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华墓

汪华墓

汪华墓位于安徽省歙县城北3公里的云岚山。俗名“汪墓祠”。唐永徽二年(651)营建,墓依山南向,根据地形建有巨大的环形扶手,中为圆形封土,墓前原有拜台、神道、翁仲、牌坊等均毁于文革。

墓地依山南向,正对府城,左右冈峦屏护。墓前右为享堂,二进五开间,飞檐高瓴,壮丽堂皇,现仅存遗址。左为家庙,两进,有左右廊房,现部分毁坏。原先还有神道、翁仲、牌坊,现皆不存。墓穴在唐末曾遭掘毁,今呈封土堆积。今墓遗址尚存,墓前右为汪王墓祠遗址,三进,现仅存地坪遗址;墓前为忠烈王庙遗址,三进五开间,现存遗址和部分门屋,门屋内保存有两通清代部宪禁碑。

汪华,唐歙县人,隋末皖、浙、赣一带农民起义领袖,曾自封吴王,降唐后封越国公。汪华人称汪王、越国公、汪公大帝,徽州汪姓都是他的后裔。

保护范围:以墓冢为中心,东、西、北三面包括所在云岚山山岗,南面包括水塘、水井及入山小道。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300米。

安徽多家村级公益墓变身高价豪华墓

安徽宿州埇桥区符离镇凤鸣山公墓(又称芦村公墓)规格为5米×6米的豪华家族墓。新华社发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航拍的夏刘寨公墓画面。新华社发

新华社记者姜刚 金剑

原本应为本地村民提供服务的村级公益性公墓,却长期售卖高价墓、家族墓和活人墓等,有的涉嫌违法用地,超范围销售给本地以外的人,有的一座墓穴售价高达32.8万元,周边村民直言“死不起”“葬不起”。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多家村级公益性公墓涉嫌违法违规建设销售,有的甚至持续10年之久。对此,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坦承“也管了”,但就是“管不住”。

1

一座公益墓卖到32.8万元

近日,记者来到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夏刘寨公墓看到,该公墓依山而建,一排排墓穴中,有的装修豪华,有的造型奇特。一名张姓管理者说,这里提供17种墓穴,有家族墓、龙凤墓、欧式墓等,价格不等,便宜的一座8800元、18800元,贵的能卖到15.8万元、32.8万元。

高价墓在埇桥区符离镇芦村公墓(又称凤鸣山公墓)也不鲜见。记者在该公墓走访时,“别墅如意区”“别墅吉祥区”等标牌随处可见。公墓李姓销售经理说,这里每座占地约30平方米的家族墓已经卖完了,现在可以买占地9平方米左右的墓穴,售价近20万元。

在西二铺乡西苑陵园,一名市民说:“这里的墓穴价格根据墓碑大小来定,有超过10万元的,我家三年前买时花了7万多元,朋友家去年买时打了八折。买墓地可以找熟人,价格好商量。”

不少受访村民直言“死不起”。西二铺乡二铺村一名村民说,公墓价格从1万多元到20多万元不等,不少村民买不起贵的,要么买最便宜的,要么随便找个地方埋了。

2

公益性公墓实行政府定价

据了解,公墓分为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公墓是为农村村民提供遗体或骨灰安葬服务的公共墓地。“夏刘寨公墓、芦村公墓、西苑陵园均为村级公益性公墓。”埇桥区民政局殡葬改革办公室主任陈德刚说,这些公墓由该局于2009年至2015年批复建设。

据陈德刚介绍,公益性公墓价格实行政府定价,由价格主管部门按照非营利性原则核定。以该区一家实行政府定价的公益性公墓为例,一座墓穴价格一般在5000元左右,若卖到了数万元甚至二三十万元,肯定是违背了公益性属性。

据埇桥区民政局统计,截至2020年末,夏刘寨公墓、芦村公墓、西苑陵园已分别安葬墓穴2563座、527座和1124座。

3

这些公墓涉多项违法违规

记者从埇桥区民政局获悉,按照公益性公墓乡镇全覆盖要求,2018年以来,该区所有乡镇全部实施公益性公墓项目,目前7个乡镇的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竣工并投入使用。

埇桥区民政局副局长朱志伦说,这些公益性公墓不少是浙江、安徽等地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有的公益性公墓在服务管理中涉嫌违法违规。

——违法用地屡禁不止。埇桥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监察大队负责人魏巍说,根据《土地管理法》等有关规定,公益性公墓投入运行前,需要办理用地手续。但夏刘寨公墓、芦村公墓和西苑陵园等并没有办理用地手续,涉嫌违法使用约200亩土地。

其中,有的单位在2011年就被立案查处,但因执法力度不够,一些违法行为并未停止。

——非法销售。公益性公墓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埇桥区发改委价格调控和收费管理股工作人员王玉珏表示,夏刘寨公墓、芦村公墓、西苑陵园等公墓价格并没有实行政府定价,对外销售涉嫌违反《价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超范围销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规定,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不得对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员提供墓穴用地。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向外地人销售,已成为这些公墓公开的秘密。

3月30日上午,记者在西苑陵园内采访时,见到正在祭奠亲人的多位市民,他们均表示不是当地村民。在夏刘寨公墓,张姓管理者表示,外地人可以购买墓穴。

朱志伦表示,这些公墓确实存在对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员提供墓穴用地的行为,这是违反相关规定的。

——超面积销售。埇桥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股股长王影说,按照相关规定,安葬骨灰的单人墓和双人合葬墓占地面积不得超过0.5平方米和0.8平方米。

记者走访中看到,超面积的墓穴比比皆是,有的超过20平方米。

——建家族墓、活人墓。民政部《公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严禁在公墓内建家族、宗族、活人坟和搞封建迷信活动。然而,记者实地走访中看到,多家公墓存在此类行为。

3月30日,记者来到一家公益性公墓时,看到有一排豪华阔气的家族墓,上面刻有某氏家族字样。

陈德刚表示,公益性公墓里存在建家族墓、活人墓的情况,这是不允许的。

4

公益变经营,为何管不住?

