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宗祠

朱氏宗祠

朱氏宗祠,朱熹后人550年守望的家园 烟雨迷蒙。缓步来到半仙山朱氏宗祠。

中文名:朱氏宗祠

地理位置:浙江省景宁县渤海镇门潭村

占地面积:500余平方

建于:明朝

朱氏祠堂|清代重臣修建的宗祠

朱氏宗祠位于杨广镇小新村中心,坐东向西,是一座具有典型的中国风格和气派的宗祠建筑,占地1220多平方米。

院子由前殿(含大门)、中殿、大殿三层,四厢十二耳和六躲间组成,共五十二间房舍,整个建筑工程建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前后,距今已有160多年历史

朱家的这座祠堂是以朱嶟为代表捐资筹建的。

朱嶟

仰山通海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庄重寡言,志气纯正。他在家中排行老四,平时不爱说话,所有心思都花在读书上。由此,他有了一个绰号叫‘四哑巴’。

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20年),朱嶟中进士。入朝后,曾进翰林院任编修,江南道监察御史,礼部、兵部、吏部侍郎和礼部尚书等职。

点击图片 了解关于朱嶟的更多内容

后来,随着时光的演变和历史原因,宗祠内的祖宗牌位、木门、雕刻、匾额等被毁。宗祠虽然在,但己伤痕累累。

被拆来做门的匾

用来养牛的房间

这几年来,在几位朱氏后人的努力下,经过社会各界的支持,朱氏宗祠已经有了新的面貌。

朱培盛(朱嶟后裔)

朱嶟到北京当了官,就捐资出来盖了朱氏宗祠,过去土改(土地改革)时候给人家用来养牛、养马。后来人家说这个房子太烂,已经没办法修整了。这几年的保护只是为了让它不漏雨。从去年到今年集资了三十多万钱(祭祖积累下来的十多万,捐资二十多万),把前殿、中殿和两边厢房修了一个新的面貌,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才有的今天的面貌。谢谢大家!

对比图

岁月斑驳的痕迹

在此,感谢来自社会各界的人们

为保护朱氏祠堂所做出的贡献

目前朱氏祠堂的修复只是进行了一部分

让我们期待更好的

朱氏祠堂

展现在大家眼前

来源:综合自礼乐名邦通海

图文 | 李彤 汤刘依依

部分图片来自 东华开典

END

朱氏宗祠合集!富丽堂有,大气磅礴!堪称中国最美宗祠!

天下朱氏朱姓一家亲,只要您姓“ 朱 ”,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 朱氏宗亲总会” 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朱氏家族家庭

沙洲村朱氏宗祠

沙洲村全村以朱姓为主。据记载,朱氏十九世祖攀麒公长子思谅公于明洪武25年(1392年)随文宦游过文明,见文明秀水村文经武纬,山明水秀,俗朴人醇,遂卜居于此。

古民居以朱氏宗祠为中心,按照中国传统风水“五位四灵”的模式,围绕朱氏宗祠及主巷道整齐排列,古民居外形均以面阔3开间,青砖“金包银”硬山顶一重封火墙为主。青瓦灰墙,雕梁画栋,刻檐飘脊。彩绘、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山水、人物、花鸟栩栩如生,斑驳的灰墙黛瓦,隐隐现出村落昔日的辉煌。屋角突起的马头墙异彩纷呈,砖雕、雕花格窗交相辉映。

朱屋村祖堂

广东肇庆怀集县大岗镇上亭村委会朱屋自然村,环境整洁、村貌优美、设施配套、布局合理。全村人口220人,村民文明有礼、民风淳朴。2018年重建的祖堂,蓝墙靛瓦、古朴大气、雕梁画栋、造型细致、精雕细刻,处处呈现古色古香的岭南气息。朱氏宗亲总会

沙洲村朱氏宗祠

上犹县朱氏宗祠选址于广田朱屋,这是一个山清水风景秀丽的地方。

上犹朱氏宗祠兴建工程,从筹建到竣工,历时两年多的时间。在朱氏子孙大力拥护和无私奉献下,在理事会精心策划下,如今已顺利完工,这是我朱氏子孙的无量功德。

朱寨朱氏宗祠

朱寨朱氏宗祠始建于的宋朝。800多年来,三次被毁,三次重建。今存朱氏宗祠,建于1981年,1989年主体工程竣工,1995年完成雕梁画栋,炳漆丹青等装饰工程。 朱氏宗亲总会 。宗祠为三进二天井歇山顶抬梁穿斗结构,高6.3米,五门开向,座北朝南,两厢翼舍环抱,建筑面积660平方米。本次重修从2017年5月开始,2018年11月竣工,用资300多万元。

