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源堡城遗址

栗源堡城遗址

栗源堡城遗址地址:栗源镇复源村时代:明类型:古遗址级别:省级概况:明永乐九年(1411),湘粤边境匪患猖獗,朝廷便从茶陵卫调集数百官兵前来清剿、镇守,始筑黄沙堡。堡城占地3万余㎡,开东南西北四门,四周筑以城墙。公布批次:湖南省人民政府2011年公布(第九批),栗源堡城遗址,栗源堡城遗址简介,栗源堡城遗址-郴州市宜章县栗源堡城遗址旅游指南

峨堡古城遗址介绍 - 峨堡古城遗址公园

1. 峨堡古城遗址介绍

青海最舒服的五大古城古镇,分别是:丹噶尔古城、贵德古城、结古镇、隆务古镇、峨堡古城。

2. 峨堡古城遗址公园

我是动车到的西宁,然后再包车溜达的青海,算是半个自驾吧。

青海的路线是西宁(清真大寺、北禅寺、莫家街、南山公园)→达坂山观景台→景阳岭垭口→门源→扁都口→峨堡古城→张掖→阿柔大寺→祁连山→卓尔山→青海湖(宿黑马河乡)看日出→茶卡盐湖→青海湖看日落→青海贵德黄河口→西宁(塔尔寺、水井巷、

3. 峨堡古城简介

首先要推荐的就是祁连山草原,然后峨堡古城遗址,最后是祁连山国际滑雪场。

1,祁连山下被人誉为“人间仙境”,我首先推荐的景区就是是祁连山草原。有一首很有名的民谣“青海青,黄河黄,更有那滔滔的金沙江。雪浩浩,山苍苍,祁连山下好牧场。”描写的就是祁连山草原。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行走,亲身感受这种壮观场面,会令人心旷神怡。

2,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还可以去祁连山大草原峨堡镇边上峨堡古城遗址。很不错的地方,解放军曾到过这里,现在还建了一个古堡遗址博物馆。最重要的是门票免费,有时间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3,最后要推荐的是祁连山国际滑雪场。对于资深滑雪者来算这就是最美妙的滑雪场之一,对于初学者来说这里也是比较好训练的场地,只有一条赛道,场内的餐品比较单调,雪圈值得一玩。是冬季旅游的一个好去处,玩的开心,还可以运动,一举两得。需要提前一天预定,淡旺季门票价格会有浮动,不会超过两百元。

图为祁连山风景区

4. 峨堡古城遗址介绍资料

祁连山风景区是集森林、草原、冰川为一体的自然生态旅游区,位于?>牛心山的西北部,距祁连县城约十公里,著名景点有石林、祁连山等。

景区特色

由来

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地方,称为雪线,一般而言,冰天雪地,万物绝迹。然而,祁连山的雪线之上,常常会出现逆反的生物奇观。在浅雪的山层之中,有名为雪山草甸植物的蘑菇状蚕缀,还有珍贵的药材——高山雪莲,以及一种生长在风蚀的岩石下的雪山草。因此,雪莲、蚕缀、雪山草又合称为祁连山雪线上的“岁寒三友”。

共5张

祁连山风景区

气候特点

祁连山的四季从来不甚分明,春不象春,夏不象夏。所谓“祁连六月雪”,就是祁连山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写照。

景区特色

198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是集森林、草原、冰川为一体的自然生态旅游区,拥有原始森林1万公顷、高山草原3万公顷、现代冰川10平方公里。沿途有骊 靬古城、蛤蟆泉、娘娘泉、炒铁台、照子洼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集观光、休闲、娱乐、度假、避暑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从沟口至照子洼、王八郎崖,包括整个河沟林业站面积,约15平方公里,有原始森林、雪山冰川、高山草原,珍奇动植物。开辟各种中草药集中生长的园区一百草园,以供观赏和种植,开僻一处野生动物园、有马鹿、林麝、岩羊、雪鸡、苍鹰、黄鹊等数十余种珍奇动物,以供观赏,在景区入口处建一个100个床位的度假饭店及餐饮设施。

