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军政府旧址

荣县军政府旧址

荣县军政府旧址,位于四川省荣县(旭阳镇)县城内,现在的荣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后边。

荣县军政府旧址,是辛亥革命中首义的荣县独立后,吴玉章等革命者处理军政事务的地方。属于清代三合院式古建筑,旧县署的三堂、后堂及两边的厢房组成,总面积700平方米。

1911年9月,吴玉章与同乡龙鸣剑、王天杰共同举事发动起义,于9月25日宣布荣县独立,建立荣县军政府,行使军、政、财、文大权,开辛亥革命起义之先河。

军政府就设在县署衙内。

2019年10月7日,荣县军政府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保护范围:东至县政府住宿楼,南至办公楼,西至县政府食堂,北至体育场南边。

吴晓铃 ‖ 荣县军政府旧址: 见证全国第一个县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权诞生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荣县军政府旧址:见证全国第一个县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权诞生吴晓 铃

自贡荣县荣州广场,每天晚上,附近居民总会在此散步、跳坝坝舞,岁月静好。偶尔有人会在耸立的“辛亥革命首义纪念碑”下驻足。在纪念碑一侧,是与周遭高楼大厦格格不入的一片低矮的老建筑。它,就是荣县军政府旧址。1911年,荣县同盟会会员吴玉章、王天杰、龙鸣剑等人在荣县宣布武装起义,并在9月25日宣布荣县独立,随之成立荣县军政府,就此,荣县率先脱离满清封建统治。

自贡荣县军政府旧址(黄平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2019年底,军政府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片低矮的清代三合院,也成为全国第一个县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权的百年见证者。

国保档案

荣县军政府旧址位于荣县县城荣州广场内,总占地面积700平方米,是全国第一个脱离清政府统治建立的县级资产阶级革命政权——荣县军政府的办公地址。历经百年风雨,这处清代三合院还保留着原来的风貌,并在2019年10月7日,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荣县军政府宣布独立比武昌起义建立湖北军政府早半个月,因此在辛亥革命中具有重要意义,享有重要历史地位。军政府旧址如今将正厅及部分正房、厢房开辟为陈列室,共六个展室,分三部分展示辛亥革命时期的形势和荣县同盟会活动情况,免费向公众开放。

低矮院落见证革命风云

站在荣县军政府旧址外,抬眼便能看到大门上“辛亥革命首义荣县军政府旧址”的匾额。院落内外几株300年树龄的黄葛树浓荫蔽日。步入其中,院落在闹市隔出一方清幽。

荣县文管所所长曾德介绍,荣县军政府旧址所在地,在唐宋时为荣州官署,元末因战乱焚毁。明代洪武七年修复后,明末再因兵火焚毁殆尽。旧址现有的格局,为清朝重建并历代维修扩建后沿袭。

这座三合院布局是典型川西民居风格建筑,单檐悬山式屋顶、砖木结构、穿斗梁架,木质的方式窗户和廊道栏杆。房间内,还按历史布置着书案桌椅。看似平淡无奇的古老院落背后,是一百年前的烽火硝烟。

自贡荣县军政府旧址(黄平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1911年,在全川大规模暴发的那场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在荣县演变成了反清武装起义,直接催生了军政府的成立。”蒋永红,原荣县党史办主任,对那段历史如数家珍。正厅里,辛亥革命荣县同盟会革命活动展上泛黄的人物照片,在他的讲述中变得渐渐生动。

20世纪初,为了反抗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主权,四川留日学生首倡在成都设立“川汉铁路公司”,以集股的方式自办川汉铁路。1905年至1911年,售股达到了一千七百余万两。然而,当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并与美、英、法、德四国银行团订立借款合同,公开出卖川汉、粤汉铁路的修筑权。消息传到四川,惹来众怒,四川保路同志会在此背景下成立。

蒋永红说,保路同志会的成立除了“破约保路”,革命党人在运动兴起之时,就主张“外以保路为名,内行革命之实”。他们一边四处宣传保路,赴京请愿,同时鼓动民气藉此起义。一时各地闻风响应,会员达到数十万。

