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泰杨氏宗祠

长泰杨氏宗祠

长泰杨氏宗祠,俗称杨海纪念堂,位于长泰县武安镇城关村后庵,始建于唐代,原为杨海居住的一所简陋平房。明代,杨海的后裔杨复一在原址扩建为杨海纪念堂。杨海系唐文德元年(888年),朝廷诰封的武胜场大使。至南唐保大十四年(955年),“场”升为“县”,取名长泰,属泉州府管辖。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邑原任武胜场大使杨海等,,长泰杨氏宗祠,长泰杨氏宗祠简介,长泰杨氏宗祠-漳州市长泰县长泰杨氏宗祠旅游指南

宗祠里的故事丨石狮市曾坑杨氏宗祠

红木金堂号定制微信:15179326266

冬至前夕,曾坑杨氏宗祠张灯结彩,张贴红联。杨氏族人备好丰盛祭品,举行一年一度的祭献福德正神、祝天、祭祖等系列仪式。在什音礼乐的伴奏下,主祭、陪祭就位,净手,披红,焚香,鸣炮,下跪,叩首,“东班进、西班献”。“东班、西班一唱一和”的程序分别多达77道,两厢配合默契,庄重又热烈。

“惟公元2016年12月12日岁次丙申年十一月十四日,晋邑南门外十九都金曾杨氏宗祠,本村主祭杨华强及旅菲、港、澳、台诸裔孙,谨以牲醴、香烛、宝帛、果品、庶馐之仪,昭告本宗祠开基及历世祖考、妣孺人案前敬曰:古宅繁衍,荟萃群贤,内外咸兴,神州渊源,祖德宗功,瓜瓞绵绵……始祖福泽,庇荫无边,合族均安,祯祥万年,敬献吾祖,在天之灵,永著遐迩。伏祈,尚享!”主祭诵读的祭文古风经典。

担任这次冬祭主祭的杨华强先生表示:“福建省人民政府已经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中,明确把泉州祭祖民俗列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泉州祠堂文化作为闽南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必将在构建和谐社会及对台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大作用。不久前,我们曾坑杨氏在祖先面前掷信杯,荣幸地赢得丁酉年十月初一奉迎“杨氏开派祖先杨震神像”的独家资格。通过今天的祭祖和明年的“迎祖公”等一系列仪式,我们将进一步缅怀东汉廉吏杨震、闽学鼻祖杨时、礼部尚书杨景辰、进士杨世仕、举人杨浚等列祖列宗的丰功伟绩,激发所有杨氏宗亲光宗耀祖、继往开来”。

中华杨氏源流多元,得姓过程有“三封杨侯”之说。其中一种传说是周朝周襄王封晋武公(姬称)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杨伯侨誉为杨氏的受姓始祖之一。杨伯侨裔孙杨震(54—124),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人,东汉名臣,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尊为“弘农杨氏一世祖”。581年,杨震第十四世裔孙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杨为国姓。唐僖宗光启二年(886),杨震第二十五代裔孙杨安隐随王审知入闽。

曾坑杨氏宗祠里的祝天仪式

据《温陵晋邑芙蓉杨氏宗谱》记载,入闽始祖杨安隐,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县传庆乡海下里。杨安隐生2子:长子杨逸、次子杨肃。杨逸之子杨明珠历任吏部给事、右侍郎。唐光启年间(885—887),杨明珠恐为族人所累,商于父祖,遂举家偕郡行营兵马詹敦仁、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南迁入闽。杨安隐殁于仙游

杨肃奉母居南安市高美村,结庐倚山,学医有成,闻名朝野,因治愈太后疾病,诰封太乙真人。杨逸居晋江芙蓉里(今晋江市罗山街道后洋社区),尊为“芙蓉杨氏一世祖”。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后洋人杨景辰(1580-1629)高中进士第二名,天启七年(1627)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翌年升为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位至极品,即闻名泉郡的“后洋相国”。