5. 峨堡古城百度百科

峨堡海拔高度是4000多米。

峨堡镇,隶属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地处县境东部,宁张公路与祁峨公路的交会处,东南与阿柔乡夏季草场毗连,南接默勒镇,西连阿柔乡,北靠走廊南山与甘肃民乐县接壤。区域面积1165.45平方千米。2018年,户籍人口366 0人。

6. 祁连峨堡古城遗址简介

门源飞机场就是祁连民用机场,祁连机场选址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峨堡镇黄草沟村,距离门源县城直线距离38公里,公路里程44公里。

机场中心点标高3152.4米,为国内4C直线机场,设计机型为A319、B737-700等C类高原机型。占地约217.6公顷,计划建设3000平方米航站楼,一条3400×45米跑道,配套建设空管、供油、供电、供水等相关设施,总投资11.7418亿元。

祁连机场总体规划为:近期规划目标年为2025年,远期为2045年。预测近期目标年旅客吞吐量18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400吨,年飞机起降2368架次。

7. 祁连县峨堡古城介绍

1.湟源丹噶尔古城 ,被誉为 “海藏咽喉”、“茶马商都”。有“海藏咽喉”等称号。

2.贵德古城,是青海省乃至西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极少数古城之一。

3.隆务古镇,具有“西域胜景”之称

4.古鄯镇 是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镇,境内有“七里药泉”旅游胜地。

5.青海南部重镇结古镇 是玉树藏族自治州的首府。“结古”在藏语中是“货物集散地”的意思。

6.峨堡古城位于祁连县峨堡镇

7.永安古城 不但是门源县、也是青海省迄今为止所发现保存最完整的古城。

8.官亭古镇 其境内喇家遗址、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土族“纳顿”等人文景观自不必多言。

9.浩门古城

文明起源・禹居阳城与王城岗遗址

章丘西河遗址

西河遗址位于章丘区龙山三村西北部,东距龙山文化命名地——城子崖遗址约1600米。遗址西部和北部为巨野河支流——西河所环绕,遗址因此而得名,现存面积 40 多万平方米。西河遗址距今约9000~7700年,于198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8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西河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发掘面积1350平方米,清理了19座新石器时代房址,房址采用大致平行的横行式布局,房内有2~3组设计巧妙的烧灶,并有居住、炊饮、活动的功能分区。一些房址中釜、罐、壶等陶器及石器仍原地摆放,颇为难得。出土的陶塑作品造型逼真,是我国较早的手工艺品,在全国罕见,为我们探讨陶器的起源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西河文化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在制作工艺上都还有非常大的原始性。居民的生活已经比较稳定,这些造型各异的陶器已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更有趣的是,陶器上还有些花纹,以指甲纹为主。西河遗址还出土了一些骨饰和蚌饰,展示了西河先民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意识的萌芽。

西河遗址的发掘对于研究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面貌、年代分期、经济生活、社会状况、房屋建筑和聚落形态具有重要意义,荣获199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禹居阳城王城岗遗址》

京浦《文物》1984年第⒉期第67~69页

文章着重探讨禹与阳城的关系和小城堡的用途、建筑、废弃情况。作者认为:第一,文献中“阳城为禹避商均,伯益避启”的说法似皆源于《孟子》;先秦文献中“禹都阳城”仅记于《世本》,据《帝王世纪》与《太平御览》一五五,其原文很可能为“夏后居阳城”。古文献中禹与阳城的关系有避居之地、居地、都三说,以《孟子》说阳城为禹避居之地较妥。第二,王城岗城堡面积过小,不具备夏代都城的规格。这个小城堡从建筑到废弃都在煤山一期这一文化期之内,使用时间相当短暂。废弃的不仅是城堡本身,连基槽以上的墙体都被彻底摧毁了,其毁弃很可能与启杀益夺取王位的史事有关,毁弃年代也很可能在此时。因此,认为这里是禹益所居之阳城,应有一定道理。第三,与王城岗基址年代相当的煤山一期文化应是早期夏文化。

