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祠堂

田家祠堂

田家祠堂位于凤凰古城墙外的沱江对岸,面临沱江,与古城隔河相望。祠堂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占地2000多平方米,是凤凰县规模最大的祠堂,主体建筑有大门、前殿、戏台、正殿、厢楼、厢房、连廊等。与一般祠堂建筑不同,田家祠堂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平面布局,大门不在中轴线上,而是在中轴线旁,与中轴线成直角相交。进入山门,穿过前殿,从侧面进入祠堂的主轴线。二是建筑形式,一般祠堂中戏台两侧的厢楼是上下两层的走廊形式,并往往有门窗,而田家祠堂的厢楼是两座全开敞的亭阁,周围有美人靠围栏。正殿前出宽阔的前廊,这种做法也是别处所罕见的。两侧厢楼和正殿前敞廊的特殊做法,显然是为了更多地给看戏的观众提供方便,可谓别具匠心。

霞田村的汪氏祠堂,普通人家挂在梁上的腊肉腊鸭,多久没看到了

霞山村旁边就是霞田村,同属马金镇, 霞田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里新式房子比较多,但是村里有一个宝贝就是现在已经740岁的汪氏祠堂。汪氏宗祠,又名“槐里堂”。位于马金镇霞田村内·清—民国·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座北朝南,共有戏台、大厅、后堂三进,占地面积833平方米。

汪氏宗祠正门关着,几把长椅放着,老年人闲坐在那儿,互相聊聊天。宗祠的门面非常阔大,我们从侧门进入。

汪氏宗祠始建于元朝至元庚辰年(1280年),因年久及战乱,几经毁损、修复。现存“汪氏宗祠”重修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至民国六年(1917),历时15年才竣工。

屋梁和牛腿极其精美。

正厅上书槐里堂。

祠堂座北朝南,共有戏台、大厅、后堂三进,

从里往外出去的时候,我拍的是门坎,足足有50厘米高,跨过去都很困难,以前汪氏肯定是名门望族。

祠堂里老人们在打牌,问我们从哪儿来,到这儿来就为了看这个祠堂?我说是啊,就为了看这个祠堂!

祠堂外面开阔的空地上,用鹅卵石铺着八卦图形,非常阔大。看完祠堂,我们又去村里逛逛,还是有很多古建筑可以看的。

这一家是明德堂,大门开着,我们进入厅堂,梁上筑了两个燕子窝,我这是有多久没见到这样的燕子窝了?记忆中还是小时候的事了。

梁上挂着酱鸭腊肉、腊鱼,年已经过去好久了,还有那么多好吃的挂在梁上,这是非常传统的保存食物的方式,城市里的人只会放在冰箱里了。

一整条腊猪腿放在案板上,大概刚刚被切了一块下来,接着还得挂回梁上去。

案板上放着一网篮刚做好的糯米圆子,还有炒好的咸菜肉末,大概是用来做什么点心的。这时候,我真的觉得饥肠辘辘,得赶紧去找吃的了。

美食旅行,更多游记且听下回分解。

昭通景点龙家祠堂 昭通农家祠堂

1. 昭通农家祠堂

永丰镇政府驻新民自然村,位于区政府驻地西南10.5千米,海拔1900米,面积91.4平方千米。

东与守望乡相连,南与布嘎乡接壤,西同苏家院接界,北与土城、蒙泉两乡毗邻。

因镇政府西南1千米处有库容量1040万立方米的永丰水库而得此名。

  1950年属昭通县第六区,1952年属凤霞区,1959年2月从凤霞区划出9个乡组建凤霞人民公社,1966年改名永丰公社,建永丰1984年定名永丰区,1988年划出布嘎等5个乡,其余组建永丰为如今的永丰镇。

  永丰镇内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龙氏家祠(龙氏家祠,位于簸箕湾,1933年建)和卢家祠堂(卢汉家祠,位于绿荫瑭,1936年建)风景名胜点。

2. 昭通龙家祠堂荷花图片

“打鬼子”也出现了发烧、头痛,症状极似鼠疫!

