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旧址(蒋家大屋)

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旧址(蒋家大屋)

龙山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旧址(蒋家大屋)位于湘西自治州龙山县兴隆街乡新寨坪村蒋家大屋。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震惊了国民党统治集团。1935年1月,蒋介石调集10多万兵力,分六路纵队,对我根据地发动大规模围剿,妄图一举将红二、六军团消灭在永(顺)、大(庸)、龙(山)、桑(植)之间狭小区域内。3月中旬,李觉部向永顺县石堤西推进;郭汝栋部经大庸向西推进,欲进击塔卧;陈耀汉部进击桑植;陶广部北犯永顺;张振汉部进击龙山茨岩塘,欲东向塔卧;徐源泉部由鄂西进击龙山茨岩塘,情况十分危急。3月21日,红军在大庸和永顺交界的后坪战斗中失利。红二、六军团的行动完全陷入了消极被动防御的局面。4月初,各路敌军已逼进湘鄂川黔省委所在地永顺塔卧。4月12日,为保存实力,省委及军委分会决定有序地撤离塔卧。4月13日,红二、六军团与敌陈耀汉部在桑植陈家河遭遇。14日,红军取得陈家河大捷。15日,取得桃子溪大捷。17日,进迁龙山兴隆街蒋家大屋。4月19日,贺龙、任弼时在此主持召开了省委、省革委、军分会联席会议。会上集中学习遵义会议精神。省委、军分会决定:一、坚决执行遵义会议的总方针,及时组织战略-,抓住战机,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二、抓紧进行以龙山为中心的苏区政权建设、武装建设,开展土地革命,动员群众参军参战,充分发挥游击战的威力,打一场反“围剿”的人民战争。从此改变了红二、六军团被动局面,从此,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进入了以龙山为中心的革命时期。

同年5月6日,湘鄂川黔边省委、省革委、省军区由龙山兴隆街迁往茨岩塘。

蒋家大屋坐东朝西,背靠阳雀坡,地势较高,就坡修台,台上修建屋宇,以利排水防潮。旧址始建于清末民初,为一纵两横木结构建筑,南北两侧系典型的土家族吊脚楼。旧址东西相距15.71米,南北相距30.57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占地面积760平方米。现保存状况良好。

龙山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旧址(蒋家大屋)于1996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厦门革命遗址:鼓浪屿中共福建省委军委机关旧址

厦门革命遗址

沿着福建厦门鼓浪屿笔山路向前走,到了八卦楼,再从右边一条小路往下走,或是从福州路朝内厝澳方向走,都可到达福州路127号这座傍着山坡建的楼房。1930年6月至1931年5月,中共福建省委军委机关就设在这里,军委书记蔡协民和秘书曾志在此办公、居住。

厦门革命遗址

蔡协民,湖南华容县人,1901年12月出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华容特委书记,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4月他与朱德陈毅等人转战湘南,时任红七师党代表,后又跟随朱德上井冈山,同毛泽东会师。1929年1月,他随同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建立闽西革命根据地,曾任中共闽西特委组织科科长。1930年6月调厦门任中共福建省委军委书记。

同蔡协民一起住进福州路127号的曾志,党内职务是军委秘书,同时也是蔡协民的革命伴侣。曾志1911年出生于湖南省宜章县。1926年10月,15岁的她就在湖南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她参与策动湘南暴动,跟随红七师党代表蔡协民一起上了井冈山。后来又跟随“朱毛红军”转战赣南、闽西,建立闽西革命根据地。在闽西时,广大青少年在她的发动下,成立了“少年师”,拿起梭镖保卫红色政权。1930年6月,曾志与蔡协民双双来到厦门。

蔡协民和曾志从中共闽西特委调来厦门不久,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所在的那座房子附近,发现了一位可疑的人。为了机关的安全,福建省委书记罗明决定立即搬家,并把选址搬家的任务交给曾志。曾志到鼓浪屿找了好几个地方,把可容纳较多人的虎巷8号给福建省委机关。经罗明同意,军委机关另设一处。就这样,军委书记蔡协民和军委秘书曾志二人,住到福州路127号。

