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达依塔格戍堡遗址

丘达依塔格戍堡遗址

丘达依塔格戍堡遗址

丘达依塔格戍堡遗址,[县镇西北10公里处·北朝·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丘达依塔格山脚东南“丁”字形小山脊上,依山势而建。整个建筑用长40、宽20、厚5—9厘米的土坯砌筑,东西长112米,南北长32.4米,面积3608.8平方米。可分为两组:即南部的戍堡建筑群和北面的护墙、观望塔。南墙基宽约0.7米,东面有数间相互毗连的墙垣,残高约2.5米,似为居室遗迹。其余的坍塌严重,难以辨识。地表采集有夹砂红陶片、丝绸残片、羊毛毡等。

戍堡遗址广场简介

《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什字川堡,县(榆中)北八十五里,宋置。……”此后,远近惯称“什川堡”,什川实以城堡扬名。

据《金县新志稿》载:什川古堡筑于宋代,明弘治八年重建,占地面积约40亩,堡内什字型街道通达四面。堡中立有石碑,书刻“新筑戍堡”四字。城堡开一南门,堡墙四面中间外凸筑墩,墩面建有庙宇。

北墩建真武楼(祖师楼),该楼依城墩而建,三层全木结构至墩顶,建成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楼后约4米处墩面略起台基建真武殿(祖师殿),略高于真武楼。真武楼与真武殿浑然一体,整座建筑层层飞檐高挑,气势恢宏壮观。真武楼一楼内正面墙壁上有中堂画“墨龙三显”,两侧为楷书对联:“圣代及今多雨露,人文从此会风云”。真武殿塑真武大帝。真武楼台基高近2米,中开2米余通道,由凿刻规整的花岗岩长方形石条铺设踏步,拾级而上。台基下为方形庭院,南为三开间廊式山门,山门两侧各有2间耳房。院内建有东、西厢房各3间。东厢房内供华佗神像,西厢房内供吕洞宾神像。两厢房前各有一株古柏,树冠高大几近相连。该院内建筑晚于真武楼,约建于清乾隆年间。1959年,真武楼一楼及楼前东、西厢房均改为教室,由什川民办中学使用一年。1970年,真武楼及楼前建筑大部分拆除,部分建筑后改建为什川卫生院,一直使用到2004年11月迁出。院内约300年的两株古柏,唯东边一株尚存。

南为城门,门墩上建关帝庙(财神楼)。庙内塑关羽像,庙前置木架,上架大鼓一面;庙后钟架挂铸铁大钟一口,钟声可传10里之外。该庙于1958年拆毁,古钟亦被毁。

西墩面建文昌宫,内塑文昌帝神像。该庙建成晚于真武楼庙群,拆毁于1957年。

东墩面建火神庙,因被毁年代较早,详情无考。

现在的北庄村堡子社,即是过去城堡内的老居民。

2015年,北庄村经过多方争取,在闲置多年占地4亩的原什川卫生院旧址即真武楼及其建筑群遗址上,初步建成文化广场,既为村民开辟一个文体活动场所,也为抢救保留历史遗迹、弘扬历史文化做一些努力,以期将此处逐步打造成为既有实景又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

苏义文 撰文 魏清河

昌都三色湖畔的达宗遗址,旧西藏政府建立的城堡,已有数百年历史

在前面的文章中,渝帆给大家介绍了藏东最美湖泊之一的边坝三色湖,但限于篇幅,未免赘述,也仅介绍了黄湖、黑湖白湖三个色彩各异的湖泊,却没全面展开介绍周边的景点比如黄湖与黑湖中间山坡上的大型的古城遗址——达宗遗址。

据当地朋友介绍,达在藏语中是老虎之意,而宗为旧西藏的政府机构,类似于现在的县级单位,为什么会取名达宗呢?因为遗址下方的岩石上有如同老虎下山的图案,所以因此而得名。

昌都的《边坝县志》中记载,达宗在历史上经历了三次地位和名称的变更,曾经在协松德称时修建了180个经堂,并修建了办公楼达宗桑珠颇章,由此可见这个达宗遗址修建的时间较早,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比较显赫的地位。

远远看去,达宗遗址有明显的办公楼与院落痕迹,据说这些建筑石料都是从几百米外的山下人工运上去的,想想真不容易,在4100多米的高原上,我们稍微运动便觉得很喘,他们却能搬动几百斤的石材上山。

为什么会将政府机构修在山顶之上呢?当地朋友是这样回答我的,他说当时社会较乱,匪患严重,将达宗修在山顶之上,除了可以获得良好的视野之外,更多的则是为了有效的防御,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还未开始,但已拥有很多优势。

据当地朋友介绍,倘若在达宗遗址上用力弹跳,脚底下会出现轰轰的声音,说明地底是空的,曾有人怀疑下面的地下宫殿,也有人怀疑可能是古墓,还有人说是城堡塌陷之后形成的空间,不过现在这个遗址已经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有人去专门考证,所以下面具体有什么也不得而知。

现在的达宗遗址与三色湖一样,如今都养在深闺无人识,虽然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但知道的人却不多,能前去游览的人更是极少,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它会与三色湖一道成为全国闻名的旅游景点,为三色湖的美景增添一份厚重的人文气息,它是千百年历史积淀的文化瑰宝,更是边坝文明史上辉煌绚丽的华美篇章,当有更多人走进之时,必是它大放光芒之际。