金寨县朱冲朱氏家族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朱冲朱氏家族——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后裔

广州市黄浦区横沙村朱氏大宗祠

朱氏大宗祠属横沙民俗建筑群,位于大沙街横沙社区福聚直街24号。始建于宋元之间,清康熙、乾隆年间及1999年均有重修。坐东朝西,三间三进,总面阔12.8米,总进深40.14米,建筑占地总面积513.79平方米。 朱氏宗亲总会 。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滴水剪边,封檐板有木刻花纹,两侧墀头为人物纹饰砖雕。前为福聚直街、旷地、水塘,左为崇德朱公祠(其子之祠),右为萼辉别墅,后为民居。

双峰朱氏宗祠

双峰的朱氏宗祠位于杏子铺镇的江口村,它建于清代咸丰六年(1856年),由“湘学大师”朱尧阶倡建。

祠堂大门上方“朱氏宗祠”四个大字遒劲有力,这四个字由朱尧阶的挚友曾国藩所题写。

大堂赫然入目的是悬于厅上的三块黑地金字大匾:“奕叶长荣”“敬宗收族”“源远流长”,分别是民国时期三个政要——孙中山长子、曾任立法院院长的孙科,湖南省省长程潜,桂系将领白崇禧挥笔所题。朱氏宗祠名流汇集,可见它在那时候早已声名远播。

查看更多>>

粤桂朱氏长公大宗祠

白土朱氏始祖长公宗祠,始建于清朝同治后期,落成于清光绪元年(1875)。规模宏大,三进七间过,面积近1200平方米。

义阳堂大坝朱氏祠堂

义阳郡,指现代的河南信阳地区。大坝朱氏始祖古倞公,公元885年随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公元893年特差建宁军节度使判官。因乐其溪山之美,定居延平西芹。为牢记祖先的来历,祠堂寝室制作“义阳堂",以示纪念之意。

许溪朱氏宗祠

恭祝朱氏祠堂弘扬远宗之功德,仰仗圣地之潜光,发扬光大,源远流长、福泽绵延,世代隆昌,奕代流芳、日月同辉。 

邵阳朱氏宗祠

广东省陆河县鹿林朱氏宗祠

2019年1月22日至2019年1月23日,喜气洋洋、彩旗飘飘、锣鼓喧天,广东省陆河县鹿林村朱氏后裔隆重举行了朱氏宗祠重光庆典及一系列活动。 朱氏宗亲总会

宗祠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本质上,也是一种孝顺文化,感恩文化,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推崇百善孝为先!人之有本,树之有根、水之有源!这次活动的初衷也是为了教育下一代做人要孝顺、要懂得感恩、不要忘根忘本。

朱氏宗祠

2015年11月27日—28日,温州苍南县钱库镇朱家岛文化大礼堂暨朱氏宗祠落成庆典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朱氏宗亲代表及温州地区各友好地方大众纷纷组织盛大队伍,送上大礼到场祝贺。 朱氏宗亲总会

朱家岛朱氏宗祠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位于泗洲桥北,后毁于台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重建,就是现在所在位置。此后多次修葺扩建,民国30年(1941年)前座五楹扩建为前七楹,左右两廊,为二进厅;1982年重建宗祠前座;1997年春重建宗祠后座。

新落成的朱氏宗祠坐北朝南,占地16.8亩,纵深190米,东西宽度59米,占地面积1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66平方米,三进二层,九檐内回栏式,古色古香,是目前浙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的朱氏宗祠。

工程于2012年农历五月初七开建,历时三年有余,竣工落成。

安徽岳西县朱氏宗祠

福鼎市管阳朱氏宗祠

浙江景宁门潭朱氏宗祠

福建福州琅山朱氏宗祠

广东省东莞市朱氏宗祠

沛国堂宣威朱氏宗祠

. . . . . .

欢迎大家补充

全国居然有这么多朱氏宗祠!

一个比一个恢弘大气!

朱家人顶起!

