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朱氏宗祠

安吉朱氏宗祠

安吉朱氏宗祠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昌硕街道双一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5年9月,安吉朱氏宗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安吉朱氏宗祠,安吉朱氏宗祠简介,安吉朱氏宗祠-湖州市安吉县安吉朱氏宗祠旅游指南

安徽朱氏宗祠介绍(一)

庐江关河花大门朱氏紫阳家庙位于巢湖南岸,庐、无、巢三县区交界处的无为县蜀山镇关河村石家庄,建成于2011年4月4日。它坐落在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家庙原址上,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粉墙黛瓦,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古色古香。

此次重建家庙,拆迁了几户农房,拓展为五开间、两进两厢、两层门楼的建筑群,中间为青石铺地的四合院落。

金色的“紫阳家庙”门楣下,双扇丈高的巨型木门上的“白鹿家声远,紫阳世泽长”描金对联熠熠生辉。

高大宽敞的门庭中,分别悬挂着朱熹和朱用纯的《朱子家训》牌匾。

世界朱氏联合会会长朱茂男夫妇、理事朱承志来我家庙视察并捐款与委员会成员的合影照片。

《紫阳家庙管理制度》、《家庙管理员工作职责》的牌匾,安庆等地朱氏同门的贺匾等。

东西回廊中,上面是二十四孝的图案及文字介绍,下方为此次宗亲捐款的功德碑。

主殿门前,两层塔式的巨型铁铸香炉上,镌刻着“关河花大门朱氏紫阳家庙”的阳文描金字样;主殿厢房的窗户门扇雕梁画栋,庭院四周的回廊立柱金龙盘绕。

主殿上方,排列着古僚公、朱熹公、朱天麒公等列祖列宗的大幅画像,正面的九层灵台上,供奉着历世先祖的灵牌,灵牌前供奉着近3米高的朱熹、朱天麒、朱洪等七尊先祖坐式雕像。供桌上,彩烛长明,香火缭绕;香案前,拜者虔诚,缅怀先祖。

家庙的门前广场,开阔宽敞,新月形的元宝塘锦鲤戏水,睡莲含苞;四周围着精致的青石栏杆,塘边一排银色的旗杆上面,国旗、族旗、彩旗迎风招展,五彩缤纷,鲜艳夺目。

家庙的东侧池塘,垂柳依依,碧波荡漾;一边砌着整齐的盥洗水埠,以方便乡邻们的日常生活。

这座气势恢宏的紫阳家庙,是关河花大门朱氏先祖的安魂之所,也是关河花大门朱氏宗亲永远共享的精神家园!

关河花大门朱氏紫阳家谱于2011年4月第13次续修,沿用了古体版式,宣纸印刷,右启竖排,折页线装,古朴典雅。

关河花大门朱氏紫阳家谱首修是由介公12世先祖朱熹公和朱然公于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合修,朱熹公作序,朱然公作《朱氏流源考,明洪武二年(1369年)淡公2修;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3修;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稳公4修: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省源公5修;明天启四年(1624年》6修;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嘉相公、飞伯公7修。此前的1至7修,我支宗派均与婺源紫阳宗谱同卷合修。在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的8修时,考虑到庐江距婺源路途遥远,我族世澹公赴婺源当面请示世润准许分修。自此,我支庐江关城河花大门宗派便开始单独续谱。清嘉庆六年(1801年)9修;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10修;清同治六年(1867年)11修;最近的是民国十六年(1927年)12修,共编印宗谱41套,每套36卷。自上次12修至今已历时84年,期间经历了战争与动乱的年代,完整保存的也只有3套家谱了。第13次续修,将12修宗谱全部按原样照排重印,另新增续谱15卷,共印刷了200套,并统一制作了精美的双龙浮雕图案的谱箱。在分发给各地宗亲珍藏的同时,还分别赠送给省、市两级图书馆收藏。

这份内涵丰富的紫阳家谱,是关河花大门朱氏珍贵的家史资料,也是安徽朱氏乃至全体朱氏的珍贵资料!