医院已经人满为患,而且根本没有任何对抗鼠疫的药品,把打鬼子送去也无济于事。

为了防止再传染别的孩子,童莲作出了决定,由她自己来照顾打鬼子。

鼠疫漫延的常德城,几成人间地狱,无医无药的环境下,无数平民染病不治,到处是死亡的气息,到处是一片恐怖气氛。破旧的战地医院里,同样躺满了垂死的弟兄。阿秀与救护班的女孩们徒劳地抢救着,没有药品,她们只能眼看着一个个战友在可怕的痛苦中挣扎、死去。

垂死的二宝难以忍受巨大的痛苦折磨,哀求耀文给他一个痛快。颤抖着,耀文把枪对准了自己最好的朋友……

孤儿院,整整三天,保罗守在小房间外,度日如年。

第四天,紧闭的房门终于打开,童莲带出来的,竟是退了烧的打鬼子。打鬼子得的不是鼠疫,而是肺炎。欣喜若狂中,保罗紧紧拥抱住了童莲……

听说打鬼子平安的好消息,阿秀兴奋地跑来告诉了耀文。

然而,耀文的咳嗽和发烧,却蓦然惊呆了她――跟染病的战友同吃同住,耀文也没能逃过鼠疫!

关键时刻,童莲却得到了省委的消息:重庆党组织已经紧急组织了一批防疫药品,通过关系运往新建的芷江机场,但从芷江到常德的雪峰山,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童莲想到了她曾经开辟的雪峰山商路。

得知童莲将要再走雪峰山,阿秀什么也没有讲,只是将那柄牛角刀交给了童莲――这是她离开竿子营的时候,三怒扔给她的,两年来她从来没有打开放刀的包裹,她不愿面对那份伤心的往事。

但是,不管她多么不愿面对往事,她现在必须顾全大局。她只有一个担心:从竿子营到常德,来回最少要八天,而耀文的病情,最多拖不过两三天了……

昼夜兼程,童莲风尘仆仆,赶到了麻溪铺。

从芷江运来的药品也在兼程东运,距天坑岭已不过百里,她没有一分钟可耽搁,必须立即安排好药品安全通过。

她只能来求龙太爷帮忙。童莲的下一句话,却一下子揪紧了太爷的心:耀文也在常德,也是病人之一,而且病情严重。

耀文是被摘了银耳环的,算不得竿子营的男人——可那是太爷的亲孙子,他能眼看着耀文送命吗?

一旁的耀武向管家开了口:龙贵,召集所有团丁。

不管弟弟曾怎样对不起他,他当哥哥的,也得为了弟弟,硬闯天坑岭!

天坑岭下,运送药品的队伍果然被排帮截住。

双方剑拔弩张,但排帮人多势众,龙家的团丁显然不是对手。

没有人肯听童莲的解释!太爷只能眼睁睁看着排帮帮众劫走了药品,劫走了他孙子生存的希望。童莲被带进了排帮总舵。童莲将那柄牛角刀放在三怒面前。

常德,耀文的病情日见加重。

病房里,穗穗抱着耀文大哭,护士传来了兴奋的 息:药品提前运到了!

本来应该三天后才到的药品,是三怒率领弟兄,快马加鞭,昼夜不停,累翻了几十匹马,一天就将药送到了常德城外。把药交给童莲,三怒领着弟兄们离去。童莲无可奈何,她只能在心里感叹

有了药品,耀文和众多病人的病情控制住了。欣慰中,阿秀才得知是三怒的帮助,让耀文得以死里逃生。她久久无言。

无论阿秀,还是童莲,其实都没想到,三怒并没有走,他一个人悄悄进了常德城,在医院旁边的酒楼上租了一间客房,从这里望出去,正好可以看见进出医院的人。

常德城里逐渐恢复生气的同一时刻,百里外的战场上,日军精锐关本旅团也正在向西进攻的战斗中刚刚受挫。少佐冢口洋次赶到了刚刚攻坚失败的前锋部队,看到的,是他疲惫不堪,在饥饿与寒冷中士气低落的部下。

