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革命纪念馆

建宁县革命纪念馆

革命纪念馆

了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对人民群众和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1959年7月,建宁县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旧址(毛泽东、-同志旧居)为依托,成立了建宁县革命纪念馆。1977年,国家文物管理局拨款,修复了"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同志旧居)。1991成立建宁县博物馆,与纪念馆合署。

1985年10月,纪念馆所辖的"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旧址和"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纪念馆又分别被团省委、三明市委确定为全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6月纪念馆被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7月被共青团福建省委、少先队福建省工作委员会确定为省少先队雏鹰训练基地。建宁县革命纪念馆为三级达标纪念馆,纪念馆占地总面积为28700平方米,现有"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旧址(毛泽东、-同志旧居)、"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同志旧居)两处复原陈列和《建宁革命斗争史》、《建宁历史文物》、《-同志生平》三个专题陈列馆,长年对外开放。

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旧址:位于建宁县革命纪念馆内,原是天主教堂,1926年由德国传教士设计建造。旧址占地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前部为两层楼房,后部是祈祷厅。1931年5月31日,毛泽东和-同志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解放建宁,歼灭-刘和鼎师7000多人,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最后一仗的重大胜利。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位于县荷花宾馆内,又称"小白楼",木构白壁,两层带走马廊楼房。在此期间,-、-同志在建宁指挥红军作战,使建、泰、黎苏区迅速发展,领导群众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和发展经济,为巩固和扩大苏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现旧址一楼为《-同志生平》专题陈列,二楼为-同志住处复原陈列,并展出一些实物、资料照片等。建宁革命史陈列馆:该馆面积为800平方米,1984年10月1日开放,共有8个展厅,陈列内容为:一、建宁革0据地的创建;二、建宁苏区建设;三、"左"倾危害,建宁苏区丧失;四、历史的丰碑。整个陈列较系统地反映了建宁苏区的创建、发展以及红军战略大转移后建宁人民继续坚持斗争的历史过程。该馆共展出图片、资料、实物近400件。

革命纪念馆门票:5元

具体地址:建宁县溪口街49号

咨询电话:0598-3982591

还原三年游击战 岗垅革命纪念馆福建宁德老区村开馆

图为岗垅革命纪念馆建成开馆。 吴苏梅 摄

中新网宁德10月15日电 (吴苏梅)福建宁德市寿宁县犀溪镇甲坑村地处闽浙两省三县交界,在闽东三年游击战期间,粟裕、叶飞、范式人、叶秀蕃、范浚等革命先辈先后来到这里开展革命活动,甲坑村群众与红军一起捍卫红色政权,涌现了300多名革命勇士。

当地官方介绍,其中有名字记载的革命烈士就有61人;村中留有红军洞、军服厂、军工厂、医疗所等红色遗址及7处省级保护革命旧址。

以甲坑村为中心的岗垅地区,是三年游击战时闽东红军重要的大后方和依托地。14日,岗垅革命纪念馆建成开馆,为闽东革命根据地再添一个重要红色新地标。

图为参观岗垅革命纪念馆。 吴苏梅 摄

当天,粟裕、叶飞、范式人、阮英平等闽东革命领导人的后人来到甲坑村,为纪念馆揭幕。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陈增光、阮英平烈士亲属代表阮朝阳,革命先辈亲属,宁德市政协副主席陈美莺,以及党史专家、甲坑村烈士后代等人出席开馆仪式。

岗垅革命纪念馆是“红色甲坑 烽火岗垅”红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烈士广场、革命广场、红军洞等已经建成并向社会免费开放参观。官方表示,岗垅革命纪念馆以人民的视角还原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用展陈、纪录片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了闽东红军和岗垅人民的英勇事迹。

据介绍,2019年,由寿宁县政府主导,北京麦田慈善基金会捐助,甲坑村推出了岗垅革命纪念馆及纪念基地建设项目,许多革命者后代也自发参与纪念馆的策划、设计工作中。两年多来,他们采集口述历史,拍摄革命群众影像,为地方革命史留下珍贵影像。

在纪念馆建设过程中,革命后代及乡贤出资、出力。甲坑村烈士后代缪寿建发起岗垅纪念基地项目,积极参与收集父辈故事、纪念馆策划建设;犀溪镇乡贤叶在富为基地建设慷慨解囊,捐资100万元;许多甲坑村人直接作为工人,参与场馆和基地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缪寿建倾力参与甲坑旅游规划,捐助1500万元进行项目建设,并主导了岗垅革命纪念碑、游击队哨口岩、红军洞和部分革命遗址的修缮。

为推动红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犀溪镇积极融入寿宁县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将甲坑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纳入廊桥文旅小镇项目建设核心规划,围绕岗垅革命纪念馆、红军洞、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旧址,打造能满足200个学生研学、食宿、社会实践体验等的红色教育基地。

官方表示,同时依托当地幽、险、奇、峻、幻特色,将众多红色遗址串接起来,形成红色教育体验游线路。(完)