本文作者: 朱同富;摄影:朱传龙;审稿:本公众号运营组;编辑:朱传龙

江西吉安市渼陂古村梁氏宗祠

永慕堂夜景

永慕堂是渼陂梁氏的总祠,也叫梁氏宗祠。祠堂始建于南宋初年,位于江西吉安青原区渼陂古村,为三进三栋三天井的赣中建筑风格,建筑面积是1220平方米,砖木结构,没用一颗铁钉,体现了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

永慕堂既是梁氏家族举行祭祀典礼和处理族中重大事务的地方,也是婚丧娶嫁和摆酒席的地方。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曾是红四军军部旧址,二楼住了红军团级以上干部。

元末毁于兵燹,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19年)重建。清朝重修时扩大了建筑规模,糅合了明清建筑风格。重修时,正好是慈禧太后执政期间,所以,大门前的喜鹊聚巢式牌坊的飞檐翘角做成了“凤在上、龙在下”的模样,整个牌坊为官帽式结构。

封建时代等级制度森严,如有僭越,轻则首倡者杀头,重则灭九族,只有出了大官的村庄才允许有这样皇家气派的建筑。整座祠堂一共有三个这样的官帽式牌坊,牌坊上每一个圆圈都雕有一个字,分别是“诗书门第”“斗门阀冠”等字样,表明这个家族很辉煌、很荣耀。

梁氏宗祠永慕堂

“翰林第”牌匾悬于大门上方,它告诉人们,这个村子有个叫梁家璋的人,考了一生,直到69岁才考取功名,以进士身份入翰林院主事。村人之所以悬匾于总祠的大门之上,有炫耀祖上功德之意,最主要的作用是激励后人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学好本领报效国家。

封建时代,石鼓石狮子的摆放很有讲究,没有举人以上官员的村庄是不允许摆放的。石狮有公母之分,可镇煞避邪,但是,如果正对人家,则有“吃掉”人丁、财运一说。所以,石狮子的前面一般不会有民宅。大门左侧为公狮,公狮威猛,脚踩绣球,仰天长啸,意为男儿文武兼修,志在四方。右为母狮,母狮双唇紧闭,怀抱小狮,意为女子遵守“三从四德”,笑不露齿。

对 联

廊坊里的竹节状红米石(砂岩)石屋柱,寓意子孙后代的生活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石柱上联:肇基于斯喜紫瑶左峙芗城侧横本地名山钟灵秀;下联:发祥有自看渼水南来王江北中流砥柱汇渊源。对联写出了渼陂古村的地理位置,左有芗城山,右有紫瑶山,富水河(王江)绕村北去,渼水穿村而过。

刻有对联的石柱

中堂悬挂“永慕堂”堂匾,而且全祠一共有十七对石屋柱,二十副对联,每副对联都是以“永慕”二字作的嵌字联。“永慕”二字,是告诫族中子弟要永远尊敬自己的祖宗,仰慕祖先的才学,牢记祖先的恩德。作嵌字联很难,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不可能作得好对联的。原来,重修祠堂时,族长为了激励年轻学子努力治学,要求村里的所有学子年前都要来祠堂里以嵌“永慕”二字书写对联,写得好的便镌刻在石柱上。正因为如此,渼陂的文风才得以代代鼎盛。

每栋祠堂都有一个方块状地面,第一栋方块状是衣锦还乡的读书人落轿的地方,也是闺女出嫁或新娘落轿的地方。穹顶是“太狮少保图”,“太狮”与“太师”谐音,太师是皇帝和太子的老师,这幅图告诉人们族中 出了太师,这是一件极其荣耀的事。

钟鼓字画

民间有“左钟右鼓”之说。鼓的摆放很有讲究,一般有三种摆法:第一,皇宫里摆的是朝天鼓,显示出皇家至高无上的权力;第二,鼓面与墙面平行,彰显这个姓氏出了大官;第三,鼓面与墙垂直,是一般祠堂的摆法。而渼陂的鼓正是第二种摆法,其意是不言而喻的。

