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阿克陶古城遗址

汉代阿克陶古城遗址

汉代阿克陶古城遗址

阿克陶古城是自治区人民政府1957年公布的首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为汉代古城,位于今阿克陶县旧城。又称阿合图古城,当地群众习惯称“阿克巴夏汗城”。“阿克巴夏汗”,又名“汗西尔达克”,为明末清初天山吉利吉思克普恰克部首领。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西尔达克将伊斯兰教黑山派和卓达尼雅勒接到阿克陶,支持其夺取白山派统治的叶尔羌汗国王位。据说此遗址即为阿克巴夏汗屯兵的兵营。此遗址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称其为汉代之桢中城。汉代桢中城,为疏勒国的卫星城,东汉元和元年(84年),疏勒王忠叛汉,拥兵桢中城,并联康居兵共守桢中以抗班超。班超遣月氏派使劝说康居,使其撤兵。康居兵撤出桢中,并将叛王忠带往康居。三年后,叛王忠再借康居兵占据桢中,并密谋以计诱杀班超。班超将计就计,带亲随至桢中,在忠设置的鸿门宴上,反客为主,将忠擒斩,并逐康居兵出桢中。随后班超即在桢中驻兵屯田,据传,此城即为班超驻兵屯田之地。桢中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城为方形,城墙为土墙,长约120米,地面曾发现古陶器残片。50年代初,城墙尚基本完好,由于城北为稻田,农民挖城墙土作为肥土施入稻田,城墙遭破坏。

西安汉城湖遗址公园简介探索古代历史遗迹

什么是西安汉城湖遗址公园?

西安汉城湖遗址公园是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的一处历史遗迹公园。汉城湖是汉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公园内保存有汉城湖遗址的一些遗迹和文物,是研究汉代水利工程和人文历史的重要场所之一。

汉城湖是什么?

汉城湖是汉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位于现今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一带。汉城湖是汉武帝时期修建的,主要用来调节渭河的水量,防止洪水和旱灾,同时也为西安平原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水源。汉城湖的规模很大,据记载,其水面面积达到了约1000平方公里,比现在的洛阳市区还要大。

西安汉城湖遗址公园内有哪些遗迹和文物?

西安汉城湖遗址公园内保存了汉城湖遗址的一些遗迹和文物,包括汉城湖堤、汉城湖南北渠、汉城湖底部的汉代道路、桥梁、水闸、水门等,还有一些出土的汉代陶器、青铜器和石刻等文物。

西安汉城湖遗址公园有哪些活动和服务?

西安汉城湖遗址公园每年都会举办一些主题活动,如汉城湖文化节、水上运动会、热气球展示等。此外,公园还提供一些服务设施,如停车场、博物馆、咖啡厅、休息区等,方便游客参观和休息。

这座古城,是西域古国中的重要遗址,更是汉代“田卒”集体屯垦的考证

这座古城,是西域古国中的重要遗址,更是汉代“田卒”集体屯垦的考证。其中一座古城是被李广利攻克

轮台古城探秘之旅

太行游侠

轮台,是个一说起名字就能联想起诗意的南疆县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轻易把人带回那个金戈铁马、角弓争鸣的汉代。

2017年12月份,央视新闻报道了西域都护府遗址在新疆取得突破性发现,并基本确定就在轮台县境内。遗址地理位置的确定,不仅是中央政府治理新疆的历史明证、国家主权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文化认同的关键地标和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带着这种情怀,2018年5月8日,我与西北油田的文学爱好者一行三人,探寻了地处轮台县东南方向20公里左右的一处古城遗址群,一睹千年古城的神秘面纱。

1图为考察方向由此路口直行前往轮台县郊外东南方向。范明摄

越野车在郊外的土路上驰骋,时而遇到起伏处四轮腾空,加上飞扬的尘土,使人联想到公元前1世纪战马嘶鸣的古战场。按照我们预先的定位导航,到了目的地,却不见古城影子,哪怕是一个不起眼的“土包”。一簇簇散落在地表的红柳,因为地貌的广袤和平坦,使人看上去一望无垠,却又深不可测。在怀疑中,我们一行三人一次次在推断中否定,又在否定中推测。不得已,司机师傅按照我们的猜测在具有可能性的土路上探寻。

2图为路途上经过的土路。范明摄

本来是一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到达的目的地,使我们绕行了数十公里。终于在原先到达位置两公里外的一家农户处,经问询一位牧民指向了正南方的一处地界,才有了眉目。