夜,攻下阵地的冢口来到了关本指挥部后的私人居所。

不再如严格的上下级,关本以学长的身份,与冢口相对而酌――冢口的父亲,是帝国大学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关本是他的学生,也是冢口从小熟识的学长。冢口难以接受前方正在对平民发动细菌战关本狠狠地教训了他,他告诉冢口:为细菌战护航的,正是冢口的哥哥、日本空军传奇式的英雄、洋次心中的偶像冢口龙太!冢口洋次惊呆了。

洋次只能向关本认错――他能否认他所崇敬的哥哥是真正的武士吗?他宁可在攻打常德的战斗中,证明自己对帝国的忠诚。

耀文归队了,原来的营长却死于鼠疫,锁云超提升耀文当了营长。

粮荒日渐严重,常德城街头,已经开始出现贫民的饿殍。

孤儿院也彻底断粮了。阿秀、童莲将保罗带到了86师,却没想到恰好遇见了一场哗变!

无粮无饷几个月,官兵们不得不违反军纪,暗自出去抢劫米铺、大户,几个弟兄却失手落到了宪兵队手中,挨了军棍。宪兵队送回了血淋淋的弟兄,官兵们的情绪终于暴发:到处都是发国难财的黑心官,米市上公然贩卖着打着军需品记号的军粮,凭什么弟兄们要吃一口饱饭,还要落到这个地步?几个军官带头,大帮弟兄扔下枪,就要冲出军营。耀文率部奋力阻拦,与哗变的同袍几乎就要冲突起来。就连往日里官兵们最崇敬的锁云超,都已压不住哗变弟兄的情绪。童莲、阿秀和锁老太太拦住了哗变官兵的去路。

她答应官兵,她一定想办法,她现在就出发,去给大家筹粮。面对着比自己更加坚强的女人们,官兵们默默捡回了自己的枪……

童莲出发去筹粮了。

这一天,春好却从外面带回了一大包肉,保罗问起肉的来历,才得知是有个“黑叔叔”在酒楼施舍给春好的。

给春好肉吃的,正是三怒。春好从此每天守候在酒楼,每天从三怒这里得到食物。但她却从来不肯当场吃掉,而是一拿到手就跑开。三怒没有问为什么。

他不知道春好每次拿到吃的,总是带回孤儿院分给大家吃,总是说好心的“黑叔叔”已经给自己吃过了。来照顾孩子们的阿秀也一再听到孤儿们对“黑叔叔”的描述,她当然想不到,这个好心的男人是三怒。

回到酒楼,三怒却发现自己留在柜台上,吩咐了伙计给春好的食物没被取走。每天都按时来酒楼的春好,今天居然没有来。想起春好那日渐蹒跚的身影,不知怎么,三怒突然有了不祥的感觉。跟伙计一打听,三怒才知道,春好可能是附近王家祠堂里那家孤儿院的孤儿。

童莲筹粮回来了,带着一袋粮食,她兴冲冲赶回孤儿院。一进门,她看见的,却是保罗怀中奄奄一息的春好。——长期饥饿的春好,在每天“在外头吃过了”的谎言中,瞒过了 力交瘁的保罗。甚至,一天天的饥饿使春好自己都已经麻木,麻木到忘却了饥饿的感觉。

直到今天,孩子们告诉保罗“春好一直睡着不肯起床”,保罗才发现她已经耗尽了幼小的生命。

保罗和童莲的声声呼唤里,春好带着笑容,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赶来孤儿院的阿秀和耀文同样悲痛难抑。孤儿院中,一时悲声一片。

门外,目睹这悲惨的一幕,铁人般的三怒也呆住了。

3. 昭通传统村落

大山包最佳地点是雄奇险峻的鸡公山峡谷。除了鸡公山,还有澄碧湛蓝的跳墩河湖泊,芳草萋萋的仙人田草场,霞光万道的大海子日出,氤氲壮美的大峡谷云海。大自然留给昭通大山包的神奇造化与绝美风物很多!

