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京师粮仓

西汉京师粮仓

华仓,又称西汉粮仓,为西汉时的京师粮仓。其遗址在今华阴市东9公里处的矶峪乡西泉店村南瓦渣梁上。仓所处的地理位置东临潼关古渡,北望黄渭波涛,一面依山,三面崖,位置高敞,形势险要,是古代一处难攻易守的地方。据省考古所研究资料考证,华仓的建筑年代当在西汉武帝时。那时,首都长安的陵邑各县人口骤增,关中叫自古以来有“天府”的美誉,但所产的粮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用。所以,西汉王朝不得不考虑从关东调运一批粮食供养首都长安。《汉书*沟洫志》言,这元光年间大司农郑某曾上言“时关东?粟从渭上,度六月罢。至河三百余里,径易?,度可三月罢......”。武帝认为郑的上言很有道理,便令著名水工徐拍“率数万人,穿?渠,三岁而通”。渠成后,流经今临潼、渭南、华县、直到潼关附近注入黄河,长达一百多公里,使渭河回去时间缩短一半。粮食的运输和供应状况迅速得到改善。运输的增大以及从关东黄河用大船上运至渭河口进入?渠必须换船,这就需要适当的中转地点。选择条件自然要便于转运、储存和离渭河较近的地方,华仓所处的位置当然是最理想的了。因此可以断定,粮仓与?渠本是一套配套工程。

据一九七九年省考古队现场挖掘考证,华仓是一处规模很大的古代粮仓。它既有合理的布局,又有多组仓房建筑;既考虑了建筑的实用价值,又考虑了建筑的外观审美价值。而且仓区周围有围墙,并设仓城以作防卫。主建筑一号仓的面积相当大,东西长62.5米,南北宽26.6米,总面积为1662.5平方米,比迄今发现的林格尔汉墓壁画中所绘的繁县仓及幕府仓的规模还要宠伟,因为繁阳县仓只设两个门,幕府仓设一个门,而华仓一号竟设三个门。

一号京师仓遗址周围,还有五座小型的仓房遗址。虽面积不如一号仓大,但布局的储粮容量是根据每年?运数百万石设计的,所以仓房绝不会只有目前已发现的六个仓,只不过由于发掘面积所限,其他仓遗址绝则无从重见天日罢了。华仓废弃年代约在东汉初年,其原因大概与都城东迁和?渠淤塞难以使用有关。东汉建都洛阳,政治中心逐渐转移,原先转粮、储粮的需要已不如前代那样急需。加之华阴距洛阳较远,京师仓就逐渐失去意义。何况?渠积年淤沙自汉宣帝后已不好使用了,华仓的历史使命也到此终结。

尽管华仓从建立到废弃仅仅一百多年时间,然而却对华阴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由于粮仓的建立,附近的群众多以磨面加工为业,这个地方才有了矶峪的名称;由于有守仓士兵的操练,产生了华阴独特的民间艺术--素鼓;也由于有?运船的号子,而创造了华阴独有的剧种--老腔。华仓距今,历史长河已流淌了两千多个春秋,今天对它的发掘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遗址中发现的带有“宁秦”戳记的砖和战国时期兵器的陶范等,证明华仓仓城的前身为秦惠文王五年更名的宁秦县城旧址,从而证明了依据。其二,华仓建筑的结构、风格对后世的建筑有巨大影响,为我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增添了一项新的内容,并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实证资料。其三,华仓遗址挖掘保存的文物,砖69件,瓦339件,瓦当97件,陶器17件,铁器5件,兵器218件,钱币33件,这将是我国文物宝库中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和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