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山老庵寺

卧龙山老庵寺

AA级旅游景区

老庵寺坐落于恭门镇付川村东北的卧龙山半山坡上,原名卧龙寺,俗称上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为佛教寺院。这座千年古刹历经了三兴三废至今香火不熄。据史料记载,元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因秦州等地地震,山崩地陷,老庵寺殿宇倾塌,僧人四散。至正十六年(1356)重建。清德宗光绪七年(1881),清水县弓门(今张川恭门)一带,卧龙山老庵寺,卧龙山老庵寺简介,卧龙山老庵寺-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卧龙山老庵寺旅游指南

广西四大名寺是哪四个:洗石庵、龙华寺、湘山寺和开山寺

在宋元明清时期,广西佛教缓慢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桂平等地的佛教进一步发展,成为广西两个重要的佛教文化传播地。那你知道广西四大名寺是哪四个?现在小编为大家介绍广西四大名寺,分别为:广西桂平洗石庵、广西桂平龙华寺、桂林全州湘山寺和柳城县凤山开山寺,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广西四大名寺

1、洗石庵

洗石庵是一座比丘尼栖居的禅宗庙宇,这座寺庙依山而建,占地一千多平方米,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国内有名的女众道场。这里曾经出现了世所罕有的比丘尼灵骨舍利——宽能法师灵骨舍利,三颗真身舍利据说是世界上有史记载的第一个比丘尼的灵古舍利。西山中国传统佛教圣地之一,自唐代起,佛教传入西山,香火在此延续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桂平方便的水陆交通使西山成为佛教南北交流的重要驿站

2、龙华寺

广西桂平市西山龙华寺始于宋朝,清康熙乾隆、同治年间曾三次重修,一九八八年在习仲勋等中央领导关注和广西区相关领导支持下得以重修,寺宇轩昂,圣像庄严,佛法普化,香火甚盛,香客进香,参禅礼拜,佛殿生辉。龙华古寺,又名上寺,至今已传四十余代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为释巨赞法师、释觉光法师驻锡,现为广西佛教协会驻寺,现任住持为释湛空法师。

3、开山寺

开山寺是广西四大名寺之一,该寺于“文革”期间被毁,1992年,开山寺得以在原址重建,重建后的开山寺香火日盛。 每年的二月初八——释伽牟尼出家之日便是开山寺庙会,香客信徒蜂拥而来,各方善男信女,朝山拜佛

4、湘山寺

湘山寺,位于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城内西隅湘山之麓,初名“净土院”。它始建于唐代,素有“兴唐显宋”之美誉,“楚南第一名刹”“楚南第一禅林”之雅称,是桂北全州少数几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39大余丫山玻璃栈道、卧龙谷、A哆乡村、灵岩古寺、山间寻杜鹃花一日

丫山玻璃栈道

丫山玻璃栈道,有一起去的吗?当新鲜君问时,有老表说,你确定大余都有玻璃栈道了?有老表说: 什么时候做起来的?也有老表说:什么时候开放?

丫山玻璃栈道沿着A哆森林竹海而建,

全长达300米,悬空最高可达40米。

虽然不是那么惊心动魄,但站在栈道上,仿佛置身云端;

行走在栈道上,又如云中漫步;

享受丫山竹海之巅独有的浪漫和刺激、优雅与欢乐;

尤其在夕阳西下的时候,玻璃栈道上的风光更是无限悠闲与宁静!

春、夏——一草一木一花一叶

青草夕溪、一缕乡烟、几朵嫩芽

蔚蓝天空下 万物复苏

推门庭园处 碟入菜花无处寻 嬉闹此人间

清新丫山 让你美不胜收

寻得几处杜鹃花 心情大好

幸福天路 让你蠢蠢欲动

山顶泳池 给你心旷神怡

大余丫山历史悠远,古时即以宗教活动和游览胜地闻名遐迩,南唐始建的江南名刹灵岩古寺坐落山中。丫山最高峰海拔九百零四米,以“两峰尖削如马耳”、高耸秀挺而得名。景区规划面积330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92.6%,景区秀木成林,山青茶香瀑布成群,竹涛阵阵,万花舞莺,气息怡人,四季景色各异,生态环境优越,负氧离子含量极高,素有“城市绿肺”之称

交通信息】:

丫山地理位置优越,处大余县城东,距赣州市68公里、韶关市120公里;离赣州机场车程约50分钟、南昌广州等中心城市车程约4小时。赣韶高速、323国道及赣韶铁路从丫山景区南侧山脚穿过。大余汽车火车客运站到景区车程约10分钟,交通十分便利。

【主要景点】:

大余丫山,山灵秀亦峻雅,水清澈多鱼虾,土肥沃绿竹海,林幽深飞泉瀑。春时杜鹃秋时枫,冬日寒梅夏日荷。雨后云海最奇丽,临崖木屋似老家,徐徐墨香浸书院,袅袅禅音出灵刹。河畔乡愁A哆村,花海幸福田园情,七彩生态似锦绣,仿似梦回纯真岁月。。。

卧龙大峡谷

热带雨林奇观等翠谷幽深,以瀑布景观为核心,大小几十处瀑布镶嵌其中,形态各异,灵气逼人。谷内奇石、奇藤、奇花等自然奇观玲珑交错。漫步在峡谷亲水栈道上观泉瀑飞溅,听鸟叫蝉鸣,可充分享受自然探索的乐趣。

A哆乡村综合休闲度假乐园

(简称A哆乡村)是丫山人为建设秀美乡村,实现精准扶贫,实现中国梦的乡旅精品。为迎接2015江西省乡村旅游现场会议的召开,丫山人仅用90天奇迹建起了这座集生态乡村观光、欢乐乡村体验、趣味农业科普、农村健康运动等多元素于一体的生态乡村旅游示范区。

