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棺墓群

瓮棺墓群

瓮棺墓群

1983年6月,吉木萨尔县北庭乡后堡子村村民在生产队规划的宅基地上修建房屋时,在距地表50厘米深处的地下发现了三处瓮棺群。

其中,两具瓮棺分别高65厘米、30厘米,口径分别为25厘米、30厘米,陶质泥质灰陶,瓮腹部有网状花纹。据研究,这一墓葬群当属隋唐时期的突厥墓。

据史料记载,隋末唐初在博格达以北活动的主要是西突厥。贞观四年,-厥颉利可汗败亡,于是可汗浮图城又变成了与唐朝相对抗的前哨阵地。突厥入侵中亚最早始于六世纪六十年代,而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均以可汗浮图城为中心,世代放牧、耕种,繁衍生息。突厥主要崇拜火,尊敬空气和水,颂扬土地,仅奉天为唯一造物主神,用马、牛、羊祭祀之。

在中亚皈依伊斯兰教之前,不仅袄、佛并存,摩尼教、基督教也有一定地位,但以火袄教最盛。

瓮棺葬俗为火袄教流行葬俗,瓮棺大约始于公元前二世纪,这种礼俗的形成,主要是伊朗部落的两葬仪即-与火葬河流的结果。

瓮棺葬俗在突厥时代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发现了一种帐幕式的瓮棺,瓮棺装饰仿造牧人帐篷上的花纹,瓮壁上方镂空,象征帐幕的木架。这样,原来仅反映中亚的瓮棺便被涂上一层突厥游牧生活的色彩。

甘肃古墓葬丨棺材疙瘩墓群

棺材疙瘩墓群位于民勤县泉山镇,是一处汉代墓群。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墓群包括棺材疙瘩和霸王湖两处,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曾出土灰陶壶、陶灶、绿釉陶耳杯、五铢钱、陶仓等。地面残存汉砖、灰陶片甚多,保存基本完整。

(甘肃省文物局)

合肥惊现千年古墓群:13座古墓 将异地开棺认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4月上旬,合肥长丰县下塘镇埠里社区沛双路(淮南路北延)项目,挖掘机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座古代砖室墓。连日来,考古人员初步确定这处墓葬群有13座古墓,并对已经暴露的墓葬(编号M1)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从发掘情况来看,该墓形状为合肥地区非常罕见的八边形砖室墓,里边发现大中小三个保存完好的棺椁,初步判断该墓年代不早于晚唐不晚于宋。

道路施工发现古墓

位于长丰县下塘镇埠里社区的沛双路是淮南北路北延项目。4月12日傍晚,施工人员驾驶挖掘机清理路基时,挖出大量古墓青砖。“当时还有很多水冒出来。从青砖堆积处,发现一个黑洞,里面有黑红色棺材,初步判断可能是一个古墓。”现场施工人员介绍,他们当即停工报警。下塘镇随即组织专业人员将现场保护起来并上报文物部门。

为保护文物安全,经省考古研究所、长丰交通运输局及下塘镇相关单位研究决定,对现场划定了保护范围,以待进一步考古发掘。

据当地村民介绍,施工现场原本是一块坟地,后来土地平整,坟地都改成了田地,没想到地底下还埋藏着古墓。

墓葬形状非常罕见

日前,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驱车来到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正在对施工中暴露的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墓葬周围已经用铁丝网进行了封闭,并拉上了警戒线。附近聚集了很多围观的群众。

“目前正在发掘的是一座砖室墓,墓葬顶部已经清理完毕。我们正在清理墓室里的淤泥,在墓室里发现了大中小三个保存完整的棺椁,以及一些随葬的陶器、瓷器。”来自省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周崇文介绍,该墓葬形状比较特殊,由墓道、墓门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葬顶部为穹窿顶,墓葬每个边都有切角,形成八边形,一条青砖砌成的墓道通往西南方。根据墓葬形制以及发掘出土的陶器、瓷器,初步判断该墓年代不早于晚唐不晚于宋,可能是大户人家或官阶较低的官员墓葬。

另据考古人员介绍,该墓葬还有一个比较罕见的特征——从外形上看,古墓墓门饰以青砖雕刻成仿木结构的建筑房檐,非常漂亮,这在合肥乃至整个安徽地区已发现的同时期古墓中属首例。

异地开棺确认墓主

“目前天气越来越热,随着考古发掘推进,我们计划将发现的三个棺椁吊装后进行异地开棺。”现场考古人员介绍,墓葬规模通常与墓主人的身份等级和社会地位相匹配,要准确地判断古墓年代,还要看下一步在墓室和棺椁中的发现,希望通过随葬品,对墓葬主人的信息有更好的了解。

据介绍,在已发现的墓葬周围,考古人员又在22米宽、400米长范围内探测发现了12座大小不一的古墓,其中一座古墓规模比已发掘的这座还要大。

目前,新发现的墓葬已被考古人员用石灰线划定范围,接下来将对这些墓葬一一进行发掘。

来源:安徽网 侵删

工地发现千年古墓群,八角形墓室内藏三具棺椁,墓主或为达官贵人

5月23日消息,安徽合肥长丰县境内考古人员正在发掘一座古代砖室墓,据悉,罕见的是,这座古墓呈八角形,里边发现大中小三个保存完好的棺椁,初步判断该墓葬距今约一千多年历史,不早于晚唐不晚于宋。

据悉,早在今年4月12日傍晚,施工人员在合肥长丰县下塘镇埠里社区沛双路项目作业时,一名人员驾驶挖掘机挖出大量的古墓青砖,发现一个黑洞,其中还有很多的水冒出来,里面隐约有黑红色的棺木。施工人员随即报警,下塘镇随派人将现场保护起来并上报文物部门。

当地文物部门闻讯抵达现场后随即对现场划定了保护范围,以待进一步考古发掘。经过考古人员现场调查,在已经发现的墓葬周围22米宽,400米长范围内探测发现了12座大小不一的古墓群,其中一座古墓的规模比正在发掘的这座还要大。这意味着,正在发掘的是一座古墓群,有13座古墓。

施工人员发现的墓葬是这个古墓群中的一座,考古人员对这座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经过发掘,考古人员发现该墓由墓道、墓门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形状为合肥地区非常罕见的“八边形”砖室墓,在墓室里发现了大中小三个保存完整的棺椁以及一些随葬的陶器、瓷器

据现场发掘的考古人员介绍,该墓葬形状比较特殊,墓葬顶部为穹窿顶,墓葬底下是四方形,每个边都有切角,形成八边形,一个青砖砌成的墓道通往西南方。从墓葬的形制以及发掘出土的陶器、瓷器来看,初步判断该墓的时代不早于晚唐不晚于宋。墓室主人或是大户人家或者官位比较低的官员墓葬。

据考古人员介绍,该墓葬从外形上看,古墓的墓门是由青砖雕刻成仿木结构的建筑房檐,非常漂亮,这在合肥乃至整个安徽地区已发现的同时期古墓中十分罕见,至今属首例。

据现场围观的村民介绍,墓葬所在地这里原本是一块坟地,后来土地平整,墓地都改成了田地,没人想到地底下还埋藏着古墓葬,如果不是修路,估计永远也不会发现。

目前,该墓葬发掘依然在进行中,据考古人员介绍,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加上现场环境影响,计划将发现的三个棺椁吊装后进行异地开棺。届时,墓葬的具体年代和墓主人身份有望进一步揭开神秘面纱。而接下来,考古人员还将附近的其他古墓逐一发掘。(江雨)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