春采鲜花骑骏马,夏看云海滚草场,秋赏色块观日出,冬拍雪景打雪仗,加上那些原始村落、袅袅炊烟、成群牛羊,让大山包美不胜收。

4. 昭通农家祠堂图片

龙家祠堂建于1932年,是一座仿清建筑,极具规模。龙家祠堂建在小松山脚下的龙潭边,距昭通城西南十公里,系当时云南省主席龙云的家庙,占地26亩。

5. 昭通龙氏家祠景区

观看完《龙氏家祠》后,我深刻的感受到:

龙氏家祠主人龙云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及抗日名将,对近代云南的稳定和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龙氏家祠承载着云南乃至全国近现代历史信息,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较高的知名度。

此次游览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同学们的专业素养,同学们了解了龙氏家祠的保护与开发现状,与此同时通过本次活动培养了我们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及调查研究和思辨能力。龙氏祠堂气势磅礴的建筑群是昭通文化的代表,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传承好,保护好。

6. 昭通马家祠堂

鬼打鬼剧情梗概:车夫张大胆撞破妻子红杏出墙,奸夫怕丑事泄露杀死张妻并嫁祸张大胆,更雇佣茅山法师对付张。法师的师弟不满同门师兄施法害人,遂挺身而出救张脱险,一场精彩又搞笑的斗法就此开始。

车夫张大胆(洪金宝 饰)自称胆识过人,神鬼不怕,经常与别人打赌练胆。某天他提前收工,发现老婆(梁雪薇 饰)与别人私通,而对方竟是大胆的雇主谭老板(黄虾 饰)。谭老板为掩盖真相,派师爷(太保 饰)寻茅山道士钱真人(陈龙 饰)设坛杀害大胆。

钱真人设下圈套,借打赌之名将张大胆诱至马家祠堂,施法唤出僵尸追杀大胆。钱之师弟许真人(钟发 饰)不满师兄图财害命、伤天害理恶举。他暗中协助大胆,使之最终逃过此劫。然而谭老板祸心不死,一计不成,再施一计,非置大胆于死地不可……

本片是洪金宝创立的宝禾电影公司的创业之作,影片也开创了一条香港娱乐功夫喜剧的新途径。影片开创了“灵幻功夫片”的潮流。在这部融合功夫喜剧类型的鬼怪片之后,产生了很多模仿该片成功的鬼系列故事,香港的惊悚鬼怪电影真正大行其道,可谓票房鼎盛、极受欢迎。作为当时该题材影片的先驱者,《鬼打鬼》被誉为80年代港片黄金年代灵幻功夫片的经典代表作,影片突破传统武侠片中讲究师徒辈份的尊卑关系,剧中人物充满生命与活力,整部电影融合鬼、功夫、搞笑等多种流行元素,而洪家班的动作设计也绝对一流。同时注重中国传统鬼神习俗趣味的挖掘,加进了大量的茅山术驱鬼以及避鬼延寿、人鬼互戏的搞笑神奇桥段,在当时来说具有极强的娱乐性。

7. 昭通龙家祠堂

开放时间:9:00-18:00

建筑保留中轴对称,两侧排列整齐的结构,院落排列有序, 各建筑之间有天井相隔,错落有致,疏密得当,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点,又有民族元素。主体建筑为砖、石、木结构,廊顶为抬梁穿斗式结构,装木板卷顶棚。清水墙壁勾白灰古朴庄重,整个家祠梁枋交错,屋脊纵横,既典雅华丽,又能相互包容,博采众长,将中西文化,民族的精髓与孝文化有机的结合,多元文化中在龙氏家祠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8. 昭通农家菜馆

纯传统手工工艺的云南昭通大关月饼远近闻名。大关月饼出名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正宗山里农家圈养的(以玉米、土豆、芭焦玉为主,野猪草及家种绿叶菜为辅的配合饲料养出来的)土猪烟熏火腿,肉质红润,味美香甜,堪称火腿一绝;

二是馅儿配料比例恰到好处,吃起那叫一个美味!外壳有面粉做的,也有当地土特产荞麦面做的,都好吃!