曾坑,又名金曾、曾边、曾里,元以后隶属晋江县十九都,今属石狮市湖滨街道曾坑社区。曾坑杨氏现有3600多人,约占全村人口(其他有施、王、陈、刘等10多个姓氏)的四成,系曾坑第一大姓。《曾坑杨氏家谱》载,芙蓉杨氏第十九世杨致政和杨彦忠两位堂兄弟均为开基曾坑杨氏的始祖,系芙蓉十六世杨克佳(1330-1416)的曾孙。杨致政肇基厝头,杨彦忠肇基路头。

杨致政之孙杨寿亭生4子:杨尧仁、杨宜石、杨诚显、杨东园。前3位居厝头,分3房8祧。杨尧仁为长房,传6祧;杨宜石、杨诚显为二、三房,各传1祧。杨东园出承伯父杨瑞亭,肇基杨园,再传2房。杨尧仁、杨东园2支已传21代;杨宜石、杨诚显两支传19代。

杨彦忠之孙杨见石生3子:杨逢亨、杨逢利、杨逢贞,居路头,分3房。长房后裔分2支;三房后裔分支晋江市池店镇古福村。路头已传20代。

曾坑杨氏主要外迁地有福州厦门惠安、晋江、石狮台湾香港澳门等地,以及菲律宾越南等世界各国。

现《曾坑杨氏家谱》有6册(厝头、路头、杨园各2册),明末初修。清雍正十三年(1735)杨尔曜,同治八年(1869)杨浚,同治十二年杨庆霖和1993年东石人杨崧岳分别主持重修。《家谱》记载了杨仕服(康熙乙酉年生)等等迁居台湾的史料,原乡宗亲期望台湾同胞看到本文后,能早日还乡寻根谒祖。

芙蓉杨氏从二十一世起昭穆:生夫甫可伯、庆侯尔宗,孙世文人思、式位元公。时明光祖范、敦贤克孝,建业振家声、铸礼陶诗。

曾坑杨氏从八至十七世昭穆:明(尔)朝仕元文,光昭世子孙。曾坑杨氏十四世杨浚续编新昭穆(从十八世起):华国景勋猷,祖武能绳燕翼,远贻百代;传家承道学,儒宗永继鸿图,长葆三山。续编新昭穆作为楹联镌刻在杨氏宗祠的将军柱上。

曾坑杨氏宗祠大厅高悬时任全球董杨宗亲总会理事长杨清钦敬贺的“进士”“文魁”等金字匾额。尽管清代曾坑族人为杨世仕、杨浚、杨世臻、杨子纶等宗贤敬立的“进士”“举人”等匾额现已无存,但曾坑杨氏永远铭记他们引以为豪的历代名贤:

杨世仕,字冠英,曾坑杨园村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巳丑恩科武举人,光绪十六年庚寅科武进士。

杨浚(1830-1890),又名昭铭,字雪沧,号冠悔道人。祖籍曾坑路头,后迁福建侯官。清咸丰二年(1852)中举,同治四年(1865)任内阁中书,及国史、方略两馆校对官。曾为左宗棠幕僚,随征甘肃。同治八年(1869)起,应台湾首富板桥林家、台湾施琼芳施士洁父子进士、“开台进士”郑用锡之子郑如梁、淡水厅官方等的邀请,多次渡海赴台开展文化交流,纂修台湾《淡水厅志》《北郭园全集》。晚年致力讲学,培育英才,曾任教于漳州丹霞书院、漳州霞文书院、厦门紫阳书院、金门浯江书院。著有《冠悔堂诗文钞》《冠悔堂楹语》《杨雪沧稿本》等。

杨世臻,字寿慈,曾坑杨园村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戊子科举人。

杨子纶,字廷经,曾坑杨园村人,清宣统二年(1910)庚戌科举人。

杨寿慈,举人,闽浙总督。

现代知名的乡贤主要有:杨孙岱(菲律宾董杨宗亲总会发起人)杨孙西(全国政协**)杨岳(空军师级军官)杨孙胜(国务院交通部高级工程师)杨华鸿(世界杰出青年华商)杨华勇(香港太平绅士)杨丽婉(多次破世界纪录的残奥会金牌获得者)等等。

