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特干遗址

约特干遗址

导 游 约特干遗址位于和田市西11公里处的巴格其乡艾拉曼村境内,北为海力其崖,东为阿拉勒巴村和亚兰干村。介 绍 该遗址是古代于阗地区重要聚落遗址。历代出土文物均来自于距地表5米以下的文化层,文化层厚达3米左右。在遗址的东北角有一处裸露于地表的文化层,陶片密集分布。历代出土的文物有陶俑、陶器残片、古钱、玻璃片、珠子、金质铸像、画押、玉块、骨头等文物。陶俑多为人物、动物等。陶器碎片大多有刻划、压印和附加的纹饰及浮雕题材为几何图案、植物图案、人物和动物等,波斯、希腊风格极浓。1959年曾出土一只金制小鸭和唐代“乾元重宝”钱,金鸭工艺精湛,造型与敦煌千佛洞唐代壁画中的鸭子相似。斯文赫定还发掘出基督教的金币、十字架和一块金牌,说明遗址存续期间,曾有两名传教士来此传教。

目前被纳入保护范围的为一片面积约0.3平方公里,低于地平面8米的沼泽洼地。约特干遗址是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疆和田

丝路遗韵之西域文物古迹——约特干遗址

遗址传说

约特干遗址,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西10公里处的巴格其乡艾拉曼村境内,北为海力其崖,东为阿拉勒巴村和亚兰干村。

约特干,又译岳特竿、姚头岗等,对其语义有三种解释:

一、雅特干之转音,雅特干意为“躺着”,因此地麻扎中葬有圣人,故名之。

二、为“被子”之意,因厚厚的泥土像被子一样覆盖着古迹。

三、约儿特汗之转音,约儿特意为故园、故乡,汗意为王,意即王者之乡。

传说19世纪60年代因喀拉喀什河改道经过这里,冲出了长条形的深沟,于是,闪光的金器、精美的陶器、陶俑以及汉代至宋代的钱币等古物昭然于世。该遗址原是公元3~8世纪于阗国的一处辉煌的佛教建筑群,并且传说每座神圣的建筑物上都包裹着大量的金叶。

从此,挖宝业大兴,自清代至民国,汉、维富豪、官吏雇人寻挖不止,致使大量文物流失或损毁。

1892年,法国杜特雷依考察团成员格伦纳从约特干搜集了一批陶俑、玻璃品、陶器和白玉等物带往国外。

1896年,瑞典人斯文·赫定闻讯而来。从约特干得到532件各种各样的文物,其中有基督教的金币、十字架和一块金牌。

1900年和1906年,英国人斯坦因两次到约特干遗址,搜集到大量文物。

遗址简述

约特干遗址是古代于阗地区的重要聚落遗址。从现代遗址的分布看,遗址无任何古建筑痕迹,城池轮廓也不详。目前是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纳入保护范围的是一片面积约0.3平方公里,低于地平面8米的沼泽洼地。

历代出土的文物中东西方皆有,均来自于距地表5米以下的文化层,文化层厚达3米左右。历代出土的文物有陶俑、陶器残片、古钱、玻璃片、珠子、金质铸像、画押、玉块、骨头等文物。

陶俑多为人物、动物等。陶器碎片大多有刻划、压印和附加的纹饰及浮雕,题材为几何图案、植物图案、人物和动物等,波斯、希腊风格极浓。历代出土金泊和金器甚多,均被当地人熔铸销毁。

1959年曾出土一只金制小鸭和唐代“乾元重宝”钱,金鸭工艺精湛,造型与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中的鸭子相似。斯文赫定发掘出的基督教金币、十字架和一块金牌,说明遗址存续期间,曾有两名传教士来此传教,进而证明,约特干遗址是研究东西文化融合的理想之地。

拍摄风采

新疆的每一粒沙子都在讲述千年的故事,蕴藏丰富文物的约特干遗址更是充满了神秘多彩的故事。此次,大型数字全息展演纪录片《丝路大遗址》拍摄团队来到约特干遗址,听着昔日的传说,沿着残存的文物遗迹,感受这片古老土地上的璀璨文明。

中国文化产业实战经验分享会预告

辽宁专场

纪录片《丝路大遗址》

更多资讯,敬请期待!

