。唐代诗人王维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的就是此处。这里有中国最大的天然滑沙场,有“天下黄河第一索”沙坡头黄河滑索,有黄河文化的代表一古老水车,有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有黄河上最古老的运输工具羊皮筏子。

门票参考价:淡季65元;旺季100元;

景区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城西20公里处;

02

宁夏银川镇北堡西部影视城(5A级)

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现通称西部影视城,被誉为“东方好莱坞”,在中国众多的影视城中,西部影城以其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为特色,是中国三大影视城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唯一著名影视城。就象到北京旅游“不到长城非好汉”一样,到宁夏旅游如果没到“镇北堡西部影城”就算白玩。迄今为止,这个貌不惊人的外景场地里,已经拍摄了八十多部影视剧,象《牧马人》、《红高梁》、《黄河谣》、《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绝地苍狼》等影片。

门票参考价:100元;

景区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银川市城区西北郊空旷的荒野上);

03

宁夏石嘴山沙湖生态旅游区(5A级)

宁夏沙湖生态旅游区,国家5A级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体,沙、水、苇、鸟、山五大景源有机结合,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秀丽景观,是一处融江南秀色与塞外壮景于一体的“塞上明珠”,成为中国绝无仅有的旅游胜地。沙湖是鸟的天堂,沙湖鸟岛是我国最好的观鸟地之一。景点项目有游乐园、瞭望塔、荷花苑、芦苇迷津、湖心鸟巢、西部大漠、西夏行宫、水上飞机、水上跳伞、水上摩托、滑沙索道、大漠沙雕、湖中荡舟、天然浴场等旅游项目。

门票参考价:旺季50元,淡季40元;

景区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

04

宁夏银川灵武水洞沟景区(5A级)

水洞沟,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独特的雅丹地貌,鬼斧神工地造就了魔鬼城、旋风洞、卧驼岭、怪柳沟等二十多处土林奇绝景观,使这里充满了玄远、雄浑的旷古神韵,使人望而生奇,大有地老天荒、旷古玄远之叹。由“横城大边”、烽燧墩台、藏兵洞窟等构成的古代长城立体军事防御体系,成为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军事防御建筑大观园,是一个集旅游观光、科学考察、休闲娱乐、军事探险为一体的旅游区。

门票参考价:76元;

景区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灵武市临河镇水洞沟村;

05

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景区(4A级)

须弥山石窟,佛教石窟寺,为中国十大石窟之一,它和名震中外的敦煌、云岗、龙门石窟一样,都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瑰宝,为中国十大石窟之一,是宁夏著名景区之一。石窟经年累月,风雨剥蚀,加之人为破坏、地震灾害,至今造像较完整的有20多窟,主要分布在大佛楼、“子孙宫”、园光寺、相国寺和桃花洞等5个景区内。现存造像最多的第45、46窟,有比真人还大的造像40余尊。

门票参考价:60元;

景区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北的须弥山南麓;

06

宁夏吴忠青铜峡黄河大峡谷(4A级)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长10多公里,宽50~100米,两侧的崖壁高30米以上,具有典型粗犷雄浑的北方黄河特色,被誉为“黄河中上游第一峡谷”。景区以黄河水上洲览的方式闻名遐迩的黄河大坝、壮观的十里长峡、独特的一百零八塔、神奇的卧佛山等景观将这些景点联系起来,游客可以充分体现具有宁夏特色的回族穆斯林民族风情和塞上江南风光。游艇所有游艇和漂流工具,特别是西北黄河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羊皮筏子”特色漂流项目,被誉为“西北第一漂”。

门票参考价:40元,A线 120元;

景区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青铜峡镇,距吴忠市区20公里;

07

宁夏银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4A级)

银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国家4A级景区,位于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境内,是黄河流域、西部地区第一家国家湿地公园。享有“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公园之一”的美誉。每逢春夏,成千上万只鸟在这里栖息繁衍,成为鸟的乐园,可畅游芦苇迷宫,湿地观鸟赏荷,水上乐园可以激情畅玩夏日亲水世界。冬季则也到鸣翠湖来滑雪——释放激情,银川鸣翠湖滑雪场是宁夏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滑雪场。

门票参考价:淡季40元,旺季60元;

景区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境内;

08

宁夏中华回乡文化园景区(4A级)

人们说宁夏四大特点“大漠魂、黄河水、江南景、回乡情”,到回乡文化园,后两个内容都有了。她给参观者以冲击力的是处处透出的大气、灵气和书卷气。中华回乡文化园依托古老的纳家户清真大寺和回族风情浓郁的纳家户村所建,以展示伊斯兰建筑文化、礼俗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农耕与商贸文化为特色。

门票参考价:60元;

景区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高速路出口,距离银川25公里;

09

宁夏固原六盘山森林公园(4A级)

宁夏六盘山旅游区,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是历代兵家用武的重镇要塞,更是纪念红军长征的重要红色旅游景区,自然山水独特、森林景观葱郁、回乡风情浓厚、长征纪念地闻名,有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凉殿峡、六盘关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纪念亭和吟诗台等景点,都是干旱带荒漠地区独存的休闲避暑胜地。

门票参考价:红军长征区50元、森林公园65元、老龙潭60元、野荷谷25元;

景区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河泾镇六盘山林业局;

10

宁夏银川西夏王陵景区(4A级)

西夏王陵,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是西夏文物古迹的代表,也是研究西夏文化历史的宝贵资源,座落在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东麓,距市区大约35公里,是西夏历代帝王陵墓所在地,拥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神奇西北100景等光环。景区由滚钟口、西夏王陵、拜寺口和三关古长城四景区组成。

