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台遗址

青台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青台遗址位于郑州荥阳市广武乡青台村东。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遗址面积100万平方米。1922年瑞典人T.J.阿尔纳发现,1981、1982年郑州市博物馆进行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700平方米。出上房基30余座、陶窑7座、灰坑200余座、成年人墓葬180余座、儿童瓮棺500余座,同时出上了一大批相当珍贵的文化遗物。国家文物局对青台遗址1981年发掘出土的二、三期木炭标本测定结果表明,二期文化遗址存在的年代距今5300多年,三期距今5100多年。从文化类型看,青台遗址是仰韶文化中期一直延续到晚期的文化遗存,它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中带有郑州地区特点的文化遗存。它的一期约相当于或稍早于庙底沟早期,二期约与秦王寨类型早期相近,三期则与秦王寨类型晚期相同。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岛炮台山景点门票 青岛山炮台遗址门票

1. 青岛山炮台遗址门票

门票是10元每人次。

总面积为53.46公顷的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位于宝山区东部,背山面水,东频长江、黄浦江,西倚炮台山,南迄塘后支路,北至宝杨路,沿江的岸线长达1974.13米,其西南角是著名的吴淞口,清朝时借此地形建造水师炮台,所以得名为炮台湾。

该公园的设计突出生态恢复及文化重建理念,不仅让原有的滩涂湿地在设计中得到有效的保护,并在沿江岸线一侧通过大小生态岛的组合,利用潮起潮落的水位变化,营造11公顷的湿地景观。

2. 青岛山炮台博物馆

青岛山炮台是日德之战仅存的战争遗址,同时也是青岛市优秀建筑。

青岛的百年都浓缩在这里,炮台背后承载的这段历史对于教育公民有很大作用。炮台作为反映日德战争与青岛殖民统治的宝贵历史遗址,也在发挥着旅游资源的作用

除炮台遗址和展览馆,青岛山公园内还建有知春、翠波、览趣、梅友等春夏秋冬四景,还有“福”字照壁、伦克忠烈士纪念碑等景点,成为一处集教育、休闲、游览、娱乐为一体的新的人文景观。

目前,青岛山炮台已挂牌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点,并已与50多家旅行社签定协议,客流量有了不小的提升。在这里,人们可以登高望海,游山踏青,也可以追思历史,感受青岛百年历史沧桑。條萊垍頭

日常票价:垍頭條萊

地下指挥所:旺季10元,淡季:8元頭條萊垍

展览馆:旺季:5元,淡季:4元。垍頭條萊

进山免费

优惠信息:

6月2日青岛解放日(优惠);頭條萊垍

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免票);

国防教育日优惠;

推荐路线:炮台遗址展览馆--清代古炮--伦克忠纪念碑--炮台遗址--北炮台條萊垍頭

3. 青岛市炮台山遗址

民俗附近主要景点有:

旅游景点有炮台山文化遗址、莫干山胡润山浩丛林冒险乐园、莫干山试剑石、莫干山大坑景区、庾村景区、莫干山蚕乐谷、莫干山玩得疯乐园、莫干山会议旧址、莫干山碑林等。以上景点很不错值得一玩。

莫干山为天目山之余脉,其主峰塔山海拔758米,素有“清凉世界”之美誉。

4. 青岛山炮台遗址门票价格

  威远炮台要门票,但是是免费的,用有效证件换票即可,威远炮台临江而建,位于虎门大桥下,因为南踞珠江口天险,是通往广东内陆的江防要塞。早在明代时期,朝廷就开始虎门建立简易的军事碉堡,抵御外敌入侵。鸦片战争时期,钦差大臣林则徐、水师大将关天培以及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人在虎门历尽艰险,以威远炮台为核心在江心两岸构筑起多个炮台,防线贯通江口,有“金锁铜关”之称。即便今日,游人依然可以在威远炮台领略当年的虎门战事遗风。 威远炮台是我国保存得规模最完整的古炮台,其所在的威远岛是鸦片战争古战场遗址之一,也是虎门海口防务的核心阵地。在威远炮台东侧约300米的海战博物馆,游人还可以全面了解到关于鸦片战争的民族热血和辛酸历史。