一 项目简介

大型数字全息展演纪录片《丝路大遗址》

纪录片《丝路大遗址》简介

大型数字全息展演纪录片《丝路大遗址》共分为五个篇章:《千宫辉煌》、《商贸繁盛》、《金戈铁马》、《信仰盛土》、《盛世华章》,通过实景拍摄、场景模型再现、三维动画、二维动画等特殊创新技术手法,真实还原曾经发生在这片热土上可歌可泣的人文史诗,并以全新的视野和理念展现丝路文明,诠释其在当代以及未来中国核心战略“一带一路”中的伟大作用。

第一集 《千宫辉煌》

时长:100分钟

内容介绍:从政治的角度展现丝绸之路沿线的文明遗址,再现不同国度的丝路风情,通过不同国家的辉煌繁盛来体现文明的多样性。

第二集 《商贸繁盛》

时长:100分钟

内容介绍:从丝绸之路经济商贸为出发点,以一名西域胡姬的经历切入,展现丝路沿线各个主要经济贸易大遗址的繁盛,以及沿途商道交通、贸易居住点、驿站、关口的发达。

第三集《金戈铁马》

时长:100分钟

内容介绍:以边关将士的家国情为主线,展现民族大义与家国情怀。通过故事串连起丝路上的战争遗址以及政府对于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来展现丝绸之路开辟的不易与维护的艰辛。

第四集《信仰盛土》

时长:100分钟

内容介绍:以摩尼教的传播为主线,以景教、祆教、佛教的传播为副线。体现信仰的力量,对信仰的崇拜与坚持,宗教的传播途径与影响,串连起宗教遗址。展现宗教在这条路上的传播和发展、佛教洞窟与寺庙、及宗教建筑。

第五集《盛世华章》

时长:100分钟

内容介绍:通过在丝绸之路上的墓葬,从民生的角度展现丝绸之路对人民的影响,以墓葬中的饮食、服装为切入点,展示丝绸之路影响下的不同民族间的融合与文化交流。

二 项目全貌

大型数字全息展演纪录片《丝路大遗址》

“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大遗址”

全媒体大型文化产业项目

一部纪录片 —— 影片催生文化产业

一部大电影——电影引爆商业市场

一部数字展演—— 展演融合艺术技术

一部丝路文明系列展—— 巡展重启文明之路

一套丝路出版物——图书出版传世之作

(图书、DVD、CD)

01 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研发周期2.5年,运营周期2.5年

02 项目预算

成功案例

大型数字全息展演纪录片《丝路大遗址》

中国首部大型编年体史诗

动画纪录片《帝陵》

历时五年,投资千万的大型编年体史诗动画纪录片《帝陵》于2015年11月24日央视首映。大型编年体史诗动画纪录片《帝陵》通过独特的泥塑、壁画、三维跟踪、实景匹配等数字动画技术手法记录讲述了中国文化发展高峰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和西汉帝国的11位帝王,以及帝王与其陵墓之间神秘莫测、荡气回肠的千古故事。

纪录片《帝陵》项目电视报道

纪录片《帝陵》屡获嘉

1.《帝陵》荣获2012年陕西科技厅精品文化项目代表陕西文化出访深港澳;

2.《帝陵》荣获2013“西安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项目”排名第一代表西安参加2013年深圳文博会;

3.《帝陵》荣获2013年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FW1301;

4.《帝陵》荣获2013年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电影节最佳动画奖;

5.《帝陵》荣获2013年国家出版总署“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项目(陕西省仅此一项入选);

6.《帝陵》荣获2013年成功入围第三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音乐音响奖单元;

7.《帝陵》荣获2015年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重大文化精品工程奖;

8.《帝陵》荣获2015年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年度优秀文艺作品奖;

9.《帝陵》荣获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优秀国产纪录片;

10.《帝陵》荣获2016年四川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国际节目;

总导演介绍

早在2003年,张普然先生就被评为美国AVID国际影视动画顶级认证师,2005年独立创作的上古文明作品《逐鹿定华夏》荣获美国迪士尼国际原创动画奖和中国动画最高奖金龙奖,同年国家公派出国领奖并进行文化产业访问交流。作品《独角戏》、《树的记忆》、《唐太宗》、《抚仙湖》等均获国内外电影节大奖,由其总策划和总导演的大型编年体史诗动画纪录片《帝陵》荣获2013年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电影节最佳动画奖,入选2013年第三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音乐音响奖单元、2013年国家出版总署“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项目(陕西省仅此一项入选),荣获2015年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重大文化精品工程奖、2015年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年度优秀文艺作品奖,荣获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第一批优秀国产纪录片,荣获2016年四川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国际节目。纪录片《帝陵》已于2015年11月24日登陆CCTV10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并在国内外多家主流媒体播出,影响遍及全球。

纪录片《丝路大遗址》

诚邀联合制作方!