朱家人支持自己的朱氏平台建设

赞赏随心

赞赏

看完,别忘了点个【 在看 】

房县朱氏祠堂:深藏民间的皇家宗祠

房县城关镇有一座著名的朱氏祠堂,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是湖北省现存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祠堂之一。据专家学者考证,这座祠堂“大有名堂”。

1646年,朱元璋后代朱本铉在房县建都称帝,领导鄂西川东地区的抗清活动。政权成立的17年间,定武皇帝朱本铉一直住在房县,皇宫就设在离朱氏祠堂不远的朱家老宅,因此这座颇具皇宫风格的祠堂,正是一处深藏在民间的皇家宗祠。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杨建波

在房县城关镇有一座著名的朱氏祠堂,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是湖北省现存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祠堂之一。据专家学者考证,这座祠堂“大有名堂”。1646年,朱元璋后代朱本铉在房县建都称帝,领导鄂西川东地区的抗清活动。政权成立的17年间,定武皇帝朱本铉一直住在房县,皇宫就设在离朱氏祠堂不远的朱家老宅,因此这座颇具皇宫风格的祠堂,正是一处深藏在民间的皇家宗祠。

日前,记者走进这座宗祠,在专家的带领下,对它的建筑风格以及历史渊源进行了探究。

“帝”字雕塑彰显朱氏祠堂的皇室身份

祭祀殿石质大门的横梁上,雕刻着双龙和一个“帝”字。

朱氏祠堂位于房县城关镇泉水社区,占地6亩多,建筑面积1400余平方米,格局为两院两进三开间四天井,附有箭道、戏台、三道花墙、圆门、牌坊、客舍、马厩、磨房、更衣小憩用房等配套建筑,主体建筑至今保存完好。

·

祠堂东有箭道为习武场所,中为正殿,西院为私塾,具有崇文尚武的时代特征。箭道东侧为“朱家花园”,花园东侧为“皂角树林”,展现了名门大户的风范。朱氏宗祠与朱家大院、朱家巷子和朱家老宅(原房县人民医院)融为一体,规模宏大。

朱氏祠堂东院与西院结构基本一致,两院贯通,外看为两院,进内为一体。东院为祠堂正殿,在朱氏祠堂建筑群中最具有建筑艺术文化底蕴。前殿为议事殿,由16根大柱支撑,双臂合抱粗的大梁立柱穿枋,石雕柱础,衬斗支架。后殿为祭祀殿,18根大柱支撑起庄严肃穆的神殿,供奉有祖先灵位。

祠堂内外装饰精美,雕刻细腻,图案以龙、凤、麒麟、梅、兰、瓶为主,尤以龙为多,达26条,寓意朱氏家族的“至高无上”、“平安富贵”和“吉祥如意”。在祠堂前殿的穿枋两面均有精美的浮雕,刻有“程子四箴”、“辛酉岁敬”等内容。

前后廊为曲拱顶棚样式,粉刷红色油漆,显得富丽堂皇。外墙花窗基座为4块3米长的南山石,左边两块石头刻有“雄鸡戴冠”、“独占鳌头”、“天子门生”、“三元及第”等图案,右边两块石头刻有“鲤鱼跳龙门”和“喜鹊登梅”的图案。

大门两侧有一对石鼓,石鼓上以浮雕手法刻有鹿、鹤、凤凰和麒麟。最为独特的是,在祭祀殿石质大门的横梁上,雕刻着两条龙和一个大大的“帝”字。

·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帝”字不是普通家族能够使用的。它似乎在向世人暗示,房县朱氏祠堂的皇室身份。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会员杨立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十堰市历史学家匡裕从教授、《十堰市志》编修陈泽范副教授和十堰市原建委副主任朱天峰等人,在实地考察后认为:房县朱氏祠堂内饰雕刻具有皇室宗祠风格,体现了皇家祠堂的特点;朱氏祠堂的建筑风格和雕刻技术具有明朝中早期的特色。

朱本铉在房县称帝时,将朱氏祠堂旁的朱家老宅作为皇宫

外墙花窗基座刻有“雄鸡戴冠”的图案。

明韩王朱本铉,是朱元璋第十九子韩宪王朱松的第九世孙。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自杀。两年之后,朱本铉被郝摇旗、李过等人拥立为皇帝,年号定武,建都房县。17年过后的1663年,清军进攻房县等地的抗清武装,皇帝朱本铉在战火中不知所踪。定武王朝是坚持时间最长的抗清政权,房县是南明小朝廷的最后一个基地。关于房县南明政权的表述,在《辞海》的“中国历史纪年表——清纪年表”中有记载,同时1978年台湾学者岳骞在文章《房县,南明最后的基地》中阐释得十分清楚。

郝摇旗、李过等“夔东十三家军”是明末农民起义武装,没有大的城池作依托,队伍流动性强,只能在山岳江河间与敌人周旋。杨立刚考察后认定,朱本铉在房县称帝时,只能因陋就简地将老房县城作为都城,将房县朱氏祠堂旁的朱家老宅作为皇宫。