奇台县革命烈士事迹纪念馆建成并向社会免费开放

文丨王新君 卢春林

7月21日,奇台县革命烈士事迹纪念馆建成并向公众免费开放。

奇台县革命烈士事迹纪念馆占地面积1120平方米,座落在奇台县人民公园内,分A馆和B馆,纪念馆布展工作从2012年启动,经区州县多次评审评定,于今年“八一”前建成并向公众免费开放。

奇台县革命烈士事迹纪念馆解说赵红说:“正是有了这些先烈们才有了我们美好的今天,我们应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率先垂范,廉洁自律,在十九大春风的吹拂下,为了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奇台县革命烈士事迹纪念馆展区650平方米,包括进军新疆,大沙坡战斗、柳洼梁战斗、六棵树战斗等11个单元,追溯展示了1951年大沙坡战斗中牺牲的40名烈士、1958年六棵树剿匪战斗中牺牲的21名烈士、柳洼梁等剿匪战斗中牺牲的8名烈士、中共奇台县第一任书记王克森等建国初期在地方建党建政中牺牲的3名烈士、以及1980年以来牺牲的7名烈士的英勇事迹。

奇台县机关干部张惠说:“通过解说员介绍奇台县六棵树、柳洼梁战斗,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会踏着他们的脚步继续前进。”

玛依努尔是西地镇桥子村村民,从小就从父亲那里听到了许多革命烈士的事迹,今天来到纪念馆参观,更激发了她对人民军队的热爱和对无数革命烈士深深的敬意。

据了解,奇台县烈士陵园始建于1963年,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区面积19.15亩,分烈士陵墓、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广场和烈士事迹纪念馆四个区域, 安葬烈士79名,是昌吉州成立最早的烈士陵园,从2014年开始,奇台县按照国家级烈士陵园的标准,投资5300万元,先后对烈士陵园进行了改造提升,把烈士陵园建成了肃静、祥和、怀旧、开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预计我县今天夜间到明天小雨转中雨,西北风4-5级,北部局地阵风7-8级,气温18℃到30℃;上山区小雨转中到大雨,西北风4-5级,山区局地小雨转大到暴雨,气温15℃到24℃.26日多云,气温13℃到23℃;上山区气温11℃到20℃.27日晴转多云,气温11℃到26℃,上山区气温11℃到22℃.

责任审核|陈艳萍

清涧革命纪念馆游玩攻略 清涧县革命历史纪念馆

1. 清涧县革命历史纪念馆

延川路遥纪念馆门票10元每人。

路遥故居门票为10元每人,开放时间为上午8:30-下午16:30。

路遥故居位于陕西延川县郭家沟村,距延川县城有5公里,在延川到延安的国道210边。这里是路遥伯父的家,也是路遥自7岁时,从清涧父母家过继给伯父的路遥真正的家。故居在沟口的崖畔平台上,实在是简陋之极。故居由两处房子组成。一处是纪念的,有7孔窑,是陈列路遥作品、播放路遥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室及追思路遥的名人题词陈列室。

2. 清涧县革命历史纪念馆电话

在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

3. 清涧县红色革命

杨家沟坐落在由重重黄土山梁“包围”而成的深沟里,距离榆林市米脂县的县城20公里。如果不是毛主席和党中央曾在这里驻扎了4个月,也许它也和其他地方一样,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古村落。

故事要从抗日战争胜利开始讲起。长话短说,抗战胜利后,对共产党忍耐多时的蒋介石很快就调转枪头,欲把中共这个曾经的“抗日盟友”除之而后快。当时,国民党拥有430万装备精良的正规军,是共产党人民军队数量的3倍多。兵强马壮的国民党军队步步紧逼,而共产党节节退缩,连革命中枢延安都失守,毛主席率领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开始第二次“长征”——在陕北的黄土地上周旋长达1年零5天,行程1千公里,这就是党史上有名的“转战陕北”(1947年3月18日-1948年3月23日)。

杨家沟就是毛主席及党中央等转战陕北期间居住时间最长的驻留地。据统计,转战陕北期间,毛主席及党中央等走过了12个县,驻留了38个村庄,时间最短的仅几小时,大多不过一两天,而在杨家沟,他们住了长达4个月。

1947年3月18日,毛主席及党中央等撤离延安,“流动”在清涧、子洲、靖边、横山等今榆林辖区县一带,经过大半年的“奔波”,赶在冬季严寒降临之前,这年的11月22日,他们离开“东方红”的故乡佳县,600余人转移到了米脂杨家沟这个全国有名的“地主村”,在这里度过了严冬,直到第二年3月21日才离开杨家沟。

两天之后毛主席及党中央等便从榆林市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离开了“庇护”他们长达13年的陕北。随着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守转向战略进攻,中国共产党最终扭转局面,迎来最后胜利。杨家沟作为历史转折时期的“指挥中心”,由此也享有了重要的地位——“新中国的曙光从这里升起”。

4. 清涧起义纪念馆

李子洲被叛徒出卖了

李子洲(1892—1929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陕西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和卓越的组织活动家,曾先后参与组织领导了清涧和渭华武装起义。1929年1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与敌人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同年6月不幸病逝于狱中,时年37岁。

