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

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

0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位于京山县新市镇小焕岭村一组吴湾。旧址分东西两院,占地面积650平方米。1939年11月中旬,中原局决定在鄂中建立新的鄂豫边区党委,统一领导三地党组织,党委成员由郑位三、陈少敏、-、陶铸、任质斌、杨学诚等组成,党委机关驻扎在京山八字门。1940年10月,-带领边区党委机关迁驻小焕岭。0鄂豫边区委,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简介,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荆门市京山县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旅游指南

现场教学点:冀鲁豫边区的抗战堡垒—中共直南特委旧址

中共直南特委旧址位于河南濮阳清丰县古城乡梁村。

中共直南特纪念碑 任德波 摄

旧址现保存有中共直南特委旧址、王从吾旧居、战号宣传队旧址、四支队留守处旧址、练兵场、直南特委纪念碑及领导人用过的桌、椅、碗、筷、灯具、文具等,总建筑面积370平方米。房屋均为单层硬山顶,青砖包砌土坯房,灰砖瓦屋面。2015年,清丰县投资70余万元,在村东建设了1800平方米的梁村直南特委文化广场,内有延安亭、中共直南特委纪念碑和展板。2008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修缮后的中共直南特委旧址 任德波 摄

1930年6月,在顺直省委的领导下,中共直南特委在今河北磁县成立。直南,因地处直隶省南部而得名,包括今冀鲁豫边区的60余个县份。“七七事变”爆发前,中共直南特委已不复存在。抗战爆发后,华北危急,中共北方局决定重新成立直南特委,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1937年11月,中共直南特委在古城集宣布正式重建。朱则民任书记,刘大风任副书记,王从吾任组织部部长,刘汉生任宣传部部长。1938年5月,朱则民调冀南工作后,王从吾继任书记,刘晏春任组织部部长。

梁村地处沙区,偏僻隐蔽,有利于开展敌后斗争。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梁村就建立了党组织,马采三等一批共产党员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长期坚持革命斗争,群众基础较好。1937年11月,中共直南特委在古城集成立后,随即移驻梁村,正是利用了这些有利的斗争条件。

1938年春,边西(清丰南乐西部)县委和清(丰)南(乐)大(名)边西抗日救国会同时驻在这里。抗战期间,在梁村驻过的机关单位有:直南特委、边西县委、四支队、黄河支队、清南大救国会、青年救国会、妇女救国会、战号宣传队、卫河县政府、后方医院、造枪局等,梁村遂成为直南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指挥中心,成为直南坚强的抗战堡垒,梁村也成为进步群众向往的地方,故当时曾有“小延安”之称。

直南特委重建后,恢复和发展了直南、豫北地区党的组织,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创建了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士气,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扬和拥护。同时,直南特委还与国民党濮阳专员兼冀鲁豫边区八县保安司令丁树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开辟了以梁村为中心的直南抗日根据地,为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在抗战期间,梁村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牺牲,梁村共有32名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在参战支前、传递情报、运送弹药、护送伤员、保护党的领导人与重要机关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老区人民无比关怀,特派慰问团到老区进行慰问。1951年9月4日,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从吾任团长的老区慰问团专程来到梁村,看望当地群众。文工团还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放映了当地有史以来的第一场电影

2018年,清丰县委、县政府对中共直南特委旧址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颇具革命文化特色的美丽村落,梁村也成为当地知名的乡村旅游点,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位于中共南直特委文化广场的延安亭 任德波 摄

历史昭示未来,沧桑成就正道。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无数革命先烈以力挽狂澜的担当和气魄,用鲜血和生命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应该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知道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缅怀革命先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区审计局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及中共奉贤县委旧址

7月15日上午,区审计局组织全体审计干部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通过瞻仰馆内珍贵史料、油画雕塑等,在红色遗址中传承红色基因,感悟党从石库门出发的初心。下午,前往参观中共奉贤县委旧址纪念馆。走进奉贤红色革命的始发地,集体重温入党誓词,共同追忆峥嵘岁月。

中共苏州县工作委员会旧址开馆

国际商报讯 6月30日,位于苏州相城区太平街道的苏州(吴县)第一个县级党组织“中共苏州县工作委员会”旧址经修缮布置,开辟为“太平街道红色教育基地”并对外开放。

据介绍,1938年秋,中共党员翁迪民(化名宫岳)奉中共中央特科之命,以上海抗日救亡知识青年身份来到当时的太平镇,争取整编阳澄湖地区地方武装抗日。1939年9月,驻吴县太平镇的中共江南特委决定成立“中共苏州县工作委员会”,书记翁迪民,驻地太平桥。这是全面抗战时期苏州(吴县)第一个县级党组织。苏州县(工)委下设太平、湘城、南桥、渭塘、悬珠5个区工委,共有党员14名。“中共苏州县工作委员会”旧址原是当地沈一林宅(裕元米行和三景苑茶馆),1939年春节前后,翁迪民(化名宫岳)等中共党员租住在此,开展党的工作。

位于太平街道的这处“红色场馆”,是苏州人民打击日寇,捍卫国家主权尊严的见证。为深挖当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献礼建党100周年,太平街道专门成立旧址翻建小组,多次召开协调会,对“中共苏州县工作委员会”这处历经风霜雨雪的老宅进行翻建修缮,在建党100年周年前夕对外开放,供民众参观、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

据悉,修建后的“中共苏州县工委”旧址总建筑面积262平方米,分设三进,对应“初心回眸”“星火燃起”“太平传承”3个多功能主题展示馆。展馆场景还原翁迪民使用过的书桌,书桌上陈列着《我在东路的一段经历:翁迪民回忆录》《吴县烈士传》等书籍;毛泽东《关于新四军进行游击战的指示》等资料复印件;江南特委在此编辑、刻印、发行的综合性刊物《江南》、苏州吴县各界“抗日联合会”刊印的《农民》小报等,同时展示从民间收集到的有关“江抗”大量原始资料,实物、老照片等。并通过场景复原米行的叫卖声、茶馆的迎客声,带领观众重温过去的历史风云,峥嵘岁月。(孙宝平 朱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