3图为向一位牧民问路。范明摄

路途的曲折并没有影响到我们探秘古城的积极性,过了一座灌溉渠的木桥后,遇到一处芦苇滩,远处绿莹莹的芦苇中间,一座小“山丘”掩映其中——神秘的氛围陡然而生。

4图为掩映在芦苇滩中的“土丘”。范明摄

心跳由慢到快,视线由远至近。古城遗址东南角有一高约十米来高的“土丘”,南低北高,长约100米,东西宽约30米。在其东面中部地基处落有汉白玉石碑,名曰:“卓尔库特古城”,标注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土丘”就是戍堡遗址。

5图为卓尔库特古城遗址及其上面的其中一处“穹窿”型泥质建筑体。范明摄

手机定位显示卓尔库特古城位于轮台县城东南约25公里的克孜勒河西岸。站在戍堡上,经过千年风雨的洗礼,戍堡西北两个方向分别兀立着两座“穹窿”型泥质建筑体,在阳光的照射下,坚硬且光滑铮亮。

6图为卓尔库特古城戍堡地基处的花岗岩石碑。范明摄

7图为卓尔库特古城遗址及其上面的另一处“穹窿”型泥质建筑体近景。范明摄

戍堡东部最高端伫立着一个木杆子,虽然纤弱,但仍能使人想起那时“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的场面。

踱步在戍堡“龙脊”,不时出现垂直的孔洞,那应该是“洛阳铲”留下的痕迹。在“龙脊”上不时还能看见动物的遗骨、陶片等。

8图为“龙脊”上“洛阳铲”留下来的孔洞。范明摄

9图为在“龙脊”上看见动物的遗骨。范明摄

考古学家黄文弼曾在古城中挖出大量陶片、箭镞、劳动工具等文物,确认该遗址是汉昭帝时代(公元前86—前81)赖丹校尉修建的校尉城。

在戍堡最高处放眼望去,古城一群羊在低头肯草。这是一个每边长300余米的略圆城池,现已沦为一圈约3米高的土埂,由于靠近克孜勒河沟,城中和四周为沼泽地。

10图为2018年5月8日,卓尔库特古城内的羊群。范明摄

古城以西、以北的戈壁怪柳丛中、还能找到田埂、旧渠的残迹和大小均匀、划分整齐的田块,是汉代“田卒”集体屯垦的考证。

11图为风花掉的卓尔库特古城墙,变成了一圈土埂。范明摄

在轮台县境内,像这样的遗址有十来处,其中在上世纪就发现的有仓头古城、恰库木排来克城堡等。

仓头古城遗址位于卓尔库特古城向西4公里处。在轮台县城东南21公里的大道南乡喀拉塔勒河下游荒漠平原上的红柳丛中。古城呈正方形,每边长230米。城中有一个由大土坯垒砌的建筑物,一层厚薄不均匀的红色灰烬覆盖在散乱的土坯上,标明它是被焚毁的,当地人称轮台城为“奎玉克协海尔”,大意是“灰烬中的城”。

12图为路途上经过的喀拉塔勒河湿地。范明摄

据《史记》和《汉书》记载:从汉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开始,汉武帝为征服匈奴,派贰师将军李广利两次讨伐大宛国,在第二次远征讨伐途中,路经仑头国都仑头城,仑头城闭关不提供粮草,被李广利率部攻破,在公元前101年城被焚毁,从此仑头城只留下遗迹

恰库木排来克城堡毗邻于卓尔库特古城西北2公里处,规模要比卓尔库特古城小得多,若不是立有新、旧的两块水泥碑,已经很难辨识出这是一个唐代的古遗迹。唯有一个像兽头一样的泥质筑造,昂扬在荒原上,透露出历史沉淀出来的沧桑遒劲。

13图为恰库木排来克城堡遗址。范明摄

14图为恰库木排来克城堡遗址“老石碑”。范明摄

15图为恰库木排来克城堡遗址“新石碑”。范明摄

16图为恰库木排来克城堡遗址上像兽头一样的泥质筑造。范明摄

我们翌日来到拉依苏烽燧遗址,它位于轮台县城西约20公里,此处分别矗立汉唐时期的烽火台和小型戊堡遗址。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如今的拉依苏引人注目的是这片土地上屹立起的工业园区,地下埋藏的石油、天然气成为轮台县的重要经济支柱,中国石化西北油田、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坐落于此。

