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军纪念馆

戚家军纪念馆

戚家军纪念馆,位于浙江省义乌市赤岸镇乔亭,建在村对面一片山体浑圆、起伏有制的低平峡谷中。气势宏伟的两檐城楼巍然屹立,城楼两侧由青条石砌成的“长城”,顺着地势,蜿蜒至南北两座山上。走近城楼,“凯旋楼”三个字闪着金光。由中央军委委员洪学智上将题写的“义乌市戚家军纪念馆”九个大字镌刻在拱形楼门的上方。看着这“长城”、城楼、烽火台,让人激起对先人精忠报国爱国主义精神的无比敬仰和自豪。

中文名:戚家军纪念馆

地理位置:浙江省义乌市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纪念:戚继光

戚家军纪念馆、彩稻公园……义乌赤岸“二乔”故里如何探索共富新路?

义乌赤岸镇乔亭村是一个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相传为东吴“二乔”故里,村内拥有许多古地名和人文胜迹。近年来,乔亭村立足现有人文、历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文化旅游产业,通过挖掘乡土文化、打造乡村产业、凝聚乡贤力量,着力构建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共富样本,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为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

挖掘乡土文化

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的构建

文化既是乔亭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原点,也是支点。在“文”字上作文章,唤醒乡村的文化因子,把自身的特色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这是乔亭村的必然选择。

乔亭以耕读传家,文风鼎盛,文人辈出,义乌最早的学堂—端本学堂就创办在乔亭,声名远播的冯雪峰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曾在此讲学,“泽惠三农、流芳千古”的“中国棉花之父”冯泽芳也曾在此就读。近年来,乔亭村基于良好的文化家底,积极推动文化资源从“幕后”走到“台前”。

2019年,乔亭村利用文化礼堂建设之机,深入挖掘了端本学堂、二乔故里、戚家军纪念馆等资源,把这些记忆深处的文化进行了整理利用,将原来的学堂旧址进行修缮翻新,把乔亭人“引以为荣”的“历史”用文字、图片、物件进行展示,从端本学堂到冯泽芳纪念馆,厚重的历史吸引了游客循着历史文化的脉络,体验散落在这座古村落里的文化印记。

“戚家军纪念馆一年就能为村集体增收27万元。”乔亭村党支部书记冯军民说。作为民族英雄戚继光来义乌招兵时的驻扎地,乔亭与戚家军渊源颇深,乔亭村也充分利用了这一点,1992年村民自筹资金建立了戚家军纪念馆,如今这里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年来,乔亭村借力西海旅游精品线,精研“全域旅游”的理念,省级文保单位蟹形古墓群、百年学校端本学堂、水阁楼式的大夫第无不让人感受到丰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和农业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在这个古村落焕发了“生机”,前来乔亭观光旅游、寻根访古的游客数量正在逐年上升,这座藏在深闺中的古村落的文化魅力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打造乡村产业

从低效农业用地到田园风光综合体

曾经的乔亭,因“二乔故里”而闻名遐迩,沉寂多年后,现如今“双乔彩稻公园”让乔亭又重新“火”了起来。

“国庆期间,彩稻公园每天吸引7000-8000人次旅游观光。”金穗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冯向伟自豪地说。络绎不绝的客流为冯向伟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也让这片农业标准地获得了更高的产业附加值。2019年乔亭村将村口的590亩土地进行了流转,流转价格为每亩1000元,590多亩土地每年为村集体创收将近60万元。而在这之前,由于土地没有整合利用,以条块形式分租给4、5人经营,每亩的承包款仅为几百元,土地的利用率低。2019年,在赤岸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东风下,590亩土地按照“农业标准地”改造后以高价流转。得益于此,冯向伟也趁机做大做强。不但在地里种起了水稻,而且还推出了农业休闲观光游,每年的丰收节都为他带来了“双丰收”。

尝到“农旅融合”甜头的冯向伟,也积极反哺乡村。去年免费为乔亭村民提供了4000张旅游票,按照票价20元计算,这也是乔亭村民的一笔福利。从流转土地,到做大农文旅融合文章,产业升级让乔亭村民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红利,也为乔亭村打开了通向共富之路的“金钥匙”。

凝聚乡贤力量

从村庄发展的“旁观者”到“引领者”

外力促内力,只有用好外力,激发内力,才能形成合力,乔亭的乡贤们在乡村振兴舞台上发挥着聚拢发展合力的关键作用。

“一看到村口神态婀娜的二乔雕像和古色古香的乔公亭,我确定找对了点。”首次来乔亭村自驾游的朱先生自信满满的説。今年,为了提升村庄辨识度,乔亭乡贤会出资50多万元,在村口设立了二乔雕像和乔公亭。

2019年,乔亭村以助推乡村振兴为导向,整合乡贤资源、凝聚乡贤力量,成立了乔亭乡贤会,50多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乡贤名人集智聚力,为乔亭发展献策献计并身体力行。成立伊始,乡贤代表就捐资成立了“端本基金”,该笔基金主要用于助力村文化礼堂建设和和美乡村建设,依托“端本基金”的支撑,乔亭村进行了一场“美丽蜕变”:重新修缮了9幢古建筑、村里老街进行了修缮、路面进行了拓宽平整......

