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格庄镇大薛村

高格庄镇大薛村

景区称号: 乡村旅游 (山东省旅游特色村)

境内娘娘山风景区群山绵延,峰峦起伏,山涧坡谷,苍翠葱郁,自然风光非常秀美,主要有七子连峰、老虎洞、龙爪子、马虎洞、樱桃涧等。是我国胶东地区规模较大的妈祖供奉和全真教活动区域,天后圣母宫、昊天宫等道家建筑依山傍水,如临仙境。北京白云观旭阳道长率领全真弟子10余人在此监院传道,每年组织举办天后圣母宫“两会一节”(庙会、道会,春节),秧歌、吕剧等演出活动精彩纷呈,香火旺盛,吸引游客信士纷至沓来,节假日、庙会期间游客多达上万人。村庄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生态农业,开展生态观光旅游,开设家庭客栈、农家乐旅馆、采摘园区等12家,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如莱胡参、山野菜等,初步形成农家娱乐休闲目的地。

地址:烟台市莱阳市高格庄镇大薛村

营业时间:全天

特色景观:每年组织举办天后圣母宫“两会一节”(庙会、道会,春节),秧歌、吕剧等演出活动

配套服务设施:

配备有餐饮住宿等设施,可为游客提供就餐休息

交通指南

自驾车指南:

莱高路、发埠路、青石路等省市道穿境而过,南距威青高速公路、海青滨海大道仅10公里。

停车场信息:

