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烈士陵园

董存瑞烈士陵园

AAAA级旅游景区

董存瑞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是为纪念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烈士于1954年在清康熙皇帝波洛河屯行宫旧址上修建的。经过几次大规模扩建,现占地9.16万平方米,是全国以烈士名字命名的陵园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园内有纪念牌楼、烈士纪念碑、董存瑞烈士塑像、烈士墓、纪念馆、碑林等13项主体建筑。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董存瑞烈士陵园入选。

中文名:董存瑞烈士陵园

景点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

始建:1954年

烈士陵园存忠骨 守陵敬英雄

将军是民族英雄,为将军守陵,此生不改!”徐振明老人主动为杨靖宇将军守陵几十载光阴,子承父志,接续守陵,父子两代守护英雄,也守护着中华民族铭记英雄、崇尚英雄的精神高地。烈士陵园存忠骨,守陵敬英雄,这种崇高的精神信仰必将能代代传承。

清苦寂寞守陵园,用赤诚之心书写坚守故事。守陵工作基本就是“清苦”二字,心中没有对英雄的敬仰和崇高的信仰,基本不能坚持多年。徐振明父子接力守护陵园60多年,期间有许多机会可以选择过舒坦日子,但他们心中认为的安心踏实日子,就是守护在这片陵园,为烈士陵园参观者讲述杨靖宇将军的故事。“接革命的班比挣钱光荣。”金钱从来身外物,心中有荣更欢喜,如今烈士陵园迎来不断增多的游客,他们心中的自豪感更加强烈。除了看护陵园外,他们更想让广大群众了解抗联历史和英雄精神。正是一片赤诚,方书写这一段传奇的坚守故事。

守护烈士忠魂,坚守对党忠诚的初心和承诺践诺的使命。修缮陵园,向前来祭奠烈士、为英魂扫墓的人们讲述红军故事,他们守护的不仅是烈士忠魂,更是守护红色根脉。徐振明父子在杨靖宇烈士陵园守陵60余年,刘付昌、郭德刚两名退伍军人在鲁班场红军烈士陵园接力守陵50余年,刘德龙老人在刘井烈士陵园义务守陵36年……有的守陵人坚守到生命最后一刻,与长眠于这座烈士陵园的烈士们共枕。依旧还在坚守的守陵人,誓要守护好陵园的每一寸土地。主动守陵,他们常说无怨无悔,一生守陵,他们值得被歌颂。

青山埋忠骨,热血照千秋,一生守陵,既敬英雄,亦是英雄。他们执着守护在烈士陵园,用实际行动书写动人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他们的故事被我们歌颂,他们亦是英雄。

国庆访•左权将军烈士陵园(作者:伍定瑞)

写于2016年10月1晚 和顺

今逢祖国华诞,天气与心情都很晴朗!人说山西好风光,游历无数,多半山水楼台,庙观宅院,回望都大同小异。此番,该往何处到此一游?

远处去国假人挤人,近处走景观品质不保,有意近游,只欠良景。举棋不定之际,先给祖国献上生日祝福,愿我的国:国富民强、繁荣昌盛。

长的残,出来影响大家食欲,有助减肥; 路人甲助拍

普天同庆国庆节,爱国之心胜于往常。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安生乐业,实属幸运!忆苦思甜;今日的繁荣安定来之不易,那是当年无数的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此番国庆节就换换口味,不看山水,也不看楼台庙观,就想看看红色文化,感受感受前人是怎么保家卫国,是怎么一步一个脚印苦过来的。

问了百度,附近三十余里处有一“左权烈士陵园”。对于左权将军的印象,始于影视剧《抗日名将左权》,略知他是八路军“战神”,高级别将领!想要了解一个人,就要贴近历史!忘记历史等同背叛了过去!

虽然我是千里之外的福清人,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异地先烈的崇敬与热爱。一个能让后人一直铭记与缅怀的人,定有取义成仁、舍己成人的慷慨气度和家国情怀。没有国何来家!

左权烈士陵园位于晋中左权县,据了解,左权县原名辽县,后因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壮烈殉国于此,年仅37岁。山西人民为纪念左权,遂更县名为左权县。他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毛爷爷痛失良将挥笔题词:“為左權同誌報仇”周总理称他“足以為黨之模範”。

路人甲助拍

起大早一个人驾车过来左权县,同事朋友都不相陪,说什么喜庆日子不游山玩水,跑去什么陵墓玩。说我品味有待提升啊。也确实一大早就来到陵园,鲜见游人,想必我是第一位游客,就当包场了,可独享陵园景致。

这是英雄们埋骨的地方!陵园面积不大,小巧而精致,主要有两个六角形碑亭、左权将军纪念碑和七层烈士塔;后院有左权将军纪念展厅、碑廊等。园内另存纪念碑不计其数,还有两尊左权将军的站立雕像。

