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

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

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

甘家湖自然保护区(83º54′16″E、44

º

39′57″N)海拔320M,位于乌苏市古尔图牧场,东南与乌苏市直线距65KM。

梭梭林系天山北坡冲积洼地上的一片耐旱丛林,梭梭、红柳、胡杨并生,非常茂盛,总面积为257万亩,自北向南胡杨渐多。此处还有白梭梭成片分布,有些地方的白梭梭高达5—6米,树冠直径达3米,盖度70——85%,个别高达10米以上。

梭梭林、白梭梭林保护区位于艾木台原始森林公园中心位置,其中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梭梭、白梭梭的覆盖率达30%以上,部分地带可达52%—60%,这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白梭梭林,世界上最大的梭梭就生长在这里,近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对人工梭梭林的繁育做了非常富有成交的开拓性工作,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适当开发一些药用植物,如肉苁蓉、甘草等,因此,在该区可开发科考旅游,邀请中外知名的植物、动物及生态学家到此调研,有很大的潜力。保护区植物分部是以带状为主,植株生长高大,林相整齐。由于景区内不同的土壤基质,梭梭的形态也各有差异,有的地方梭梭密布,生长旺盛而高大,形成葱郁茂密的梭梭林;有的地方林木低矮,有的地方树体中等,密度较大,生长较好,每当太阳西落,余辉透过林间,充满了宁静与祥和。

在自然保护区内生长着古老的胡杨林,它们生长形状各异,胡杨林当地人们也称梧桐林,传说可生存三千年,其中生长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原始森林中就有很多古老未朽的千年树木,胡杨树以它极耐寒旱和耐酸碱,生命力极强,所以有千年古树之美称。每到秋天来临,树叶还给人们呈现一片金黄色景象。

位于艾木台森林公园东部,以喀拉巴斯陶居多,分部面积约41100亩,平均每年可生产柳花3.5—5吨。据邓缵先编写《乌苏县志》记载:“柳花为本境特产,系老柳丛生花,入夏碧绿,花小拓叠似含苞之菊,味苦,瀹可当茗,性至凉,能解暑,中热宿醒者,宜之。人称柳花茶。”在清代,柳花成为贡品是由居住在乌苏各地区的旧吐尔扈特部蒙古王爷,作为贡品进献的。

醉美乌苏 | 摄影大师镜头下的甘家湖梭梭林国家自然保护区!

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部,属艾比湖盆地,保护区地跨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

它是中国梭梭生长最好、最集中的保护区,也是我国唯一的温带荒漠地带的梭梭荒漠生态保护区。

甘家湖实际上是一片沙海,地势低洼,波状起伏。

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在此汇合后流人艾比湖。

甘家湖自然保护区主要植物有白梭梭、梭梭、柽柳、胡杨、铃铛刺、沙拐枣等,及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肉苁蓉锁阳甘草、罗布麻、苏枸杞等。

白梭梭

保护区为艾比溯洼地上的一部分。艾比湖洼地的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缘,但由于北面、东面克拉玛依山和扎依尔山隆起的存在和影响,使之与准噶尔盆地分开而自成一体,具有荒漠的各种地貌如沙漠、砾漠、盐漠。

林场水库

林场水库

五道泉

五道泉

五道泉

五道泉

五道泉

五道泉

五道泉

天鹅湖

天鹅湖

天鹅湖

天鹅湖

天鹅湖

月亮湾

克孜加尔湖

克孜加尔湖

“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这就是胡杨的一生,被称为“植物化石”!

很少有人知道乌苏古尔图镇的甘家湖,因为它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任何人不能进入此地,我是74年进入古尔图甘家湖的,那是在学生营,也就是上山下乡知青队工作的原因,所以把我们派到甘家湖去务农,15天的任务,我们7天干完,第8天就回到独山子了!的确是那里的天气条件很恶劣,六七八九月早上冻死人,中午热死了,早晚温差太大。

几十年来我对甘家湖有着深厚的感情,进入过上百次,那里不只有我青年的记忆,更有着像胡杨一样永远挚爱的摄影天堂。当秋季来临,胡杨披着艳丽外表的盛装时,就会吸引着我们这些热爱生活的人们前去采风。