钟鼓字画

堂鼓,是族中的命令之鼓,不可随意擂,只有村里发生了重大事情才会“擂鼓聚众”。“忠”“信”“笃”“敬”四个大字,原是四幅字画,因年代久远无法保存,于是,就将这四个字临摹在了墙上。为什么渼陂如此看重这四个字呢?我们来看看字面的意思,“忠”,即要忠于自己的国家;“信”,为人要讲信誉;“笃”,做人做事不虚浮,要实事求是;“敬”,就是尊敬他人,你敬人家一尺,人家就敬你一丈。这四个字高度概括了做人处世的道理,故此,渼陂村人一直将之作为座右铭来提醒族人。

参 亭

祠堂中线的一条道,叫官道,贯穿整个祠堂。前方的亭子叫抱厦,也叫参亭,其建筑风格融入了园林的亭台楼阁设计理念,给整座祠堂平添一份大气。屋顶上的宝瓶插着“方天画戟”,既是华丽的装饰,又有避雷之功。两边的泥塑“鳌鱼”栩栩如生。关于“鳌鱼”,民间有“龙生九子,九子九样心”的传说。因鳌是第一个出生,是老大,所以,皇宫大殿前石阶上就刻了鳌鱼的头,特赐考上了状元的人踏鳌头而上。屋岽上塑鳌鱼头,是祈望梁氏子孙能在科举考试中蟾宫折桂,独占鳌头

参亭

“教授”牌匾告诉人们,族中出了一个“江州教授”和“太常博士”,说明梁氏祖先有许多“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士,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渼陂村人才鼎盛。

“对越在天”牌坊

祠堂里面一般不建牌坊,而永慕堂不但建了内牌坊,而且建筑风格别具一格,堪称祠堂建筑史上一大典范,其具体表现为:一、官帽式结构;二、喜鹊聚巢式结构;三、飞檐翘角。

牌坊上“对越在天”四字意义深远。“对越”二字出自于《诗经》,意思是“遥对周文王的在天之灵”,借以表达“梁氏后裔遥对祖先们的在天之灵,唯有毕恭毕敬的份”,因为“安寝孔”就是安放祖宗牌位的地方。

“对越在天”牌坊

穹顶上有幅“冠上加冠图”,画面为公鸡踩在鸡冠花上,取“官上加官”的谐音。而对面是官帽式牌坊,站在这个方块里,暗喻你以后能够“官升三级”,如此诱惑,引得游人纷纷往里站。

“衣冠图”又称“祖宗图”,供奉在厅堂的上方,这两幅祖宗图反映了当时村里两个家族的兴衰。上面这幅是从兴到衰,下面这幅是从衰到兴,从他们的服饰可以看出,从布衣到文官二品的服饰(锦鸡图案),最前排是二品、三品诰命夫人,难怪渼陂村会被文天祥誉为“文献名宗、衣冠望族”。

永慕堂左侧门横额写有“入则孝”,右侧门横额是“出则第”,其意为“入室怀前烈,孝亲启后贤,出则公卿事,第须敬让先”。说白了,就是要缅怀先哲的功德,在家要做孝子贤孙,出门在外要谦虚谨慎,考取功名做了官,仍要孝敬父母,恪尽孝道,兄弟朋友之间要礼让为先。

永慕堂就是一座道德教育的殿堂,不论是祠宇的结构,还是字画的表意,无不凸显渼陂人对后贤的谆谆教导。这种教育并不是关起门来的夜郎自大式的教育,而是善于借鉴别姓人的格言来教育,可以看出渼陂人的智慧和开放。试想,一个姓氏有了这样开明的教育和鞭策,后代能不贤良吗?