村内可停车

格古村在什么地方 留格庄镇都有哪些村

1. 格古村在什么地方

  查济古民居旅游景点:30.00元/人.张  备注:  1、主要参观景点有星五公民宅、宝公祠、德公厅屋、洪公祠、二甲祠、 王兆兰、查均成、王根新等民居及周边的古桥、古塔。  2、学生、未成年人、老年人、现役军人15.00元/人.张  3、残疾人、儿童免票  查济村位于皖南泾县城西60公里处。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就座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岸,绵延lO里,现存有明代建筑80处,清代建筑109处。几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雕粱画栋,翘角飞檐,其中德公厅屋、诵清堂、爱日堂等住宅更是高大宏伟、结构精致。尤以德公厅屋四柱三层牌坊式门楼,五朵斗拱屋面,略带翘角分三层覆盖门楼,古朴典雅、雄浑大方。背面以镂雕手法雕出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鱼跃龙门、狮子滚绣球等吉祥图案,手法娴熟精美。  查济村位于皖南泾县城西60公里处。 该村的村民十有八九是查姓人氏。在唐朝初年查姓人氏到这美丽诱人的地方来安家落户,繁衍生息。明末清初这里查姓人氏最多时有7万多人,依山傍水而建的徽派民居,绵延数公里。查村查姓的概况,由此可见一斑。  据查济明清古建保护协会的查克定说“为什么叫查济呢?这是因为我们姓查,同时我们祖先呢?那个时候封在查地,就在济阳县,所以,现在我们后人,各取一个字,取名查济。” 关于它的特色,有诗曰:“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寺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据说古代的查济有一百零八座祠堂,一百零八座庙宇,一百零八座桥梁,孝子坊、贞节坊、官宦牌坊十八座。村外钟秀、石门、巴山、平岑四门,有如松、青山、巴山三塔,村内岑溪、 许溪、石溪三条小河穿村而过。现在我们看见的只是陈旧破碎的景象,农妇在溪水中洗衣,狗在巷中慢走,昔日的繁华变成了今日平静的农居生活。  如今的查济更像一个熟睡的老人,在其苍桑的眉宇间透露出昔日的繁盛。查济是个规模很大的村庄,可是似乎在建村时不曾整体规划过,因此整个村子的布局略显得有些零散。在我看来这个村子像个迷宫一样,数不清的巷子让你不知身在何处,又像这里已经走过了。但查济的巷子又处处相通,七弯八拐终有出口。脚下清一色的石板路被踩磨得溜光锃亮,记录着古老的印迹。  古村老式的民居鳞次栉比,黝黑的屋瓦,浅灰的马头墙连成一片。这里的大部分房子还住人,我们像串门般随意进入居民家中转悠,主人早已习惯,自管自忙活着,多有善意的笑容但并不对我们以特别的关注,这令我们更感自在些。古宅的门框均为花岗石,屋内进深和开间都很大,屋内有“一”字形或“四” 字形天井,窗又极少,多在高处,采光通风良好。  古宅的门坊、墙裙、柱础上、窗棂和门楣上,都有精美的雕饰。栩栩如生的人物、鸟兽,雅致的山水、花卉,富有文人气息。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徽式建筑中的“三雕”,那令人骄傲的飞檐木雕、柱础石雕与高大的门头砖雕,在“二甲祠”里被集中展示。  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就座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岸,绵延lO里,现存有明代建筑80处,清代建筑109处。几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雕粱画栋,翘角飞檐,其中德公厅屋、诵清堂、爱日堂等住宅更是高大宏伟、结构精致。尤以德公厅屋四柱三层牌坊式门楼,五朵斗拱屋面,略带翘角分三层覆盖门楼,古朴典雅、雄浑大方。背面以镂雕手法雕出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鱼跃龙门、狮子滚绣球等吉祥图案,手法娴熟精美。  古雕、砖雕、木雕在查济随处可见。门 扇格的木雕、厅堂柱础的石雕、门楼门汇的砖雕,均繁刻精镂,玲珑剔透、画面各异,或花鸟、或禽兽、或人物,无一不栩栩如生;房屋结构为多进式,或三进、或四进,进间有“四水到堂”式的天井,沿天井二搂廊廓置有“美人靠”;条石砌就墙基,柱基为圆形雕石,墙体青砖、屋上黑瓦。传统的双披屋顶半掩半露,躲在重重叠叠的山墙后面。高出屋顶的山墙既可阻止火势蔓延,又具防盗作用。山墙造型丰富,有云形、弓状、阶梯式等,墙头呈翘首长空的马头状。 这些古代民居的外形全是青砖黑瓦,并非是古代查济人没有财力或不具审美意识,明清时期,查济人多在外经商.不乏富商巨贾,且查济文风极盛。查济村周围有四门三塔:钟秀门、平岭门、石门、巴山门;如松塔、青山塔.巴山塔。古朴典雅。这三座塔就是查姓家族为振兴查济文风,而于清嘉庆年间资兴建的。查济人查秉钧、查春如更是清代书画名家。  那么查济人为什么不把住宅装潢得五彩纷呈呢?原来中国封建社会对色彩的使用有着极其严格的等级区分。平民百姓,纵使有万贯家私,也绝不允许在住宅上使甩各种金碧辉煌的彩画与装饰。 “堤内损失堤外补”.虽然住宅是统一的青砖黑瓦,但聪明的查济人巧妙布局,“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民居的分布格局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景、对景等手法,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格局。房屋间有街巷相通,岑河、许河、石河三水台一的查济河逶迤穿村而流,石渠绕每家每户而过;查济河因落差较大,清澈的河水迭瀑式地流淌,沿河错落有致地建有多道拱石桥、板石桥、洞石桥,将两岸民居相连。饱经沧桑的石桥,藤萝缠绕,远望犹如碧玉横架水上,与两岸青砖黑瓦遥相呼应。据说,查济村原有108座桥、108座庙、108座祠堂。  时至今日,查济村虽历经百年风雨治桑,不复有往日风采,却仍存有红搂,天申、灵芝等15座桥和10余座祠堂、庙宇,于其中规模较大的宝公祠、洪公柯、二甲祠中的镏金飞檐、雕粱画栋中不难想见查济村的昔日风貌。 三水村中流,三塔拱四门,石桥跨河溪,两岸古建群。悠远独特的建筑文化,钟灵旒秀的山水意境,蕴育了昔日的查济人民。站在这明清古建筑群面前,我们不禁激起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自豪感,赞叹我们的祖先创建这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勤劳与智慧。

2. 留格庄镇都有哪些村

虎头湾,是根据电视剧《大秧歌》里面的地名而得名的。现在已正式把琵琶岛影视城西面的拍摄地点命名为虎头湾。虎头湾地址位于海阳市留格庄镇桃源村东琵琶岛影视城内。详情>>