摄影家不断地追求和完善自己的作品,有时就像美女缺一身衣服或者少一条裙子的感觉,需要不时的补充。

这一次十几天的创作,让我走遍了甘家湖的大部分地方,每一次进入甘家湖就像进入了非洲的大草原一样,感到一望无际。

这里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波斑鸨;二级保护动物有马鹿、鹅喉羚、水獭、大天鹅、灰鹤、猎隼、红隼、黄羊野猪、野鸡,还有那野兔子在车前不停的跑动。

野猪

我经常对朋友们说世界上的胡杨百分之八九十生长在中国,中国的胡杨百分之九十在新疆,新疆的胡杨百分之九十在塔里木河流域,而最茂盛的胡杨在轮南,最丑陋也是最漂亮的胡杨在木垒;最美的沙漠与胡杨只有塔里木河的两岸;

能拍到水里的胡杨只有在塔里木河和甘家湖,还有农七师的130团场的胡杨河;常年可以拍到有雪山为背景的胡杨在哈密地区伊吾县的淖毛湖和塔城地区乌苏市的甘家湖。

胡杨——它是生命的象征,也是人们对美的向往、对生命中精神力量的渴望。

胡杨是一个神奇的树种,多变的树种,春夏为绿色,深秋为黄色,冬天为红色,这是一个坚强的树种,胡杨,有顽强的性格,也有独特的美!

所以胡杨才有“活着昂首一千年,死后挺立一千年,倒下不朽一千年”的美称。

(来源:沈久泉 工作室)

- 【end】-

编辑:柯 姣

审核:张婷洁 终审:王东平

声明:本文由乌苏市旅游局综合整理,图片素材归原作者。若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同时欢迎投稿,邮箱:149518925@qq.com。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旅游攻略 南昌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怎么去?

1. 南昌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怎么去?

鄱阳湖并没有专属上饶。江西鄱阳湖,汇集了修水、锦江、袁水、赣江、抚河、信江、昌江等大小江河之水,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在江西省划界在3个地级市境内,分别属于南昌市、上饶市、九江市。在南昌市境内的鄱阳湖南岸,有南矶山、南矶山候鸟自然保护区、鄱阳湖候鸟国家自然保护区。上饶的余干县,鄱阳县都在鄱阳湖南边。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鄱阳县辖区。剩下的鄱阳湖北部全在九江市境内,九江的共青城市、都昌县、庐山市、湖口县,都在鄱阳湖沿岸。其中鄱阳湖有三分之二水域位于九江市。

2. 江西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官网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

位于江西省北部,距南昌市东北部50km。

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在正常的水位情况下,鄱阳湖面积有3914平方公里,容积达300亿立方米。

它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

鄱阳湖在九江的水面约20万公顷,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德安、庐山区等六个县(区),它是赣北的一颗明珠。

     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形成南宽北狭的形状,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

由于带有大量水蒸气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从而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在我国的湖泊中,鄱阳湖具有最大的淡水水产养殖的水域,是长江中一些珍贵鱼类漫游、产卵与育肥的场所。

水域中有鱼类122种、浮游植物50种。

鄱阳湖还有200万亩草洲,水草丰美,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有数十万只珍禽候鸟来这里越冬。

1983年6月,江西省政府在永修县吴城镇建立了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个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越冬白鹤群体所在地,白鹤种群约占全球的98%以上,也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鸿雁群体所在地,鸿雁数量达3万只以上。

保护区栖息着54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13种鸟类被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列为世界濒危鸟类。

丰富珍贵的鸟类资源为我国赢得了声誉。

世界自然基金会会长——英国菲利普亲王、丹麦亨利克亲王及国内外专家、学者都专程来到这里考察,众多的国内外旅游者纷纷慕名前来游览,称这里是“珍禽王国”、“中国第二长城”。

3. 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景点简介

鄱阳湖三个景区各有特色,相比之下庐山景区最好。庐山景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山体呈椰圆形,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是中国久负盛名的避暑胜地。至于鄱阳湖景区在改善当地气候和维护生态平衡方面有巨大作用。它的侯鸟保护区是世界重要的保护区。

