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夕宋家大院

列夕宋家大院

古码头列夕镇有一座历经百年沧桑的老宅——宋家大院。

四合院建筑,全木结构,中间夹着一个狭长的青石板天井,两侧为三段式封火山墙,两坡屋顶。大门临街,两侧仍保留着老式柜台,柜台上繁复的雕花,呈现出昔日街市的繁华。同时,柜台后开小窗,体现了传统商户的厚道,夜间也不忘为人提供方便,可通过小窗购物。

六页隔扇门后是各自的火塘,如今已经分家,所以院子左右各有一火塘。左边为宋家所有,右边已经属于另一家。

宋家大院的堂屋很是宽阔,堂屋的最里边是祭祀牌位,这一区域用木地板抬高。门厅为五柱六瓜的标准屋架结构,而堂屋却在木地板的放牌位区域出挑双步梁。宋家大院特别的地方在于,屋架都被天花板所遮挡,不像一般的土家建筑暴露整个屋架。上层的高度不大,作堆放杂物之用。

这座院落虽然已经很破落,但是柱梁上彩绘的祥兽和圆形的吉祥花纹,让人看出其建筑的精致。

太行古堡专题系列之潘家大院

今天

小布带您走进

南安阳潘家十三院

去看看

晋商豪宅

潘氏老院

潘家大院位于晋城阳城县凤城镇南安阳村,村域面积2.55平方公里。

潘家大院全景

南安阳村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商周时已初步形成村落。村中有9条大街,均用青石条块加工铺就,有“青石街道”之称,境内有潘家大院、燕家大院等古民居建筑群落。2014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公布的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中榜上有名。

村牌楼

南安阳村有一座规模恢宏的明清庄园——潘家大院,堪称我国清代建筑的经典之作,名气虽比不上晋中王家大院,但作为潞泽商帮的代表,潘家庄园丝毫不输晋中的王家大院。

潘家庄园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包括53个院落,近1600余间房屋,它的建筑面积是乔家大院的5.1倍,渠家大院的6.2倍,始建于嘉庆19年(1814年),据《阳城县志》记载,安阳潘家为阳城首富、山西第七富商,经营票号、当铺、珠宝、古玩丝绸、日杂百货等生意,经营范围涉及全国各地乃至中东地区。也正是此时,潘家开始修建我国北方最豪华、最气派,独一无二的巨型九间头四合院。形成院院相通、楼楼相串、园园相连的十三院建筑。

潘家老院

潘家十三院,占地总面积6000余平方米,包括狮口院、账房院、西厅院、厨房院、铺院、老院、中院、茅院、碾道院、后院、东花园、中花园、西花园等十三个院落,共有房屋390余间。建筑设有东、南、西、北四道门。各院落、园、楼之间互通又独立,具有很强的防御性。

潘家十三院整体坐北朝南,正门开在中心街的潘家胡同中段。通往居住区的正门共有三道,第一道比较简约,门洞依墙而建,深约两米,板式大门。门框居中而立,以石抱框,中槛之上的走马板上,雕刻着“所其无逸”四个大字。这里的无逸,说的是不要贪图安逸。潘家之所以将其作为门额,就是告诫潘氏后人,不要贪图安逸,不思进取,要克勤克俭,继续努力。正门外的装饰也十分简单。平板枋下是一根两头带有斗拱的小额枋,平板枋上,中间装饰着雕花卡子和雕花垫敦,垫敦的花饰为鹭鸟莲花,寓意着潘家追逐“一路清廉”心路历程。

潘家老院

走进院落第一道门与第二道门之间是一个狭长的院落,西侧有一个小小的门房,东侧则另辟一门,门内又是一组两进的院落。

这座两柱单楼的牌坊式门楼,门颊槛框镶嵌在立柱之间,立柱前摆放着一对石狮,门颊前竖着饰有谢欢虎头的抱框石柱、中槛上增加了四枚门簪,门楼的前檐装饰了三朵五彩斗拱。在门头走马板的位置,悬挂着一块匾额,匾额上旌表着潘氏的三位先辈,诰赠朝议大夫候选同知潘子立(学礼),诰赠中议大夫南安府同知潘兰亭(日曾),诰赠中议大夫南安府同知潘汉三(为杰)。再看大门内设有一道屏门,屏门的走马板上用篆书雕刻着“四世大夫”四个大字,十分醒目。“四世大夫”匾额的背面刻着潘氏为镒、蔚宗、功宗三人所享有的功名,分别为诰授朝议大夫、诰授奉政大夫和诰授中议大夫。正可谓一座门楼,两块额匾,四世大夫(学、日、为、宗),六人功名。