木塔寺遗址公园(木塔寺遗址公园图片)

木塔寺遗址公园二期多少亩

101.7亩。木塔寺遗址公园位于西安高新区二期和二次创业区交汇处,北临科技六路,南靠科技八路,西接唐延路,东依太白南路,公园二期占地6.78万平方米(101.7亩),其中绿化5.5万平方米,硬质铺装1.3万平方米,水面积5020平方米。项目四周路网环绕,是高新区六大动脉的集中之地,是西安市及高新区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

木塔寺记

木塔寺记

前几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柔阳映在额头,微风阵阵吻过脸颊,街上人来人往,一切显得愈外美好、自然。我与舍友二人骑电动车闲转悠于高新区科技六路附近。忽地瞥见“木塔寺公园”几个字样,噢,对,原来这里就是木塔寺,曾听同事们多次提起,对此处已酿出浓厚的兴趣,私下查阅资料,也对有关木塔寺的历史了解一二,只是未曾亲眼目睹其雄伟风采,这次偶然的机遇亲临,让我倍感兴奋,也正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未寻美景景自来”。

踏入界内游览一周,便可发现此处并无较大的名胜景点,也无较多的现代整修,只是几隅塔院残骸及残缺的碑文,但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古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诗词大家的遗迹却足以让人沉迷,这里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曾经见证隋唐鼎盛的著名寺院历经坎坷,最终遭到破坏,淹没于城市的发展中。

木塔寺,乃隋唐长安城内著名寺院,位于长安城西南隅永阳坊东半部,始建于公元603年,乃隋文帝为独孤献皇后所立,初名为禅定寺。公元618年,改名为大庄严寺,与该坊西半部的大总持寺左右比邻,总持、庄严二寺之木塔,依据历史记载是先有庄严寺塔,后有总持寺塔。据《两京新记》残卷记载,总持寺塔“高下与东浮图不异”,可证两塔的高低一致。再据《续高僧传·昙迁传》载:禅定寺“架塔七层,骇临云际”;隋炀帝“奉为二皇,双肩两塔七层木浮图”来看,两塔都是七层,且形制一致。塔体均为木结构,其每层周匝有门户窗槛、回廊栏杆,形制是典型的阁楼式塔,二塔高三百三十尺(?),周长为一百二十步,约一百七十六米,规模宏大,气势宏伟。

由于两寺在长安城的诸多佛寺中一直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香火隆重,所以在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灭佛运动中,被明令保护,免遭焚毁,公元852年,大庄严寺改名为圣寿寺。唐朝灭亡时,和长安城同时遭到严重破坏,尔后历经唐、宋、元、明时期多次修葺,但至明末又遭废毁,只有木塔仅存。清朝康熙年间,经修缮后更名为木塔寺。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又经多次自然灾害和人为战乱破坏,寺内建筑和木塔均已无存。现仅存有康熙年间所建山门、东西偏殿和法堂等几处遗址。2009年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决定在木塔寺遗址的基础上建设木塔寺遗址公园。

园内的几处壁画着重列举了现如今存在的几种塔式。覆钵式塔又称其为“喇嘛塔”,乃藏传佛教的一种独特建筑形式,主要流传于 *** 、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区,其结构基本都是由基座、塔身、塔脖及塔刹四部分组成,现存在的覆钵式塔有扬州瘦西湖白塔、北京妙应寺白塔、五台山显通寺白塔、沈阳护国 *** 寺塔、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喇嘛、河南林州惠明寺及 *** 桑耶寺塔等几处。

金刚宝座式塔形式起源与印度,造型象征礼拜金刚界五方佛,最早的是印度比哈尔南部的佛陀迦叶大塔,而我们中国建筑的金刚宝座式塔都是伪造它而来,宝座上的塔有密檐式、楼阁式、覆钵式等多种 式,有的还建在佛教建筑顶部,现存的金刚宝座式塔有北京香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慈灯寺金刚舍利塔及昆明官渡古镇金刚宝座塔等几处。

楼阁式木塔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楼阁,是我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古建筑类型,现存的楼阁式塔为山西省应县木塔,是我国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

还有亭阁式塔、楼阁式砖塔、密檐式塔及楼阁式木塔几种塔型。而我们陕西的西安小雁塔就是密檐式塔,西安大雁塔、长安香积寺善导塔等多处塔均为楼阁式砖塔。

园中多处残碑上刻有咏寺诗词,唐代诗人张九龄、郑谷、宋之问、崔湜等等吟诗于此处,其中唐朝宰相崔湜的《登总持寺阁》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宿雨清龙界,晨晖满凤城。升攀重阁迥,凭览四郊明。井邑周秦地,山河今古情。纡馀一水合,寥落五陵平。处处风烟起,欣欣草木荣。故人不可见,冠盖满东京。”

时至今日,往日的木塔寺已成为眼前的几堆遗迹,愈来愈少的人会再去关注它的历史与遭遇,园外车水马龙的公路及住宅区,与园内残破的遗址形成鲜明的对比,这般景象是过去的木塔寺所不能承受的。园外醒目的木塔寺大字及两边的小道向过往的行人伸出两只臂膀,似乎在迎接着众人的亲临,来感悟其伟大的历史踪迹。

孙阳

2017年2月17日夜

木塔寺公园二期的位置在哪里

木塔寺公园二期位于西安,地址是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唐延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