4. 从南昌到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怎么去

走昌万公路,经麻丘到余干,然后上鄱余公路到了鄱阳县城共126公里。就有路标了,从县城到湿地公园16公里就可以看到几万只天鹅了。

5.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攻略

鄱阳湖是中国第二大湖,第一大淡水湖。

鄱阳湖对长江水量的调节起着一定作用。通常每年4-9月为汛期,10月至次年3月为枯水期。4-6月水位随五河洪水上涨,7、9月因长江洪水顶托或倒灌而维持高水位。当湖面水位高出长江,可对长江流量进行补给,增加长江枯水流量约80亿立方米;反之,江水倒灌入湖,最大倒灌水量达93.1亿立方米 水量调节作用明显。

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在中国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生态功能,是中国最大的“大陆之肾”,是中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是中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6. 南昌到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

鄱阳湖最佳地点建议去两个国家级湿地保护区。

一个在新建区的南矶乡,在南昌市东北约60公里处的鄱阳湖西南近岸尖湖域中,是南山和矶山两座相邻小岛的名称。每逢金秋,数以万计的各种越冬候鸟由北方飞来,至此栖息,据统计有鸟类280余种,水禽达115种。

另一个是“九江永修候鸟保护区”。在赣江修水、西河交汇处的鄱阳湖滨,永修县的吴城镇附近,候鸟保护区面积约90平方公里,水草茂盛,鱼类丰富,无工业污染。从南昌城八一桥开车到吴城镇70公里,距离南矶山更近。

