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殿

摩诃殿

摩诃殿是蒋家的私庵,因蒋氏0摩诃太公是个佛徒,所以这个私庵称为“摩诃殿”。这里面供奉着蒋家0,蒋经国的生母毛福梅也安葬于此,1931年,由蒋经国母毛福梅出资建造,作为她与蒋家女眷拜佛诵经的佛殿。

摩诃太公蒋宗霸是五代后梁时人,笃信佛教,拜奉化岳林寺布袋和尚契此为师,常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自称“摩诃居士”溪口人尊称他是“摩诃太公”,晚年在宁波东乡小盘山创办了弥陀寺,死后葬于寺旁,筑有塔墓,蒋介石曾多次前往祭扫。

坐东朝西的摩诃殿,黄墙青瓦,粉壁赭廊,两厢置楼屋各11间,殿后天井,卵石铺面,1989年修复。旁古樟3株,大殿内正面塑着蒋宗霸的立像,两边墙上悬挂着摩诃殿史迹及蒋介石祭祖扫墓的照片。东边的一幢平房内,陈列着毛福梅与蒋氏父子的生活照片。

摩诃殿的东侧空地,是毛福梅的墓地。毛福梅(1882年至1939年),奉化岩头村人。1901年与时年14岁的蒋介石成亲,一生勤劳贤惠,辛苦持家,支持蒋介石求学从军。1910年生下蒋经国,1921年与蒋介石离婚。1939年12月12日,毛福梅不幸被日寇飞机炸弹炸死。死于奉化县溪口镇蒋家老宅丰镐房外。

“奇怪”的寺院建筑——隆兴寺摩尼殿

隆兴寺,河北石家庄正定县内。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初名龙藏寺,唐代为龙兴寺,清代更名隆兴寺沿用至今。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宋太祖赵匡胤下诏重修该寺动用军匠3000人,工程浩大。后经历数百年时间,但并无毁灭性破坏,在清代乾隆朝大修后基本格局与各建筑保存至今。

这次我们来探索一座隆兴寺最奇怪的建筑!

摩尼殿

杨玥炜 摄

看看摩尼殿到底 何奇之有?

罕见的布局

1978年摩尼殿大修时发现阑额、斗拱等处写有多处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题记,说明摩尼殿已有966年的历史

摩尼殿位于隆兴寺主轴线上,面阔7间,33.29米,进深7间,27.12米。殿堂式重檐歇山顶,四面出抱厦。

摩尼殿平面图

按《营造法式》记载,属于金厢斗底槽周匝副阶的正方形平面布局。但四面出抱厦后又变成了十字平面,这种平面和建筑样式是现存的孤例。摩尼殿在七开间的建筑中体量不算大,但木结构的独特性,建筑立面的美感,是其他建筑所无法比拟的!

奇特的空间

摩尼殿建筑中一圈圈的柱子、一层层的屋檐“屋顶凸出的小房子”都有什么用呢?

传统建筑内部的柱网空间布局称为 “槽”常见的槽的形式有

单槽▼

双槽▼金厢斗底槽▼

建筑空间的尺度无法摆脱木材的限制,木材长度超过8米后,抗弯性就无法承载过大重量了。对于一个头顶着大“泥巴”屋顶的古建筑来说,要承载屋顶的巨大荷载,只能增多柱子。但因为木头的特性,柱子的间距被限制在了2~6米,所以屋子里就会出现许多柱子,空间也会变得狭小。

摩尼殿的空间结构 引自《穿墙透壁》

具体到摩尼殿上来说,有佛坛供奉佛像这个空间叫做 内槽 ,内槽外侧有一圈回廊叫做 外槽 。而摩尼殿内只有3米的内外槽柱间距,完全无法满足同时涌入几十个信徒跪拜佛祖的需求,所以设计者在外槽的外侧又增加了一圈柱子,形成这一外圈的空间,名为 周匝副阶 。这样的设计,使得摩尼殿的室内空间顿时增大很多,这就完全可以满足信徒的跪拜需求了! 小郭同学绘

也许你会问“为了容纳更多人,加一圈柱子我可以理解屋檐一层就够了,你修两层要干嘛?”

这就该解释下一个问题了

绝佳的屋顶与高度

宋代的建筑高度与屋顶高度是根据“举折制”确定,通俗说就是根据建造的屋子使用情况,预先确定房子的高度和房顶的高度。这时还要考虑房子的容纳空间、采光、排水以及房子的颜值。

杨玥炜 摄

如果房屋最外面的柱子很高,虽然会有更多的阳光照进房屋,但导致屋顶坡度太高,雨水从屋顶流不下来,房子重心变高也不利于稳定,还有最后一点,就是这样设计的建筑,立面真的会很丑。

摩尼殿鸟瞰图·小郭同学绘

摩尼殿的设计则 适当降低外圈柱子高度,使其满足适当的采光量,也可延续原有屋顶坡度利于排水,降低了重心使建筑更稳固,最关键的是,这样的设计使得 屋顶有了层次感,屋顶与屋身的比例也更加协调,建筑立面有了绝佳的美感!