曾坑杨氏宗祠坐落于厝头自然村西南角,始建于明末,坐东北面西南,大门朝向钟灵毓秀的历山(俗称狮子山),地势前高后低,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包括石埕围墙),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清乾隆年间重建。清同治八年,举人杨浚牵头重修。1993年,旅菲金曾杨氏同乡会会长杨华彬率先捐资菲币150万比索,热心牵头重建,其余资金(菲币228.6万比索)均由旅菲乡贤捐输。1994年举行落成晋主庆典。

杨孙西博士(中)创办石狮一中,并身体力行支持石狮一中发展

宗祠保留明清南宫殿式古建筑风格,石木结构,二落三开间,前落门厅三川脊式硬山顶,后落祀厅气势轩昂,中有宽敞透天的深井。大门额石镌刻繁体金字“杨氏宗祠”,字体飘逸灵动,富有神韵。大门门柱镌联“唐启芙蓉祖德千秋远;明开曾里流源百世长”以此标明曾坑杨氏始祖开基朝代及迁徙源流。门后上方嵌石刻“冠雀衔英”告诫族人要永怀感恩报德的家风。两边门分别嵌书“孝悌”“道范”“忠信”“儒宗”。门前立一对石雕麒麟,既显示门庭高贵,又镇宅避邪。

宗祠的墙壁、屋脊、梁柱与窗棂,饰有木雕、瓷雕、石雕、泥塑等各式图案,有英雄人物、珍禽猛兽花鸟鱼虫等各种祥瑞图像造型,动感十足,富有吉祥寓意,既让人获得缤纷绚丽的视觉体验,也从灵魂上得到净化升华。宗祠石柱均镌刻颂扬杨震、杨时等先贤功绩的联文:“东汉夙著廉明史;南闽先开理学宗”“百代衣冠文武;一堂俎豆春秋”“名德尊荣联七世;节廉焜耀映三台”“家声自古无三惑;祖训于今尚四知”“功懋东迁封土姓;节高南史郤金石”“关西夫子派;芙蓉宰相家”“忠贞承世德;孝友著家风”。杨浚为曾坑古祠编撰的颂扬杨氏先贤的“三洞门前渡世,有木筏沙棠,脱诸苦难;百花桥上树人,得和风甘雨,发大吉祥”“大海正携琴,互答好音,片席忝居二岛长;名山乃负笈,商量旧学,一灯有味廿年前”“梁室重留盘,盛馔常供,千里名驹称少保;潼关曾种菜,遗清犹在,四环神雀报司空”“荐士擢袁朱,南渡屏藩,东宫师保;抡才冠元白,鲤庭桃李,鸾掖文章”“湘水鉴臣心,铁笛传歌,羽氅荣过五色诏;金华邀睿赏,冰瓯涤笔,御屏宠注十联诗”“拜道南祠,脉络三传,罗李考亭皆后起;读盈川集,权舆四杰,王卢临海本同科”等6幅传世楹联不见踪迹。在此次祭祖时,族人张贴数对红联以示祝福:“勤学宗风三立雪;廉明祖德四知金”“振家声家人家室承家教;兴世业世子世孙识世情”“衔鳣毓瑞同奋进;冠雀衍环齐腾飞”。

天井两侧回廊镌刻1993年的《宗祠重建落成碑志》。祀厅两侧嵌有“智勇均齐备,保驾出幽州;忠义皆齐全,捐躯为帝业;巾帼出英雄,飞戈破重阵”等16幅影雕壁画,杨家将人物形象形态各异,神情独特,个个威猛果敢,生动再现南宋杨家保家卫国的感人事迹,堪称这方殿堂的守护神。这些引经据典的楹联和精美雕刻,既是历史的记录,又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杨氏家族的风雅礼学和良好家风,让后人畅享历史记忆和人文情怀。