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址试析——兼论登封王城岗遗址非夏都阳城》

马世之《史前研究》1984年第2期第51~56页

本文结合文献和考古材料讨论了平粮台古城的规模与形制、重要遗存及其建筑特征,提出平粮台古城应为商部族的防御设施,登封王城岗遗址并非夏都阳城。内容如下:第一,平粮台古城址从建筑规模上看,城内面积约三万四千多平方米,连同城墙及外侧附加部分,面积达五万余平方米,古城只有一个城圈,未发现附郭,此种形制对后世影响很大。第二,平粮台古城内发现的重要遗址,除夯土城垣外,还有门卫房、陶水管道和高台建筑等。通过这些遗存,可以看出河南龙山文化时中原地区建筑的特征。第三,平粮台文化属于河南龙山文化王油坊类型,很可能是先商文化,且淮阳与商丘相距不远,应在商人活动的区域范围内,故平粮台古城可能是商部族所建的防御设施。第四,登封王城岗并非夏都阳城,该遗址是否为城堡还有争议,王城岗基槽和年代比夏朝开始的年代早三百年左右,王城岗规模和内部结构也不符合禹都的条件。

作者最后指出这两处古代遗址的发掘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冶金的历史以及城的起源、阶级和国家的形成等一系列问题,具有定的学术价值。

《王城岗城堡遗址分析》

董琦《文物》1984年第11期第69~72页

作者根据古文献中都城的定义及与平粮台古城的比较,对王城岗城堡的性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指出古文献中有关城的定义有三点:第一,城或有大小,凡天子建有宫殿且在那里居住的就是都城。第二,都城里有宗庙建筑。第三,早期都城规模不大。王城岗城堡内是否有宗庙或宫殿建筑,现在无从讨论,给判断该城堡是否为禹都阳城造成了一定困难,而将其与同时代其他一些城址的建筑水平作一比较,则有助于问题的讨论。从绝对年代、文化性质、族属等方面看,淮阳平粮台古城与王城岗城堡相比较更合适。从建筑面积、建筑结构、建筑技术水平上看,二者有很大差距。如平粮台古城采用了木棍组夯、小版筑等先进技术,而王城岗城堡夯具则比较原始,是否采用小版筑也不清楚。平粮台古城发现有夯土台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城排水设施,这些在王城岗城堡皆未发现。王城岗城堡的建筑技术与当时建筑水平先进的平粮台古城相比显得原始,并不具备作为禹都阳城的条件,不是禹都阳城。

作者认为,王城岗城堡的绝对年代已超出夏代纪年,不是禹时所筑,而有可能是夏部族首领所建之城,它是文明史前夕的一座堡垒,从这座城堡上可以望见东方文明古国诞生的曙光

探秘甘肃通渭战国秦长城遗址和古城堡

探秘甘肃通渭战国秦长城遗址和古城

通渭县地处甘肃中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县,至今已有2100余年的历史。是古丝绸必经之地,位居军事要冲,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以来,战争频繁,特别是明、清及民国时期,兵荒马乱,流寇不断,于是地方政府和民众便筑堡自保。正因这种历史背景,古堡几乎遍及全县各高山险要之地。在县内的无数山峦上,密布着大大小小的碉堡(通渭当地人称其为堡(bu)子),碉堡在通渭的历史上源远流长,大致可分为两种:一为官堡,二为民堡。在通渭这块不足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既有绵延数百里的战国秦长城,也有宋代通渭寨、鸡川寨、李家坪、文家坪、秦嘉徐淑诗词文化生态景区等文化胜迹;有明代石峰堡、碧玉关堡、铁柜堡等古寨堡1500多座,素有千堡之乡的美誉。