匠心独具的四抱厦

抱厦抱厦指在主建筑前后或四周“插入”的小建筑。通俗来说,就是在前后或四周搂抱着主建筑大腿的小建筑。

李松波 摄

摩尼殿 在东南西北各有一个抱厦,为歇山式山面,四个抱厦看似相同,但其实每个的结构、尺度以及建筑体系都不一样!南侧抱厦为三开间厅堂式,东西北三面抱厦为单开间殿堂式, 推断这与摩尼殿在明代时经历的维修改造有关系。

那么四抱厦都有什么用呢?

入口与采光

抱厦引入室外光线·小郭同学摄

首先是使用功能,四抱厦位于建筑的东西南北四面,人远观时会不由自主将视线集中在抱厦处,给人明确的入口暗示,四个方向从抱厦均可进佛殿,且佛殿四周的采光,相当多的部分是来自抱厦开口处。

抱厦起到了为室内采光的作用·livio摄

震慑拜佛者心理

人站在各抱厦门口处向殿内仰视时,视线刚好可望见中央释迦摩尼佛的脸部,拜佛者仰视可见高大的又威严的佛像,由此自发产生敬畏之心。

对拜佛者视线的控制

提升建筑颜值

摩尼殿南侧立面图

四个抱厦给摩尼殿建筑在360°环绕各方向、以及垂直面和水平面都造就了三个层次。高低错落、远近不一的观赏感受。根据人的视线变化随时变幻,这种设计突显了设计者的极高艺术造诣。

摩尼殿南侧实景·小郭同学摄

来源:遗介丨作者:张子航

菩提伽耶景点 -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

1.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

印度佛教的建筑以石建筑为主,辅助的有砖石结构的。以雕刻精良,尺寸对称为著称!更是有规模宏大的寺院群!但多毁于回教入侵!现存寺院有菩提伽耶的大菩提寺为僧人用土木掩护所保存下来的,高大雄伟为石构建筑!

2. 菩提山菩提寺

直孔梯寺的门票价格为40元每人,65周岁以上老人门票半价。直孔梯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门巴乡,直贡梯寺是连接藏北草原与拉萨平原的黄金古道,是一座藏传佛教直贡噶举派寺院,也是直贡噶举派的主寺直贡梯寺,全称为“直贡梯密严刹土菩提洲园”,是藏传佛教直贡噶举派的庭祖直孔梯寺整个寺庙坐北朝南,寺庙的平面为弧形,按佛经中的世界构造进行了布局,似长形院落。直贡梯寺是以古印度波罗王朝在摩揭陀所建的欧丹达菩提寺为蓝本兴建。整个寺庙布局规整,风格古朴。

3. 摩诃菩提寺在哪里

1 .徐霞客  

  徐霞客,生于明朝万历十四年,江苏江阴人,名弘祖,字振之,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他又被后人称为“游圣”、“霞仙”、“驴友祖师”,一生之中,游遍了中华秀美山川,极富传奇性。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頭條萊垍

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宿苍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6个省、市、自治区。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24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53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54岁正月病逝于家中。徐霞客经30年考察撰写成的260多万字《徐霞客游记》,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2.玄奘  條萊垍頭

  玄奘(602~664),名陈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滑国故城)人。唐代著名三藏法师,佛教学者、旅行家,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

  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唐太宗贞观三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

  贞观三年,他从长安出发,经过兰州到达凉州。当地慧威法师敬重玄奘宏愿,令徒弟秘密送玄奘前进。他们怕白天被官兵捕捉,便夜晚行路。到达瓜州时,所骑的马又倒毙了。玄奘买得一匹去过伊吾(哈蜜)15趟的老瘦赤马,孤身一人前进。垍頭條萊

  经十七年坚韧不拔的苦行,玄奘法师于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

  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等,均由其事迹衍生。       

   3.张骞  垍頭條萊

  张骞(约公元前164~前114年),汉族,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张骞于建元三年(前138)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十多年的时间里,张骞虽然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来,他终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后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 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但仍然被匈奴捕获,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

元朔六年,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公元前119年率300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此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

  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4.郑和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垍頭條萊

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两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條萊垍頭

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

  他的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玛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在世界航海史上,他被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直达航线。

600年前,从1405年开始,在28年间,郑和率领中国大明皇朝的200多艘船航行在世界海域上,造访各国。條萊垍頭

   5.鉴真  

  鉴真(688~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

  鉴真,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江都)人。十四岁时于大云寺为沙弥,就高僧智满禅师学佛,后又赴长安从弘景法师受具足戒,先后达三年,遂返扬州,学识渊博。