虎巷8号

蔡协民与曾志二人,是以夫妻名义来租用福州路127号的。房东见到他们夫妇就有好感,还称赞他俩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对。所以,他们同房东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从未受到怀疑。蔡协民夫妇住在127号二楼,除了楼上楼下可以相通外,还有一个边门。二楼有3间房子,中间是厅,左右各1个房间,可以相通,每间12平方米左右,花砖地板,窗户朝海。站在窗口,可以看到蔚蓝的大海和海面上翱翔的海鸥,还可以看到厦门鹭江道

虎巷8号 大门上的门环曾是地下党联络工具

二楼的两间寝室,就是福建省武装斗争的指挥部。一切工作都是秘密进行的,军委有什么指示要发到各地去,都交给秘书曾志去办。曾志与住在虎巷8号的福建省委交通员黄业章有约,每天上午,曾志像个到市场买菜的家庭主妇,把文件带到黄家渡边一棵树下与黄业章交接;黄业章也在此时把各地送给军委的报告交给曾志。两方交接时间不到一分钟,谁也发现不了他俩在干什么。曾志是一位胆大心细的人,她作为军委秘书,要及时处理各类文件。她每天都要把无需保留的文件,放在一个铁桶内烧成灰后,倒进阴沟里冲走,不留一点痕迹。福建省委与军委属于上下级领导关系,军委有什么事都必须向福建省委请示汇报。为此,蔡协民与罗明相约,每星期定时在黄家渡一带的海边会晤。这时,他俩像一对朋友,一边散步,一边交谈,话讲完了,各自回“家”。蔡协民为书记的福建省委军委在这里指挥福建省的武装斗争和兵运工作,直到次年3月25日设在虎巷8号的福建省委机关遭到破坏。随后,两人也从鼓浪屿搬到厦门市区。

来源:中共厦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中共福建省委军委机关旧址

厦门

建筑

的党史故事

中共福建省委军委机关旧址

今天党史故事的“主角”是

中共福建省委军委机关旧址

一起来了解下今天的“主角”

建筑简介

●中共福建省委军委机关旧址位于鼓浪屿福州路127号。

●该建筑于1930年福州路一带填海造地后依岩壁而建,总共有五层楼。第一层以花岗岩石材建筑。二楼就是中共福建省委军委机关所在地,共有3间相互连通的房子,中间是厅,左右各1个房间,每间12平方米左右,花砖地板,阳台朝海,外围覆有红色雨披。三楼有一个木门,可以到达近旁福州路125号的屋顶。四楼和五楼靠近鼓新路斜坡,有两个门楼出口通向海边。

●2012年,该建筑被评定为厦门鼓浪屿第二批历史风貌建筑。

福州路127号2楼新老照片对比

一二楼出入口

二楼的小客厅

4楼及5楼连通鼓新路通往海边的出口

党史故事

01

革命伉俪赴厦履新 领导全省军事工作

▲中共福建省委一大、二大在鼓浪屿召开后,厦门逐渐成为福建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1930年6月,蔡协民和曾志从中共闽西特委调来厦门不久,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所在的那座房子附近,发现了一位可疑的人。为了机关的安全,省委书记罗明决定立即搬家并把选址的任务交给曾志。曾志到鼓浪屿找了几个地方,把可容纳较多人的虎巷8号给省委机关。经罗明同意,军委机关另设一处。就这样,军委书记蔡协民和军委秘书曾志二人,住到福州路127号。

▲蔡协民,1901年12月出生于湖南华容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华容特委书记,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4月他与朱德陈毅等人转战湘南,时任红七师党代表,后又跟随朱德上井冈山,同毛泽东会师。1929年1月,他随同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建立闽西革命根据地,曾任中共闽西特委组织科长。1930年6月调厦门任中共福建省委军委书记。

▲同蔡协民一起住进福州路127号的曾志,1911年出生于湖南省宜章县。1926年10月,15岁的她就在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4月,曾志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师党委办公室秘书。后与党代表蔡协民结婚,并一起上井冈山古田会议后,任共青团闽西特委书记,广大青少年在她的发动下,成立了“少年师”,拿起梭镖保卫红色政权。1930年6月从闽西调来厦门,任中共福建省委军委秘书,同军委书记蔡协民一起,领导全省军事工作。

