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龙山

跃龙山

跃龙山位于宁海城关东南隅,海拔80米,蜿蜒如龙偃卧,旧名卧龙山,又名映霞山。明代县令黄醇易今名,解放前西有正孛先生读书处和乾坤正气坊。其侧有青云观(又名龙山道院),梯山建楼三层。上有望海楼,登楼纵目,兼擅溪山。后通“吕祖殿”,有临海葛永裳撰联:“香烟归庄严,仙迹长留,想落月沧溟,半醉曾骑龙跃过;书声今寂寞,忠魂不返,对斜阳雉堞,孤城犹恨燕归来。”西南山嘴下,有龙吟潭,潭上峭壁悬岩,常有伫壁垂钓者。解放后,古建筑多有拆除,改建其他用房。

景点位置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城关东南隅

石龙龙山山谷里几座半个世纪前“大跃进”时期的那些凉亭

中国现有水库达8万余座,位于桂平石龙的达开水库是其中一个大型的水库之一。达开水库兴建于1958年,1965年9月建成蓄水,是广西第二大水库,灌溉贵港港北区庆丰、大圩等乡镇以及桂平市白沙石龙、厚禄等乡镇45万亩良田。达开水库是“大跃进”年代的产物,而本期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是前往达开水库路上的暗渠井口上的“水利大跃进”遗产--凉亭。

从上黄大坝到石塘坳路段,细心的朋友应该会发现路边有数座凉亭,这些凉亭则是在“大跃进”期间修建,这些凉亭具有很浓郁的当年特有的风格。

它们是经过勤劳的石龙人民苦战,靠着一锤、一铲、一手,在石梯山脚下穿山跨河修成了达开水库地下干渠,并在地面上暗渠的井口修建了“凉亭”。

这些凉亭地处石塘坳前后,凉亭所在的地点古名为西靖关,又名石梯山隘口。古志记载:石梯山隘在武平里(即今桂平石龙镇)上黄村进约五里,明政府在隘口处设有汛地,派狼兵守隘,胡扶记即是守隘狼兵的头目,即为“狼酋”。明代天启二年,平安村的陈明威将叛乱的 胡扶记擒获,这些事发生的地点就是这些凉亭所在地的山谷中。明代陈明威曾在山顶建有石梯山古营寨进行防御。

伟大建设,万古青春,1964年10月18日

井口危险,切勿靠近!

刚劲有力的五角形,与日同辉

上黄大坝--暗渠的出水口

END

来源:石龙街坊

龙门窑火跃京城︱就在今天!山西“河津窑”大展走进国家博物馆

西河津,

古称“龙门”,

北宋时因境内有黄河渡口,

而改名河津

河津位于

黄河与汾河交汇的三角地带,

北依吕梁山

有丰富的瓷土和煤炭资源

自唐代起,

瓷器生产历千年不绝,

留下了大量传世瓷器

4月21日,

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文物局共同主办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望野博物馆

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

津市人民政府等机构协办

龙门遗粹——山西河津窑考古成果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十展厅

面向公众开放

此前,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发掘的

河东之光——山西酒务头考古成果展

同样在国家博物馆北十展厅举行。

链接:匿无可匿!山西酒务头“失落之族”走进国家博物馆

这次展览有什么样的亮点?

展品又有哪些特点呢?

小编带着大家一起提前探馆!!

寻找答案!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在2016年对河津固镇宋金瓷窑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河津固镇宋金瓷窑遗址不仅填补了这一地区无相关制瓷遗迹的空白,为国内外相关瓷器文物找到了烧造窑场,而且揭示出完整的制瓷产业链,为研究宋金时期河津窑的制瓷流程、烧窑技术、装烧方法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堪称中国陶瓷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入选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龙门遗粹——山西河津窑考古成果展”展出河津窑址出土文物150余件组,以及全国各地著名收藏机构的传世瓷品80余件,分为瓷耀龙门、匠造瓷艺、瓷韵雅趣、瓷业流布四个单元,全面呈现河津窑址的考古发掘、制瓷工艺、装饰手段和人文内涵,以及制瓷业的兴衰和商品流布情况。

瓷耀龙门:

第一单元瓷耀龙门,展示遗址重要发现的概况和以瓷枕为代表的特色产品。河津地区是传说中大禹治水的“龙门”,也是商周时期耿、翼等国的辖地,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和悠久的历史传统促成了区域文化的形成和演变,在宋金时期形成了极富地域特征的瓷窑手工业基地。

固镇瓷窑址地貌及发掘区示意图

固镇瓷窑址地处吕梁山南麓、清涧沿岸,保存较好、堆积密集,时代为宋金时期,以金代遗存为主。瓷窑遗址内共清理制瓷作坊4处,瓷窑炉4座,水井1处,灰坑35个,出土完整及可复原瓷器1326件,瓷片、窑具标本达6吨之多,瓷器品类有粗白瓷、细白瓷、黑酱釉瓷及三彩瓷,窑场北部的青石峪西侧山体发现了富集的瓷土矿。