横 梁

渼陂村的文风不光可以从鳌鱼、牌匾、钟鼓方面体现出来,而且在建筑方面也别具匠心。

按封建规制而言,放七根梁檩,表示本族出了一品官员。渼陂梁氏仅清朝就出了六个二品,所以,这座祠堂放了五根梁檩。而两边墙壁的下方分别留了一条没有加横梁的红线,就是希望后人能够出一品,方便以后出了一品官员后可轻易地增加两根横梁,这不能不说渼陂人具有超前意识和对后裔的殷殷期待。

横 梁

第三栋顶棚上有幅画,并写“当朝弍品”四字,这个“弍”乍看起来很像个“弌”字,这是故意利用人们的视觉错误,将它误读为“当朝弌品”,其意仍是希望后人能够出一品,梁氏祖先的殷切之情可见一斑。

据悉,渼陂古村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它还是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9年被评为国家4A旅游风景区 。它以厚重的历史、古典的明清赣派建筑群、璀璨的明清雕刻艺术及可敬可颂的红色文化,受到世人的瞩目。

南宋初年,渼陂开基祖梁仕阶带领族中子孙,由庐陵县纯化乡七十六都甲村徙居渼陂,始建村。

宋元时,梁氏按照古代宗法制度,建祠堂,修族谱,订族规,在族中建立起尊祖敬宗、强化族权的宗法秩序。梁氏奉“耕读为身家之本”,教育子孙力田孝悌、勤读诗书,培养出一批文学士人,如太常博士梁昭伯、江州教授梁君庸等。他们在外勤于公事,在家则热心族业,使渼陂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被文天祥称为“文献名宗”、“衣冠望群”。元末明初,梁氏宗祠永慕堂等村中建筑在兵燹中被毁。

明代前期,明统治者奖励垦荒,减免租赋。渼陂地处吉泰盆地,土地肥沃,百姓勤劳,村子从战乱中逐步恢复发展。这时仍以农业为主,耕读结合。明代中后期,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这时仍以农业为主,耕读结合。明代中后期,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商业的利润大大高于农业,江右帮兴起,与山西帮、徽帮并称为全国三大商帮。渼陂地处富水河中下游,早已发展成为方圆数十里集市贸易之处。此时渼陂梁氏族人纷纷经商,小者以工业起家,在村北陂头街设店开铺;大者雇请船队,行走粤赣,长途贩运。渼陂梁氏的经济实力增强,有的成为拥有雄厚资金的富商大贾。

清代,梁氏商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梁显哲、梁显召、梁显豪、梁显吟四兄弟为首的四大商业巨头(当地人称为“四大家庭”),他们创办的“三义”、“达亿”、“伟胜”、“志成”商号,以陂头街为基地,在全国各地开设了30家分店。经营商品多样,从粮食棉花、布匹、食盐、陶瓷发展到洋纱、洋布、洋药、洋油,同时开有当铺、钱庄。经营方式灵活,既有独资,又有合伙(比如,光绪年间,“四大家庭”曾在陂头街尾合资开了一家当铺店)。在“四大家庭”的带动下,陂头街盛极一时,南北日杂、苏洋广货、进口药品,无所不有。每逢墟日,四方客商云集,富水河上商船竞发,吉安、赣州等地的客商都时常来陂头街进货。这时陂头街90%的店铺为渼陂梁氏族人开设。

梁氏族人经商不忘业儒,十分重视教育,因此清代也是渼陂书院最多(5处),科举最旺的时期(考取文举、武举各3名,翰林院待诏1名,翰林院检讨1名)。是时,顺应时局发展,渼陂梁氏在外积极配合官府,督办纯化乡团练,倡建七十六都急公义仓,控制当地的政治、经济、司法;在内通过修建礼堂,续修族谱,增置族产,广行善举,扩大宗族影响,巩固宗法秩序。渼陂进入前所末有的兴盛时期。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社会混乱。一方是军阀的巧取豪夺,鱼肉百姓,一方是贫苦农民反压迫、反剥削之声此起彼伏,使渼陂梁氏的商业受到很大冲击。许多青壮年参加红军,投奔革命。梁氏富绅、地主大都携带钱财外出躲避,渼陂迅速步入衰败时期,虽然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昌、吉安等地的学校曾纷纷迁到渼陂上课,带来渼陂街的一时繁荣,但毕竟大江东去,无力回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渼陂人民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贫苦农民扬眉吐气,翻身作了主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渼陂古村还走出了四位共和国将军,他们是梁兴初、梁必业、梁仁芥、梁必骎;它留下过许多名人的足迹和身影。