日本僧人荣睿、普照来华学佛留学,并敦请鉴真赴日传佛。鉴真欣然应允,并克服种种困难,先后六次始获成功。他携带佛经、佛具及佛象,于天宝十二年(753年)抵日本。

此时鉴真双目失明,但他仍努力弘扬佛法,传播中国文化并以其丰富之经验,讲授医药知识,特别是他所带之香料药物等,至今日本奈良招提寺及东大寺正仓院仍保存有其遗迹。尝治愈光明皇太后及圣武天皇之病(见天台乌药)。日本曾授予“大僧都”、“大和上”封号,日本人民誉他为“过海大师”。其著作有《鉴上人秘方》,惜未见流传。

   6.汪大渊  

  汪大渊(1311年~?)元朝时期的民间航海家。字焕章。南昌人。至顺元年(1330),年仅20岁的汪大渊首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远航,历经海南岛、占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 、阿拉伯、埃及,横渡地中海到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红海到索马里、莫桑比克,横渡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爪哇,经澳洲到加里曼丹、菲律宾返回泉州,前后历时5年。頭條萊垍

至元三年(1337),汪大渊再次从泉州出航,历经南洋群岛、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非洲的莫桑比克海峡及澳洲各地,至元五年(1339)返回泉州。

  汪大渊第二次出海回来后,应泉州地方官之请,开始整理手记,写出《岛夷志略》。《岛夷志略》分为100条,其中99条为其亲历,涉及国家和地区达220余个,对研究元代中西交通和海道诸国历史、地理有重要参考价值,引起世界重视。頭條萊垍

1867年以后,西方许多学者研究该书,并将其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公认其对世界历史、地理的伟大贡献。  垍頭條萊

   7.法显  

  法显(334年—420年),东晋司州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地区)人,一说是并州上党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法显3岁出家。于东晋隆安三年(399年)从长安(今西安市)出发,经河西走廊、敦煌以西的沙漠到焉夷(今新疆焉耆附近),向西南穿过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抵于阗(今新疆和田),南越葱岭,取道今印度河流域,经今巴基斯坦入阿富汗境,再返巴基斯坦境内,后东入恒河流域,达天竺(今印度)境,又横穿尼泊尔南部,至东天竺,在摩竭提国(即摩揭陀)首都巴达弗邑(今巴特那)留住3年,学梵书佛律。

与他同行的僧人或死或留天竺,法显乃取海路单身回国。他由东天竺著名海港多摩梨帝(今加尔各答西南之德姆卢克)乘商船到师子国(今斯里兰卡),留2年,续得经本,再乘商船东归,中途经耶婆提(今苏门答腊岛或爪哇岛),换船北航。在今山东半岛南部的崂山附近登陆,转取陆路,于义熙九年(413年)到达建康(今南京)。垍頭條萊

义熙十年(414年),他写出历时15年远赴天竺的旅行经过,两年后增补为流传至今的《法显传》。现存较早的版本是宋代藏本。

  《法显传》又称《佛国记》、《佛游天竺记》、《历游天竺记传》等。书中记述的地域甚广阔,对所经中亚、印度、南洋约30国的地理、交通、宗教、文化、物产、风俗乃至社会、经济等都有所述及,是中国和印度间陆、海交通的最早记述,中国古代关于中亚、印度、南洋的第一部完整的旅行记,在中国和南亚地理学史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8.秦始皇  垍頭條萊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战国末期秦国君主、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又称秦始皇帝。嬴姓,赵氏,名政。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條萊垍頭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修驿道,设郡县”。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秦始皇构筑了从咸阳辐射全国、四通八达的驰道,从统一天下的第二年起,他开始举行了大规模的巡游。12年为帝,先后巡游达5次,平均2年多一次。垍頭條萊

  第一次巡视旅行到宁夏西部、甘肃东部,经甘肃陇西,到达秦人祖先故地天水、礼县,再沿祖先东进线路回辇宝鸡、岐山、凤翔,归咸阳。

  第二次巡游旅行,首次东行登峰山、泰山,封山勒石刻碑。他去了烟台、胶南, 沿东海到江苏的海州、徐州,又南下安徽,渡淮河,到河南,车辙又碾过湖南长沙等地。頭條萊垍

  第三次巡游了山东半岛的沿海地区,为去海上仙岛求取不老仙药,派徐福带500童男童女,驾船出海。垍頭條萊

  第四次巡游是在公元前215年,他向北而去。从潼关过黄河去山西,到了河北邯郸,东抵秦皇岛。出了山海关,到达辽宁绥中海滨。回途内蒙古,经陕西榆林、延安,回咸阳。

  公元前210年,他开始了第五次巡游旅行。先后到达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结果他死在了旅途之上。  