轮台作为汉代西域36国中的城邦之一,并在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境内设西域都护府,历时72载,统领西域诸国。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置轮台县,民国时期先后隶属阿克苏道和焉耆专区。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夜适逢仲秋时节,两千年的岁月久远,风蚀了残垣断壁,但树梢摇曳中依然吐露出这片土地上文化气息的底蕴……

考古确认:文安广陵城遗址非宋代,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

2020年7月至11月,为配合河北文物考古研究院关于“京德高速公路的修建”相应文物保护工作。根据前期相关考古调查和勘探报告,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及 “重点保护、重点发掘,既对基本建设有利,又对文物保护有利”的文物工作原则。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廊坊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文安县文物管理所组成考古队对廊坊市文安县苏桥镇广陵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廊坊市文安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廊坊市南部。文安县为河流堆积地貌,处于华北平原相对低洼部位,平坦开阔,为多条河流下游。全县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县域面积的4/5处于文安洼内,海拔最高为7.24米,最低1.6米。文安境内河流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大清河(赵王新河)、小白河穿境而过。

发掘地点位于文安县县城西北约10公里,苏桥镇广陵城村北广陵城城址内。广陵城城址地表现存北、东、西三面城墙,保存较好。南城墙因为人为取土和自然冲击原因,损毁殆尽,地表基本无存。城址北距大清河约11.2公里,南距小白河约3.2公里。城址平面呈近方形,方向25°。东西长约670米,南北长约517米。发掘区位于城内,地势平坦,发掘前为农田,种植玉米、小麦。京德高速公路从城址西部自东北向西南跨越城址。

此次发掘工作发现有数量众多的遗迹现象。遗迹种类主要有城墙墙体、房址、窑、井、墓葬、灰坑、灰沟。其中城墙墙体发掘受发掘区域所限,同时最大程度保护地表现存城墙,发掘位置位于北城墙内侧。房址主要集中在II区,均为半地穴式,修建于开口地面之下,原地表以上部分被毁无存。窑和井数量较少分布于II区。墓葬数量较少,仅发现四座,其中三座为瓮棺、瓦棺葬,分布于北城墙墙体之上和护坡之上。一座位于III区距离南城墙位置较近区域。灰坑和灰沟数量最多,遍布三个发掘区内。遗迹之中出土大量遗物。出土器物大部分为陶质器物,少量为铜质、石质器物。完整器物极少,多为陶器残片。根据部分可修复器物和可辨器型标本判断有豆、盆、罐、瓮、釜、碗、钵、板瓦、筒瓦、陶轮等器型。陶质多为泥质灰陶,少量夹砂、夹蚌红陶。纹饰以绳纹为主,少量饰有磨光暗纹、网格纹、瓦棱纹、刻划纹。陶器制法以轮制为主。

2020对文安广陵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限于整体发掘面积少、工作时间短、发掘期间恰逢雨季等客观原因,对考古发掘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根据已经发掘出土的遗迹、遗物整理工作初步可以推断广陵城遗址的时代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城址的年代不会早于战国晚期,使用年代不会晚于西汉早期。 修正了以往广陵城城址时代为宋代的观点。

本次发掘为广陵城遗址进行的首次科学考古发掘。通过对发掘资料的整理,得到以下几点初步认识:

1、该城址城廓墙体保存相对完整,护坡、城壕等附属结构也有留存。其城址形制规模和构筑模式,为研究冀中平原战国—汉代城址的规模、布局等信息提供了实证。

2、城址内地层堆积相对简单,多呈水平分布。城内三个发掘区内,地层堆积情况总体相似,略有不同。通过对比分析,差异的出现可能代表在城址使用过程中,城内地表本就存在高差。晚期遗物出土数量不多,且多为耕种行为扰动所致。该事实表明,城址在废弃之后,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出现大规模人群活动。

3、遗址中出土了少量的动物骨骼。形态特征明显的多为牛等食草动物,也有少量猫科或犬科的食肉动物。II区F3中,动物骨骼相对集中出现。这种现象可能与F3的使用功能相关。

出土的蚌壳经鉴定,全部为丽蚌。蚌壳同时也被做为网坠等实用器的原材料之一。丽蚌动物群一般生活在亚热带湿热地区的河湖环境中。该信息对复原城址使用年代的古环境或有帮助。

来源 文旅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