朱家老宅位于房县老城的西边、朱氏祠堂的东南面。祠堂和老宅之间隔着一条巷道,名叫朱家巷子,至今仍在。朱家老宅的大致范围,即在如今的房县城关镇中西关、下西关一带。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家道中落的朱氏后人将朱家老宅卖给挪威传教士。挪威传教士在老宅建起福音堂,解放后,这里成为房县人民医院的所在地。随着城乡建设的发展,如今这里变成居民区,朱家老宅不复存在。

·

经过测量,杨立刚认为,历史上的朱家老宅占地约十二三亩,建有房屋108间。这些房屋大多白墙黑瓦,顶部砌有马头墙,属于徽派建筑。这一百多间房屋相互独立,自成一体,但又互为依靠,或有小巷连接,形成相对统一的整体。

朱家老宅正中是一座四合院,由7间房屋组成,明显比周围建筑高大。四合院的正门口安放着一对石狮,上三级台阶后,跨过高高的门槛进入院子。坐南朝北的3间正房带有阁楼,木结构的屋梁屋柱雕有各种吉祥图案。据说,这里就是南明定武皇帝朱本铉居住了17年的皇宫。这座因陋就简的皇宫外面,除了有朱氏祠堂,还有朱家花园、箭道、客舍、马厩等练兵和公务接待的场所。

1663年,定武皇帝朱本铉不知所踪,同时期房县民间出现了一个叫朱遇龙的人。朱遇龙,字吉人,号云从,生活在300多年前的明末清初,房县朱氏后人称其为“一世祖”。朱遇龙的坟墓在今房县西门河的北面、呼北高速公路的南面,与朱氏祠堂隔河相望。朱氏祠堂的牌坊、大门、仪门、享堂和寝堂与朱遇龙的坟墓在一条中轴线上。种种迹象表明,朱遇龙或许就是定武皇帝朱本铉。

朱氏祠堂是深藏民间的皇家宗祠

朱氏祠堂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保存基本完好。

朱氏祠堂的房屋大多白墙黑瓦,顶部砌有马头墙,属于徽派建筑。

朱氏宗祠三道门中的一道门,装饰讲究。

朱氏宗祠有三道围墙、三道门,首门前侧耸立着一座古老的木制四柱三门双檐牌坊,上面镶有“明初故里”四个大字,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被拆毁。牌坊建于何时、何人所建,均无法考证,但在朱氏族人中流传一种说法,即以此牌坊为据,引证先祖为明王后裔,由此对这座牌坊十分尊崇。

朱氏在房县属于郡望,历史久远。朱氏后人言:其始祖乃尧帝之子丹朱。尧帝五十八年,使后稷放帝子于丹水。后来,帝子丹朱避舜于房,舜让,不克。朱遂封于房,为虞宾。现在房县城东北有尧子垭、城西南二郎岗有丹朱墓遗址。丹朱墓前的甬道、石碑、石刻,以及丹朱墓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毁。

1368年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推翻蒙元的残暴政权,建立大明王朝。1412年,明成祖朱棣在房县以北百余里的武当山大建道教宫观,祭祀玄天上帝。此后,明朝历代皇帝均视武当道观为皇室家庙,皆奉玄天上帝为皇家守护之神。此时,房县城外的泉水湾村,一座朱氏祠堂初具规模。朱氏族谱中记载:后人在维修祠堂时,发现梁柱上有修造于大明嘉靖四十年(1561)的字样。以此计算,房县朱氏祠堂迄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是湖北省现存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祠堂之一。

·

清朝政权稳定后,对明朝皇室遗族采取了怀柔政策,如顺治十八年(1661),明朝奉国将军朱议滃、藩王朱璟涑、朱至濬、朱鼎瀇分别被授予“骑都尉”和“云骑尉”,并赐给俸禄、人口和田地等。雍正二年(1724),随洪承畴被俘的明朝代王后裔朱之琏,被清雍正帝封为一等侯,并抬入正白旗,负责祭祀明朝皇帝。清道光九年(1829),房县朱氏宗祠进行了一次较大的修建。修建后的祠堂仍保留明朝皇室家庙的格局,并得到清朝地方官员的认可。

据考证,房县朱氏建筑群占地两千多亩,包括朱氏祠堂、朱家花园、朱家老宅、朱家大院和一世祖坟,以及朱氏祠堂田地。仅就朱氏祠堂来说,它分为五进两院。五进即牌坊、大门、仪门、享堂和寝堂;两院即东西两院。第一进牌坊现已被毁,但资料显示,该牌坊是三间四柱三楼式建筑,上面镌刻有四个大字“明初故里”。

朱氏祠堂现存的大门、仪门、享堂和寝堂,被房县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在申报中。

欢迎分享转发到朋友圈和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