   9.王玄策  條萊垍頭

  王玄策,汉族,唐朝河南洛阳人。唐初贞观十七年至龙朔元年(643~661)间三次出使印度(一说四赴印度)的使节。曾官融州黄水县令,右卫率府长史。條萊垍頭

  贞观十七年三月,唐派行卫尉寺丞李义表为正使、王玄策为副使,伴随印度使节报聘,贞观十九年正月到达摩揭陀国的王舍城(今印度比哈尔西南拉杰吉尔),次年回国。

  贞观二十一(或二十二)年,王玄策又作为正使,与副使蒋师仁出使印度。未至,戒日王死,帝那伏帝(今印度比哈尔邦北部蒂鲁特)王阿罗那顺立,发兵拒唐使入境。玄策从骑三十人全部被擒,他本人奔吐蕃西境求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发兵一千二百人,与泥婆罗(今尼泊尔)王那陵提婆兵七千骑及西羌之章求拔兵共助玄策,俘阿罗那顺而归。條萊垍頭

高宗显庆三年,玄策第三次出使印度,次年到达婆栗阇(今印度达班加北部)国,五年访问摩诃菩提寺,礼佛而归。  垍頭條萊

  贞观二十二年,大臣王玄策在对外作战中,俘获了一名印度和尚,名叫那罗迩娑婆。为迎合李世民乞求长生不老的心理,把他献给李世民。这个印度和尚吹嘘自己有二百岁高龄,专门研究长生不老之术,并信誓旦旦地说,吃了他炼的丹药,一定能长生不老。  

  王玄策回到长安时,已是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李世民立即给王玄策连升两级,册封他为朝散大夫,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押阿罗那顺献俘于太庙。   條萊垍頭

  不久李世民中毒而死。此时距王玄策归国仅仅一年。王玄策受李世民之死牵连,仕途受阻,终生再未升迁。玄策几度出使印度,带回了佛教文物,对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著有《中天竺国行记》十卷,图三卷,今仅存片断文字,散见于《法苑珠林》、《诸经要集》、《释迦方志》中。  

   10.杜环  

  杜环,中国唐代旅行家,又称杜还。襄阳郡(今湖北襄阳)人,生卒年不详。唐天宝十年(751),随高仙芝在怛逻斯城与大食(阿拉伯帝国)军作战被俘,过了近十年俘虏生活。垍頭條萊

后来他旅游了非洲埃及等国,成为第一个到过非洲并有著作的中国人。宝应初年(762)乘商船回国,写了《经行记》一书,惜已失传,惟杜佑的《通典》(801年成书)引用此书,有1500余字保留至今。

《经行记》是中国最早记载伊斯兰教义和中国工匠在大食传播生产技术的古籍,还记录了亚非若干国家的历史、地理、物产和风俗人情。垍頭條萊

  唐代是中国与西方各国接触甚多的时代,大丝路的交通在盛唐时期络绎不绝。杜环身为一个游历的文人,他在那个花团锦簇的时空留下一本名为《经行记》的书本。杜环于751-762年遍游了黑衣大食国全境,也因此他留下了丰富的所见所闻,垍頭條萊

4.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庙社会

菩提伽耶(Bodhgaya),又称佛陀伽耶,位於印度北方比 哈尔邦(Bihar)巴特那城(Patna)南方约130公里处,加尔各答(Kolkata)西北方约470公里处。它是释迦牟尼的悟道成佛处,也是佛教四大圣地之一。 中国古代高僧法显和玄奘曾造访当地,先後记载了此处的历史。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於2002年列为世界遗产。

5. 菩提娑婆诃

《心经》,主要分为显说般若和密说般若两大部分。

  在显说般若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四句,应该说是《心经》中最难理解的部分。

  这四句话大家都熟悉,也都能背。可是,怎么去理解?特别是如何正确地去理解?非常重要!

  比如,这个“色”字,假如我们把它解释成“女色”,或者说“美色”,似乎缩小了它的外延;但是,如果把它理解成“一切的物质现象”,好像又扩大了它的外延。

  其实,《心经》原典中“色”字的真正意义,应该是指我们的身体(色身)。只有这样,才能与破除我执相吻合、相一致和相呼应。

  什么是“色不异空”呢?这就是空观,是为了破除我们的常一主宰的执着。其目的,是要让大家明白,我们的身体(色身)是无常的、变化的、没有实体的,都是因缘所生的。我们把无常的、变化的、没有实体的,都是因缘所生的这些概念,高度浓缩成一个字,那就是空,所以说“色不异空”。用空观破有执,让我们明了,所谓的有,是缘起的假有(有而非有,谓之妙有)。因此,在《心经》中才有“色不异空”这一句的呈现。(观色即空成大智,若无空观,则怎能脱俗入道?)