后寝系供奉杨氏列祖列宗的神龛。神龛格栅透雕着“杨家将一堂忠义”传奇故事的鎏金木雕,神态栩栩如生,色彩金碧辉煌。龛前烛火通明,香烟缭绕。神龛上方正中高悬阴刻4个烫金大字“清白传芳”的黑底木匾,匾额下面横有阳刻“四知传芳”4字的红月梁。“四知”典故源于东汉廉吏杨震。据《资治通鉴》载:当杨震从荆州刺史转任东莱郡太守的赴任途中,途经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带着十斤金子来赠送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送金这件事在夜里没有人会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退。杨震后世遂以“四知”为堂号勉励族人廉洁自律。

曾坑杨氏不仅在宗祠里,而且在自家民宅大门上,郑重地镌嵌“四知传芳”鎏金匾额,世世代代以“四知传芳”为家风祖训,时时刻刻以“四知传芳”为立身之本!

关注弋横杨氏宗亲会,族人在等你

​泰国符氏祖祠代表团拜访佛山南海五大符氏宗祠

泰国符氏祖祠代表团

拜访佛山南海五大符氏宗祠

广西博白符力文报道,

深秋时节,秋风送爽!富饶驰名的广东佛山显得格外的美丽!佛山南海的云山祖后裔的符氏宗亲们一片欢腾。

2019年11月1日-3日,泰国符氏祖祠宗亲代表团拜访佛山云山祖宗亲会。香港湛江雷州肇庆,广西博白,广西贵港等地的符氏宗亲也受邀请共同参加本次联谊活动!11月1日,泰国祖祠代表团由符明副理事长带队早上从曼谷出发,下午抵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佛山云山祖宗亲会耀万宗长亲自带队机场接机,下午四点半受邀请的各地符氏宗亲一起相聚佛山南海丹灶沙滘村符氏宗祠共同欢迎远道而来的泰国符氏亲人。整个沙滘村庄一片热闹,欢乐,喜庆的场面。热情好客的沙滘符家人早早地备好了茶点水果招待远方的亲人。各地的符氏宗亲相拥而坐一起互相交流学习,随后全体宗亲一起进入沙滘宗祠上香拜祖。沙滘宗祠古香古色,宗祠里悬挂着各地宗亲会赠送的牌匾,收藏了符家各大书法家的真迹,富有中国书法文化的氛围。

晚上,在沙滘村自建的大厨房,热情好客的沙滘符家人用最美味羊肉佳肴招待我们,全体符氏家人男女老少欢聚一堂,举杯相庆,共唱符氏祝酒歌!好客的沙滘符氏兄弟姐妹,轮流为我们敬酒。最感人的是沙滘符家的大嫂大婶们也组队给我们敬酒,这种热情的氛围让在场的符氏宗亲深受感动。

11月2日,活动的第二天上午泰国宗亲和各地宗亲一起参观了佛山康有为纪念馆,认识一下佛山的历史名人中国历史。11点泰国符氏祖祠宗亲团与各地符氏宗亲团一起拜访丹灶镇的大涡符氏宗祠,大涡宗祠的符家亲人也早早备好茶点热烈欢迎我们的到来,无论我们符家人走到哪里都是浓浓的血脉亲情,大涡宗祠最具特色保持着传统的历史,宗祠里挂着两艘大涡符氏曾经参赛的符家龙舟。这是大涡符氏的龙舟文化瑰宝。中午,全体宗亲相聚我们符家游泳横渡琼州海峡第一人符楚荣宗亲的饭馆共进午餐!大家纷纷与我们的符家游泳明星合影。大涡符氏亲人用别具特色的桑拿鸡,桑拿鱼热情招待我们,符氏祝酒歌再次唱响符家宴。下午,泰国祖祠代表团与各地宗亲一起参观黄飞鸿纪念馆,登西樵山,拜访西樵符氏宗亲。

由于我们博白符氏青年代表大部分宗亲在3号都有事情未能继续陪泰国祖祠宗亲和各地宗亲活动。我们于11月2号的下午在志坚哥,华亨叔,九叔的带领下提前拜访了大沥的雅瑶符氏宗祠,里水的沙涌符氏宗祠和里水的邦彩符氏宗祠。

泰国符氏祖祠代表团与各地的符氏代表团将于11月3日继续拜访大沥雅瑶符氏宗祠,里水沙涌符氏宗祠,里水邦彩符氏宗祠。将于11月4日返回泰国。此次联谊活动是很成功,很有意义的一次联谊会。