5. 青岛炮台山遗址公园参观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位于浦东新区高桥镇高沙滩,于上世纪50年代采取吹泥成陆的办法围垦形成。隔黄浦江与炮台山相对,隔长江与横沙生态岛、崇明东滩鸟类保护区、九段沙湿地保护区相望,是上海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郊野森林公园。

这里保留了原生态的乡土植物和动植物的栖息地,适合游客享受休闲的乐趣。公园设湿地植物观赏园、生态林保护区、滨江岸线观景区、蔷薇园、木兰园、杜鹃园、果园区等多个自然景点,还安排了游览观光车、电动游船、水上步 球、休闲自行车、碰碰车、海盗船等游乐项目。为市民和游客提供自然风光、湿地景观、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和园林空间的自由开畅的城市郊野森林公园。

公园主题:上海滨江森林公园的建设着重突出“自然-生态-野趣,保护-创新-发展”的主题,以生态为主和以乔木为主,凸现出野趣和自然风貌。充分利用苗圃的原有资源,因势利导,创造更吸引人的城郊森林景观的同时,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各项功能服务

6. 青岛炮台山博物馆门票

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位于青岛山“一战”遗址公园内,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整体造型宛如和平鸽。

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拥有自青岛建置至主权回归期间的武器、军服、报刊、书籍、纪念章、明信片等藏品1800多件。展览以“还我青岛”为主题,分为“德占青岛”“日德战争”“苦难归程”三个部分,运用大量珍贵文物、档案资料,辅以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技术,再现了自青岛建置至主权回归的历程。

博物馆还用了大量文物与图片,展示“一战”期间华工远渡重洋,在残酷的战场上从事艰苦繁重工作,为欧洲和平和战后重建做出的重要贡献。

2020年5月,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公布,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藏品数量为1800件套。

7. 青岛山炮台遗址门票预约

青岛山炮台遗址在兴安路青岛山上,遗址博物馆在京山路(青岛山的另一侧)里边有图片实物放映等资料详细介绍讲解,德,日侵略青岛的时间,地点,罪行……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去处。

8. 青岛山炮台遗址门票优惠政策

青岛老城区里有不少很有特色的景点,从中山路一路步行过来大约20分钟,前提是你要认识路。青岛的老城区小路岔路特别多,很容易走错。江苏路一直向北走不远就是这一座基督教堂,早上过来的时候人很少,门票10元。这座教堂经常出现在青岛的城市形象宣传画上,外形宛如一座古堡。整座教堂由花岗岩构成,里边面积很大,能容纳一千人,是当年德国占领青岛的时候修建的,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走进教堂内部,最喜欢窗户上五颜六色的玻璃,几个窗户的造型各不相同,但是都很漂亮。教堂内是一排排整齐的桌椅,现在空无一人。走到教堂的顶上去,那里是一座钟楼,跟国外的教堂一样,这里的机械钟报时准确,声音悠扬能传出去很远。很多旅游团来这里,建议早一点来游览,我感觉是青岛最值得来的景点之一。

9. 青岛山炮台遗址门票多少钱

  威远炮台要门票,但是是免费的,用有效证件换票即可,威远炮台临江而建,位于虎门大桥下,因为南踞珠江口天险,是通往广东内陆的江防要塞。早在明代时期,朝廷就开始虎门建立简易的军事碉堡,抵御外敌入侵。鸦片战争时期,钦差大臣林则徐、水师大将关天培以及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人在虎门历尽艰险,以威远炮台为核心在江心两岸构筑起多个炮台,防线贯通江口,有“金锁铜关”之称。即便今日,游人依然可以在威远炮台领略当年的虎门战事遗风。 威远炮台是我国保存得规模最完整的古炮台,其所在的威远岛是鸦片战争古战场遗址之一,也是虎门海口防务的核心阵地。在威远炮台东侧约300米的海战博物馆,游人还可以全面了解到关于鸦片战争的民族热血和辛酸历史。

