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居驸马墓

陈居驸马墓

陈居驸马墓

垫江县太平镇,驸马坟就有两座。一是汉驸马罗坚墓,于城南太平寺下有碑记;二是宋驸马陈居、辛乙公主合墓,在县南土地坝。宋驸马陈居、辛乙公主合墓,习惯称驸马坟。此坟碑、墓俱存,兼有驸马后裔《陈氏族谱》有翔实的记载。

光绪四年(1821年)12月初9日,由陈驸马后裔子芳、子英、子华三房后代合资建造的驸马公主合墓的高大石碑,矗立在驸马坟前。当年墓区还建有石碑坊、吼天狮子等巨石雕塑,惜乎早已被毁。现在仍可看到的,是一块高1.6米、宽0.77米的沙石墓碑。石碑右半有162字的序文。补建的墓柱、碑额尚存。其碑系取当地沙石所制,易受风化剥蚀,仅百余年岁月,已有少数文字难以辨识。

在偏处西南的巴渝僻地有这么一座驸马坟,作为文物,她无疑对考察南宋军民抗元的历史提供了重要文物佐证。当时,四川省、涪陵地区以及后来的重庆市等各级文物管理部门,都先后派员到太平土地坝驸马坟作实地考察,并拓去了碑文。垫江县人民政府即行文将此坟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竖立石碑作标志。

湖南省博物馆: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

1972年至1974年,考古工作者对长沙马王堆一号、二号和三号墓进行发掘,证明这里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工艺繁复的漆器,秀美的丝织衣物,珍贵的简帛文献,奇幻的彩棺帛画,墓主的不朽之身,被誉为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当时,在马王堆三座汉墓之中,总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成为人们了解2200多年前社会生活的窗口。2020年10月6日下午,我来到湖南省博物馆,参观完二楼的基本陈列后,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三楼的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

1、 惊世发掘

马王堆位于长沙市区东郊,地面残存有两座土冢,外观很像马鞍子,被称为“马鞍堆”。后来,讹传为“马王堆”。1971年底,湖南省军区366医院在马王堆施工时,经常遇到塌方,出现可燃气体。得知消息后,湖南省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赶到现场,发现这里是一座古代墓葬,编号为“马王堆一号墓”。

1972年1月16日至4月28日,对马王堆一号墓进行发掘。随后,在一号墓的西侧和南侧,又发现了二号墓和三号墓。1973年11月至1974年初,对马王堆三号墓和二号墓进行发掘。

墓葬分布

新闻报道

这里出土的漆器大部分是木胎,只有少数奁和卮是夹纻胎。装饰这些漆器的花纹大多为红、黑和灰绿等颜色,分为漆绘、油彩和针刻等方式,以几何纹为主,龙凤纹和草纹为辅。

在马王堆一号汉墓中,东边箱和南边箱里,总共出土7件漆鼎。当时,刚出土的时候,在1件漆鼎内,竟然盛满藕片!其他6件漆鼎,鼎内的食物早已无存。但是,过了一会儿,这些藕片就消失殆尽,化成了一鼎普通的水,让人感到非常的遗憾。

鼎和勺

盆和匜

展厅中部,将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扇子、凭几、屏风和竹席进行的组合,完美地展示了墓主人生前房屋里的家具陈设。其中,在屏风正面的中心,绘有一件谷纹玉璧,周围环绕着几何方连纹。

在展柜之中,陈列着一件竹熏罩和一件带盖的陶熏炉。当时,出土的时候,在陶熏炉的内底,盛满燃烧后残存的茅香炭状根茎。竹熏罩外观呈“截锥”形,用宽1厘米的竹篾编成,顶部用锦封住,周围敷以细绢。熏炉点燃后,用竹罩盖住,非常讲究。

扇、几、席和屏风

陶熏炉和竹熏罩

这里展示乐器的方式十分新颖独特,将棺椁上的彩绘动物形象,跟墓中出土的乐器相结合,虚实相生,动静相映。同时,在背景墙上,还描绘出这些乐器的结构图,让每一位参观者都一目了然。

在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一件瑟、竽和竽律,保存得相当完好,有重要科学价值。在马王堆三号汉墓中,漆方奁内的竹简中心,出土长短不同的两件竹箫。外观呈管状,上端有竹节,下端为中空,表面有间隔不等的六个孔眼。