同时为了激励乔亭后生崇学向上、立志成才、见贤思齐、报效国家的志向,乔亭乡贤会对乔亭村优秀学子及军人每年都给予金额不等的资金奖励。截至目前金额达到5万余元。

在乡贤们的支持下,乔亭村还组建了义乌兵、锣鼓班、莲枪队、腰鼓队、健身舞等十多种文体表演队。特别是义乌兵,多次参加小商品博览会、市农村文化节的表演。这些只是乔亭乡贤凝心聚力、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自乔亭乡贤会成立以来,一批有影响力、有能力、有贡献的乡贤代表人士,积极为家乡发展建设“出声”“出力”“献智”,不断点亮聚贤的“导航灯”,为乔亭发展增砖添瓦。

来源:中国义乌

义乌一明清古村落正在悄悄变美!戚家军纪念馆将在春天完工!

走进义乌佛堂倍磊村,古风淳厚,遗韵悠然,仿若世外桃源。连绵幽长的青石板路,曲径通幽,清雅整齐的婺派民居,充满静默的诗意。在倍磊村正在修缮的“精神家园”——倍磊报本祠内,村民有序协作,加赶进度,而另几位村民正在闲话家常,不时传出欢声笑语阵阵。

“今年咱们村民自发出工出力出资,共完成了6户古民居、祠堂、厅堂、古道等修缮工程。”村民陈先生介绍,倍磊村的 戚家军纪念馆也将在春天正式完工。

据悉,为保留村落传统格局,保护文保单位和传统风貌,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挖掘村庄特色文化,围绕“修复优雅传统建筑、弘扬悠久传统文化、打造优美人居环境、营造悠闲生活方式”的目标要求,倍磊村村两委大力实施古建保护、文化挖掘、环境修复、村庄整洁、旅游拓展等综合措施。“我们努力盘活古村存量闲置资源,曾经历史风貌完整、山水环境优美的明清古村落好像又回来了!”倍磊村党支部书记陈加斌表示,今年以来,倍磊村通过强化资源整合,形成了部门合力, 积极策划了文化礼堂、旅游标识标牌、村史馆等建设项目。

作为义乌首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倍磊村历史悠久,历经明清历代建设,村庄发展较为成熟,村内建筑种类繁多。“古建筑群连绵不绝,是倍磊街的一大特色。 古时这里还有屏南晴翠、东麓朝霞、仙山听梵等十景,让文人骚客‘登眺流连、形诸歌啸’。如今,‘倍磊十景’虽难以寻觅,但遗留的数十幢古建筑和街道依然让人赞叹。”村民陈先生告诉记者,村里的 “十七祠堂十八庙”就足见倍磊曾经的辉煌,而报本祠正是“十七祠堂”之一。

享有“千年古镇、清风商埠、佛教圣地”的美誉的佛堂镇,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其中田心村、倍磊村先后被列入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今年以来,佛堂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时代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对龙溪等村进行了道路白改黑工程,安装了光明等21个村的标识标牌,对赤膊房进行集中整治,还打造了一批美丽景观小品、洗衣房。其中寺前街、宝丹、兴盛、舟墟湖、稽亭、光明6个村评为 “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朝阳、起鸣、方前、田心、雅西、毛陈、后力山、云山剡溪9个村评为 “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坑口村、塘下洋村、翁靖村、光明村、楼村村评为 一星级样板村;龙溪村、金山村被评为 三星和美乡村。

佛堂镇农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的工作,依托上位文保规划的保护区边界,佛堂镇农办将继续以美丽城镇建设为总抓手,对标“环境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生活美”要求,投入资金对区域内的古建进行统一规划、修缮。努力让一幅幅带有“佛堂”印记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城镇”瑰丽画卷,在乌伤大地增色添彩。

来源:中国义乌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正式晋级为国家级博物馆

12月21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官网公布第四批国家三级博物馆名单,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正式晋级为国家三级博物馆,成为江苏省此次获批的18家三级博物馆之一。

此次公示的225家国家三级博物馆,是中国博物馆协会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的有关要求,经过材料申报、书面审查、现场评估、数据比对和综合评定,并报请国家文物局备案的,从申报条件到核审程序,都相当科学与严格。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参与此次评估,既学习积累了申报经验,又明确了工作中存的问题、不足,有助于引导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社会贡献率,大力弘扬铁军精神,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享受红色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对标找差、规范管理、科学运作、夯实基础、强化研究、提升业务、创新探索、扩大交流、塑造品牌等多项举措,增强纪念馆综合实力,争取向更高级别的国家博物馆进军。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简介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坐落于句容市茅山国家5A级旅游区内,1985年建成对外开放,是反映新四军苏南抗日斗争历史的专题性纪念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和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

全馆占地245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万米,展览面积1.1万平方米;由主馆陈列区、国防教育区、纪念瞻仰区、茅山爱国主义活动中心和小兵驿站文创展示区等5个部分组成。馆藏文物史料等1万余件(套)、书画作品600余幅和红色图书1万余册,拥有中共七大代表证(国家一级革命文物)等70余件三级以上珍贵革命文物。下辖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政治部驻地遗址、新四军韦岗伏击战遗址和磨盘山抗战遗址保护区(新四军后方医院遗址、新四军修械所遗址、新四军水坝遗址、许维新烈士故居)等7个省市县级文保单位。开设《新四军苏南抗日斗争历史陈列》《茅山新四军将帅陈列》《新四军苏南抗战英烈事迹展》《新四军廉政建设史实展》《新四军先遣支队暨韦岗战斗历史陈列》等基本陈列。

经过35年的建设与发展,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已经发展成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是广大人民群众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弘扬铁军精神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圣地和精神家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必将在增强文化自信、筑牢民族魂魄的发展道路上树立新作为、书写新篇章。(茅山新四军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