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故居

陈望道故居

分水塘村:分水塘村……

陈望道故居里面有什么 陈望道故居值得一去吗

很多城市都有这故居那故居的,还是很值得一去看看怀念一下,小编只去过毛泽东故居,那里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看完了之后心里的确有感叹,觉得还是很厉害的,本篇小编要跟大家说的是关于陈望道故居

陈望道故居里面有什么 陈望道故居值得一去吗

来到义乌后,我才知道义乌有个名人叫陈望道。他的出名,是因为他是中国第一个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的人。如今,党领导中国取得翻天覆地变化,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前景光明,第一个翻译传播《共产党宣言》的人,自然会受到重视。保留一个故居,那是必然的。

去年值班时,我偶然翻阅了义乌史志,刚好看到一篇记载参观陈望道故居的游记。当时饶有兴趣的通篇细读,记得该作者表达了这么个意思:他以为陈望道故居修缮的很好,陈设规范齐全,环境整治的很漂亮。没想到,等他去了,不但现场冷清荒凉,没专人看管,门上还挂了把锈迹斑斑的锁。后面叫人开了门,进去也觉得陈设太简单,仅有一个铜像立在室内,一些宣传画挂在木制墙面上。觉得这样的配置,和陈望道的个人影响力太不般配了。

这次实地去了一趟,也许因为有了心理准备,倒没有生出什么失望的情绪来。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而没有本应该怎么样才好的思索。

这次去的时间刚好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一路上经过很多山路,路边有村庄,有开的正好的油菜花桃花。所以,一路上还是蛮欢愉和放松的。

到了参观地,先是去了陈家祠。开始没注意看,以为陈家祠就是陈望道故居,因为祠堂里面设置了望道讲堂。

后来才知道,陈望道故居是在另一处,于是跟着大伙就走去了。故居就像上面描述的那样,普普通通,是老式住宅,中间木头结构,中间有很大的天井,看起来那时也算是个经济条件还不错的人家。(要不然,陈望道怎么会有条件去日本留学呢。不去留学,自然就不会接触和翻译马克思的作品了)以前这种庭院设计,阳光和雨水都可以进到家里面来。这我倒觉得蛮好的,人和自然更接近了。只是到了冬天,大概会比较冷吧。

陈望道故居里面有什么 陈望道故居值得一去吗

去了后,也有几点新发现。

一、有历史的味道。原来以为陈望道是老党员,革命家。在墙上介绍栏上,陈望道身份写的是民盟的。同事参观时说觉得别扭,怎么民盟身份人士的故居,怎么会成为共产党员的入党宣誓和教育基地呢。

经他这么一说,我才注意到这个问题。后来,我手机上网查了下,他其实是第一批5名党员中的一位,后来还被选为一大代表,再后来因与陈独秀不合,选择退位最后退党。

他当时说了一句话,虽然退党,但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终身不变,并且认为他也许在党外可以更好的为党工作。这一点, 入党前一段时间也这么想过。我也自己和自己说过,我不一定能入党,但愿意为党服务为党做工作。

后来,如他所说的,陈望道确实一直为党工作,但后面也对退党一事有悔意。直到1957年,他向上海市委表露心声,经上报中央获毛主席批准,成为中共特别党员,身份先不公开,直到很多年后才公开。

陈望道故居里面有什么 陈望道故居值得一去吗

二、有熟悉的味道。去故居参观后,我首先是觉得他家房子的风格和我原来老家的风格很像。我家原来的房子,有一百几十年的历史,室内也都是木头结构,门窗也都有雕花,这些证明当初盖这房子的人在当时还是有一些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

而且,有一点有意思的事情是,据说,我考入省级公务员之后,我同族本家细公曾经说过一句话,说这栋老房子不要拆,以后也许可以作为我的故居。我的天,这简直是对我最大的褒奖,也是最大的期望啊。