A哆乡村吊桥

A哆乡村花海

A哆乡村轮胎公园

A哆乡村生活欢乐多

丫山灵岩寺始建于南唐,至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素有“灵感三千界,岩藏五百僧”之称的江南名寺。寺内殿堂廊舍,结构严整,廊道互通,浑然一体,辉煌庄严。因古寺通灵,香火旺盛。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十五举行佛会,来自五湖四海的善男信女、商贾游人云集于此,盛况非凡。

【行程安排】:

早7:30在指定地点上车,乘旅游BUS赴大余丫山(车程约1.5小时)。

上午参观游览【丫山·卧龙谷景区】,景区内大小瀑布20余处,最高一处近60米,恰似“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景区规划面积6.0平方千米,主要有瀑布群、百亩高山茶园、原始次森林等众多景点。进入景区,到处可见溪流淙淙,到处可闻泉水叮咚,看飞瀑天降,闻鸟语花香,听古寺钟鼓,看农家牧归,一派派江南山林水乡的清秀妩媚,可谓是深幽、览景、怡清冶性的观光好去处(游玩约2小时左右)。之后游览丫山玻璃栈道(约1小时),接着前往【千年古寺—灵岩寺】,来了就为家人祈求平安健康吧。(游玩约0.5小时)

午餐后(中餐自理30元/人)下午让我们一起走进【丫山·A哆乡村景区】。A哆乡村有农乐园、农趣园、农居园、农味园四大特色园区,以乡愁文化构思的乡村休闲度假、乡村美食美味、乡村娱乐康体为主题,通过深度农耕文化体验,创意乡村游乐游玩,秀美山野花海景观,创新生态商务会务等近四十个体验项目,让您重回乡愁老家、爱上乡村乡土。丫山A哆乡村的醉仙桥,这座桥长138米,宽2米,由高品质的钢架、环保扶栏和环保WPC木塑板架设而成。丫山人有俗语形容醉仙桥:走上醉仙桥,白云脚下跑。在醉仙桥走过的朋友都可以收到丫山送上的健康长寿、快乐无忧的美好祝福。(游玩约2小时)

行程结束后返回温暖的家—赣州。

【费用包含】:

1.门票:丫山卧龙谷风景区门票+丫山A哆乡村门票+丫山玻璃栈道;

2.交通:往返空调旅游大巴车接送;

3.保险旅行社责任险、旅游人身意外险;

4.导游:优秀导游服务;

5.赠送:每人赠送矿泉水1瓶;

【费用不含】:自行购物费用

用餐:提前预定加30元/人(县城用);

【注意事项】:

1.着装:轻便;

2.携带有效身份证件;

3.晕车的团友请带好晕车药;

4.备好雨伞;

1945年南京老照片:五孔九龙桥、夫子庙小吃摊、鸡笼山上鸡鸣寺

南京,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生长在江南烟雨之中的城市。无论物换星移、沧海桑田,都无法改变南京她美丽的容颜,也都无法改变老南京们脑海中的集体记忆!

这一组1945年南京老照片,每一张老照片都定格着这座城市的过往岁月,它不仅展示了人们的生活过往,更是承载了人们对于过去的一份记忆。

玄武湖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北邻南京站、南倚覆舟山,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也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被誉为“金陵明珠”,又称后湖、北湖

上世纪40年代初,玄武湖公园还不是如今的模样。那时的玄武湖岸边杨柳依依,不时有几艘小船划过。

南京(五孔)九龙石桥,为一座横跨秦淮河的南北向无铰五孔石拱桥,是江苏文物保护单位。

九龙石位置在东水关之侧,跨越秦淮河南北两岸;此桥建于明初时期。相传,朱元璋九龙桥,是希望借助龙的神力镇住南京的风水

秦淮河有南北两源,北源句容河发源于句容市宝华山南麓,南源溧水河发源于南京市溧水区东庐山,秦淮河在这里分成内、外支流;内河自东水关进入城内,外河自西水关在城外绕行。

两河在南京市江宁区方山西北村汇合成秦淮河干流,绕过方山向西北至外城城门上坊门从东水关流入南京城,由东向西横贯南京主城,南部从西水关流出,注入长江

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内,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区性河流,历史上其航运、灌溉作用,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南京愚园亦称胡家花园,为清末时期有名的江南园林;该园位置在老门西,前临鸣羊街。

愚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老门西,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前临集庆门鸣羊街、后倚花露岗,又称胡家花园,是晚清著名的江南园林,有“金陵狮子园”之称。

愚园由宅院和园林两部分组成,整个园林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水石取胜,有“城中佳胜眼为疲,聊觉愚园水石奇”之说。

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张之洞在南京修筑马路,南京保泰街(北京东路西段)就位列其中。

东晋咸康三年(337年),夫子庙始建,根据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当年只有学宫,并未建孔庙。 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孔庙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因祭奉孔夫子,故又称夫子庙。

民国时期,夫子庙地区仅小吃店就有二十余家;流动的临时小吃摊比比皆是。

南京鸡鸣寺的历史十分悠久,已逾一千七百年;该寺位于鸡笼山,为古老的皇家寺庙

明太祖朱元璋下令重建寺院,扩大规模,并御题“鸡鸣寺”,后经不断扩建,院落规模宏大,占地达千余亩,殿堂楼阁、台舍房宇达三十余座;清朝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同治年间重修。

民国年间,代写书信的摊子通常设在邮局附近,方便不识字的人们。其实,在网友口中大师“满地跑”的民国时期,中国的文盲率大约是80%。

识字那20%中,很多人的文化水平,仅限于会写、会认几百个字,这群人的职业往往就是在路边支个摊位给人写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