7. 江西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鄱阳湖位于北纬28°22′至29°45′,东经115°47′至116°45′。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鄱阳湖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面为入江水道,长40公里,宽3至5公里,最窄处约2.8公里;南面为主湖体,长133公里,最宽处达74公里。 鄱阳湖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达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体面积3583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平均水深8.4米,最深处25.1米左右,容积约276亿立方米,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三河水量的总和,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16.3%。 “枯水一线,洪水一片”的自然景观   鄱阳湖多年平均水位为12.86米,最高水位为1998年7月31日的22.59米,最低水位为1963年2月6日的5.90米(湖口水文站,吴淞基面)。年内水位变幅在9.79~15.36米,绝对水位变幅达16.69米。随水量变化,鄱阳湖水位升降幅度较大,具有天然调蓄洪的功能。由于水位变幅大,所以湖泊面积变化也大。汛期水位上升,湖面陡增,水面辽阔;枯期水位下降,洲滩裸露,水流归槽,湖面仅剩几条蜿蜒曲折的水道。具有“枯水一线,洪水一片”的自然景观。 “白鹤世界”、“珍禽王国”   由于受暖湿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平均 1636 毫米,从而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均适合候鸟越冬,因此,在每年秋末冬初(10月),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直到翌年春(4月)逐渐离去。如今,保护区内鸟类已达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珍禽50多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尤其可喜的是在这里发现了当代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2002年越冬种群总数达4000只以上,占全世界白鹤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因此,鄱阳湖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 “魔鬼三角”   1945年4月16日,2000多吨级的日本运输船“神户丸”行驶到江西鄱阳湖西北老爷庙水域突然无声无息地失踪(沉入湖底),船上200余人无一逃生。其后,日本海军曾派人潜入湖中侦察,下水的人中除山下堤昭外,其他人员全部神 秘失踪。山下堤昭脱下潜水服后,精神恐惧,接着就精神失常了。   抗战胜利后,美国著名的潜水专家爱德华·波尔一行人来到鄱阳湖,历经数月的打捞仍一无所获,除爱德华·波尔外,几名美国潜水员再度在这里失踪。   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在正常的水位情况下,鄱阳湖面积有3914平方公里,容积达300亿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鄱阳湖在九江的水面约20万公顷,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德安、庐山区等六个县(区),它是赣北的一颗明珠。    鄱阳湖在古代有过彭泽、彭湖、官亭湖等多种称谓,在漫长的历史年代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演变过程。远在地质史“元古代”时期,湖区为“扬子海槽”的一部分,大约在距今八九亿年前的燕山运动时期,湖区地壳又经断陷构成鄱阳湖盆地锥形。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彭蠡泽”向南扩展,湖水进抵今鄱阳湖。在彭蠡泽大举南侵之前,低洼的鄱阳盆地上原本是人烟稠密的城镇,随着湖水的不断南侵,鄱阳湖盆地内的鄱阳县城和海昏县治先后被淹人湖中,而位于海昏县邻近较高处的吴城却日趋繁荣成江西四大古镇之一,因此,历史上曾有“淹了海昏县,出了吴城镇”之说。   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形成南宽北狭的形状,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由于带有大量水蒸气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从而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鄱阳湖上名山秀屿,比比皆是。湖口县的石钟山、大孤山,都昌县的南山和老爷庙,星子县的落星湖,风光如画,景色宜人。九江市旅游局已将鄱阳湖上的各景点通过游船连成一线即鄱阳湖水上旅游线。   鄱阳湖,美丽的湖,神话的湖,充满诗情画意的湖,她象一个淡妆素抹的少女,含情脉脉地笑迎每一位光临的游客神游翻阳湖。   落星石位于九江市星子县内,与周瑜点将台相近。落星石俗称落星墩,纵横各数丈,状如星斗,鄱阳湖水有涨有落,而此石不没于水,相传此石为坠落的天星,星子县名,由此而来。 大孤山,六朝时称“独石”,又因其形如鞋,俗名“鞋山”。 位于九江市湖口县以南的鄱阳湖中。相传古时有一年轻渔郎,姓胡名春,在鄱阳湖中网到一盒,内贮明珠一颗,便欣然回家。路中有一绿衣少女,啼哭悲切,问其故,说是丢失明珠,渔郎胡春当即奉还,少女拜谢而去。他日,渔郎打渔时忽逢狂风暴雨,刹时天昏地暗,正在危险之时,有绿衣少女手执明珠,为渔郎导航,转危为安。此少女是瑶池玉女,名叫大姑,因触犯天规,贬于鄱阳湖,独居碧波之间。两人由爱慕结成佳偶。渔霸盛泰见大姑美貌似花,顿起歹念,但无法得手。另一方面玉帝知大姑与胡春结为夫妇,乃派遣天兵天将捉拿大姑,渔霸盛泰也趁机加害胡春。 当大姑被劫持于空中时,见胡春被盛泰击伤,且欲置之死地。大姑无奈,即将所穿之鞋踢下,化作峭壁,将盛泰镇压于湖底。此鞋即成为山,所以,大孤山实为大姑山。大孤山三面绝壁,屹立中流,周长500米,仅西北角有一石穴,可泊舟船。山上原建有天后宫、梳妆台等,现已毁。登山远眺,四周碧水,白帆片片, 无限蓝天,充满诗情画意。 周瑜点将台位于九江市星子县境内的鄱阳湖畔。相传三国时, 东吴都督周瑜守柴桑(今九江市),此处是操练水军的点将指挥之处。台高约7米。为花岗石砌成 ,台下有扶门通道,台上有双层房檐木结构城楼。 鄱阳湖候鸟保护区位于鄱阳湖南面的望湖亭附近。由于鄱阳 湖水质未受污染,加以鱼类丰富,为越冬各种鸟类的天堂。保护 区内严禁捕猎,违者重处。保护区内各种候鸟能“和平共处”。 最名贵的属国家一级保护的丹顶鹤,尤为重要。在保护区之东设 有大湖池候鸟观赏区,专为旅游爱好者开辟。   鄱阳湖在古代有过彭蠡湖、彭蠡泽、彭泽、彭湖、扬澜、宫亭湖等多种称谓。其中彭蠡,是很古的泽薮名,《汉书·地理志》“豫章郡彭泽”条载:“彭蠡泽在西”。还有另一种说法:“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形容鄱阳湖如大瓢一样。经过漫长的历史年代,在地质、气象、水文等符合作用、长期发展下, 彭蠡泽向南扩展,湖水越过松门山直抵波阳县附近,因而易名鄱阳湖。在湖水南侵之前,松门山以南原本是人烟稠密的枭阳平原,随着湖水的不断南侵,鄱阳湖盆地内的枭阳县和海昏县治先后被淹入水中,历史上曾有“沉枭阳起都昌、沉海昏起吴城”之说。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经过漫长的演变,在距今约1600年左右形成了现代鄱阳湖的雏形,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国际重要湿地  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在中国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生态功能,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鄱阳湖流域自古以来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富裕地区,我国历史上很多杰出人物如徐稚、陶渊明、林士弘、刘恕、洪适、江万里、朱耷等曾在湖区生活。这里又发生过许多威武雄壮的英雄事迹,如周瑜操练水师、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水战、李烈钧在湖口发起“二次革命”等。鄱阳湖是古代从北方进入江西的唯一水道,发生在鄱阳湖上的文人轶事和民间传说则更是难以胜数。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描述的正是鄱阳湖上的渔民捕鱼归来的欢乐情景。宋代诗人苏轼在《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中时写的“山苍苍,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写的是鄱阳湖的胜景。   鄱阳湖上名山秀屿,比比皆是。湖口县的石钟山、大孤山,都昌县的南山和老爷庙,星子县的落星墩,风光如画,景色宜人。九江市旅游局已将鄱阳湖上的各景点通过游船连成一线即鄱阳湖水上旅游线。