▲蔡协民与曾志二人,是以夫妻名义来租用福州路127号的。房东见到他们夫妇就有好感,还称赞他俩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对。所以,他们同房东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从未受到怀疑。蔡协民夫妇租住的127号2楼就是当时省委军委机关所在地,除了楼上楼下可以相通外,还有一个边门,位置既隐蔽又方便撤离。

02

伪装身份交换情报 矢志不渝忠心为党

▲一切党内工作都是秘密进行的,军委有什么指示要发到各地去,都交给秘书曾志去办。曾志与住在虎巷8号的省委交通员黄若章有约,每天上午曾志像个到市场买菜的家庭主妇,把文件带到黄家渡边一棵树下与黄若章交换;黄若章也在此时把各地送给军委的报告交给曾志。双方交接时间不到一分钟,谁也发现不了他俩在干什么。曾志是一个胆大心细的人。她作为福建军委机关的秘书,每天要及时处理各类文件,然后把无需保留的文件,放在一个铁桶内烧成灰后,倒进阴沟里冲走,不留一点痕迹。

▲省委与军委属于上下级关系,军委重要事项都必须向省委请示汇报。为此,蔡协民与罗明相约,每星期定时在黄家渡一带的海边会晤。他俩像一对朋友,一边散步,一边交谈,事情谈完了,各自回“家”。

▲蔡协民为书记的省委军委在福州路127号指挥全省的武装斗争和兵运工作,直到1931年3月25日设在虎巷8号的省委机关遭到破坏。随后,军委机关从鼓浪屿搬到厦门市区。1934年4月蔡协民离开厦门前往根据地途中,因叛徒出卖被捕。经受多次审讯依然坚贞不屈,当年7月在漳州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3岁。曾志则辗转全国各地继续革命直至新中国成立。

End

▍稿件来源:厦门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编辑:厦门市建设局办公室

▍制作:郑媛虹/ 欢迎转载 请注明信息来源

建于厦门

设在人心

⑱湘赣省委机关旧址

18

拱卫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战略侧翼

建筑名称:中国共产党湘赣省委员会旧址

年代:1913年

建筑面积:1470㎡

风格:中西合璧

地址江西永新县禾川镇民主街盛家坪路14号

1996年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共产党湘赣省委员会旧址原为萧氏宗祠,坐北朝南,为两层砖木建构,造型古朴典雅,屋面盖有小青瓦,正面形似西方教堂。旧址面阔16.3米,进深47.5米,共三进四柱三开间,内部为三进二天井布局,从前至后依次为门厅、前天井、中厅、后天井、后厅,以廊檐连接,楼上、楼下共有22个房间。门前数步围有矮垣一堵,间有蕉窗格子。正门上方有“酂侯第”竖匾和“萧氏宗祠”横匾。据说当时旁边有一座基督教堂,祠堂正立面应该是吸纳了教堂的样式。

牌匾

内景

1929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失守后,永新逐渐成为湘赣边界斗争的中心。1931年5月,湘赣边界军民配合中央苏区开展第二次反“围剿”取得胜利后,湘东南和西南红色区域连成一片。中共中央及苏区中央局为了统一这片区域的领导,适应新的斗争形势,决定在赣江以西地区成立湘赣省委,建立湘赣革命根据地,并派王首道、甘泗淇、张启龙、林瑞笙等于7月前往湘赣苏区工作。

8月1日,王首道、甘泗淇等同志来到永新,在永新县城萧氏宗祠组建了中共湘赣临时省委。经过两个月的筹备,10月8日至15日,在莲花花塘召开了中共湘赣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第一届中共湘赣省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军事部、妇运会、政治保卫处、秘书处、党报委员会、少共省委等部门。省委办公室设在萧氏宗祠内,省委领导王首道、林瑞笙、甘泗淇、曾道一及儿童局书记胡耀邦等同志也一并居住在此。