竽和瑟

竹箫

在马王堆一号汉墓和三号汉墓的边箱内,总共出土98个竹笥,相互叠压,整齐排列。大部分竹笥的外形比较完整,分别用朱红色或蓝色的麻绳捆扎,有的竹笥还保存有缄封的封泥匣和标明盛放物品名称的木牌。

竹笥内盛放的物品主要为衣物、丝织品、食品、中草药和各种植物。其中,盛放食品的竹笥数量最多,并且绝大多数为肉类食品,包括牛、羊、猪、鹿、兔、鹤、鸡、鸭、鱼等动物的残骨。除此之外,还有粮食蔬菜、蛋和果品等。

竹笥

动物残骨

在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发现大量纺织品和衣物,分别出土于西边箱的六个竹笥、北边箱的中部与西部和内棺之中。这些纺织品的纤维原料主要是家蚕丝,也有少量的苎麻大麻织物。

这里展出的直裾素纱襌衣,素纱丝缕非常细,用料约2.6平方米,重量49克,不到一两。据说,如果将它折叠起来的话,可以放进一个火柴盒里,薄如蝉翼,轻若烟雾。由此可见,西汉时期,中国的养蚕、缫丝、织造工艺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平。

双尖翘头方履

直裾素纱襌衣

3、简帛典藏

这里集中展示了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帛书和简牍,分为天文地理、医学养生历史哲学、阴阳五行。它们不仅记载着当时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和思想文献,而且反映轪侯一家人的知识结构、阅读习惯、文化素养和精神生活。

经过初步统计,这些帛书有《易经》《老子》和《战国策》,还有天文、历法、五行、杂占等数术方面的文籍,以及两幅地图,总共有20多种,总字数在十万以上;这些简牍总共出土610支,分为“遣策”和“医书”两部分。

帛书

简牍

4、永生之梦

参观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离开三层展厅之后,沿着楼梯不断向下,随着光线的变化,仿佛进入墓葬里。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四层套棺、木质椁室和不朽古尸依次呈现在眼前。

高大的椁室结构严密,由70块木板拼接而成,没有使用一根金属钉。其中,最大的木板长约4.8米,宽约1.5米,厚约26厘米,重约3000斤。在椁室中央的棺房里,放置着套合紧密的四层木棺:第一层为黑漆素棺,第二层为黑地彩绘棺,第三层为朱地彩绘棺,第四层为锦饰内棺。

高大的椁室

四层套棺

在展览的结尾处,长方形展柜底部,马王堆一号汉墓的主人静静地躺在那里。形体完整,毛发尚存,皮肤纹路清晰,肌肉带有弹性,部分关节还可以活动。

她的名字叫“辛追”,马王堆二号汉墓的主人是她的丈夫利苍,马王堆三号汉墓的主人是她的儿子利豨。如今,她的丈夫和儿子的遗体早已腐朽,只剩下她一人。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撑起了大半个湖南省博物馆,也成为很多人来到长沙一定要看的展览。但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敬,不允许对古尸进行拍摄。今后,有机会的话,大家可以亲自去湖南省博物馆,瞻仰一下“辛追”老奶奶的遗容……

千年契丹公主墓现身,驸马竟然是舅舅!家族秘密震惊考古界…

惊现契丹古墓

1986年6月5日,内蒙古通辽奈曼旗的一个小山村里,传来了一个消息:

一辆正在蓄水坝施工的推土机无意中推出了一座千年古墓。

考古人员迅速出动,来到了现场。根据现场发现的青砖初步断定,这是有一座辽代古墓

辽代的时间为公元907年—1125年。

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八年。

这个时候正好是中原地区南、北两宋时代。

辽代契丹族

工作人员起初认为,根据经验判断,辽墓几乎百分之百被盗掘,

这座刚刚发现的辽代古墓,应该也躲不过这一残酷事实。

在当时的考古记录中,确实也没有发现一个完整的没有被盗掘的辽国墓葬。

戴着黄金面具的公主

然而,在清理到墓道口时,人们惊喜的发现,墓葬的封门砖竟然完好无损!

这无疑是给大家打了一剂强心剂!这座契丹古墓很有可能没有被盗墓贼光顾……

接下来的发掘中,墓葬发现的数量庞大的陪葬品震惊了在场每一个人。

墓葬的布局与中原地区的所差无几,墙壁上画满了精美的壁画

在主墓室中心位置,有一个平台,这里便是尸床,是存放墓主尸身的地方。

让人们意外的是,尸床上赫然躺着两具遗骸!