右边有个小型的四合院是潘家的账房院。这个小小的院落是潘家总号掌柜、管账、伙计经常出入的地方。安阳潘氏在迁来阳城之前既有务农务工经历,又有行脚贩夫和小来小去的座商行贾经验积累,故定居安阳之后,在从事冶炼铸造实业自产自销方面就较为得心应手。后又抓住“开中制”的历史机遇利用政策获取贩盐资格,赚到了富家的第一桶金;后又成立“中和祥”商号,做起了丝绸、茶叶瓷器海盐等生意;最鼎盛时期,潘家把生意做进了紫禁城,把大兴宝号分号设到了京城,专门经销朱砂。潘氏一族内强素质,提升能力,外树形象,打造品牌,使潘氏大兴宝号朱红享誉海内。潘氏不仅成为阳城首富,而且与晋商平阳亢氏、太谷渠氏齐名。

第二道门和第三道门之间是一个横向的院子,院子南北短而东西长,两道门,一个向北,一个向南,分别坐落在院子的西南和东北两个角落里。除此之外,院子的西墙上还有一个裱着的门洞,这里便是去往厨房院和铺院的通道

潘家大院的第三道门整体形势与第一道门基本相同,但他的木工工艺却最为精致。雀替、额枋、平板枋、卡子、垫敦、包括门簪,每一处都装饰着漂亮的雕刻花卉,花卉的内容多为吉祥图案。在两侧的雀替部分,上面雕刻的是锦鸡牡丹,寓意着前程锦绣,富贵荣华;中间雕刻的寿星、禄星,寓意着长命百岁,富贵永驻;下面雕刻的是童子戏莲,寓意着连生贵子,家族兴旺。连接雀替的小额枋,则雕刻着造型雅致的蔆龙图案,从而体现出院子主人尊贵的身份和不凡的地位。平板枋上雕刻着的是祥云奔马,他象征着潘氏家族的兴旺发展,平板枋上的卡子与垫敦,则雕刻着象征富贵荣光的牡丹和人之才俊的凤凰,“凤依牡丹”正是人贵家富的象征。第三道门上额匾书写的内容是“居廉让间”,额匾表达了潘氏家族所追求的道德标准,远离贪欲,努力做一个洁身自好的谦谦君子。充分表现了潘氏家族身居富贵而不忘道德的做人准则。

潘家十三院老院

潘家十三院的核心——老院,老院继承了阳城当地的传统,造成了一个四大八小的标准院落。所不同的是南北两座主体建筑的耳房打破了传统的两间格式,而建成了三间,这样一来,四合对围而成的院落,就成了南安阳村流传的“九间头四合院”。大院内所有的建筑都为两层的阁楼式建筑,上层无论大小房间都出有楼廊,其中正房、倒座,各九间,东西厢房,各七间。倒座西耳房东一间下层用作院子的大门,东厢房南耳房下层南一间被辟为院子东南的侧门,侧门外则另为一组建筑。

潘氏老院

潘家大院的北房,是院子里地位最高的建筑,潘氏家族的大事一般都会在这里商定。北房的正门上悬挂着一块大匾,根据上面的题额可以得知,这是当年泽州知府张士楹为潘氏为杰所立,内容为“天宠优渥”四个行书大字。优渥的字义是丰足优厚。意思就是说:潘家得到了上天的宠爱,因而获得了比以前更加丰厚的报酬。这形式上是当年泽州知府对潘家的表彰。

潘氏老院

在潘家大院里,还保存着一块官家赠送的匾额,那就是阳城知县叶廷桢为潘幕先(景宗)老先生六十大寿所题的“仁者寿”匾额。这块匾额的内容相对的来说有点多,前面是旌表的原因,“清例授朝议大夫慕先潘老先生,以仁存心,常乐怡静,故年花甲而精神尤矍铄焉。虽非国之巨宝,而爱国兴学之心无时或懈。闻咸同间捐十数万,光绪时救人万余口。由于潘氏景宗爱国兴学,赈济百姓,为国分忧,所以作为国家的官员要为他贺寿。“仁者寿”的意思就是,一个道德崇高的人,常怀仁爱之心,一定会长寿