四川保路运动,荣县籍同盟会会员龙鸣剑是主要力量之一。

自贡荣县军政府旧址(黄平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1911年6月,龙鸣剑与其他几位同盟会党人相聚成都四圣祠法政学堂,确定了同盟会在四川革命运动会以及保路运动中的总方针。“龙鸣剑与四川哥老会首领,同时也是同盟会会员的秦载赓商定,以秦的名义向各地传鸡毛信,召集哥老会当年8月在资中罗泉开‘攒堂大会’,决定保路同志会改为保路同志军,并适时发动起义。”蒋永红说,不久之后,荣县籍同盟会员朱国琛起草了《川人自保商榷书》,进一步启迪民智,揭露清政府的卖国行径,为起义制造舆论。在此情形之下,时任四川总督的赵尔丰奉旨诱捕保路同志会的首要人物蒲殿俊、罗纶等人。成都数万民众奔赴总督衙门请愿,要求释放被捕人员,结果赵总督下令枪杀了30多位请愿群众。当晚,龙鸣剑趁大雨将至、守城兵士不备时出城,在锦江河畔赶制了木板数百块、上书“赵尔丰先捕蒲、罗,后剿四川,各地同志速起自保自救”投入锦江,发出了著名的“水电报”。此后,龙鸣剑又赶回荣县,组织义军。一场以保路之名的起义即将在荣县大地上星火燎原。

历史时刻吴玉章宣布荣县独立

龙鸣剑星夜回荣,目标非常明确,找同为同盟会成员的王天杰一起策划起兵参加围攻成都的战斗。

展厅老照片里的王天杰,一袭绸衫,身材魁梧,眼神刚毅。他出生在荣县的富绅豪门,1906年加入同盟会,立志推翻清王朝,和龙鸣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保路运动兴起后,他们深知武装起义极可能即将到来,加快了荣县民军的组织训练。为解决缺枪少粮的问题,他说服豪门岳父资助枪支弹药。当龙鸣剑回到荣县,找到王天杰一起策划起兵参加围攻成都的战斗后,王天杰短短三天,便组织了义军数千人。三天后,又率部进军成都。

自贡荣县军政府旧址(黄平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这支非正规军随即在多地与清军展开二十余次激战,由于装备悬殊、缺乏训练、补给匮乏,战事不断失利。

在龙鸣剑和王天杰率部出征成都时,他们碰到了匆匆赶回荣县的吴玉章。

吴玉章,1906年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最高权力机关评议部评议员。1911年4月,他就和荣县籍的同盟会会员但懋辛以及黄兴、喻培伦等一起,发动了著名的“黄花岗起义”。蒋永红说,在四川暴发大规模保路运动后,吴玉章受同盟会委派,回川主持四川同盟会工作。在王天杰、龙鸣剑奔赴攻打省城的前线时,他在荣县承担起了巩固后方的责任,召集富商乡绅商议筹饷、筹办军事训练班训练新兵、整补各城镇的民团武装建制、在城南三里外的铙钹顶上开设军工厂……快速推进革命的步伐。

9月,当王天杰准备率民军回荣县,当地知县和豪绅之流闻风而逃时,吴玉章认为时机成熟,提出立即宣布独立。9月25日,吴玉章在荣县学衙门发表演说,宣布荣县独立,建立全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荣县军政府。

荣县独立,清政府极为恐慌,派兵会剿。此时,已回到荣县的王天杰在吴玉章安排下主动出击,击溃了清军,政权得以巩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荣县独立以后,王天杰又率领义军向外发展。11月1日攻下威远县城,成立军政府;11月19日攻下南溪,宣布独立。此后,四川眉州、青神井研夹江等相继起义或宣布独立。

开创先河全国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

“当年宣布荣县独立的学衙门,就在今天荣县中学西北侧。”站在荣县军政府旧址门外,曾德遥指着远处,“可惜后来只有军政府旧址保存下来了。”这,还得益于此处近百年来一直作为当地政府的办公场所。在荣县宣布独立以及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这里成了荣县政府驻地。上世纪四十年代,建筑进行了较大规模维修,为其穿越百年风雨打下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又一直作为荣县人民政府办公地。

“荣县军政府的成立,开创了辛亥革命全国独立之先河,是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荣县人民率先脱离清朝封建统治的历史见证。”曾德说,从时间上看,荣县起义比武昌起义还要早15天。独立后的荣县“不只成为川东南各路同志军的总枢纽,也是全川甚至是全国最早树起独立大旗的新政权基地。”在荣县独立的前后,彭山、眉州、青神、井研、名山洪雅、夹江等十数州县也曾举义成功,但都旋得旋失,没有得到巩固。只有荣县建立了革命政权,并坚持了下去。正是因为荣县军政府成立重要的历史意义,军政府旧址具有了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和纪念价值,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评选中,得以顺利当选。