9. 昭通农家祠堂介绍

吴 姓

吴姓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一个古老姓氏,目前在全国百家姓的排名是第10位。据玉林市公安局统计,截至2016年底,玉林市辖区吴姓人口为140785人。

绝大多数吴姓人是黄帝后裔,姬姓,系黄帝正妻嫘祖生子玄器的后代,居住在陕西姬水流域。

其他来源人数不多。

吴姓姓氏来源

吴氏始祖泰伯

吴姓的开氏始祖是泰伯。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公元前12世纪,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周太王)长子泰伯为满足父愿,传位给姬昌(周文王),和二弟仲雍从陕西岐山出走到今江苏省无锡市梅村镇,让位给姬昌之父小弟季历。

泰伯在移居地传播中原先进农耕文化,疏河筑城,教化黎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获百姓拥戴为首领,建国句吴。泰伯、仲雍这支姬姓以国号吴为姓。泰伯去世,仲雍继位。泰伯无后,仲雍是吴姓的血缘始祖,今江苏省无锡市梅村镇是吴姓的主要发源地。

血缘始祖仲雍

周文王姬昌之子武王姬发灭商建立周朝后,封仲雍的三世孙周章为诸侯,国号改吴。

仲雍的十九世孙寿梦建都今江苏苏州市,吴国作为周朝的诸侯强国,辉煌了500多年。公元前473年,吴国被越国所灭,大部分吴姓子孙被流放或迁徙到别国。

图腾句芒玄鸟

(寓意吉祥、富贵)

吴姓在《百家姓》中排第六位,是当今中国大陆第十大姓,人口约为2460多万人。

图腾为句芒玄鸟,堂号为延陵堂等,郡望有延陵郡、渤海郡、濮阳郡、陈留郡、长沙郡等。

玉林市吴姓

吴汇

迁玉最早宗支始祖

吴汇,字会川,号浩潮,约1421年出生,1491年去世,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泰伯94代孙,兴业县葵阳镇旧县村吴氏始祖,明景泰二年(1451年)辛未科会元,进士第一名,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四川省镇雄府知府。

吴汇自幼读书勤奋,文才闻名乡里,精于《经义》,著有《松坡文集》。

族谱

1。兴业县葵阳镇旧县村吴氏《吴汇公族谱》2卷,1994年印,内容从94代吴汇(明朝成化年间)起至1993年。

2。

北流市新圩镇《梧村吴氏族谱》1卷,2015年印,内容从明朝正德年间至2014年。

3。博白县《吴氏谱牒》1卷,2005年印,内容从明朝天顺年间起至2004年。

语言习俗

玉林市吴氏语言主要有二:一是桂东南粤语方言,二是客家话;习俗主要有二:一是桂东南汉人移民习俗,二是客家人习俗。

兴业葵阳旧县

迁玉最早村庄

兴业县葵阳镇旧县村是吴姓迁居玉林市最早村庄。明朝景泰成化年间从临江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迁北京,次迁四川省镇雄府,再迁广西省北流县,后迁兴业县葵阳镇旧县村,定居葵阳 旧县村530多年。

兴业县葵阳镇旧县自然村和兴业县城相邻,现有人口逾万,分旧县、旧城两个行政村,吴姓人口6000多人。现居住在兴业、玉州、福绵、玉东新区各乡镇吴姓大多从旧县村迁出,贵县、桂平、横县、浦北、陆川、武宣部分吴姓从旧县村迁出,现迁居村庄近200个,宗亲人数逾十万。

吴氏宗祠

最早宗支宗祠

兴业县葵阳镇旧县村吴氏宗祠是迁入玉林市吴姓最早宗支宗祠,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清代建筑,三进五开,砖木结构,气势恢宏,保存完好。

主要宗支迁徙路线

①北流市新圩镇梧村吴氏是迁入该市最早的吴姓宗支,明朝弘治七年从江西省吉安府庐陵县迁入新圩镇梧村,定居梧村约500多年。

(现江西省吉安市——广西北流市新圩镇梧村)