  什么是“空不异色”呢?这就是假观,是为了破除我们的断灭之见和顽固空见。其目的,是要让大家明白,我们的身体(色身)虽然是无常的、变化的、没有实体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它的缘起假有和暂时的存在。我们把缘起的、假有的、暂存的,都是因缘所生的这些概念,高度浓缩成一个字,那就是色,所以说“空不异色”。用假观来破空执,使我们了知,所谓的空,是缘起的性空(空而不空,谓之真空)。因此,在《心经》中才有“空不异色”这一句经文的呈现。(观空即色成大悲,若无假观,则怎能入世度生?)

  什么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呢?这就是中观,是为了破除我们于色空二边的执着。

  我们一般人都认为色是生、空是灭;色是垢、空是净;色是增、空是减;色是事,空是理;色是相,空是性;色是用,空是体。总而言之一句话,色就是色、空就是空、色不是空、空不是色。

  然而,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明白:缘起而性空(即有是空),所以说“色即是空”;性空而缘起(即空是有),所以说“空即是色”;缘起而性空,性空而缘起,即有是空,即空是有,所以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用中观来破色空二边之执,让大家觉悟有而非有、空而不空、非有非空、亦有亦空,证悟即色是空、即空是色的不二境界。因此,在《心经》中才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两句经文的呈现。(悲智双运成正觉,若无中观,则怎能获证圆融相即之中道?)

  为什么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呢?色蕴既尔,四蕴皆然,故云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我们的生理组织固然如此,同样,我们的心理活动,即受想行识也是一样的。

  为什么先(破)色,而后(破)受想行识呢?这就好比浣衣磨镜,必先粗而后细。因此之故,先色空而后心空也。

  《心经》在显说经文的一开头,就给我们树立了“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 ,度一切苦厄”的光辉典范,这让我们对修学般若波罗蜜多,增添了无比的信心和无穷的力量。

  《心经》又在显说经文的最后,告诉我们:“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由此可知,不仅十方三世的大菩萨们,依靠般若的智慧,而获得究竟涅槃;就是现在、过去、未来的三世诸佛,(在因地中)也无一不是依靠此般若胜妙法门修行,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圆满佛果。

  《心经》显说经文的中间部分,都是在破执。因为是破执,所以采用的都是遮诠的语法和否定的语气。“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我们仔细观察,即可知道,《心经》中出现最多的字,就是“无”字,前后一共有21次之多!其次是“不”字,出现了9次!再者,即是“空”字,出现了7次!可以不夸张地说,《心经》所讲的内容,无非是说,在般若智慧的照耀下,诸法无不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只有远离一切的虚妄执着,才能得到彻底的自在解脱。

  《心经》表面上在破妄,而实质在显真。什么是妄?我执和法执!什么是真?缘起性空!

  这里,特别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五蕴三科,都是虚妄不实之法,理当破之,因此不须多加赘说。可是,为什么圣者所修的十二因缘、四圣谛以及菩萨所修的智得,也要破除呢?这是因为十二因缘、四圣谛以及菩萨所修的智得,也只不过是我们修行过程中,阶段性的路标而已。虽然路标非常重要,但我们不能只在路标处停滞不前,而是要沿着路标所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只有这样,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获得自在和解脱。

  因为手指的标向作用,我们藉此而见到了月亮。如果我们紧紧盯着手指不放,则永远也见不到月亮。这就好比治病的良药,只要疾病一旦除去,其药亦当自弃。正所谓“渡河当用筏,到岸不须舟”。

  这里,需要特别加以强调的是,我们很多人都在心里这样想:“我的病现在是好了,可将来要是再生病,不是还要吃药吗?因此,我得把药留着!至少,我要把药方留着,以防不测。”“我虽然现在是过河了,可是我还得回来啊!因此,我得把木筏背着。至少,要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把它藏着。以备回转时再用!”

  以上两种错误的想法,是因为他忘记了圣者是“永不退转”的啊!也就是说,从此以后,你再也不会生病啦。过了河,你就再也不用回来啦。你看到过有费尽心力,好不容易从大火中逃命出来的人,又回头钻进火海里去的吗?没有!一个也没有!如果要有,那肯定是为了救别人。那就是菩萨!

  因为有相,所以是有限的;只有无相,才是无限的。《心经》从世间有情的五蕴,一直空到出世间的无智无得。因为空得完全彻底,所以能够不取一切相。以其不取一切相,所以能够即见诸法实相。

  《金刚经》上讲:“一切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把《金刚经》上的这段话,拿到这里来注解《心经》,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心经》的第二部分,是密说般若。或经或咒,原同一体,若显若密,本无异致,所谓显即是密,密即是显,经即是咒,咒即是经。经是显咒,咒是密经,显说 具密咒之利益,密咒亦诠显说之妙义。所以说,《心经》的全经妙义,无不总摄在它的密咒之中;而全咒密益,亦无不统归在《心经》的显说文中。