10. 青岛山炮台遗址门票多少

吴淞炮台纪念遗址不票门票丶吴淞炮台湾湿地公园门票20元,60岁以上老人凭本人身份证免票。

青海宗日遗址探明两处台地遗存分布情况

青海文物考古研究所31日消息,日前,2021年度宗日遗址考古发掘取得新进展,现已基本探明宗日遗址两处台地的遗存分布情况,为今后对宗日遗址开展长期考古研究工作和宗日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宗日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巴沟乡班多村和卡力岗村间的黄河北岸二级台地上,遗址东西分布总长达五公里以上,是目前黄河上游发现的时代较早、内涵极为丰富的一处遗址。2013年,宗日遗址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7月正式启动2021年度宗日遗址考古发掘以来,由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河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宗日遗址东一、东二台地陆续开展考古调查、钻探与发掘工作,揭露面积达六百平米,发掘墓葬十余座,出土少量随葬品,包括陶器、石器、骨器三类,其中陶器由马家窑文化系统彩陶和“宗日式”彩陶组成,石器和骨器主要为装饰品,如珠饰、骨簪等。

同时,遗址区揭露宗日文化时期壕沟一处,除出土大量陶器残片和动物骨骼外,还发现大量工具和装饰品,其中工具有石刀、石球、石锛、细石器、骨刀、骨针、骨锥等。装饰品包括骨珠、石珠、绿松石等。

宗日文化是黄河上游史前文化的重要环节,是青海省土著考古学文化的突出代表,现已成为当地重点打造的文化品牌之一。宗日遗址作为宗日文化遗存的首次发现地,无疑对研究该地区考古学文化面貌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据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近两年对宗日遗址开展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丰富了宗日遗址的文化内涵,深化了对黄河文化以及河湟文化的认识,新发现和新认识得到了学界和公众的高度关注。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编:韩翰

探索青海尕马台遗址古墓文化

尕马台遗址位于青海海南州贵南县拉乙亥乡昂索村南500米处。遗址地处黄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上,海拔约2719米。

尕马台台地平坦,东西绵延数千米,南北有千米之阔。遗址北距黄河约1千米,高出黄河第一台地索昂村60米,西距托勒台农场5千米,东距沙拉村5千米,南靠黄河第三台地——木格滩。

台地东部有一磨渠沟,沟水由南向北注入黄河,尕马台遗址隔此沟与高渠顶遗址遥遥相望。它和宗日遗址同处于共和盆地内,两者间距离约为68千米。

尕马台遗址远景

为了配合龙羊峡水电站工程建设,1977年4月开始筹备开展库区内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经批准由青海省文化局、水电部第四工程局、海西州文卫局、共和县革委会、青海省考古队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联合举办了“龙羊峡水电站工程亦工亦农考古短训班”。当年7月,60余名短训班学院分为五组,对尕马台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9月考古发掘工作结束。

尕马台遗址共开探方65个,揭露面积1626平方米。发掘出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1处,遗址中发现居住面1处,烧灶面14处,瓮棺葬18座。遗址文化内涵单一,从出土遗物特征分析,应以马家窑类型晚期文化为主体,内含半山类型的因素,此外,遗址还包含宗日文化因素。根据文化特征分析,尕马台遗址的绝对年代为距今5200~4100年。

经考古发掘发现,在聚落遗址之上叠压有齐家文化墓地,共计44座。根据遗址的发掘情况,考古工作者断定尕马台的新石器时代居住址废弃若干年后,一批齐家人又迁徙到此,将早期的遗址辟为墓地,因此在居住遗址上又分布了青铜时代齐家文化墓地。这批墓地均打破了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居住址,墓口一般开口于地表,并打破了整个文化层。墓内多填纯黄砂土,个别填灰土。

考古发掘现场

44座齐家文化墓葬排列不规整,无明显规律可循,但分布较均匀,一般相距3~5米,且墓葬之间无相互打破关系或叠压关系,表明各座墓葬的埋葬时间相近,应属于同一时期同一氏族墓地。其中包括竖穴土坑墓43座,瓮棺葬1座。

竖穴土坑墓的基本情况如下:

01

墓葬形制方面:基本相同,大多作圆角长方形,个别呈椭圆形,无二层台竖穴土坑墓穴29座,有二层台竖穴土坑墓14座,值得注意的是,二层台墓葬的葬式均属二次扰乱葬,这说明二者有一定的关联。

02

埋葬习俗方面:以单人葬为主,共计27座,其中女性7人,男性10人,性别不明者10人;合葬墓9座,仅16号墓属三人葬,其余均为二人合葬墓;另有7座墓属迁葬墓。43座墓葬中均未发现使用葬具的痕迹。墓向较一致,都在北偏东或南偏西45°~75°之间,男女两性头向有别,一般男东女西。