孙中山眼里,百年前四川的保路运动具有重要意义:“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推迟一年半载的。”曾德说,荣县起义是四川保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川保路运动发展的巅峰,开创了保路运动的新局面,加速了全川辛亥革命的进程,为邻省的革命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正是因为清廷在镇压四川革命运动过程中将武汉新军悉数调往四川,造成武汉防务非常空虚,给武昌革命党人起义创造宝贵时机,使武昌起义一举成功。

荣县军政府旧址内布置的展厅里,还展示着当时在白布上写成的孙中山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老旧的家具、泛黄的照片,成为这段历史的最忠实的记录者。曾德说,尽管荣县独立和武昌起义在历史发展的时间上有先有后,影响力、震撼力和作用力有大有小,但它们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历史作用都是不可磨灭的,都应得到高度赞誉。

自贡荣县军政府旧址(黄平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如今,荣县军政府旧址在原展厅的基础上重新布展,以丰富图文以及实物展示了那段风云岁月,这片旧址也成为当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 《四川日报》(2020年12月1日)

作者:吴晓铃(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摄影:黄 平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荣县军政府旧址成功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月10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共762处文保单位入选。四川省共32处文保单位入选,其中,荣县军政府旧址成功入选。

据悉,四川省入选的32处文保单位中,从新石器时代到汉晋时期的古遗址3处,从元代至清代的古建筑14处,石窟寺及石刻3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1处,其它类别1处。既有新石器时代的广元中子铺遗址、从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大邑高山古城遗址、汉晋时期的绵竹故城遗址,也有1893年修建的先市酱油酿造作坊老作坊等,还有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泸县奇峰渡槽等。新入选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中,革命文物就达6处,包括荣县军政府旧址、通江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等。

1911年9月,吴玉章与同乡龙鸣剑、王天杰共同举事发动起义,于9月25日宣布荣县独立,建立荣县军政府,行使军、政、财、文大权,开辛亥革命起义之先河。荣县军政府旧址是辛亥革命首义荣县独立后吴玉章等革命者处理军政事务的地方。辛亥革命成功后,荣县军政府旧址成为中华民国的县衙所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又成为荣县政府办公地。荣县军政府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由正堂与两侧厢房组成,呈三合院格局。1991年,荣县军政府旧址被四川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丁文君/文)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位于株洲茶陵县城关前进村三角坪。

旧址原系南宋至清代的县(州)署衙,始建于宋代中叶,占地10521平方米。地处湘赣要冲的茶陵县,是井冈山西部屏障。当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上安家后,毛泽东便将攻打茶陵作为向外发展的首选目标。趁着驻守茶陵的国民党正规军调走之机,1927年11月18日,工农革命军主力近500人在团长陈皓等率领下,胜利攻占茶陵县城。这是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之后占领的第一座县城。工农革命军进城后,陈皓等领导人缺乏管理经验,他们不做群众工作,仅委派了一个县长,完全按旧政府一套制度行事,部队所需经费仍由商会摊派。宛希先在力促中共茶陵县委成立和工农群众组织恢复的同时,目睹了新成立的茶陵县政府种种弊端,以及陈皓等军官的所作所为,甚为忧虑,写信嘱人送交远在茅坪的毛泽东。毛泽东立即复信宛希先,指示:由部队派人当县长是不对的,不能按国民党那一套办。要成立工农兵政府。要保护商店,保护邮局,保护学校,保护医院。接到毛泽东的指示后,宛希先向部队里的党员、团营干部、士兵委员会,向新的县政府,向茶陵党的组织等方面作了传达,开始了组建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筹备工作。工会、农会和驻城的工农革命军分别选出工、农、兵代表,在此创建了湘赣边界的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28日召开工农兵代表会议,由工人代表谭震林、农民代表李炳荣、士兵代表陈士榘三个常委组成茶陵县工农兵政府,选举谭震林任主席。当日在此召开庆祝大会。大门两边分别张贴有“工农兵政府”、“苏维埃精神”对联。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设民政、财经、青工、妇女四部,杨绍震、罗尚德、罗青山、陈叔同分别任部长。旧址1928年毁于战火。2005年以来,茶陵县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工农兵政府旧址进行全面修复,开设毛泽东与茶陵展、工农兵政府纪念馆,茶陵籍将军馆、茶陵历史人物展等展室。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于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7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百年湘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