  如来说法利生,有显有密。经典中,明说道理以示人之修持者,谓之显教;不事解释,唯加持功用者,谓之密言。显说即经文,密说即咒语。

  所谓经显义理,咒宗秘密;义理可以阐释,秘密不可解说。显说是以言语文字阐发道理,令人见闻启悟,依法修行而获益——开发智慧,灭除烦恼障。密说虽不可明示于人,然为诸佛菩萨威力加被,具有秘密功德,含藏极大神力,能令至心持诵者,获得不可思议之利益——增长福慧,消灭罪业障。

  因为众生根性各殊,故使如来显密并施。有当由显说而得益者,则用显说以引导之;或应从密说而获益者,即示密咒而摄取之;再有须藉兼持显密二种而获益者,则显说之后更说密咒。若显若密,莫不使其各适机宜而修持获益。

  佛陀说法,常常显密兼施,经咒并举,其意即在于此。如《楞严经》,有楞严咒;《药师经》,有药师咒;《弥陀经》,有往生咒等等。

  《心经》的咒语是这样的:“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如果翻译过来,大意是:(依般若得度)去吧!(依般若得度)去吧!(依般若得度)到彼岸去吧!大众都(依般若得度)到彼岸去吧!速疾成就无上(佛)菩提!

6. 菩提伽耶佛塔

乔家大院不是,五台山,五台山(Mount Wutai)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位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寺庙建筑最早的建造地之一。五台山中的寺院自东汉永平(公元58年~75年)年间起,历代修造的寺庙鳞次栉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辉煌,是中国历代建筑荟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画、书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2001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2月27日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乔家大院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总占地10642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整个院落是城堡式建筑,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汉族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

菩提伽耶景点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

1.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

门神是民间百姓过年时都喜欢贴在门上的神像,希望可以让这大门上的神仙帮忙驱邪避鬼、守卫门户,而尽管都是保家护院门神,各家各户所请的却又有些不同,有的是一对手拿大板斧的神人,有的则是两个威风凛凛的将军,而民间也流传着关于这些门神的动人的故事。

传说上古时期的桃都山上生长着一棵大桃树,枝干盘曲三千里,树上有一只金鸡,太阳出来的时候就会鸣叫。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桃都山里住着各种妖魔鬼怪,他们要出山就需要经过这扇“鬼门”。而每当清晨金鸡啼叫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怪就必须赶回山里。

在鬼门外常年生活着两位神仙,神荼、郁垒。他们是兄弟二人,是黄帝手下的两位神将,领了黄帝的命令专门负责在此看守鬼门,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将它们捉住,用绳子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惧神荼、郁垒。这样在民间就流传开用降鬼大仙神荼、郁垒和桃木驱邪、避灾的风习。他们用桃木刻成神荼、郁垒的模样,或画出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自家门口,刻画出的他们身披盔甲,手持青铜大板斧,很是威风,而这种桃木板也被称做“桃符”。垍頭條萊

唐代以后,民间又开始供奉两个新的门神,秦叔宝和尉迟敬德。那是在贞观年间,长安附近的泾河老龙王与一个算命先生打赌,老龙王为求一时之胜,滥用权力,触犯了天条,其罪当斩。玉皇大帝便委派魏征在第二天午时三刻监斩老龙王。为了保命,泾河龙王在行刑前一天跑来向唐太宗李世民求情,让他在第二天拖住魏征,好让自己躲过一劫。李世民觉得魏征是自己的臣子,这事情当然容易解决,于是就满口答应。頭條萊垍

第二天,李世民宣魏征入朝,并将魏征留下来陪自己下棋。李世民的目的就是用这个办法困住魏征,让他无法脱身,当然也就不能监斩泾河龙王了。谁料午时三刻之际,正下围棋的魏征却打起了瞌睡,李世民也没太在意,而魏征就利用这个短暂的瞌睡,灵魂出窍,梦斩龙王。被斩了的泾河龙王恼羞成怒,怨恨李世民言而无信,因而阴魂不散,夜夜到唐宫里来大吵大闹,呼号讨命。李世民既惭愧又难过,每夜都被泾河龙王的冤魂吵得无法入睡。

武门神

大将秦叔宝得知了此事后,上奏道:“臣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李世民应允了秦叔宝的奏本,当天二人就在李世民的寝宫外站立了一夜。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是李世民称帝之前就陪伴身边的两位大将,都是忠心耿耿又威风八面的难得人才。鬼魂惧怕他们的正义凛然和过人武艺,不敢上前骚扰,李世民终于安睡了一个晚上。

这夜过后,李世民十分感激二位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也提出要继续为皇上守门。而李世民不忍让他们如此辛苦,遂命宫廷画家将他们的形象描在画布之上,并张贴于宫廷的正门。二位将军能镇鬼的故事传到民间,百姓也学模学样,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画像贴在自己家的大门上,与神荼、郁垒两位神人并存,慢慢地,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