门票参考价:通票95元;

景区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东麓,距市区大约35公里;

4. 水洞沟文化遗址

西夏王陵和水洞沟都值的去看一看,西夏王陵沉积着西夏王朝200年的历史,从那里可以了解西夏和北宋当时的交往历史,对宋史感兴趣的更应该去看。

水洞沟有3万年前人类的遗址,可以了解猿人的生活。特别是明朝修的藏兵洞更可以了解当时宁夏地区处于游牧和农耕民族的结合。

5. 水洞沟遗址在什么地方

640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身份证。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首府银川。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东邻陕西,西、北接内蒙古,南连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位于四大地理区划的西北地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下辖5个地级市(9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11个县)。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总人口为7202654人。2020年,宁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20.55亿元,比2019年增长3.9%。

6. 灵武市水洞沟遗址景点的简要介绍资料是什么

1200米

水洞沟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东28km,西距黄河大约10km,行政区划属灵武市临河乡,地理坐标为106°30′07″E,38°17′56″N,海拔约1200m。

水洞沟旧石器遗址群包括12个点位,其中发掘了9个。水洞沟遗址第2地点经历了两轮大规模的发掘,一共三个探方,发掘面积180平方米,出土的遗迹遗物更是多达数万件。

7. 宁夏灵武市水洞沟遗址

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位于宁夏银川市灵武市临河镇水洞沟村,是三万年前人类繁衍生息的圣地。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在这里发现了史前文化遗址,通过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水洞沟因此而成为我国最早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被国家列为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荣获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银奖

8. 灵武市水洞沟景区图片

水洞沟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距银川市19公里,位于灵武市临河乡水洞沟一处面南的崖壁上。它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材料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之一。这座1919年由比利时人肯特发现的遗址,迄今已有5万多年的历史。

水洞沟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史前资料,被列为国家“十一五”文物保护规划重大遗址之一。

水洞沟遗址记录了远古人类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斗的历史见证,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史前资料。它向人们展示了距今三万年前古人类的生存画卷,是迄今为止中国在黄河地区唯一经过正式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水洞沟地区又是中国北方明代古长城、烽燧、城堡、沟堑、墩台等军事防御建筑大观园。保护区内,蜿蜒东去的长城、高台耸立的墩堠、古朴神秘的城堡、曲折幽深的沟堑令人目不暇接,令人遥想当年“甲士拥矛驰战垒,将军拔剑逐胡兵”的壮烈场面。

游史前遗址,阅长城水岸,穿土林峡谷,览边塞古堡,看藏兵洞窟。

这就是,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一一水洞沟!

9. 灵武市水洞沟遗址景点的简要介绍资料图片

宁夏,地小而物博,是我国四大灌区和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粮食和牛奶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前列,水产品人均产量居西北地区首位,粮食加工、绒毛皮加工、肉奶制品、葡萄酿酒等逐步形成产业优势。延年益寿的名贵中药——枸杞、独特的贺兰石和独一无二的滩羊裘皮是著名的宁夏红、蓝、白“三宝”;宁夏煤炭储量大、煤种齐全、品质优良,已经探明储量310亿吨,居全国第6位;著名的太西煤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全自治区现有大中型发电厂5座,装机容量228万千瓦,人均发电量居全国第2位;世界级油气田——陕甘宁盆地长庆油气田的石油、天然气储量达7000亿立方米,为发展宁夏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宁夏,既有漠北边塞的雄奇,又不乏江南水乡的灵秀。灵武水洞沟遗址是中华史前文明的缩影,神秘奇特的西夏王陵是大夏国兴衰的历史见证,风光旖旎的沙湖旅游区是中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治沙典范——“沙坡头风景区”受到联合国的表彰……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浓郁的回乡风情和神秘的西夏文明在宁夏这块希望的田野上交相辉映,熠熠闪光。

10. 水洞沟遗址的重要意义

去色达吧。有这么一个地方,一生一定要去一次,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仿佛与这个喧嚣浮躁的城市无关。色达,就是这样一个既令人向往又神圣的地方。

色达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东北部,海拔4000米左右。前年,我去了色达,带给我的震撼和心灵的启迪至今念念不忘。在色达,你会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满坡满坳的红色小房子比想象中更令人震撼。凭栏迎风而望,喇荣五明佛学院近在咫尺,在这样一个充满信仰而神圣的地方,心绪也不由得慢慢变得安宁。

修行的人们就住在这样的小房子里,房屋甚是狭小,设施比较简陋,有些日常用品全靠人工搬运。这一扇扇的小门背后是怎样的一个世界?里面住着一群什么样的人儿?

这里有藏传佛教最大的佛学院——喇荣五明佛学院。佛学院的殿堂里,有学生正在上课学经,殿堂外有人在磕着长头虔诚祈福。我们不便也不敢打扰,便在佛学院附近慢慢转悠。站在谷底抬头而望,和山峰上往下眺望到不一样的景致,密密麻麻的红色小窝,占满了四面的山坡,佛学院也在这些小窝的包围下,显得愈发神圣,光芒四射。

半路上,下起了雨来。总算“爬”到高处,回望五明佛学院,已经笼罩在雨雾当中,此时身上已经湿透,好在背包里带了一件薄羽绒,赶紧脱掉淋湿的外衣,换上暖和的衣服,又因天气原因,只得放弃原本晚上拍摄夜景的计划。色达——确是一场苦旅,虽苦却不悔。色达,有的人来寻找信仰,有的人来只是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