②容县吴贯一支是迁入该县最早的吴姓宗支,明朝正德年间(1507年)从广西梧州迁入容县招里容塘,后人现住县底镇河儿、自良镇朝明化、罗江镇竹良等村,定居约510多年。(广西梧州市——广西容县县底镇河儿村)

③博白县三滩镇白中村委塘面村吴氏是迁入该县最早的吴姓宗支,明朝天顺年间从广东翁源县迁入,定居三滩镇白中村委塘面村520多年。

(广东翁源县——广西博白县三滩镇白中村委塘面村)

④陆川县大桥镇良塘村吴氏是迁入该县最早的吴姓宗支,明朝末年从广西梧州迁入,定居良塘村370多年。(广西梧州市——广西陆川县大桥镇良塘村)。

⑤兴业县葵阳镇旧县村吴氏是迁入该县最早的吴姓宗支,明朝景泰成化年间从临江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迁北京,次迁四川省镇雄府,再迁广西省北流县,后迁葵阳镇旧县村,定居旧县村530多年。

(现江西省新余市——现北京市——现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广西北流市——广西兴业县葵阳镇旧县村)

⑥玉州区玉城街道吴屋寨吴氏是迁入该区最早的吴姓宗支,清朝康熙元年从兴业县大平山镇阳护村迁入,定居吴屋寨300多年。(现兴业县大平山镇阳护村——玉州区玉城街道吴屋寨)

⑦福绵区新桥镇六加塘村吴氏是迁入该区最早的吴姓宗支,清朝乾隆年间从广西陆川县迁入,定居六加塘村300多年。

(广西陆川县——广西玉林市福绵区新桥镇六加塘村)

⑧玉东新区茂林镇陂石村委石围肚村吴氏是迁入该区最早的吴姓宗支,清朝年间从广西北流市迁入,定居陂石村委石围肚村近300年。(广西北流市——广西玉林市玉东新区茂林镇陂石村)

主要宗支在玉分布情况

新圩镇梧村吴氏始祖:吴济川。

北流市吴氏有22个宗支,分居在22个乡镇、80多条村,人口约40000多人,大部分从广东迁入。最早迁入的宗支是新圩镇梧村一支,明朝弘治七年从江西省吉安府庐陵县迁入新圩镇梧村,定居梧村约500多年。

北流市梧村泰伯文化园效果图

容县吴氏最早迁入宗支始祖:吴贯。

容县吴氏有26个宗支,人口约10000多人,分居在40多条村庄,大部分从广东迁入。最早迁入宗支是吴贯一支,明朝正德年间(1507年)从广西梧州迁入容县招里容塘,后人现住县底镇河儿、自良镇朝明化、罗江镇竹良等村,定居约510多年。

三滩镇白中村委塘面村吴氏始祖:吴仲斌。

博白县吴氏有个17个宗支,分居在27个乡镇、80多条村,人口约30000多人,大部分从广东迁入。最早迁入宗支是三滩镇白中村委塘面村一支,明朝天顺年间从广东翁源县迁入,定居三滩镇白中村委塘面村520多年。

博白县双旺镇汉唐村吴氏宗祠(清朝)

大桥镇良塘村吴氏始祖:吴辉益。

陆川县吴氏有5 宗支,人口约30000多人,分居在10个乡镇、40多条村庄,大部分宗支从广东迁入。

大桥镇良塘村吴氏是迁入该县最早的一支,明朝末年从广西梧州迁入,定居良塘村370多年。

陆川县平乐镇长旺村吴氏大夫第(清朝)

葵阳镇旧县村吴氏始祖:吴汇。

兴业县吴氏有5个宗支,人口约30000多人,分居在13个乡镇、50多条村庄。

最早迁入宗支是葵阳镇旧县村一支,明朝景泰成化年间从临江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迁北京,次迁四川省镇雄府,再迁广西省北流县,后迁兴业县葵阳镇旧县村,定居旧县村530多年。