两具遗骸并排放在尸床之上

更让人吃惊的是:

两个墓主人都是头上顶着鎏金的银冠,脸上还戴着黄金面具,

身上还裹着银丝的网络,脚上踏着簪花的银靴。

带着黄金面具的尸身

惊人事实:公主与舅舅合葬

人们在墓室中很快找到了墓志铭,这座奢华大墓的主人身份即将揭晓。

通过墓志铭的解读,工作人员了解到这座墓葬为一座公主与驸马的合葬墓。

公主是耶律氏,辽景宗与萧太后的孙女,被封为陈国公主。

与公主合葬的,是她的驸马萧绍矩。墓志中关于驸马的介绍非常少,

但是查阅辽史,一个让人意外的信息跃入眼前:

驸马是辽代的贵族,他的身份竟然是陈国公主的舅舅!

这一发现让人意外,到底是公主对爱情的自由追逐,还是有着其他原因造成了这样了联姻?

新婚公主花季凋零

辽朝,与中原的很多朝代一样,也存在着内部权力的斗争。

政权长期以来掌握在两大家族手中:皇族为耶律氏,后族为萧氏。

两大家族以近亲联姻的方式,将权力牢牢把控在手。

或许正是辽朝世代遵循的近亲联姻制度,让他们的后代身体健康状况受到影响,

陈国公主与驸马在婚后两年之内,相继去世。

根据墓志铭记载,公主去世于公元1018年,

当时年仅18岁。

驸马死亡的时间还要先于公主,年纪大约在25至35岁之间。

奢华的陪葬品

经过工作人员的清理,陈国公主墓中共出土了玉器水晶玛瑙琥珀、金器等陪葬品3217件。

出土精美玉器

出土琥珀项链

出土黄金面具

在这三千多件器物中,公主与驸马脸上覆盖的黄金面具最为神秘,

神奇诡异的葬俗

他们为什么要以面具的形式下葬?这其中又隐含着什么样神秘的丧葬习俗?

通过了解契丹人的葬俗,人们开始寻找答案:

作为游牧民族,对自然的敬畏由来已久,

以至于死后,也希望将自己归还给自然。

因此,契丹人有着独特的葬俗——树葬。

也就是人死后,不急于埋葬,而是将尸体放于树上,让其自然风干。

再把尸骨重新捡起来埋葬。

契丹人的树葬

可是,陈国公主墓的情形并不像史书中记载的契丹人的树葬相似,这又是为什么?

原来,随着契丹铁蹄踏进中原,丧葬习俗开始悄悄的影响着契丹人。他们开始将本民族文化中原文化相融合。

这一时期,除了单纯的树葬,也出现了停尸、墓葬等。

作为辽国尊贵的公主,她的墓葬自然也需要尊贵奢华,因此以墓葬的形式最为合适。

黄金面具之谜

《辽史》记载,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死后一年才下葬。

辽代的皇帝与贵族,都有此习俗,死亡后先要停尸很长时间再埋葬。

这样做最主要的原因是寄托一种对逝去亲人希望他们“复活”的思想。

然而,尸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开始腐烂,在后期殓葬的过程中就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对尸体进行保护、美化和粉饰,就出现了黄金面具覆面以及银丝网络全身。

这是契丹贵族典型的丧葬习俗。

陈国公主墓考古发掘,将这一丧葬习俗,

完完整整的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对于进一步研究契丹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正值花季便匆匆凋零的公主,

政治需要近亲联姻的舅舅驸马,

一段千年来契丹皇族的无奈,就此落下帷幕……

胡适纪念馆陈列室为美国友人先生捐建!墓园与故居遥遥相望

胡适纪念馆位于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2段,是胡适的故居,设立于1962年12月10日,为纪念胡适对于文学以及学术上的贡献。(本篇摄影/车吉心)

胡适纪念馆也时常推广许多的相关活动,例如举办巡回展览或是胡适先生文章的介绍等等,服务人员也能随时为游客介绍胡适,胡适纪念馆已成为一个完善的场地,让民众能更清楚的了解胡适。

胡适纪念馆由故居、陈列室和墓园三部分组成。坐落“中研院”内的故居,一层平房,白墙蓝窗,室内陈设保持胡适在世时的原貌。

与故居相邻的陈列室,系一九六四年其美国友人吏带先生捐建,共展出胡适的情感世界、学术文化成就、胡适与近代中国、胡适与雷震四部分,及部分生前使用物品、文稿、信札等。

墓园位于与研究院一条马路相隔的青山坡上,与故居遥遥相望。每逢周三和周六开放,为慕名者提供一个实地感知的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