“我们发现相关违规行为时,也及时进行查处、制止。”埇桥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但有的公益性公墓服务单位仍超范围销售、超标准建设,人一安葬就没法处理了,总体来说管理难度较大,缺乏硬性的处罚手段,“我们有监管不到位的责任”。

“埇桥区部分公益性公墓服务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具有典型性,是打着‘公益’的幌子,干着‘经营’的事。”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认为,对于这些违法违规行为,主管部门“都知道”“也管了”,但就是“管不住”,这值得深思。

民政部社会事务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院长吴理财认为,村级公益性公墓违规建设、非法经营等现象并非个案,在一些农村地区具有普遍性,严重侵害村民的切身利益。若纵容这种行为,将影响殡葬改革的稳步推进。

受访村民呼吁,政府部门要对现有的“天价墓”进行整治,追究售卖者的责任;同时要加强监管,防止建新的“天价墓”,让公墓真正回归公益。

吴理财表示,殡葬服务涉及民政、自然资源、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建立协同执法监管机制,提升部门协同和综合执法能力。

4月2日,埇桥区委、区政府召开村级公益性公墓违规建设违法经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部署落实整改措施,着力破解监管难题,改善殡葬服务。

据新华社合肥4月5日电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白求恩墓、柯棣华墓和29件(套)珍贵文物入选我省革命文物名录(第一批)

近日,河北文物局公布了河北省革命文物名录(第一批),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95处,珍贵文物10302件(套)。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白求恩墓柯棣华墓入选河北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1954年朱德给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题词、1937年平型关大捷中八路军战士杀敌用的刺刀、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缴获美军的电台等29件(套)文物入选我省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德阳村民迁祖坟发现奇特“墓中墓”,明代豪华古墓暗藏其中!

2017年7月,德阳双东镇钱音村的村民准备迁祖坟,谁也没想到,就在几个人一通挖掘之后,居然在他家祖坟下面又发现了一座老坟!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墓中墓”嘛! 情况有些诡异了……

为了支持成都第三绕城高速公路的修建,钱音村六组高坟山这一段的许多土地都被征用。

这片地方之所以

叫作

“高坟山”,是因为此处山林里大大小小的坟包不少。周围几座村子好几辈人死后都埋在这里,俨然已经成了“祖坟区”。

这天,一户王姓村民雇佣了几个小伙子,准备迁移自家祖坟。可就是这一次迁坟,一个深埋地下几百年的秘密被发现了……

最先发现的古怪,便是这家祖坟包下面的泥土异常坚硬!一个村民拿着锄头使劲拔了几下,感觉地下像石头般……

这个时候,祖坟里的棺木等已经被移走,几个村民好奇心作祟,始终觉得这下面有古怪。于是,便继续往下挖掘。

“天哪,这下面居然还有座坟!”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上报给了德阳市文物考古单位。

小山村里居然出现了传说中的“墓中墓”,而且还是在村民祖坟地下?这事儿稀奇,惹得十里八乡的许多人跑来看热闹。

考古专家到了现场,很快便看清楚了这座“墓中墓”的形制。

这显然是一座明代墓葬,长4.65米、宽2.69米、高1.83米;墓室为石砌而成、分为前室和后室。

因为隐藏于村民家的祖坟下面,这座明代古墓幸运地躲过了历代盗墓贼的觊觎,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最先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四扇双开精雕细刻的墓门。在每一扇石门的门环位置,还精心地镶嵌了一枚铜钱。经过专家的鉴定,铜钱为宋代的“崇宁通寳”。

石门上雕刻清新雅致的莲花

纹身

,显得古朴典雅。

考古专家们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墓门,通过狭小的前室,在后室里发现了一具硕大的石棺!

在石棺的棺盖被缓缓移开之后,两具并排而放的木质棺椁出现了——原来这是一座夫妻同穴合葬墓。

夫妻合葬的风俗由来已久,大多数情况下夫妻二人分置于两个墓室,墓室的中间会有一个“小窗户”,也被称为“过仙桥”。古人认为人死以后,灵魂依然存在,过仙桥就是留给夫妻二人在另一个世界中灵魂见面的通道……

而钱音村的这处明代合葬墓,两具棺木置于一个巨大的石棺之内,这样的形制非常少见……

两具木质棺木由于年代久远腐朽严重,只能依稀辨认遗骸的情况。

其中,男墓主的棺木由于密封情况不好,风蚀最严重,但是还是看得出他身形高大,骨骼粗壮;女墓主的棺木保存稍好一些,打开之后还能看清楚她的尸骨为“侧卧”依偎面向丈夫的方向……

在清理墓室中的随葬品时,前室出土了两个青花瓷碗,一个完好,一个破损,后室出土了两个完好的谷仓罐。

从墓室雕刻的花纹和精心打造的石棺这些细节,都可以感受出这户人家应该非富即贵。

不过,墓葬清理到最后一刻,依然没有发现任何文字类的东西出土,这也就预示着我们无法得知墓主人真正的身份信息……

当然,迁移祖坟的那户人家也没有一点头绪。据他们回忆,自家祖坟埋在这里也就几十上百年了,家里的老人从来没有提起过什么“墓中墓”的只言片语!

不过,这片地方好几个村子主要就住着“王”和“谢”两个姓氏的村民,专家认为很有可能是这两个家族中的明朝先辈埋葬于此了……

那么,到底是谁家祖先被“打扰”了呢?这,便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