我们佛山符氏五大宗祠个个各具特色,雅瑶宗祠最具古老历史,充满历史的韵味,大堂悬挂着各地宗亲会赠送的牌匾,墙上还挂着重建宗祠捐资的搪瓷画像光荣榜。这是佛山符氏最古老的宗祠。德高望重的香港浩光宗长出生于大沥雅瑶。

沙涌符氏宗祠也是重建于九十年代,面积最为宽敞,环境最佳,宗祠门口宽阔,旁边就是沙涌文化公园,显得沙涌宗祠更加壮丽雄伟!2018年春祭还邀请了世界各地的宗亲一起祭祖,举办了三百桌的符氏祭祖宴会。

邦彩符氏宗祠得名于符氏邦彩公,重修于2017年底,耗资120万元,这是本村符氏宗亲捐款,云山祖各分支支持重建的新宗祠,整个宗祠新颖气派,青砖青琉璃瓦,更具现代气息,符氏族训高高挂在大堂,符氏文化书刊也有陈列收藏。我们博白青年宗亲队热爱符氏宗族,热心符家联谊活动,得到了当地宗亲宗长的好评。也受到了当地符家人的热情招待。

此次联谊活动很成功也很隆重。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广西博白符氏宗亲会抽不到时间组织团队参加。广西贵港符氏宗亲有高铁出行便利,也组织了10人参加此次联谊活动。在收到佛山云山祖宗亲会领导的邀请后,我们广西博白热爱家族的符氏青年们立即在博白符氏宗亲群里组团12人参加泰国祖祠与佛山符氏的联谊活动。我们的团队刚好分别来自博白东平镇,顿谷镇,沙河镇三个符氏居住的乡镇。我们自筹两千多元经费,为佛山南海五大宗祠表达一点初次拜访的心意:为五个宗祠捐献各500元的香油钱。博白部分热爱符氏宗族的宗亲知道我们要参加泰国和佛山符氏联谊活动也在微信群里纷纷为佛山宗祠捐款香油钱。我们博白符氏好棒!走到哪里都受到当地符氏宗亲的好评与热情接待!感谢泰国祖祠与佛山南海符氏给我们这次相聚的机会!符氏一家亲爱,血脉相连一家人,希望各地符氏也能更多举办一些宗亲联谊活动,多多联谊,交流,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符氏美好的新未来!

附上博白符氏青年宗亲代表团名单

1.符力文-黄塘元岭

2.符征林-黄塘大村

3.符征广-黄塘大岭排

4.符利旺-黄塘高步地

5.符武生-黄塘长塘

6.符广平-东平绿竹

7.符秋婷-黄塘大岭排

8.符洲-沙河低山

9.符征干-沙河对门岭

10.符俊斌-沙河对门岭

11.符征锦-沙河对门岭

12.符伟-沙河低山

共12人。

祁阳人文景点--杨氏宗祠

【视频】

重访杨氏宗祠

杨氏宗祠 位于潘市镇侧树坪村。为该支杨姓始祖杨六十八郎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集民间能工巧匠精雕细琢,至乾隆五十一年告竣。

祠堂系砖木结构,四进三横,呈“目”字布局。总占地面积2875平方米,建筑面积2581平方米。杨氏宗祠以正中大门为中轴线,两边房屋对称排列。

第一进为牌坊式门楼,第二进为正门,第三进为中堂,是整个宗祠的主体建筑,第四进为佛殿。四进之间设有飞檐翘角的游亭和天井。

整个建筑结构紧凑、布局得体、错落有致。其游亭、山墙、天井、花窗,具有典型的湖南建筑风格。其大门、柱础、牌坊之石雕,桃檐、柱饰、枋撑、窗棂之木刻,墙壁、地板之彩绘、泥塑、嵌固,汇集传统文化之精髓,融合古代建筑之风格,题材丰富、构图优美、工艺卓绝、形态逼真,蕴含浓郁的民族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2003年被列为永州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