玉城街道吴屋寨吴氏始祖:吴必新。

玉州区吴氏有3个宗支,人口约10000多人,分居在8个乡镇、社区,10多条村(街)。

玉城街道吴屋寨吴氏是迁入该区最早的一支,清朝康熙元年从兴业县大平山镇阳护村迁入,定居吴屋寨300多年。

新桥镇六加塘村吴氏始祖:吴瑞显。

福绵区吴氏有3个宗支,人口约5000多人,分居在6个乡镇、10多条村。

新桥镇六加塘村吴氏是迁入该区最早的一支,清朝乾隆年间从广西陆川县迁入,定居六加塘村300多年。

茂林镇陂石村委石围肚村吴氏始祖:吴权泰

玉东新区有2个宗支,人口约1000多人,分居在5条村。茂林镇陂石村委石围肚村吴氏是迁入该区最早的一支,清朝年间从广西北流市迁入,定居陂石村委石围肚村近300年。

历史名人

吴轸,约1631年出生,1702年去世,容县灵山镇六良村人,吴法通4代孙,清朝顺治辛丑科进士(1661年),曾任山东省德州知州。

吴家宜,1919年出生,1945年3月牺牲,容县杨村镇横山村人,吴连13代孙,曾任中共欎林地区特派员、桂东南抗日游击区办事处副主任。

在建立和恢复玉林地区党组织、协助桂东南抗日游击区办事处主任黄彰组织领导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方面成绩突出。1945年3月,吴家宜领导兴业县抗日武装起义,参加羊顶伏击战、进攻兴业县城、保卫榜山、转战六硍等战斗,在福绵区樟木镇罗田村战斗中弹尽粮绝被俘,惨遭杀害,时年26岁。

吴祖谋,字伟略,1890年出生,1960年去世,吴汇21代孙,曾任粤桂边防军第三路军军法长、广西自治军第二路军秘书、广西省绥靖公署军法处长、欎林县知事(县长)、欎林柳州梧州广西银行行长、广西银行发行部主任、兴业县副参议长。

1950年移居香港,从事实业,1960年在香港逝世,享年70岁。吴祖谋家族被称为兴业县民国四大家族之一。

吴以成,1946年11月出生,吴汇23代孙,现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晶体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与合作者一起发明了LiB3O5(简称LBO)、CsB3O5(简称CBO)、La2CaB10O19(简称LCB)等多种非线性光学晶体。LBO晶体已广泛应用于激光技术领域,“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三硼酸锂—LiB3O5”获国家发明一等奖。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0. 昭通龙家祠堂开放时间

1、江西百家姓宗祠在江西赣州市石城县大由乡江峰希望小学北侧。

2、祠堂是我们每一代人的根。江西赣州南康的百家姓祠堂是全中国最大的祠堂,它位于大山脚下,简直就是所谓的依山而建,108座祠堂各自都有属于自己的不一样的地方,组合起来就特别像皇宫一样宏伟。

3、江西南康百家姓和谐城又称江西百家姓姓氏祠堂群,包含一百零八个姓氏祠堂。位于江西一百零八宗祠群在江西赣州。百家姓和谐城占地面积为470亩,总投资约7000万元,中轴线立坤山艮向。整个和谐城分为三 分,其一是以“中华民族姓氏文化”为主题的和谐堂,总建筑面积为12999㎡。由仿明清古建风格的乾坤殿、始祖殿、熙和殿三大殿和108间百家姓祠堂组成。每殿长26米,宽16米,高16米;108间宗祠,分三排,与外循环路形成国字格局,寓“国泰民安”。

4、其二是恢宏宽广的百家姓广场,占地22680㎡;风景秀丽、文明生态的园林广场,占地5万余㎡;其三是50多亩宽水面的挹翠湖,碧波荡漾、波光滟潋,把总个和谐城映衬得尤其秀丽。另有六幅共312㎡长的大型艺术石雕墙,诠释了中华姓氏的根源、由来,镶在殿前大台阶中间的“和谐城大印”、“九龙石雕”、“和谐城颂”三幅石雕,是和谐城的点睛之景;大殿内安放的盘古、伏羲、炎帝、尧、舜六尊铜像,雍容庄严。整个和谐堂飞檐斗拱,气势恢宏,青墙黄瓦,金碧辉煌。