走近陵园庄严肃然,楼台辉映,林海争春,花草斗艳,园内还有多处是为部分英勇殉国的烈士树立的碑石,很多碑文都是著名领导人题写的。

走进左权将军的纪念馆内,陈列着反映将军革命生涯的实物资料、照片、简历以及中央领导人题写的挽词等。这个纪念馆,让我们看到了将军为中国革命奋斗的一生!陵园内最多的是石碑,有刘伯承、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罗瑞卿等为左权将军题写的诗词碑文。

走到亭台后面有一座七层烈士塔,这是陵园内最高的建筑。当我走进烈士塔,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住了,久久不能还神来。塔里的石碑上密密麻麻的刻着数千个英烈的名字,每一个都有名有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等等,百家姓上的姓氏基本都能在名字前找到。碑上的名字,曾经也是鲜活的生命吧!他们是从哪里来?为什么会战死在这里?他们大概几岁?他们应该也是从五湖四海的地方投身报国,为了民族存亡而战,为了我们子孙后代能更好的活着而战。战争太惨烈了,生命恍如草芥!心情无比沉重,感触深刻,不知不觉的就跪在了这些名字的面前,没有憋住眼角的泪水!

这是一个沉重的地方,我们缅怀先烈却不得不伴随着血淋淋的记忆,《英名录》上的名字时刻警醒着我辈要自强,最困难的岁月他们已经替我们走过了!

脚步越来越沉重了。 一圈又一圈,小小的陵园我一直重复走了几遍,将军的纪念堂我重复走进几次,每次都在将军的画像前驻足瞻仰,在这位先烈的实物前一一观望!

就用朱德总司令为悼念左权将军殉国时所写的一首诗作为结束语吧!“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后记:注:(后记非原创,选自网络):1942年5月日本军队出动大兵团突袭八路军前敌指挥部,左权负责断后,同年5月25日在山西辽县(现左权县)的十字岭突围战斗中被炮弹击中头部牺牲。 1942年10月10日,公葬左权的仪式在涉县举行,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亲笔撰写并手书了《左权同志碑铭》。

左權(1905年3月15 日——1942年5月25日),湖南醴陵人,黃埔軍校壹期生,是八路軍的高級將領,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工農紅軍。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学习;1934年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长征到达陕北后,左权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红军东征。1936年,他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西征并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协助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日伪军“扫荡”,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了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牺牲后,延安太行山根据地为其举行追悼会,并改辽县为左权县。

为这位中国军人点赞!

作者:伍定瑞

光辉永存 全国首个“家庭烈士陵园”重修开放

临沂齐鲁网9月2日讯(记者 高龙)在临沂沂南县门家庵子村,有这样一个英烈之家:祖孙三代先后出现了李曰荣、邢宝真、邢继业三位烈士,一位抗日民族英雄邢祚光,英勇事迹被载入中央军事博物馆编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实例》。同时,由政府和其家人共同出资、先后三次修缮、共葬有四位亲人,堪称全国第一个“家庭烈士陵园”也在此兴建。

9月1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这个葬有“三烈九抗”的家庭烈士陵园经过再次整修后正式开放。

抗战英雄邢祚光——

英勇机智,参加抗日救国军受到金日成接见

1909年7月,邢祚光出生在沂南县苏村镇门家庵子村。1927年,家里发生变故,家境衰落。那一年,是邢祚光饱受打击的一年,也是他成熟的一年。当年,他遇到了沂南县籍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刘鸣銮。在与刘鸣銮的交流中,邢祚光大开眼界。

1928年中秋节后,邢祚光决定动身闯关东,到达了吉林汪清县。为了生存,他先后干过伐木、江中运木、挖山参等苦力。九一八事变后,目睹日倭在东北横行霸道,有着侠肝义胆的邢祚光也跃跃欲试,多方打探抗日义军,欲投其中。

1932年2月,抗日爱国将领王德林率老三营在延吉成立了中国国民救国军,竖起抗倭大旗,邢祚光听说后,毅然前往,投其麾下。名为军需采购,实为情报搜集。在接受上级布置的任务后,他悄悄返回汪清县,很快联系到过去的患难兄弟,建立起东北救国军最大的情报网。

救国军失败后,邢祚光受命潜伏,便在汪清县小三岔口镇开起了“三顺合”杂货店。1933年夏天,金日成领导的朝鲜日军队来到附近一带活动,邢祚光通过情报网与之取得联系,担负起为朝鲜抗日军队提供情报、中转联络、采购军需的任务。