招募四方英雄、八方志士

现面向全国诚聘:

原画师5名

matte painting动画师5名

三维模型师10名

三维渲染师10名

三维合成师10名

复兴文明人与诸君共造历史辉煌

联系方式:

电话:029—89388293

联系人:韩女士

地址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图书馆6楼

草原深处的记忆——查干浩特古城遗址

查干浩特古城址位于阿鲁科尔沁旗苏木苏木境内,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址。始建于辽并沿用至明末期,是北元(蒙古君主朝代)末代皇帝—林丹汗(蒙古名力克登可汗)的京都。也是在蒙古人建造都城和定都的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城。

古城分内外两重,呈回字形布局,并利用棋盘山作为天然屏障,在两座山峰之间的山坳处采用夯筑城墙,中心辟有宽10米的白城南门。白城的内城位于外城的中部,城墙高大规整,防御设施完备。城墙址为正方形,边长255米,保存完整。内城建筑以宫殿为主。

中央宫殿位于城市的中轴线上,四周环以7座配殿,形成众星拱月式的格局。在白城外城和内城共发现24块不同形状和规格的柱础石,全部采用白色花岗岩制造,柱础正面和立面均经过磨刻或凿刻处理,城中出土绿色、黄色琉璃龙鳞纹残砖、绿釉简瓦、高足杯、银锭等一批重要文物,充分显示出其主人的权位之高。