  为了缅怀先烈,1944年2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在李子洲的家乡绥德西川及附近地区,新辟子洲县,以志纪念。

5. 清涧县革命历史纪念馆简介

路遥荣获“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称号。“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位于陕西省清涧县石咀驿镇王家堡村的路遥纪念馆,用展品真实再现了路遥的一生。

6. 清涧革命纪念馆介绍

正常开馆。疫情期间短暂闭馆。

枣林则沟纪念馆,亦即枣林则沟会议旧址。

1947年3月29日至31日,毛泽东和中央前委、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期间在清涧县枣林则沟居住过2天。党中央在枣林则沟村召开中央书记处紧急会议,史称“枣林则沟会议”。会议对 解放全中国有重要意义。

7. 清涧县革命烈士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地区建立的一支工农武装部队。其主力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第二十七军。

最早始于1927年10月12日,由共产党员唐澍(唐东源)、李象九、谢子长(谢浩如)、白明善(白乐亭)、白自强、白锡龄等以党组织掌握的陕北军阀井岳秀部第十一旅第三营为主力,联络其他几个连的千余官兵在陕西省清涧县发起的清涧县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1935年9月,红二十六、二十七军与由鄂豫皖根据地转移到陕北的红二十五军在延川县永平镇会师。不久三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副军团长刘志丹,政委程子华。10月,红十五军团取得劳山战役胜利后,并同到达陕北的红一方面军在吴起镇会师。11月3日,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

1937年9月陕北红军部队同其他红军部队一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

1、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

1927年10月,唐澍、李象九、谢子长等人在清涧发动陕北军阀井岳秀部十一旅(石谦旅)部分官兵起义。同年12月,起义部队在韩城宣布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总指挥唐澍,副总指挥谢子长,参谋长阎揆要。部队隶属中共陕西省委领导。1928年1月起义部队在二次攻打宜川时失败。

2、陕东赤卫队

1928年4月,中共陕东区特派委员会为加强渭华地区的农民武装力量,分别从渭南、华县抽调了40余名党、团员和积极分子到驻洛南的许权中旅学习军事。4月下旬,许权中旅中共组织派共产党员李大德率领在许旅学习军事的渭华地区人员返回,以“踏团”的名义在渭华地区进行武装活动。不久,陕东特委正式将其命名为陕东赤卫队,李大德任大队长,薛自爽任副大队长,冯养浩任党支部书记。赤卫队下辖三个分队和一个大刀队,共100余人,隶属中共陕东特委领导。陕东赤卫队成立不久,移驻渭南塔山一带,在打击渭华地区的反动势力,配合工农革命军进行反“围剿”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渭华起义失败后,陕东赤卫队随工农革命军一道撤往洛南山区,在洛南保安战斗中被打散,队伍解体,主要领导人薛自爽、李大德等在战斗中牺牲。

3、工农革命军

1928年4月,陕西地方军阀趁冯玉祥在河南与奉军及河南地方军阀交战,冯玉祥在陕军事力量空虚之机发动了反冯战争。5月,由中共组织控制的许权中旅被李虎臣调往潼关参加反冯战斗。5月10日,李虎臣部在潼关北山被冯玉祥部击败。当晚,唐澍、刘志丹等人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率许旅一部撤出战斗,向渭华地区进发。部队到达华县瓜坡镇后宣布起义,成立工农革命军,唐澍任总司令,刘志丹任军委主席,廉益民任政治部主任,王泰吉任参谋长,吴浩然任军党委书记,许权中任总顾问,杨晓初任财政经济委员。工农革命军下辖四个大队,一个骑兵分队,一个赤卫队。赵雅生、武丕谟、谢浩如、雷天祥分任大队长,张汉泉任赤卫队队长,许权中兼骑兵分队队长,全军近千人。工农革命军成立后,开往华县高塘,与渭华地区的农民起义相结合,很快形成了以华县高塘、渭南塔山为中心的红色武装割据区域。同年6月,冯玉祥在取得潼关战役胜利后,调集3个师的兵力及地方武装,对渭华起义的中心区域进行军事“围剿”。工农革命军虽经英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撤离渭华地区,转往洛南山区。主要领导人唐澍、吴浩然等牺牲。同年8月,部队由许权中率领进入河南邓县后,被当地红枪会 散。

4、澄城县西南区农民问政总团

1928年5月,中共东府特委为配合渭华起义,领导发动了澄城及邻近地区农民起义。期间,以当地红枪会组织为基础,成立了澄城县西南区农民问政总团,马坤斋、马师古为常委,王育真为秘书。同年7月,起义农民将韦庄驻军赵桂堂部驱逐出境,斗争取得胜利,农民问政总团自行解散。

5、旬邑游击队

1928年5月,中共旬邑区委根据陕西省委的指示,领导发动了旬邑起义,建立了400余人的农民武装。同年底,由于国民党军队的镇压,起义失败,保留下来的部队由共产党员程百印、程双印、吕振邦等领导,成立了旬邑游击队,在旬邑山区进行武装斗争。游击队隶属中共旬邑区委领导。总指挥程永盛,队长吕振邦,副队长程双印。1932年初,旬邑游击队编入陕甘边游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