同年冬天,日军对在大荒沟一带的朝鲜抗日联军实行了严密的封锁,企图将朝鲜抗联困死。朝鲜抗联送出情报,部队断粮10余天,情况十分危急。

邢祚光收到情报后,绞尽脑汁,最后搞到10余套日军军服,并伪造日军假证件和日军送粮假命令,组成一个车队,由假扮的日军押送,顺利混过了日军的3道封锁,将两千余包面粉送到朝鲜抗联。处在断粮多日的朝鲜抗联,看到邢祚光送来救命的粮食,欢呼雀跃。军队司令特地向金日成介绍了邢祚光,金日成宴请了他,席间,高度赞扬了邢祚光的英勇机智,也高度赞誉了朝中兄弟共同抗日的伟大友谊

1935年,由于出现叛徒,邢祚光的情报站暴露。无奈之下,邢祚光回到了家乡苏村门家庵子村,决心好好孝敬母亲,和妻女安稳过日子。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9-8025117,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

潜伏敌部,他打响了伪军起义的第一枪

1937年12月,战火烧到家乡的土地上,邢祚光忧心忡忡,平静的心又躁动起来。

1938年,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纵队和八路军115师来到岸堤、青驼一带建立了沂蒙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在家乡宣传抗日,邢家年轻人的抗日热情越来越高,都想去参加八路军。

然而,谁也想不到,邢祚光这时居然找到了沂水伪商会长,托他在“皇军”那里谋个差事。“我在东北干过胡子,还给皇军当过差。不仅会骑马打枪,还会些日本话。”听了邢祚光的自我介绍,又当场看了邢祚光手枪的使用,日本人很满意。当年正月三十,日伪军主要头目任命邢祚光为沂水第六区区长。

邢祚光当了汉奸,消息不胫而走,乡村邻里听了无不唾弃。披上汉奸皮,要遭人唾骂和耻笑,特别是他的母亲和妻子、女儿,更是在同村人面前抬不起头来。面对这些埋怨,邢祚光只能默默忍受。原来,在这之前,他已成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特务团的一员。这期间,他无数次利用特殊身份营救了被敌捕去的八路军战士40多人,多次提供有价值的秘密情报。

1940年9月上旬,鬼子开始怀疑邢祚光。经过与上级谨慎商讨,邢祚光决定起义。1942年大年初五凌晨4时,邢祚光成功起义,将据点的20名鬼子全部消灭,共争取了105名伪军和伪区政府人员160多人起义。据中央军事博物馆编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实例》一书如此评价此次策反行动说“在山东,这是伪军的首次起义,人数虽不多,但影响很大。”

邢祚光起义,对日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它分化了伪军和日军的关系,日军从此再也不敢完全信任伪军,华北日军和伪军从此分开居住,其所起到的政治意义也十分巨大。

“父亲为人耿直,1952年,毅然放弃在济南工作的机会,回家种地。”邢祚光的长子邢业军说,父亲因家庭历史与曲折的人生经历,在解放前夕的“土改”和十年“文革”中均遭受了严重迫害。

“在受尽迫害的那些年,父亲始终重复一句话‘相信共产党’。”邢业军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邢祚光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1999年4月,邢祚光因病去世,走完了他90年漫长的人生。

三烈九抗,红色家庭书写感人传奇

在这个家庭烈士陵园内,年代最久的当属邢祚光的妻子李曰荣和女儿邢宝珍的墓碑。

1941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日寇在沂南县铜井镇沧浪沟将李曰荣和邢宝珍抓去,在沂水县城日军监狱关押了整整17个月,其间,八路军和敌工队多次组织营救均未成功。日寇知晓邢家数人参加了八路军,妄图从她们口中找到邢祚光及其家人的下落,便百般酷刑折磨,母女俩面对日寇的威逼利诱和酷刑,毫不动摇。

1943年2月19日,李曰荣、邢宝珍母女俩被日军惨杀于沂水北关刑场,那一年,邢宝珍烈士年仅16岁,被誉为鲁中地区的抗日“刘胡兰”。

当年4月11日,《大众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以《邢夫人母女不屈暴敌慷慨就义浩气长存》为题刊登了母女俩的事迹。母女俩牺牲后,八路军派出一个排偷偷将她们的尸体运出,埋葬在铜井沧浪沟。

1946年2月,母女俩尸骨迁回老家门家庵子安葬;1984年,邢祚光的家人便对母女俩烈士墓重新进行了整修,并立了石碑,刻了碑文。

这个堪称全国第一个“家庭烈士陵园”的抗日革命纪念馆有着太多的荣与辱、爱与恨、喜与悲的红色革命故事。整个烈士陵园共葬有李曰荣烈士、邢宝珍烈士、邢祚光、儿媳马淑美,邢子平(生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厂厂长,1977年7月7日病逝于南京)、儿媳曹淑兰,孙子邢继业(生前为云南玉溪地区峨山县文玉区委书记,1951年4月27日在剿匪战斗中不幸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共7人,再加上其他亲属,被美誉为“三烈九抗”。

国歌嘹亮,红旗飘扬。如今,这个家庭烈士陵园重修开放,将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共同传承全民族抗战的集体记忆,守护英雄用生命和热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9-8025117,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