3. 古格王朝都城遗址

提到古格总会触碰象雄,很多人甚至分不清两者的区别。应该说象雄和古格亲如父子:当年,吐蕃末代赞普的重孙吉德尼玛衮投奔阿里,娶了当地头人之女,之后才有了古格的缘起。  古格王国遗址所在的西藏阿里。位于青藏高原的最西端,其西、南面与印度交界,西北端与克什米尔相毗邻,北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接壤,几乎三面环山,处于亚洲大陆干燥的高原地带,平均海拔高度达到4000米。在这片土地上,早于古格王国文明存在的是更为古老的“象雄”——一个以头上长角的大鹏鸟为图腾的文明。象雄是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的发源地,先民以大鹏鸟为崇拜的图腾。古代象雄在汉文典籍中有的称为“羊同”。在唐代著名史籍《通典》的记载中说:羊同有大、小羊同之分,其中的大羊同北面与中亚的于阗相接,面积东西可达千余里,拥有八 万兵力,羊同人的发式为辫发,身穿毛毡织成的长裘,以畜牧为业,这个地方多有风雪,地上的积冰可厚达一丈有余,所出的物产与吐蕃相同,没有文字典籍,只会采用刻木记事与结绳记事的方法,但是刑法却十分苛刻。  按照《通典》作者的看法,大羊同的东面是吐蕃,它的西面是小羊同,其他的一些汉文典籍如《册府元龟》、《唐会要》、《唐书》、《太平寰宇记》等史书,对于羊同的地理位置的记载也与《通典》大体上相同。唐代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中,记载有“杨同”,与“羊同”属于同音异写,所记载的风俗物产也基本相同:“又迦什弥罗国东北隔山十五日程,即是大勃律国、杨同国、娑播慈国,此三国并属吐蕃所管,衣着言音人风并别,着衣裘毡衫靴裤等也,地狭小,山川极险。”  也有的汉文典籍称象雄为“女国”。如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四“婆罗吸摩补罗国”条下记载云,在此国的北境大雪山中,有一个名为“苏伐刺孥瞿旦罗”的国家,因为出产上好的黄金,唐人也称它为“金氏”。这个国家的地理特点是东西长而南北狭,世世代代由女人执政,所以又号称“女国”。有时虽然也让男人为主,但他们却不知朝政,只知道征战与种田。这里土地宜于种麦,畜养有许多牛马,气候凛冽,人们的性格也十分暴躁。玄奘认为它的地理位置是“东接吐蕃国,北接于阗国,西接三波诃国”。  古格王朝是在象雄王朝的旧址上建立起来的。现在一些人,把阿里称为高原中的高原、屋脊的顶峰,是高山缺氧、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的地方。这种认识和介绍是极不准确的,实际上阿里的三泉河(即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流域的狮泉镇、扎达县、普兰镇、海拔在三千六、七百米,是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农牧兼宜、商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方。古代象雄人也许不知道什么叫“高山缺氧”,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成为藏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藏族自己原创的原始宗教——苯教,正是从这里发源,传遍了青藏高原。称为群山之祖、万水之源的冈仁布齐、玛旁雍措湖则是藏族最想往的圣地。  从古至今阿里历史的脉络十分清晰。藏、汉史书上的关于阿里的历史资料可以相互对照、补充,根据这些资料,阿里历史发展的脉络如下:  (一)象雄(羊同、女国)时期(远古~644年)  (二)吐蕃统治时期(644~841年)  (三)吐蕃后裔建立诸王国时期(935年~17世纪)     1、普兰王国(935年~与古格王国的历史相互交叉)     2、古格王国(10世纪中叶~1635年)     3、拉达克王国(10世纪中叶~1683年开始脱离西藏)     4、雅则王国(12世纪~1801年)  (四)噶丹颇章(原西藏地方政府)统治时期(1683~1959年) 参考资料: http://www.tibetculture.net/httl/2010gg/xgbj/201011/t20101104_765657.htm

4. 母格古村落

中国唯一母系氏族村:里加咀村  川滇交界处的摩梭人聚居地,至今仍可看到早期母系氏族的缩影。我曾到过一个小村庄,村里只有28户人家。小村庄当年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因此得名——里加咀(摩梭语译音),意思是“中间休息的地方”,或“灵魂聚居的地方”。因交通极为不便以及艰苦的生活条件和特殊的习俗,鲜有外人抵步或能驻足此地。   在远古时候,摩梭人属古羌族部落的游牧者,从黄河、赐之河、湟河三河之间的青海一带向南迁徙,最终定耕定牧在云南和四川等地。摩梭人没有文字,但有自己独立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里加咀村是中国境内唯 的、也是保存最为完整的摩梭母系氏族生活形态的一个古老村落。每个大家庭都是由有母系血缘关系的成员们组成,她们都是一个始祖母的后裔。   每一个母系大家庭既是母系血缘的组织,也是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半耕半牧的劳作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大家庭的劳动分工很明确,每个成员都自觉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劳作,从没有无所事事的人。