一通渭古城堡

宋朝时期的通渭寨瓮城

清朝时期的卢家嘴堡角墩

民国时期的四罗坪川堡

清朝时期的什川高庙堡

第三铺万岔古堡 摄影者陈庆金

马营镇大岘古堡

马营镇牛营大山古堡 摄影者陈庆金

华岭朱家古堡 摄影者陈庆金

华岭阳山村古堡 摄影者陈庆金

七律·登华岭朱家古堡<新韵>

作者:徐生元

凌空百仞气如山,东望平凉路八盘。

霞映流云红胜火,谷幽芳草绿生烟。

横刀关帝蚕眉锁,竖剑周仓虎目圆。

但看黎民安堡障,不教贼虏扰尧天。

北城庄子村古堡 摄影者陈庆金

陇川镇双堡古堡摄影师郭建

古堡全景组图

古堡门的组图

如果长城是城的话,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如果堡也属于城的话,那可能为世界最小的城。在通渭这块不足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既有绵延数百里的战国秦长城,也散落着大大小小近1000座古堡:包括汉、宋以来官筑城、寨、堡和明、清、民国各时的民筑族堡、家堡。其规模宏大者数十万平方米,其小者则不足百平方米;其形状多长方形、正方形,亦有圆形、椭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梯形、多边形及不规则形;其修筑多在高山悬崖边,亦常见于平川村落中;其筑造之法多用夯筑,亦有随山之形削土挖掘而成。从数量的众多、种类的齐全、形状和筑造方法的多样等方面来看,通渭堪称古城堡的博物馆

二战国秦长城

榜罗玛龙岔长城墙体与壕沟

榜罗玛龙岔长城烽火台

榜罗玛龙岔长城烽火台顶部堆积瓦片

平襄古城图

汉“平”字印戳绳纹瓦残片

鸡川寨全景

鸡川寨北墙

鸡川寨北墙与壕沟 摄影者段宏

通渭寨烽火台

通渭寨南面瓮城

通渭寨北侧壕沟之一

华川关全景

华川关南侧三道壕沟

念奴娇·登华川关

作者:徐生元

凭高游目,见长空万里,远山空阔。关堡沉浮残照里,正是断魂时节。雾涌蟾山,云连秦岭,芳草依稀发。杜鹃声里,忍听胡笛吹彻。

自古败寇成王,江山如画, 争战何时歇。牛谷滔滔东去水,留得几多英杰。苑马华川,锦屏夕照,千古凭谁说。残关犹在,峡门还伴孤月。

马营监北墙

清 重修马营监衙署碑记(局部)

明朝初年,西部地区虽无边患战事,但地方匪患时有发生。修寨筑堡,是地方官吏治理保护辖区平安的重要政务。据明万历年《重修通渭县志》卷一载:墩堡恃险修筑,堡类城郭,墩类庄圃。堡以敛藏人畜,墩以传报烽火匪细故也……万历四十四年,知县刘世纶奉文申议,次第修复。拟五七里为一墩,十里为一铺,二十里为一堡。墩堡中为一台,上拟为楼屋,覆以天棚,以民兵分为二班,半于演武场操练,半于各墩堡同保甲乡民巡守,还操庶几,有备无患。

陇阳堡残存西南墙一角

苟家堡西墙与壕沟

关公堡南侧墙体

司川堡西门

张八爷堡全景

张八爷堡西墙顶女墙

张八爷堡北墙便道

东坡堡全景

东坡堡平面示意图

东坡堡堡门远眺

襄南隔里沟古堡

古城堡,它跨越了两千余年,亲临了几度沧桑,陪伴了多少王朝。它是一部部深奥的长卷,是一册册历史遗留的巨著,到处有神奇的篇章和典故,它像一块标志着民族兴盛衰落的碑刻,见证着沧海桑田的变迁,凝固着久远的岁月以及被岁月积淀的历史。让后人通晓昔日的动乱世道,明白今天的太平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