在佛像产生后的600年间,佛教信徒一直遵循释迦摩尼生前的教训,不立偶像崇拜,在阿育王时代(公元前272年—前232年)建造的佛陀伽耶之摩诃菩提寺中,虽然可以见到不少雕塑图案和佛座。但是,佛座上并无佛像可见。

佛像艺术的出现,是公元一二世纪的事情。那是一种收到古希腊文化影响的印度文化和西域文化 混合的“犍陀罗”文化产物。

从此,佛像渐渐由大月氏经过疏勒、高昌、于阗、龟兹等地传到中国内地,公元二至三世纪之间,在新疆拜城修建的克孜尔千佛洞,是我国第一座石窟寺。当时,佛的形象系雅利安人的特点:高鼻、细眼、薄唇,这种俨然是洋人的容貌特征,同古代新疆土著居民典型的蒙古利亚脸型显然是不相同的。当佛教东进阳关以后,随着佛教逐渐中国化,佛的面孔也逐渐汉化了。鼻梁的造型也逐渐变低,耳轮越来越大,佛的形象被改造为汉族人心中的“福相”:丰颊广颐,两耳垂肩,双手过膝。垍頭條萊

到了唐代,洛阳龙门营造了很多佛像,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像便是代表作。佛像头部圆满而秀丽,既有男性的庄严,又略带女性的慈和。主持营造工程的和尚以佛像美化武则天。据考证,武则天“方额广颐”,卢舍那大佛的头部形状和女性气质,显然有她的影子。

这充分说明了释迦摩尼的佛像,只是佛教信徒们和民间雕塑家、画家们心中的“佛”的形象。由于制作的年代和地区不同,制作者的需求,素养各异,同样的佛,却有许多不同的形象,这就是佛有所谓千万“化身”的来历。垍頭條萊

2. 菩提迦耶寺

在新加坡牛车水硕莪巷,有一座宏伟庄严、雄浑壮丽,以佛教曼陀罗的概念结合中国唐代佛教建筑风格兴建的佛寺——佛牙寺。寺顶建筑、塔柱和寺门都是严格依据大唐风格设计,并采用铜制和琉璃瓦等建筑材料。寺庙第一层是山门、钟楼、鼓楼、观音殿、百龙殿。第二层是阿兰若藏经阁及展览厅、文殊殿,夹层楼是莲芯茶坊、地藏殿、法堂、戒光堂、诸山长老德像纪念馆。第三层是普贤殿、龙华院—佛教文物馆。第四层是灵光殿、佛牙舍利金塔。第五层顶楼有万佛阁、毗卢遮那大光明经咒转经轮藏、万福光明灯和胡姬花园。地下还有三层,两层停车场之外,还有一层是龙华剧院和免费招待吃素食的五观堂。普觉禅寺 光明山普觉禅寺,是新加坡旅游胜地之一。它位于新民路,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禅寺。 它的新建筑物色彩缤纷,十分雄伟壮观。大约建于1926年,具有中国式的装饰、雕像和神祠,以及巨大的龟池和宁静的花园。双林寺 于1908年落成的莲山双林寺是为纪念佛陀释迦牟尼的诞辰和涅盘而建的。莲山双林寺设计精心,内有佛陀的精美雕像。  莲山双林寺现已是新加坡的国家纪念古迹之一。  莲山双林寺位于惹兰大巴窑,地势前低后高,后枕山坡,前环玉带溪流,方位座北朝南,正是古代宫殿或佛寺最崇高之座向;寺院东西宽约110公尺,南北纵深约160公尺,参考中国福建福州怡山西禅寺之丛林建筑格局兴建,不仅是新加坡的百年佛教古刹,也是中国以外难得的配置完整丛林建筑群。释迦牟尼菩提迦耶寺 作为新加坡最出名、香客最多的佛教寺庙,释迦牟尼菩提迦耶寺通常被称作千灯寺院。寺庙于1927年由一位泰国僧人Vutthisara修建,因此在建筑和装饰上都可见深厚的泰式风格影响。步入寺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15米高的宏伟佛像,周围环绕着无边无尽的灯光。  在佛像基座上有一幅描绘佛陀一生中重要事件的壁画。在佛像后面的一个居室里,您还会发现身体斜倚的佛祖像,这样神奇的场景只有亲眼见到您才会相信。宏伟雄奇的佛像不仅仅值得您拍照收藏,单是巨大的体形也能让信徒和前来欣赏巧妙建筑的普通人感受到威严和肃穆。條萊垍頭

3. 菩提山菩提寺

非常出名!條萊垍頭

菩提寺庙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这些都是坐北朝南 的正殿。大型寺院还有藏经阁,不知唐州菩提寺有无此等建筑。东西配置则有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堂等。寺院的主要生活区集中在中轴线左侧(东侧),包括僧房、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职事堂(库房)、茶堂(接待室)等。“旅馆区”则设在中轴线右侧(西侧),主要是云堂(禅堂),以容四海之来者。