北宋精细白瓷

北宋精细白瓷和金代装饰瓷枕代表了该窑的工艺水平及产品特色。器形有碗、盘、钵、盏、盆、枕、瓶、研钵等,装饰工艺有白地黑画花、剔花填黑彩、珍珠地划花、黑地白绘花及印花,题材以诗词、花草为主。北宋细白瓷,胎釉细腻,造型素雅,可媲美定窑白瓷。金代瓷枕分高温粗白瓷枕和低温釉陶枕两类,造型以八角形和腰圆形多见,特色鲜明,独树一帜,在国内外收藏机构中均发现有该窑瓷枕产品。宋金瓷枕装饰题材丰富多样,融合造型、绘画、诗文、雕刻、色绘、彩釉等技法,集多元艺术于一体。

匠造瓷艺:

第二单元匠造瓷艺,展示千年窑场工艺制作的神秘面纱。宋金是河津瓷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其最具代表性的产品莫过于北宋的精细白瓷和金代的装饰瓷枕,特别是金代的装饰瓷枕,在造型和装饰上均独具一格,作为同类产品中的翘楚之作,代表了极高的工艺水平。河津窑工在借鉴周边窑场技术的基础上,非常注重在文化、艺术、造型、装饰、色彩方面的重塑,并形成了鲜明的自身特色。大胆沉稳的剔花填黑彩技艺、超凡脱俗的黑地白粉书法、纯熟秀雅的三彩运用,使得河津窑在造型装饰、书法艺术、色彩呈现等方面,独具匠心。

河津窑陶瓷器产品表面装饰技法有白地黑画花、剔划花填彩、珍珠地划花和印花。陶瓷枕是河津窑最具特色的产品,这些精湛且富有特色的装饰工艺在其身上均有体现。

白地剔花填黑牡丹纹八角形枕

剔花填黑彩是河津窑瓷枕最主要、也是最具标识性的装饰技法。为了追求黑白突显的装饰效果,河津窑工将剔花与黑填彩结合运用创新。画面对比鲜明,极富立体感。珍珠地划花也是河津窑瓷枕的主要装饰技法。以月牙形或壶门开光搭配传统的珍珠地划花技法,枕前留白,这种新颖的构图方式使其能在同时期众多的同类产品中争得一席之地。釉下彩画花技法运用成熟,在碗、盘、器 盖、罐、盆、枕等装饰粗白瓷上被广泛应用。其上所绘主题有折枝花卉、折枝叶草纹,也有以文字相结合,诗文为辅饰的情况。以折枝花卉最为常见。三彩运用娴熟,装饰题材多样,构图别出心裁,显示了极高的艺术造诣。特别是三彩应用中荷花的表现,以大胆沉稳的剔花技艺,将白、黄、绿三色巧妙地烘染其上,将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洁莲花,衬托出画面一种静逸脱俗的美感。此外,人物、花鸟、云气、水纹等刻画,皆细腻传神,营造出具有不输文人画的超凡气韵。

瓷韵雅趣:

第三单元瓷韵雅趣,展示河津窑陶瓷器装饰题材多样,包括草叶纹、花卉纹、珍珠地纹、水波纹、连毬纹、凹弦纹、诗文、菱形锦地纹等,各种纹饰单独或搭配使用。

白地黑花诗文草叶纹盆

草叶纹包括细长草叶纹、肥硕卷叶纹。其中,细长草叶纹较特别,做主题纹饰或辅助纹饰,叶片多以三片为最小单位进行展示,中间叶条比两侧叶条更加细长且顶端为圆头,其布局形式有缠枝整体式、两组对称式、三组品字式。该纹样广泛运用于河津窑各类产品。花卉纹是河津窑常见的纹饰题材之一,有牡丹纹、莲花纹、菊花纹、梅花纹等。珍珠地纹作为宋金时期瓷器装饰中一种特别的辅助纹饰,衬于主题纹饰以外,充实画面。

诗文是河津窑产品的一种特色装饰,书法流畅俊逸,体现河津窑窑工的精湛技艺。诗书题材是河津窑最突出的特色,是携带文人气韵的诗书题材瓷枕。其文字内容或唐宋名家诗词,或地方文人佳作。书法表现形式多样,且错别字极少。书法艺术水平极高,用笔、章法都很考究,其中不乏一些精品之作。在具有工匠传统的瓷器上,呈现出完全可与文人比肩的书法之作,这在中国陶瓷史上是前所未见的。