王首道住室

1931年10月17日,湘赣省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湘赣省苏维埃政府,政府机关驻永新县城万寿宫, 袁德生任苏维埃政府主席。这标志着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全面形成,自此,永新成为湘赣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1932年11月7日至16日,中共湘赣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在省委驻地萧氏宗祠召开,王首道仍为省委书记。会后,第二届省委机关由萧氏宗祠迁往附近的孔圣殿,中共永新县委机关则从孔圣殿搬入萧氏宗祠。

第一、二届湘赣省委书记王首道

1934年5月底,湘赣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心区域被敌占领,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及省军区相继转移至永新县牛田村。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在任弼时、肖克、王震三人组成的军政委员会率领下,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为中央红军长征起到了先遣队的作用,成为红军的主力之一。随后,敌人以堡垒战术从四面八方向湘赣湘赣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猖狂进攻,湘赣省委机关转入重峦叠嶂的山区,开始领导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37年11月,根据中央指示,中共湘赣省委改为中共湘赣特委。

中共湘赣省委存续期间,王首道、任弼时、陈洪时先后任省委书记。湘赣省积极贯彻中央和苏区中央局的指示,加强了根据地党的组织和政权建设,成立了湘赣省军区兵工厂、湘赣石印局、造币厂、政治保卫局、红色医院、银行、总指挥部等一系列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建立了共青团、工会、妇女会、反帝大同盟、互济会等群众组织,领导湘赣军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和大规模的革命竞赛运动,壮大了红军力量,组建了湘赣独立一师、湘赣独立三师、红八军、红六军团等红军队伍和永新、吉安安福等各县地方武装,取得了永新傅加垅、钱市街、九渡冲、棠市、梅花山、沙市等战斗的胜利。同时,发展了根据地的农业、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等事业,成功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保卫并发展了根据地。

1931年9月20日《中共湘赣边界省委给中央的报告》

造币厂使用过的印花石

在省委的领导下,根据地人民积极支援革命,为扩大红军,他们把自己的亲人一批批送上前线,处处涌现出母送子、妻送郎和兄弟争着去参军的动人场面;为支援部队粮食,他们努力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为发展经济,他们踊跃认购公债。同时,还组织慰问队、洗衣队、担架队、宣传队参与革命。在军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下,至全盛时期,湘赣根据地的范围由省委正式成立时的25个县扩大到30余个县,党员人数发展到近3万人。中共湘赣省委的工作得到中央的高度肯定。

湘赣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29年春,结束于1938年2月,是在井冈山、赣西南、湘东南地区革命斗争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长达近十年的革命斗争中,根据地有力地配合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围剿”,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战略侧翼及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联系的通道,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起到了很好的拱卫和桥梁作用。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湘赣边又成为我党在南方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

曾在湘赣革命根据地战斗过的部分同志1939年在延安合影

湘赣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的创新和发展,是实践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基地,是苏区精神的发源地之一。正如肖克《回忆湘赣苏区》中所述:“湘赣边区广大军民无论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对发展和巩固中央苏区,对发展和壮大革命武装,对推动整个中国革命的进程,都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旧址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工农红军湘赣省军区总指挥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湘赣省军区总指挥部旧址坐落在永新县禾川镇公园路33号任弼时中学院内。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原为永新试院的主体建筑,曾毁于战争,重建于同治元年(1862)。随着时代的变迁,试院其他建筑都不复存在,现只保留了该主体建筑,为两层砖木结构,屋面盖小青瓦,设有后院,共三开间,一楼明间分前后两厅,左右次间分隔成五小间,第一间各设有一木楼梯上二楼;二楼为通透式。面阔13.3米,进深18.9米,建筑面积503平方米。

1928年6月25日,毛泽东在此召开了红四军连以上干部和湘赣边界地方武装及党组织负责人会议,布置分兵发动群众和湘赣边界的土地革命工作。1932年1月至1934年5月间,中国工农红军湘赣省军区总指挥部和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四分校驻扎于该试院。1933年6月,任弼时受中央指派来到湘赣革命根据地担任省委书记兼湘赣省军区政委,期间,和夫人陈宗英居住于此。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江西省博物馆

编辑:胡代江

【热点】赣南最美的湖光山色——上犹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