03

葬式方面:尕马台墓地的葬式十分特殊,除二次葬、迁葬、二次扰乱葬中的全身扰乱葬,因扰乱严重原葬式不知或难辨外,其余能分辨出原葬式的墓,皆为俯身葬。

甘肃省和青海省的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葬式大体可分为仰身直肢葬、俯身直肢葬和屈肢葬,其中以仰身直肢葬为主,俯身葬被视为特殊葬式,但在尕马台墓地,可辨葬式全部采用俯身葬,这在齐家文化中为首次发现,在我国的史前文化中极为罕见。

在以往发掘的齐家文化墓地中,如青海乐都柳湾、甘肃永靖秦魏家等墓地中,俯身葬所占比例极低,有的甚至无这一葬式的发现,如甘肃武威黄娘娘台和永靖大何庄墓地,相关学者经研究认为俯身葬可能代表了墓主人身份不高或死于非命。但在黄河上游的青海共和盆地,俯身葬则是当地流行并特有的葬式,这在宗日墓地中也有体现,俯身葬占到宗日墓葬总数的47%,这反映了俯身葬不同地区的丧葬制度中有着不同含义。此外,在尕马台墓地中还发现一座瓮棺葬,瓮棺直立于木坑中,葬具采用两件实用陶器相扣而成,棺内葬有一具约周岁的小孩骨架。

瓮棺葬示意图

44座齐家文化墓葬中共计出土随葬品13384件。9座墓无随葬品,其余35座墓中都有种类各异、数量不等的随葬品,表明贫富分化明显。随葬品按照用途可分为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与装饰品三大类:①生产工具共13件,包括石质工具6件和骨质工具7件,不见农业工具,反映出狩猎和畜牧经济占有较大比重;②生活用具25件,均为陶器,陶质以泥质红陶为主,夹砂红陶次之,泥质灰陶较少,彩陶器仅双耳彩陶罐1件,另在M5中发现有1片彩陶片,制陶工艺较马家窑文化有很大的进步;③装饰品及其他共13346件,石质饰品计190件,骨质饰品计12920件,铜制饰品共42件,其他器类海贝193件,蚌壳1件。

尕马台墓地出土的齐家文化陶器

尕马台墓地出土的各类装饰品

在随葬品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一件七角星纹铜镜,出土编号为M25:6,发现于M25墓主人骨架胸前。直径9厘米、厚约0.25厘米。中心纽座已残,正面为七角星纹,各角之间间饰斜直线纹,制作精美,在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早期铜器中甚为罕见。

尕马台墓地出土的七角星纹铜镜

在铜镜边缘上钻有两个小孔,两孔之间有一道凹形细绳纹的痕迹,在清理时发现有木质镜柄,镜柄是通过镜缘的双孔用细绳捆绑固定使用。

为全面揭示尕马台墓地出土铜器的材质特征,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国内先进的文物检测机构,先后分三次对31件出土铜制饰品包括铜镜、铜牌饰、铜泡、铜环、铜指环和铜镯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尕马台出土铜器中多种合金并存,以锡青铜为主,(类)砷铜占据重要地位。

铜器的制作工艺不仅有铸造成型,也有热锻和冷加工成型的,这表明当时的铜器制作技术应该不是冶铜技术的初级阶段,而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此外,砷铜的发现不仅有助于重新认识齐家文化冶铜技术演进的历程,还将促使我们重新认识齐家文化与周邻地区青铜文化的关系,从而极大地推进我国青铜冶炼史的研究。

齐家文化的主要分布区域

甘青地区以往发现的齐家文化的墓地较多,比较重要的有青海乐都柳湾、甘肃永靖秦魏家、永靖大何庄、武威皇娘娘台、临潭磨沟等。位于共和盆地的尕马台是一处规模不大的小型氏族公共墓地,相较于上述的几处齐家文化墓地,相互之间有共性,但尕马台的个性更为鲜明,可以作为黄河上游共和盆地齐家文化的典型代表。遗址和墓地虽然已被水库淹没,它的发掘为深入研究齐家文化的分布区域、不同区域的文化特征,以及探讨黄河上游青铜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信息来源:青海省博物馆

本期编辑:施亚兰

校对审核:仁青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