11. 昭通古村落

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全国2646个,云南省94个。

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全国1602个村落中,云南有113个,其中曲靖5个,玉溪14个,保山8个,昭通3个,丽江4个,普洱2个,临沧6个,楚雄2个,红河40个,文山3个,大理17个,德宏6个,怒江2个,迪庆1个。第三批, 全国确定了994个传统村落, 云南省为208个。第二批, 全国确定了915个传统村落, 云南省为232个。第一批, 全国28个省共646个传统村落,云南省为62个。中国传统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具有美学价值,而且对完善新农村规划、提高城市建设水平都是有益借鉴。

杨家祠堂景点 杨家祠堂历史资料

1. 杨家祠堂历史资料

位于鹿蹄涧村,距代州城东北19公里。

代州不仅是杨家将出生入死的战场,也是杨家将的坟茔和故居所在地。

2. 杨家祠堂历史资料大全

排行应该是:文远荣明,这样排的,其中"文"是杨氏第38代。

排行应该是:文远荣明,这样排的,其中"远"是杨氏第39代,"荣"是杨氏第40代,"明"是杨氏第39代,"明"应为"名",杨氏家谱是这样排的.在我的老家山西代县有一个杨家祠堂,历史800余年,有非常完整的家谱记载,每隔几年都会举行祭祖续谱的活动.

3. 杨家祠堂图片

凤凰古城不在江西。

人文背景是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朝阳宫、古城博物馆、杨家祠堂、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天王庙、大成殿、万寿宫等建筑,全都透着古城特色。

2001年,凤凰古城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AAAA级景区,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一。

4. 杨家祠堂历史资料简介

真正的杨家祠堂只有一个,在忻州市代县鹿蹄涧村,距代县城东北19公里。

5. 杨家祠图片

1922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局指示,中共广东支部扩大为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下称“广东区委”)。广东区委最早在杨家祠办公,1924年搬到文明路194号—200号。1927年4月,广东区委转入秘密斗争,后迁往香港改组为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区委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

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区委之一,管理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南部及香港等地党组织,是大革命时期全国辖区最广、党员人数最多的地方党组织之一;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地方纪律监察机构——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开创中国共产党纪检工作先河;设立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地方军事机构——军事运动委员会……

6. 杨家祠堂有几个

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杨家祠堂、东门城楼、古城博物馆、万寿宫、虹桥艺术楼、崇德堂、沱江泛舟)、凤凰陈斗南宅院、苗王城古寨、奇梁洞、南长城、山江苗寨。

7. 杨家祠堂简介

这要问这个家族精通世故的老人或者查阅他们的族谱才能知道。

过去耕读世家大都提倡以儒家的“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字为修身齐家之本。因读书人文化高,一个宗族的人就都会按他们说的办。祠堂楹联也是读书人拟的,估计杨家祠堂楹联中的‘’八字箴言‘’也是指这八个字。

仅供参考。

8. 杨氏祠堂图片大全图片

一、坐落于福建上杭稔田镇的“李氏大宗祠”,被誉为“客家第一祠”。

(二)陈氏宗祠(龙城街道黄阁坑社区)

(三)邓氏宗祠(龙城街道嶂背社区)

(四)申氏宗祠(龙城街道嶂背社区)

(五)李氏宗祠(龙城街道岗贝社区)

(六)杨氏宗祠(龙城街道盛平社区)

(七)余氏宗祠(龙城街道回龙埔社区)

(八)吴氏宗祠(龙城街道西埔社区)

(九)萧氏宗祠(龙城街道西埔社区)

(十)李氏家祠(龙城街道西埔社区)

9. 杨家祠堂在那里

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杨家祠堂、东门城楼、古城博物馆、万寿宫、虹桥艺术楼、崇德堂、沱江泛舟)、凤凰陈斗南宅院、苗王城古寨、奇梁洞、南长城、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