童子戏莲三彩陶

婴戏图是河津窑瓷器常见的装饰题材,受大众喜爱,尤其是文人雅士和殷实人家。婴戏图描绘了婴孩、儿童等游戏(踢球、摇扇、玩陀螺、打瞌睡、观察小动物)、读书、节日活动等生活场景。儿童形象生动活泼,天真烂漫,稚趣可爱。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及风俗文化。瓷枕婴儿常与荷叶、花卉及飘带等联系在一起,展示其吉祥寓意和生命力,反映了古人对“多子多福、繁衍子嗣”的祈求。

金剔花填黑缠枝牡丹纹八角枕

花卉纹是北方民间瓷器常用的装饰题材之一。河津窑瓷器也是多有使用。花卉纹的笔触流利生动,风格活泼豪放,如富贵的牡丹、耐霜的菊花、洁净的莲荷等等,另外折技或缠枝花纹、连瓣纹、忍冬花、卷草纹、卷叶纹等常常作为边饰或间饰。动物题材主要有虎、狮、鹿、鱼、鸟等等。

动物纹饰由隋唐的贵族气向宋的平民风格转化。金代的河津窑动物纹饰具有浓郁的平民化倾向。这些动物的造型憨态可鞠,形态亲切可爱,轻松自然,淳朴。动物的鹿谐音是“禄”、鱼谐音“余”,象征追求家境殷实富有的心理愿望。虎纹则是“辟邪”之意,以动物纹为题材的瓷器在民间有大量的生产和使用。

瓷业流布:

第四单元瓷业流布,展示河津窑的兴衰、商业化生产与产品分布。河津窑窑业的兴起与当地丰富的烧瓷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密不可分。吕梁山沿线丰富的瓷土和煤炭资源,为瓷窑的烧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燃料;窑址地处遮马峪古河道沿岸,水源充沛,便利的水路条件更是瓷器生产和外销的重要通道。这些有利因素共同促使其逐步走向兴盛,产品流通也促进了地区间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金代河津窑产品,除满足河东南路的市场外,凭借毗邻黄河古渡之利,大量远销陕、甘、豫地区。其繁荣阶段历经北宋、金两朝,正是中国古代陶瓷在生产技术、产品种类、贸易交流等方面最为繁荣的阶段,代表古代中国陶瓷发展的新高度。战争导致的人口流动必然伴随着生产技术交流,有利于将京城附近地区先进的制瓷技术带至河东,推动河津窑制瓷技术的发展与繁荣。而金元战争则使河津窑场因饱受战祸影响而逐渐走向衰落。

展览剧透

龙门遗粹

白地珍珠底折枝花叶纹枕

白地珍珠底诗文枕

金素烧花口长颈瓶

金黑地白绘花草叶纹瓷洗

白地黑花草叶纹盘

BY|考古汇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审核|方天戟

点击往期原创

湖南龙山县乌龙山旅游景点 湖南龙山县乌龙山景区

1. 湖南龙山县乌龙山景区

乌龙山即龙山,龙山即乌龙山。湖南湘西自治州龙山县位于湖南的西北边陲,处武陵山脉腹地,连荆楚而带巴蜀,史称“湘鄂川之孔道”,形如巨掌,总面积3131平方公里,有土家、苗、回、壮、瑶等16个少数民族,辖3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434个行政村,人口54.17万人,少数民族占66.4%。乌龙山景区距凤凰古城28公里,《乌龙山剿匪记》故事发源地。

位于湘黔边界算深山峡谷之中。这里由于人迹罕至,至今尚较完好地 保存着原始生态之风貌。

2. 湖南省龙山县乌龙山村

最少四十亿年。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乌龙山因为一部著名的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为人们所熟知,现实中的乌龙山位于湖南省西部的武陵山脉,龙山县境内。

乌龙山早在3000多年前,即有先民居住,其中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同胞占了绝大多数比例,在清朝时期,龙山县以“乌龙山”而得名。再早就是白垩纪。大约四十亿年以前。

乌龙山现在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因岩溶峡谷和溶洞、景色秀丽而著称。

3. 乌龙山风景区

湖南省县城南1.5公里的猛洞河畔的不二门风景区,此外,《乌龙山剿匪记》也在此地拍摄。

4. 乌龙山风景名胜区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乌龙山因为一部著名的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为人们所熟知,现实中的乌龙山位于湖南省西部的武陵山脉,龙山县境内。

乌龙山早在3000多年前,即有先民居住,其中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同胞占了绝大多数比例,在清朝时期,龙山县以“乌龙山”而得名。