潘家老院

潘家大院的建筑,气势恢宏,潘家大院建筑的装修,做工精细,简洁疏朗,处处显示着节俭的家风。大院中的棂格窗的图案,大多为简洁套方,稍微复杂一些的,也只是在棂条的交叉点点缀了几朵简单的莲花或海棠,其中最奢侈的就是那个门帘架,上面装饰了较为复杂的夔龙纹。大院的楼廊、扶梯所采用的图案,基本上都是风车形组合,即便在隔板与垫墩上也没有使用过于繁杂的花饰,都是一些大众化的内容,如蝙蝠、莲花、暗八仙、蝠捧寿等。潘家大院的建筑宽敞大气,但毫不奢华。

潘家戏台

潘家后花园

潘家花园由东到西三个花园连在一起,南墙根是潘家庄园的正房后墙。三个花园中间用月亮门墙相隔开,各有特点。东花园以园林为主,中间的花园内,有一个鱼池,鱼池之上背靠房屋,建有一个古戏台。西边的花园则是采自江南奇石堆叠成的假山。这三种不同风格的花园又半联结在一起,组成一个更大的花园,这样的设计,在北方非常罕见。设计之巧妙,颇有江南园林风情,也是北方民居建筑的一个特例。

潘家大院

历经两百余年风雨沧桑,潘家的传奇故事已经掩藏在深深的古老院落里,唯有这一座座房屋、一处处雕花在无言地述说着昔日的荣华富贵,显示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潘家戏台

潘家后花园

潘家后花园

潘家后花园

潘家后花园

潘家十三院老院

潘家十三院老院

潘家老院

潘家老院

潘家十三院东花园

潘家花园

潘家后花园

潘家后花园

潘家后花园

潘家后花园

潘家后花园

南安阳庙宇

铜墙铁壁坩埚墙

下期预告

下期

小布带您走进

沁水窦庄村

去看看

咱山西的“小北京

欢迎关注!

来源:太行头条

古宋即将消逝的古建筑——卢家大院

缅怀似水流年,转眼间,我离开旧居多年,但我时常回来探望,因为它是我的根,是孕育我成长的地方。

它有一个响亮而大气的名字:“卢家大院”,顾名思义,这里曾经居住的是卢姓大家族,但是现在真正卢姓的居住者屈指可数,因为时代在进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陈旧的砖瓦房已经跟不上现代人享受更好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大部分人都搬进了高楼大厦。但作为一处有着一两百年历史古建筑,从下面航拍视频可以看出它曾经那种大户人家的建筑布局。古典中带有优雅﹑精巧﹑造型别致。

我们年轻这代人,很少了解她的历史,只能依稀记得小时候祖父给我讲过某些房屋当时的构造和作用。我也只能把我记得的东西记录下来。

首先介绍卢家大院“祠堂”:它位于整个大院的最上方(坐南向北),以前应该是从进大院门那里直通祠堂(中间编注椭圆形那个位置当时应该也有一扇门)这只是猜测,有待考证。

祠堂在当时作为是祭祀场所,供奉着祖先的灵位,它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见下图)

你看那经历了数百年饱经沧桑的木门,恐怕是现在保存最好的木制结构的木门了,至于祠堂里面的构造,只能看到房梁上的老式传统的木雕,仔细看应该是雕刻的“双龙戏珠”,(双龙戏珠含义:两条龙戏耍(或抢夺)一颗火珠的表现形式。它的起源来自天文学中的星球运行图,火珠是由月球演化来的。从汉代开始,双龙戏珠便成为一种吉祥喜庆的装饰图纹,多用于建筑彩画和高贵豪华的器皿装饰上)。

因为多年无人居住而变得破旧不堪,现在只是用来堆放杂物。

最有特色的还是“圆门”,古典中带有优雅﹑精巧﹑造型别致。小时候听祖父讲述过圆门的故事。从外边看当时应该还有两扇木门,能想象它的大气﹑厚重,一定还雕刻的有精美的图案.......