8. 江西鄱阳湖保护区

1.目前,长江中下游已有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建立了6个江豚自然保护区。

2.2005年,农业部拨专款350万元给岳阳,筹建“岳阳东洞庭湖长江江豚市级自然保护区”。

3.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后,经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南京市豚类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南京市豚类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科研分站,江宁、浦口、栖霞、六合沿江四区相继成立南京市豚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分站,实现保护与管理工作全覆盖。保护区采用和当地渔政部门合署管理方式,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基础设施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为重点,积极开展执法巡护、科研监测、科普宣传、涉水工程监管、水域生态修复等各项工作,提升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和管护效果,得到各级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在2016年度全国50多个省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考核成绩中名列第二。

9.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什么区域

鄱阳湖服务区位于九江市都昌县 多宝乡。鄱阳服务区隶属于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地处鄱阳县境内,位于杭瑞高速K389公桩处,濒临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鄱阳有最大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也是我国最大的候鸟保护区。鄱阳服务区连续两年被江西省文明办、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授予全省“百姓满意服务区”称号,2015年被省消协授予“消费维权诚信示范单位”称号。

10.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鄱阳湖具备了白鹤越冬的条件。鄱阳湖为我国最大淡水湖,是一个吞吐性湖泊。每年四至九月份汛期,湖水上涨,湖水最大面积可达四千六百多平方公里。这时,一片汪洋,水生生物鱼、虾、螺、蚌及水草大量繁殖。十月至第二年三月进入枯水期,水位下降,湖水面积只有五百平方公里左右,周围形成大面积的湖滩、草洲、沼泽湿地、浅水湖泊。湖水退后,水草、螺蚌遗留下来,为白鹤准备了丰盛的食物。鄱阳湖自然保护区设于鄱阳湖西汊,避风、暖和,冬季温度在五摄氏度左右,水面及空气污染较小。另外,鄱阳湖湖岸线比较平缓,坡度小,水位能慢慢不断地下降,这样,不断为白鹤提供了新的觅食地。

适宜的气候,丰富的食物,广阔的湿地,洁净的湖水,使得鄱阳湖的自然环境优于国内其他湖泊,因而成为白鹤的越冬地。

我市自然保护区建设迈向新征程——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LOGO)标志正式“出炉”

为塑造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特的绿色生态形象,进一步推动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生态文化建设,通过多方征集与筛选,4月8日,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LOGO)标志正式上线应用,这也标志我市自然保护区建设迈向新征程。

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长白山北麓龙岗山中段,通化柳河县东南。保护区总面积2223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以泥炭沼泽湿地类型为主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哈泥河水源源头涵养区。

通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区建设与发展。1991年,通化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通化哈泥市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哈泥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2002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宣布哈泥保护区晋升为省级保护区,并于2003年6月,设立吉林哈泥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作为保护区管理机构。为了加快保护区的建设步伐,使区域内重要的湿地资源及珍稀濒危水禽得到更好的保护,在省级保护区顺利运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幅员、区划和管理方式的调整。2009年,国务院国办发[2009]54号文正式批准哈泥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于2010年将吉林哈泥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更名为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多年来,在通化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保护区以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为目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哈泥河水源源头涵养区为重点,通过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建设、组织开展湿地保护专项整治行动、退耕还湿、禁伐、禁牧、禁猎,生态移民等举措,持续完善保护管理体系和资源监测体系,不断增强保护区管理能力,哈泥保护区的保护功能成效显著。2018年,吉林哈泥泥炭沼泽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通化生态建设、城市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一个集保护、科研、宣教于一体的综合性保护体系基本形成,为维护全市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岩(市林业局)

主审:赵成洪

编审:高 嵩

编辑:徐基砝

校对:刘力萱

投稿信箱:thfab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