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含余姚梁弄中国共产党浙东区委旧址和慈溪中共浙东区党委成立旧址。

中文名: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地理位置:中国浙江余姚市、慈溪市

荣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类型:抗日根据地

事件:1981年重修

占地面积:596 m²

红色印记▪青原——东固革命根据地旧居旧址

1921年至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时光,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今天走进青原区东固畲族乡,述往事、思来者,追寻红色足迹,感悟红色文化,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汲取精神力量。

东固革命根据地旧居旧址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留下了毛泽东、朱德陈毅、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量的旧居旧址。据初步统计有 130 多处,具有原真性、密集性、完整性、多样性、复合性等特点,上承井冈山星星之火,下联中央苏区燎原之势,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党员教育的重要基地。虽然历经了近 90 年的风风雨雨,但依然保存较完好,它们仍矗立在当年的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大地上,显示着昔日的壮阔与荣光。2009 年 5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东固平民银行旧址

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 189.51 平方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28 年上半年,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活跃根据地的经济,沟通与白区的贸易,中共东固区委决定以黄启绶等人创办的东固平民借贷所为基础,创办东固平民银行,由黄启绶、刘经化、汪安国、王金亭、邱有文、李文连等 7 人组成平民银行委员会进行工作。8 月,平民银行在东固开业,以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第四团捐助 4000 元,银行委员会筹集 3000 元为基金,行长黄启绶,工作人员有邱有文、刘洪顺、李亮恬、王直亲等。初时,发行壹元、伍角、贰百文、壹百文 4 种纸币,后又增印贰元纸币。1930 年 3 月,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东固平民银行成为区域性银行,并改称东固银行,收归赣西南苏维埃政府财政部直接领导。同年 10月,又壮大为江西工农银行。

红一方面军无线电训练班旧址

1931 年 4 月 20 日,红一方面军首长为便于了解敌情,掌握战机,将红军小布无线电训练班转移至总部驻地——敖上继续办班。

毛泽东、朱德等总部领导非常关心、支持训练班的工作。在一次给培训班的学员上政治课时,毛泽东坚定地指出 :国民党不可怕,蒋介石的兵再多也没什么了不起,历史赤壁之战不就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吗?红军有了电台,就等于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我们一定能打败敌人,革命是不可阻挡的!办班期间,无线电训练班负责人王诤还于 5 月 15 日 18 时,用缴获的收报机侦收到了国民党军驻富田王金钰所属 28 师公秉藩电台发给该师驻红一方面军总部防空洞旧址红军无线电讯班旧址。吉安留守处的一份重要情报,内容是 :“我现住富田,明晨出发”。留守处问 :“到哪里去”?师部台答 :“向东固去”。王诤即时将此重要情报上报毛泽东、朱德,为红军打胜第二次反“围剿”第一仗——白云山战斗,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红一方面军无线电训练班旧址为土木结构民居,上下两层,建筑面积 380 平方米。2006 年 12 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一方面军总部防空洞旧址

1931 年 4 月下旬,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总部由宁都转移到东固敖上村后,为防备敌人的空袭及侦察,较好的隐蔽,指挥红军战士挖掘了防空洞。该防空洞为这 25 天的隐蔽起了很大作用。

来源:文旅青原

声明 :我们一直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尊重权利人的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我们无法核实其出处,难以取得权利人的许可,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或沟通许可事宜。

抗倭前哨下旧城——明朝初年东南沿海的抗倭根据地

原创: 张礼标

明朝初年,日本的流浪武士、贪婪商人及沿海渔民组成的海岛集团,侵略中国东南沿海,史称“倭患”。明朝政府遂筑桃渚城,也就是“下旧城”,置千户所,以防倭。

临海杜桥、上盘、桃渚一带的人们,习惯把桃渚镇的桃渚古城、中城以及上盘镇的下旧城这三座明代抗倭古城,按顺序称为上旧城、中旧城、下旧城。这三座古城,建成时间有先后,建成之时,都叫桃渚城。

图片 |《台州好地方》

下旧城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筑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是最早的桃渚城。其遗址坐落在上盘镇新城村的城里山上;城里山在旧城村和新城村(两村原为一村,后因规模、人口庞大,一分为二)的东北面,海拔112米。下旧城城墙周长1730米,高5米,宽5至9米,顺山势蜿蜒而上,设东、西、南、北四座城门,现四座城门均毁。

图片 | 翁一清

下旧城曾设千户所。千户系五品武官,带兵1112人,辖十个百户所。据《明史》卷三记载,洪武二十年(1387),“汤和还,凡筑宁海、临山等五十九城”。桃渚城就是此时所筑成的五十九城中的一城,隶属于海门卫。《明史》卷四十四载:“桃渚千户所,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明实录》亦谓:“洪武二十年……九月,筑台州健跳、桃渚土城,各置千户所以防倭。”这里所说的桃渚城,并不是现今的桃渚城,而是坐落在距今桃渚城东南约10公里的上盘镇新城村城里山上的下旧城。

图片 | 翁一清

明军筑下旧城时,因军情紧急,在城里山西面约2公里处的桃渚镇珊瑚村下蚶墺山上,采伐了几十万块“珊瑚岩”石,用于建筑下旧城。观察保留下来的几段城墙,用于筑城的“珊瑚岩”每块长度在40厘米到100厘米之间。“珊瑚岩”是较为规整的柱状六面形岩石,是亿万年火山爆发的产物。用“珊瑚岩”石料筑城,在世界筑城史是独一无二的,堪称奢侈!

在明代,城里山与海相接,人烟稀少。直到200年后,才有张姓、李姓在这一带定居。因此,当时的桃渚城是临海东南沿海抗倭的最前哨。

图片 | 翁一清

因过于近海,频遭台风、海潮袭击,又不利于防守,二三十年后,这座桃渚城被弃置,内迁数公里,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中旧城”的地方。中旧城规模较小,无法屯兵,而且,涨潮时,潮水没过周边低洼地,倭寇可乘坐小船,趁涨潮越过“中旧城”,进入内地,致使“中旧城”的防御功能大大降低。明正统七年(1442),“桃渚城”再次内迁,迁至现在桃渚古城的位置。多年后,这座最新建所城也沧桑了,当地人称它为“上旧城”。

图片 | 翁一清

解放后,下旧城毁坏加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旧城村取城墙石料筑海塘坝,上世纪80年代,边上村民取城墙石料建房子,现在只有北门往东一段百余米、东面一段五十多米的城墙保存比较完整,其他城墙和四座城门只有遗址依稀可寻。

图片 | 翁一清

2017年,下旧城遗址被列入浙江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想了解上盘那些事儿,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轻盈上盘(ID:qyshangpan),微博@轻盈上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