这里,是我童年居住的地方,所以我对这里感情颇深,回想童年和三五成群的小伙伴在院子里玩的最多的就是强猫儿(捉迷藏),特别是晚上,因为巷子深很多地方没路灯,找一个人真的比较困难。就算是在白天,那些不熟悉地形的人进了院子很多都走不出去。

时代总是不断向前推进的,它不会因为任何而停止发展,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每天都在发生着奇妙的变化。随着旧城改造的步伐,她也加入了拆迁行列。 整个卢家大院已经被拆了大概四分之一(也就是以前院门那个位置)已经建起了一栋高楼,这使我感到惋惜,当时没有拍下照片作为留念,所以我从去年开始就在寻找机会,希望能用无人机航拍下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建筑风格造型的东西。

我觉得既然拍出来了还是要以我的亲身经历叙述分享我的童年记忆、回顾历史。在外工作多年未归的游子们,看到这些照片会不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思乡之情。

我能做的也只能是这些,也算是不久之后对她道别。

这些照片,可能多年以后翻出来看会成为美好的回忆,每一张图,都会在脑海里出现某个场景或者故事,当故乡成为一种思念和回忆的时候,在我心里它将始终是不变的故乡梦,童年的苦,童年的乐,童年的脚步,还有那潮气蓬勃的笑脸,还有那不为人知的童年的秘密在飞沙走石,成败荣辱的人生里程里,童年的游戏是一道永驻心田的风景

开封大相国寺,大宋第一皇家寺院,围观镇寺之宝千手千眼观音像!

大相国寺天下雄

天梯缥缈凌虚空

开封,自古帝王都。其在宋朝时,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 图为开封街景

这次的开封之旅,临时起意,较为匆忙。故而只选择了大相国寺和清明上河园游玩。今天我们聊的是大相国寺,如果对古迹不是有特殊喜好,又或者佛教徒的话,建议来开封可以忽略此处景点

皇家寺院

几经沧桑

KAIFENG

▲ 图为大相国寺

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 图为大相国寺

▲ 图为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位于开封闹市之中,始建于公元555年,原是战国四公子信陵君的旧址,原名“建国寺”。唐朝时,有僧人来汴,见此地甚有灵气,于是在此建寺,并供奉了一尊丈八尺高的弥勒佛。而后,唐睿宗梦见相国寺内的弥勒像,为纪念自己由相王登基,于是便御笔亲题“大相国寺”匾额,将其改名为大相国寺。

▲ 图为大相国寺

至此之后,大相国寺声名显赫,成为当时最大的佛教中心,亦是中国十大佛教古刹之一。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倒拔垂柳的故事,亦发生在此处。

▲ 图为大相国寺

▲ 图为大相国寺

唐宋时,大相国寺名僧云集,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特别是自宋朝始,经数位皇帝大兴土木,增扩寺院,成为了中原佛教圣地。在其鼎盛之时,共有64个禅院,每个禅院均设有住持,僧众多达万人。

▲ 图为大相国寺

除此之外,大相国寺不仅是全京师最大的寺院,管理着全国的寺院,其寺内的住持均由皇帝亲自敕封。而皇家的巡幸、祈福和进士题名等重大活动都在寺内举行,因此大相国寺又号称皇家寺院。

▲ 图为大相国寺

随着宋朝的覆灭,大相国寺也慢慢走向衰败。在明末之时,开封遭遇黄河水灾,水淹开封,相国寺内惨遭破坏。据《重修相国寺碑记》所述:镟题碧镟,鳞次翼舒者俱化为黄沙白草。清道光年间,黄河再度决口,大相国寺再次遭到严重性的破坏。

▲ 图为大相国寺八角琉璃殿

▲ 图为大相国寺天王殿

现在的大相国寺是清顺治、乾隆、康熙三位皇帝,在保持其原有格局之上先后进行重建,但在规模上已经远逊于唐宋时期。

古刹名寺

云霞失容

KAIFENG

▲ 图为大相国寺八角琉璃殿

大相国寺山门高耸,红墙碧瓦,寺内殿宇瑰丽庄严,经阁巍峨,素有“金碧辉映,云霞失容”之称。寺内建筑殿脊处多饰有琉璃狮和吊角风铃,风吹铃动,甚为悦耳。

▲ 图为大相国寺八角琉璃殿

▲ 图为大相国寺

著名书法家李邕曾在其撰文的《大相国寺碑》中这样写道:“棋布黄金,图拟碧络,云廓八景,雨散四花,国土威神,塔庙崇丽,此其极也”。现在的大相国寺已经破败,但依稀可见大相国寺昔日的绚丽之处。

▲ 图为大相国寺

▲ 图为大相国寺放生池

大相国寺内现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八宝琉璃殿等。其中最为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镇寺之宝--八宝琉璃殿。所以我们主要要聊的便是八宝琉璃殿。