4. 菩提娑摩诃

菩提祖师是摩诃迦叶的衣钵传人代言人頭條萊垍

5. 摩诃菩提寺在哪里

不是。

王玄策,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官员、外交家,数次出使印度。曾任融州黄水县令,后升任朝散大夫。

贞观十五年(641年)印度的中天竺送使节来唐。贞观十七年(643年),王玄策奉命作为副使,跟随李义表出使天竺(印度)。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王玄策以正使的身份再度前往印度,此时阿罗那顺成为中天竺的新国王,派军队劫掠使团。王玄策调吐蕃兵、泥婆罗兵击败中天竺。显庆二年(657年),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印度。王玄策在各地访问之间,还曾前往摩诃菩提寺参拜。关于这些印度旅行的事迹,他虽记录有《中天竺行记》一书,惟完本早已失却,只余下《法苑珠林》、《解迦方志》等散逸残篇。

6. 印度摩诃菩提寺

百里玄策的别名叫嚣狂之镰(称号)、玄策、小疯子。垍頭條萊

百里玄策,是手游《王者荣耀》中的刺客型英雄角色,于2017年8月24日在正式服上线。頭條萊垍

百里玄策是百里守约的弟弟。百里玄策和传统刺客不同,他身兼输出和控制两种角色,不仅拥有超高的伤害而且有着很强的粘人能力。历史人物原型为唐代曾出使印度并创有有“一人灭一国”佳绩的朝散大夫王玄策。頭條萊垍

历史原型是王玄策,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官员、外交家。作品有《法苑珠林》、《解迦方志》等散逸残篇。頭條萊垍

7.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庙社会

亚洲有哪些文化遗产?其中亚洲共有39个国家拥有293项世界遗产。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亚洲国家是中国,共计50项;印度拥有35项,位居第二;这充分反映了两大文明古国悠久的文化积淀。下面我就介绍下这两个国家的文化遗产吧!垍頭條萊

中国文化遗产: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2、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3、泰山 4、秦始皇陵 5、莫高窟 6、长城 7、黄山 8、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9、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10、黄龙风景名胜区 11、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

12、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13、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 14、武当山古建筑群頭條萊垍

15、峨眉山风景区,包括乐山大佛风景区 16、庐山国家公园 17、丽江古镇

18、平遥古城 19、苏州古典园林 20、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

21、北京皇家祭坛-天坛 22、大足石刻 23、武夷山 24、明清皇家陵寝條萊垍頭

25、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26、青城山-都江堰 27、龙门石窟

28、云冈石窟 29、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 30、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頭條萊垍

31、澳门历史中心 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四姑娘山和夹金山

33、殷墟 34、中国南方喀斯特 35、开平碉楼与村落 36、三清山国家公园

37、福建土楼 38、五台山 39、中国丹霞 40、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古迹條萊垍頭

41、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42、元上都遗址 43、澄江化石遗址條萊垍頭

44、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45、新疆天山 46、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頭條 萊垍

47、大运河 48、土司遗址 49、广西左江花山岩画 50、湖北神农架

印度文化遗产:垍頭條萊

1、埃洛拉石窟群 2、泰姬陵 3、阿旃陀石窟群 4、阿格拉古堡

5、科纳拉克太阳神庙 6、默哈伯利布勒姆古迹群 7、凯奥拉德奥国家公园

8、卡齐兰加国家公园 9、马纳斯野生动物保护区 10、卡杰拉霍古迹群

11、果阿的教堂和修道院 12、汉皮古迹群 13、法塔赫布尔西格里

14、埃勒凡塔石窟(象岛石窟) 15、孙德尔本斯国家公园 16、帕塔达卡尔古迹群垍頭條萊

17、朱罗王朝现存的神庙 18、楠达戴维山国家公园和花谷国家公园

19、桑吉佛教古迹 20、德里的胡马雍陵 21、德里的顾特卜塔及其古建筑

22、印度山区铁路 23、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 24、温迪亚山脉的比莫贝卡特石窟

25、尚庞-巴瓦加德考古公园 26、贾特拉帕蒂·希瓦吉终点站(前维多利亚终点站)

27、德里红堡群 28、斋普尔简塔·曼塔天文台 29、西高止山脉30、拉贾斯坦邦的高地城堡 31、大喜马拉雅山脉国家公园 32、古吉拉特邦帕坦县皇后阶梯井

33、那烂陀寺考古遗址(那烂陀大学),比哈尔邦那烂陀 34、干城章嘉峰国家公园

35、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对现代主义运动有杰出贡献

8.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 故事

印度佛教的建筑以石建筑为主,辅助的有砖石结构的。以雕刻精良,尺寸对称为著称!更是有规模宏大的寺院群!但多毁于回教入侵!现存寺院有菩提伽耶的大菩提寺为僧人用土木掩护所保存下来的,高大雄伟为石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