乌龙山现在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因岩溶峡谷和溶洞、景色秀丽而著称。

5. 乌龙山旅游

百事可乐醉游记的取景拍摄地全程在湘西,具体拍摄地点分别为,湖南古丈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湘西州矮寨奇观旅游区,凤凰古城,乌龙山风景区,芙蓉古镇,猛洞河风景名胜区,德夯风景名胜区,湘西州吉首市乾州古城景区,湘西州凤凰奇梁洞景区,湘西州凤凰南华山神凤文化等。

6. 湖南龙山风景区

龙山旅游景区,位于龙游县城西南10公里官潭村灵山江畔,主景区龙山,附近还有虎山、岑峰、天子地、将军石、旗山、鼓山、龙游飞渡,号称华东最长的乌引地下水道(约1200米)等景点。 龙山岗峦起伏相连,山势雄伟壮观,蜿蜒数里,犹如巨龙临江而卧,由此得名“龙山”。龙山主峰危岩兀立,山势显目,绝顶而望,视野开阔,方圆数十里风光尽收眼底。龙山脚下有龙潭,潭水清冽碧绿,龙山上有晋朝龙山寺遗址,龙山寺由晋喇摩禅师建,号“镇龙禅院”,为龙游西区名刹,庙宇数十间,四周环山,寺内有龙井,传说寺内之井系清乾隆下江南游览龙山时指位而挖,井水清澈甘冽,酷暑不润,称“龙液”。解放前夕常任僧3人,住持法师新素,现寺院已废,井犹存,井泉清冽依旧,为发展旅游业需要,98年夏已着手开展修复龙山寺的筹建工作。至目前,寺内大殿建筑已基本恢复原貌。

7. 湖南龙山县乌龙山景区电话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

龙山位于湖南西北边陲,处于湘、鄂、渝三省(市)交界之地,属全省最偏远的县(市)之一;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总面积3131平方公里。是黔张常铁路、吉恩高速、张南高速的交汇处,史称“湘鄂川之孔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龙山县常住人口为476439人。

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6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1%;是土家族的发祥地之一,土家族织锦技艺 土家族摆手舞等6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6人。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王震、肖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并在我县茨岩塘镇建立了湘鄂川黔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有革命旧址13处,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龙山县有里耶-乌龙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湘西世界地质公园洛塔园区、“南方空中草原”八面山、湘西四大古镇之一的里耶古城、“佛教圣地”太平山、惹巴拉等知名旅游资源。龙山是秦简文化的核心区、土家文化的发祥地和红色文化的富集区,拥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土家族摆手舞之乡”“中国土家织锦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40余个国字号品牌。

龙山县煤炭、紫砂陶、石英砂、大理石、页岩气等矿产储量巨大;森林覆盖率达71.2%,是湖南省首个林业碳汇工程试点县。2020年,龙山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98.86亿元,比上年增长3.1%。

8. 湖南龙山县乌龙山景区介绍

景区介绍

乌龙山大峡谷群峰竞秀,幽深莫测。原始次生林覆盖,林木蓊郁,是天然的氧吧。该景区有国家一级景点7个,二级景点7个,三级景点19个。景区内有15公里峡谷陡峭险峻,林深篁密,形成一道绿色长廊。峡谷两岸溶洞横陈,构成一个个神秘的地下迷宫,被誉为“世界溶洞博物馆”。据国际洞穴专家考证,乌龙山大峡谷是我国最大的溶洞群。整个风景区以山、水、洞、石等自然景物为核心特色,渗透了湘西土家族悠久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乌龙山大峡谷是生态之谷。走进大峡谷,满眼绿色,河水清澈.你会深深感受到与大自然共存的宁静与旷远。

观景台

观景台

乌龙山大峡谷,我国最大的溶洞群,“世界溶洞博物馆”。乌龙山大峡谷景区是湖南省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距龙山县城35公里,景区面积41.13平方公里。

9. 湖南龙山县风景旅游区

龙山县有里耶-乌龙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湘西世界地质公园洛塔园区、“南方空中草原”八面山、湘西四大古镇之一的里耶古城、“佛教圣地”太平山、惹巴拉等知名旅游资源。龙山是秦简文化的核心区、土家文化的发祥地和红色文化的富集区,拥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土家族摆手舞之乡”“中国土家织锦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40余个国字号品牌。

10. 乌龙山旅游景点

上午游览乌龙山大峡谷的景点:惹迷洞、风洞、鲢鱼洞和飞虎洞;下午驱车前往八面山,骑马、吃烤全羊、看燕子洞;晚上还有乐队 Live 、篝火晚会,最后在轻奢帐篷里入眠。 Day 2八面山一里耶古镇一惹巴拉一茨岩塘一早启程前往里耶古镇,参观里耶秦简博物馆;中午到达惹巴拉,走过 Y 字形凉亭桥,在影视基地惹巴拉宫欣赏独特的土家族建筑,了解其民族信仰和风土人情;下午参观茨岩塘的革命根据地旧址,缅怀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