70周年

热烈庆祝新中国建国70周年

江西吉安的天章阁和湖西唐氏宗祠,供奉着唐氏家族的骄傲

唐术,又作唐述,讳景行,元朝吉安永丰县永丰湖西村人,就是今天的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瑶田镇湖西村人。

唐术与水心罗开礼、中沙陂吴台鼎、三湾张元健一起,并称永丰四忠。永丰四忠再加上沙溪欧阳修,就是永丰五忠。唐术乃永丰先贤,王某乃永丰后生。王某不能直呼唐术名讳,故下文以唐先生尊之。

唐先生虽然家境贫寒,却自幼好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唐先生终于考中解元功名。按照礼制,解元可以入仕,或为县令,或为教谕。

古代的读书人,为了能够一边养家糊口,一边读书备考进士,往往会弃县令而当教谕。永丰县的刘绎,就是弃县令而当教谕,后来金榜题名考中状元。

唐先生跟刘绎一样,也有金榜题名高中状元的梦想。唐先生放弃了出任县官的机会,选择去袁州宜春县,当了一个八品教谕。唐先生宜春任满之后,回到家乡备考进士。

时值天下大乱,红巾军起义爆发。徐寿辉在湖北起兵,建立了天完政权。徐寿辉所部以军纪严明著称,对百姓秋毫无犯著称。随着红巾军规模扩大,部下就出现了良莠不齐的情况。

徐寿辉的部将欧祥,奉命攻略江西。欧祥所部军纪涣散,一路烧杀掳掠。欧祥所部攻入吉安,干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欧祥所部攻打永丰县,唐先生组织乡勇保境安民。

唐先生率部与欧祥交战,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被擒。唐先生名满江西,是当时高士。欧祥想用唐先生之才,亲自出面劝降唐先生。唐先生只要肯投降,就能成为天完政权座上宾。

唐先生目睹欧祥屠戮吉安的暴行,又想起被欧祥杀死的永丰乡勇。唐先生大义凛然,宁死不肯投降。欧祥再三劝降,唐先生破口大骂。欧祥勃然大怒,下令杀了唐先生。唐先生殉难消息传开之后,永丰举县皆哭。

明朝成化二年,永丰县永丰乡水心村罗伦高中状元。罗伦是罗开礼的后代,罗开礼出生在湖西村。罗开礼是水心罗氏开基始祖,罗伦是罗开礼的后代。

罗伦在湖西村读过书,自幼便知罗开礼与唐先生的忠义事迹。罗状元秉笔直书,褒扬唐先生的事迹。唐先生的事迹为大明朝廷所知,朝廷遂旌表唐先生。

明朝末年,永丰县永丰乡中沙村,又出现了忠义之士吴台鼎。清朝的时候,永丰县永丰乡三湾村,又出现了忠义之士张元健。清朝修撰《永丰县志》,就把南宋罗开礼、元朝唐术、明朝吴台鼎、清朝张元健并称永丰四忠。

1921年,江西省参议、著名中医吴琢之先生,带头筹款48000大洋,在藤田乡筹办金鳌学校。吴先生为了弘扬忠义爱国精神,在金鳌学校校园院内,建立了天章阁。天章阁又名忠义祠,里面供奉着永丰四忠。

金鳌学校建成于1924年,校名几经更改,现在是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藤田镇中心完全小学。天章阁是永丰县爱国精神的象征,它建成近百年时间,被永丰县有关部门和藤田中心小学视为珍宝。

永丰县有关部门,把天章阁定为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永丰县财政局和藤田中心小学筹款30万元。江西省文化厅派专家指导,永丰县文广新局负责施工,按照修旧如旧的方法,对天章阁进行修缮保护。

唐先生殉难之时,有子孙得以幸存。唐先生的子孙繁衍生息,成了一个人丁兴旺的唐氏家族。唐先生的子孙,在湖西村、下塘村、唐家村等地定居,这几个村子都有供奉唐先生的祠堂

天章阁和唐氏宗祠,都供奉着唐先生。唐先生“一片丹心光日月,满腔正气塞乾坤”,他是唐氏家族的骄傲,也是永丰人民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