只是,后来老房子还是拆了盖新楼,而我是断然达不到值得保留故居的境地了。还更有趣的是,陈望道的长孙竟然和我同名。这恐怕也是有趣的巧合吧。

三、有信仰的味道。陈望道用墨汁当红糖伴粽子吃的故事。

陈望道故居里面有什么 陈望道故居值得一去吗

2012年11月29日上午,国家博物馆。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述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总书记说:“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

结果吃错了,他旁边一碗红糖水他没喝,把那个墨水给喝了,但是他浑然不觉啊,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就是写这本书。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走进陈望道故居 重温“信仰的味道”

10月10日,潘宅中心小学全体党员教师来到义乌分水塘村参观陈望道故居抗日战争时期,分水塘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金义浦兰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域,也是抗日武装第八大队主要活动地区之一,发挥着重要作用。

故居内“陈望道生平事迹展”用大量的珍贵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了陈望道辉煌的一生。正中央是一个大屏幕,上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两旁有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共产党宣言》一书的评价。屋后的宣誓广场上塑有一面鲜艳的党旗,基座上书着入党宣誓词。在这里,参与本次活动的党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介绍陈望道先生的生平并仔细阅读相关资料。

陈望道故居为前廊式天井院结构的砖木建筑,坐北朝南,呈“凹”字形布局,一进五开间,前设弄堂,左右各两间厢房,中间是一个小天井,天井用条石铺地。南面山墙为一字形照壁,照壁上开石库门,门外立一通小影壁,以防气直通堂屋。宅前有个小花园,园路铺鹅软石,四周围墙,南面门庑开院门。一块写有“陈望道故居”匾额挂在大厅中央。

真理的味道比红糖还甜

故居参观结束后,全体人员在广场上摄影留念,还聆听了题为《信仰的味道———陈望道先生对<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坚守》的主题党课。通过党课追寻先辈足迹,了解红色故事,领悟革命先辈的精神力量并督促自身切实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通过一系列的现场学习后,党员老师们纷纷表示:要切实学习领悟陈望道先生的“较真”精神,好好品味真理的甜味。认真学习《共产党宣言》,因为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源头,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所在。新学期,教师们必定会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切实做好疫情之下的各项工作,不惧挑战,勇往直前。

潘宅中小

活力义乌 ——2、访“陈望道故居&#822…

“鸡毛换糖”神话的诞生,与千年历史形成的“义乌精神”——“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不无相关。

历史上,义乌名人辈出:唐初四杰之一骆宾王,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的老师宗泽,金元医术大家之一朱丹溪,以及现代教育家陈望道,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

义乌,尊重文化、注重传统。市区的主要马路,有宾王路、宗泽路和丹溪路等;在义乌江上,相应有宾王桥、宗泽桥和丹溪桥等(图1至图7)。

图1、义乌江江滨,有很宽的绿化带,形成了江滨公园

图2、江滨绿柳下的步行道

图3、江滨秋色(1)

图4、江滨秋色(2)

图5、义乌江上的宾王大桥

图6、宗泽大桥

图7、丹溪大桥(照片远处的拱形桥)

义乌,也保留着一些名人故居、陈列馆和墓地,供游人参观、了解和瞻仰。由于在义乌逗留的时间有限,我们仅参观了位于城西、分水塘村的“陈望道故居”(图8至图15)。

陈望道(1891—1977),义乌城西分水塘村人。1920年3月,出国留学回到家乡,在简陋的柴屋内完成了《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文献。1952年,陈望道被毛主席亲自任命为复旦大学校长。

图8、陈望道故居大门

图9、故居是爱国主义和党员教育基地(故居庭院)

图10、故居前厅,也是展厅

图11、展览前言和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为陈望道画的速写

图12、展出的珍贵照片之一:毛主席与陈望道、周谷城等亲切交谈(摄于1961年)

图13、分水塘村一角,设有党员宣誓之处

图14、分水塘村祠堂

图15、村中狭巷

徐晋勋

2017 1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