来源:视觉赤峰 责任编辑/贝拉 苏勒 责任美编/达达

龙山文化遗址的遗址特点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龙山街道办事处(原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000-460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龙山文化除陶器外,还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蚌器等。他们以农业为主而兼营狩猎、打鱼、蓄养牲畜。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尚义县现存大量龙山文化遗址,曾经出土过大量辽金时期的文化遗存。 最早的山东人——沂源人从泰沂山脉迁徙到平原,择水而居,巨野河和武原河流域也许是原始先民理想的居住之地。从山上到山下,是人类迈出的颇具关键性的一步,有了这一步,才会有以后的筚路蓝缕、“式辟四方”,才有了今天我们称之为华夏文明的黎明期——龙山文化。□文/片 翟伯成  “两河流域”产生了华夏文明的黎明期  龙山文化发源于巨野河和武原河流域。巨野河,西支发源于历城区西营镇拔槊泉,东支发源于章丘市曹范镇北曹范村西的巨野河,又名巨合水。据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巨合水南出鸡山西北,北经巨合故城西。”东西两支在龙山镇北汇集流入现杜张水库后,经历城鸭旺口入小清河。全长约46.8公里,河床宽50米。此河两岸遗址甚多,城子崖便是各支流汇入巨野河的第一个河边台地遗址。武原河又名武原水,在巨野河东部,据《水经注》记载:“武原水北经谭城东,又北经东平陵县故城西。”历史上有名的巨合城和谭国故城就在两河之间。  1930到1931年,考古界对龙山镇城子崖遗址进行了发掘。上层为东周时期的文化遗存,下层首次发现了一种以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最初称为“黑陶文化”,后以遗址命名为“龙山文化”,现在专称为“山东龙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上承大汶口文化,下续是岳石文化,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  遗址出土的黑陶主要有杯、碗、豆、盘、盆、罐、瓮、鼎、等日用器皿,其中以带扳杯、三足盘、高柄豆、鸟首足鼎、白衣黄陶袋足、肥袋足最富有代表性,还有漆黑光亮、做工极其精致、薄如蛋壳的陶器,称之“蛋壳陶”,其制作技术高超绝伦,是陶器中上佳之品。此外,在遗址周围还发现一处平面为长方形的版筑夯土围墙遗迹,南北长约450米,东西宽约390米,墙基厚度达10米,考古发掘者认为这可能是当时的城墙基址。  发生在“两河流域”的一次著名战役  “两河流域”是海岱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为“济左走廊”之锁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汉高祖刘邦拜韩信为相,领兵攻齐,路过龙山。韩信意欲出奇兵打齐国一个措手不及,故不从城内穿过,在龙山北1公里许的巨野、武原两水交汇处架起一座石桥,大军往东直扑临淄,大败齐军。以后,这座桥也为当地百姓提供了很多方便,为了纪念韩信,当地百姓称此桥为“韩信桥”。  历史上著名的“耿弇讨张步之战”也发生在两河流域。《水经注》记载:“耿弇之讨张步也,守巨里,即此城也。三面有城,西有深坑,营也。与费邑战,斩邑于此。”张步,字文公,琅邪人,为当地豪强,聚众数千人,自封为五威大将军,据齐地。后受命刘永,自封定汉公,未成。建武五年(公元29年),武帝派建威大将军耿弇起兵讨张步,张步闻之,派大将费邑守济南(即东平陵),派费敢守巨里(即龙山巨合城),又分兵屯祝阿,并在长清及泰山西侧置数十营以待耿 弇。因巨里西临巨野河,耿弇即派兵砍伐树木,扬言要填平巨野河。几天后,巨里有降者,告之费邑要发兵救巨里。闻之大悦,急令攻下巨里后,自引精兵于巨合城外高冈上大战费邑,将邑斩之。这是东汉时发生在两河流域的一次著名战役。  寻觅古河畔的红袄军营寨  巨合河边问李全,妙真营寨尚依然。  三分轻重归谁是,枪号梨花二十年。  这是晚清著名诗人王象春在《齐音》中的一首咏唱妙真寨的诗。诗人凭吊遗踪,遥想当年驰骋疆场二十余年的女英雄,在钦仰之中蕴含着惋惜和遗憾。“巨野河边问李全,妙真营寨尚依然”,诗人说出了在巨野河边,金代末年农民起义军——红袄军的女英雄杨妙真曾在此结寨驻兵,后人称之为妙真寨。  金末,蒙古人南下,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五月,金朝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蒙古军再度南下,在山东、河北等地大肆掳掠。金朝统治者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无力抵御蒙古军南下,依然对境内人民横征暴敛。为反抗金朝的统治,在山东、河北一带爆发了大规模的红袄军起义。当时,山东红袄军共有三支军队:鲁东的杨安儿、鲁南的刘二祖、鲁中的李全。当时的章丘,在李全的势力范围内。  杨妙真,小名四娘子,金末红袄军著名首领杨安儿之妹,善使枪,自称“梨花枪天下无敌手”,与李全部会合后,遂与李全结为夫妇,成了李全的得力助手,势力也空前壮大,渐渐控制了整个山东,并顺利说降了金朝山东元帅张林,接收了青、莒、密、登、莱、潍、淄、滨、棣、宁海、济南等二府十二州。  李全割据一方,很重视在章丘的营建,他在金兴定二年与杨妙真进驻章丘,在今之龙山(巨野河畔)、水寨(城子村)、相公庄皆有兵寨,而最著名的,当数章丘相公庄北会仙山上梨花枪山寨壁垒,至今遗迹犹存。清康熙年间章丘梭庄进士李缙明有《啸园自记》考其遗址曰:“长白山之麓……会仙峰,孤峰壁立,为李全寨,二十年梨花枪壁垒尚屹然也……。”李全离开章丘后,又纵横天下十余年。金正大八年,因内乱兵败李全被杀。杨妙真北渡淮水,与养子李璮返回山东老家,继任益都行省,居数年而死。李璮,袭父职治益都行省,专制山东三十年。后投蒙,又叛蒙,不久被俘处死。 2014年7月13日,考古人员日前在河北省尚义县的石井乡四台蒙古营发现4000年前龙山文化时期的古墓葬,挖掘出遗骸一具。其中陪葬物品有夹砂黑陶片21片、石斧一把、石铲一把、石磨轮两个及颈项佩戴饰品。考古人员认定此处为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此墓葬出土的夹砂黑陶、打磨石器、骨器等随葬物品,对研究龙山文化以及当时葬俗生活习俗有着重要意义。 其他主要山东龙山文化遗址编号  名 称  地 点 方 位  范 围1  崔碾遗址 边河乡崔碾村南 100×80米2  石家毛托遗址 辛店街道办事处石家毛托村北 100×80米3  于家店遗址 辛店街道办事处于家店村北 200×300米4  王家庄遗址 稷下街道办事处王家庄村西 不清5  蔡王庄遗址 敬仲镇蔡王庄村东 不清6  河沟遗址 敬仲镇河沟村西南 350×200米7  朱家庄遗址 敬仲镇朱家庄村东北100米 100×50米8  大马岱遗址 皇城镇大马岱村西南 1000×800米9  韩家六端遗址 皇城镇韩家六端 不清10   崖付遗址 皇城镇崖付庄西北 150×100米11 金召遗址 召口乡金召村南砖厂 300×300米12 三中院内遗址 临淄三中院内 不清13 葛家遗址 齐都镇葛家庄东200米 100×70米14 苏家遗址 齐都镇苏家庙村东 200×200米15 小杜家遗址 稷下街道办事处小杜家庄北300米 800×150米16 石庙孝陵遗址 齐陵镇石庙孝陵 100×100米17 赵王庄遗址 齐都镇赵王庄西 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