5. 古格王国遗址在哪

古格王国遗址是一座高原古城,位于西藏阿里札达札布让区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占地约18万平方米,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为研究西藏历史和古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古格王国历史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吐蕃王朝的晚期。古格王国对内发展生产,与邻国打仗,都需要人力、财力,但随着藏传佛教势力的扩大,国王与佛教首领之间的矛盾日愈尖锐,导致战争,最终灭亡。1961年,古格王国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从1985年被考古发掘后,在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造像、雕刻及壁画是这个神秘王朝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现古格王国旅游的非常受人欢迎。

6. 古格王朝遗址在哪个县

1985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组织的考察队展开了一系列收获巨大的考古工作,消亡了350年的王国突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行者。

近十数年间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雕刻、造像及壁画等揭开了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纱。

南京高淳最美7大古村古镇 高淳旅游景点大全

江苏南京高淳区。

历史文化名城,境内薛城遗址是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古村落,伍子胥率部开凿的胥河是世界上最早并且仍在发挥航运作用的人工运河

这片土地上不少古村落古镇,时光沉淀记忆丰厚,一起来看看高淳最美7大古村古镇,你去过几处?

高淳旅游景点大全

1 高淳老街

高淳老街是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街,是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这里有江苏省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被誉为“金陵第二夫子庙”,有“金陵第一古街”之称;自宋朝正式建立街市,至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

街道挨肩接踵的民居,木结构的门窗,凸显着徽州特征;街面两边用青灰石铺设,整齐美观,色调和谐;两边店铺,极少有其他古镇那些旅游纪念品之类,经营的都是高淳本土的特产,少了浮躁的商业气息。

2 固城古镇

固城古镇位于高淳区固城湖东岸,早在春秋时期吴王余祭就曾在此建濑渚邑,筑固城,土垣坚实,有“固若金汤”之称。其城比金陵邑海早208年,堪称南京地区第一古城,后还被楚占为行都,这里的“固城烟雨”、“花山樵唱”等名景曾为历代文人雅士所颂咏。

固城文化遗产丰厚。朝墩头遗址固城遗址玉泉寺、刘家陇万寿台戏楼、双女坟名胜古迹声名远扬;伍子胥与浣纱女的故事、民歌《华山畿》的传说、崔致远与双女坟的传说、花山白牡丹的传说家喻户晓;固城武五猖、石山脱尾龙、桥头大马灯等传统舞蹈流传很久,民俗活动独具吴风楚韵的地域特色。

3 漆桥古村

位于高淳区东北部,四面环水,超然独处,别样静美且古朴的村落。

古漆桥始建于汉。汉代前称“南陵”。西汉末年,丞相平当为了躲避王莽之乱,辞去官职后,携带家眷来此隐居。为了方便族人通行,在河上修建起一 木桥。史书载该桥被‘施以丹漆’,因为漆在古代的时候,是一种很名贵的材料,当地人就把这座桥称为‘漆桥’,把这条河称为‘漆桥河’,把此地称为‘漆桥’。

漆桥自汉朝以来就是连接苏南、皖南的交通要道。古时桥南、桥北建有进出的关卡城楼,是古驿道的必经之处。宋代岳家军曾在此筑城,与金兵在此反复鏖战。如今漆桥的北关门城楼也已复建,古荐古色,尤为引人注目,已成为高淳的一处旅游景点。

过去漆桥主要以河连接水上交通。来自溧水县枕头山南麓、龙墩河与栗山之水,经漆桥河流入同城湖,全长13公里。作为水路和陆路的交汇之道,漆桥长年商贾如云,购销两旺,为高淳著名集市。

保存至今的漆桥老街,全长500米,东、南、西三面环水,外围纵长1000余米。主街弧型延伸,巷道对称,整个平面布局类似蜈蚣型。

深入这里的街巷里弄,探首凝望,不少老式住宅的面墙,仍保留了砖砌对称气流通风窗,俗称“眉高眼低";富户人家门位砌厚墙,外有门罩,内设“门池’’和防盗撑门杠龛,这类明代造型,作为江南古民居风格已稀有难觅。