■ 八角琉璃殿

▲ 图为大相国寺八角琉璃殿

八角琉璃殿位于整个寺庙的中心之处,又称罗汉殿,乃清乾隆年间所建。八角琉璃殿顶盖琉璃瓦,角悬迎风铃,造型雅致。

▲ 图为大相国寺八角琉璃殿

虽然如今殿外已经被风雨岁月侵蚀的严重,但还可以依稀可见其雕梁画栋,精美的彩绘图案。整个建筑呈八角回廊式,独具一格,在国内的佛寺中独一无二。

▲ 图为大相国寺八角琉璃殿

▲ 图为大相国寺八角琉璃殿

八角琉璃殿共分内外两部分,殿外环绕游廊,游廊内置有贴金菩萨、罗汉、佛像等共计140尊。殿内则是一八角形天井院,院内林立八角观音阁。八角观音阁矗立于八角形的台基之上,顶部则为藏式塔刹。

▲ 图为大相国寺八角琉璃殿

八角观音阁供奉的是千手千眼观音像,据说是一位民间匠人耗时58年,用一整棵银杏雕刻而成。

观音像高约七米,庄严法相。观音像造型精美,为四面站立雕像,四面造型相同,每面均有六只大手,最高的双手则高举释迦佛,在观音像肋间成扇形伸出众手,每只手的手心之上均有一只慧眼,共计1048只手眼。

千手千眼观音像,简称千手观音。一般寺院之内的千手观音像并非实际意义上的千手千眼,而是二手合十,左右各二十只手,每一只手救度二十五界,在佛法中代表了二十五种众生,故总称千手;在其每只手之上均有一眼,故称为千眼。

▲ 图为大相国寺八角琉璃殿

▲ 图为大相国寺八角琉璃殿

据说,整个大相国寺位处开封中心,而八角琉璃殿则位于大相国寺的中心,而千手千眼观音像则是八角琉璃殿所供奉的。自明末,开封经历天灾战乱等原因,大相国寺也几近破败,而八角琉璃殿却依然屹立。

■ 钟鼓楼

▲ 图为大相国寺钟鼓楼

除此之外,大相国寺入门之始,便是钟鼓楼。钟鼓楼均是歇山琉璃瓦顶,气势宏伟,雕梁画栋。东面钟楼,西面则为鼓楼。

钟楼内有一铜钟,乃是清乾隆年间的古物。铜钟重达5吨,钟上刻有“法轮常转,皇图永固,帝道暇昌,佛日增辉”十六字。每当秋冬霜季,叩击铜楼,钟声清洌,响彻全城,是为汴京八景之一“相国霜钟”。

■ 大雄宝殿

▲ 图为大相国寺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相国寺的正殿,因其气势恢宏,被称为“中原第一殿”。宝殿前置有一座铁质的万年宝鼎,在宝鼎两侧各有一座九层佛塔

▲ 图为大相国寺大雄宝殿

▲ 图为大相国寺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双檐歇山顶建筑,重檐高立。顶部覆盖以黄绿琉璃瓦,月台以白石做栏,栏杆上则刻有形态各异的镂刻狮子。殿门楣题“大雄宝殿”四字,殿内供奉的是三世佛,分别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

■ 藏经阁

▲ 图为大相国寺藏经阁

藏经阁位于八宝琉璃殿之后,其建筑高大雄伟,鳞次栉比。殿脊挑角处饰有琉璃狮,檐角之下则吊有风铃,轻风微拂,颇具禅意。

▲ 图为大相国寺藏经阁

藏经阁建筑依明代制度,其匾额上“藏经楼”这三个篆书,用笔苍劲有力,是为清书法大师孙星衍所书。匾额四周刻有祥云图案,繁复精美,颇显年代。

▲ 图为大相国寺藏经阁

▲ 图为大相国寺藏经阁

藏经阁在明朝时还藏有珍宝孤本,如画圣吴道子、文豪苏轼、杨惠之等的手迹。但其后因为黄河水淹开封致使墨宝被损,现如今阁楼内还珍藏《乾隆大藏经》一部。

▲ 图为大相国寺藏经阁

在其身侧设有一座大师堂,纪念日本真言宗祖师空海禅师,其在唐朝时来华求学佛法,曾寄居大相国寺。

写在最后

大相国寺现如今整体的规模并不是很大,如果来开封旅游,并不是佛教徒或者对古建十分爱好的话,建议可以忽略此处景点。

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花菜阿良,世界那么大,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版权声明:图文版权为原作者原创,请勿商用,如有发现,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有转载请联系作者,在作者许可后转载并完整标注作者和文章来源。若有来源信息标注错误或侵权,请留言联系小编。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