散步老街上,两侧老房的屋檐外挑,门楣雕有精美的纹饰,显得古灵沧桑,一些窗棂门眉虽透着久无人居的朽拙,却更让人浮想那2000年时光交错的曾经……汉代古桥、宋代古井、明清建筑历历在目,最老的房子建于元朝时期。

鲜为人知的是,漆桥是除山东曲阜以外规模较大的孔氏后裔聚居地。自孔子后人54世孙孔文昱在漆桥定居以来,孔氏后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江南形成了庞大的孔氏体系,至今已有700多年。当街的“江南孔府堂”建造年代久远,几经战火又几番修缮。堂内有孔子直立铜像一座,还有“忧道不忧贫”的祖训条格。

孔氏家族“崇儒重道,重义轻利”的家风对漆桥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形成了当地淳朴重义的民风。并濡养了一代又一代漆桥子弟。

4 汤家村

东坝的汤家村古意盎然,村域面积80余亩,现有清代建筑二十余处,其中,东坝戏楼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汤裕国故居、汤裕照故居、汤红兵故居被列为《高淳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

东坝大马灯是汤氏(汤家特有)传承至今最完整的代表作,堪称“江南一绝”。东坝镇2011年1月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5 大山

提起高淳,很多人会想到“慢城”,而大山村就是这慢城的标志之一。青山绿水、野花烂漫,加上特色鲜明的古民宅点缀其间,令人心驰神往。

大山村坐落于群山之间,宁静而美好。两山一庙一戏台,六塘两库一古井,古村古树古建筑,新容新貌新风尚。说的就是这里。

行走在乡村小路上,你能看到慵懒的时光在这里慢慢流淌。始建于明朝年间的高淳文峰塔、大山寺就坐落在这个美丽的村落,也值得寻访。

6 西舍村

西舍村位于桠溪街道跃进村,村域面积160亩,村庄四周耕种良田,自然水系通达。西舍村曾是溧高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大本营和策源地。

西舍村成村于南宋时期,建筑主体多建于清朝末期、民国初期,已有百多年历史,其古建筑众多,大多保持晚清民宅风格,目前相对完善的遗址有芮氏祠堂、张巡纪念馆、观七公祠、孝义堂、小祠堂、崇义庵、溧高县县委县政府、警卫营、区公所、财经局。

7 垄上村

东坝街道青山村垄上自然村,因位于垄上而得名。村子四周为茶园、林木、水塘所包围,村内树木青翠,灰墙黛瓦,老旧建筑韵味古朴,如一方隐蔽、静谧的“世外桃源”。

2017年成为省特色田园乡村首批试点村之一,植入田园居住、文创艺术、逛逛体验,打造自然清淡的慢生活

信息来源互联网,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

《新泰市村落地名志》汶南镇大官庄村

摄影制作:新泰市航拍协会《新泰市村落地名志》摄制组,素材均有各村村委提供

更多《新泰市村落地名志》文章和全景图,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地名志》查看

本文编辑:新泰市航拍协会《新泰市村落地名志》摄制组

大官庄村隶属于新泰市汶南镇,位于新泰市区东南8公里。元宝山(原长岭山)南麓,东面是鲍庄河、京沪高速公路从这里穿过,西面是渭水河、南邻205国道和嶅阳古镇,村北两公里是青云山旅游区,气势宏伟的三官庙悬挂于山半腰悬崖峭壁之上,里面供奉着民间信仰的三元大帝(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此庙始建于明末,几经破坏与重建,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当代人的科技壮举。

大官庄村,始建于明末清初,最早叫观庄。“观”顾名思义,因该村地势较高,纵观周围,一览无余。战争年代,曾为兵家必争之地。一九四七年,国民党五十九军曾在该村驻扎半月之久,大部队驻北岙阳村,唯独军部设在本村。只因其地势有利,易于发现敌情。另一说法:因该村地处交通要道(官道)常有官员经此,官庄由此得名。又因该村坐落于长岭山(现改为元宝山)南麓,后改名为长岭官庄。后为区别于村东南一较小的官庄,改名为大官庄。

本文仅供参考,最终订稿以中共新泰市委宣传部,新泰市民政局发行画册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