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季子墓

吴季子墓

吴季子墓

吴季子墓在申港镇西南隅的申港中学内。《史记·吴世家》后注有:“延陵季子冢在毗陵县暨阳乡。”《越绝书》云:“季子冢古名延陵墟。”《寰宇记》载:“季子墓在晋陵县北70里申浦之西。”上建季子祠,塑像祭祀。

祠内有相传为孔子所书10个古篆墓碑,碑铭“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世称“十字碑”。抗战初毁于兵燹。拓本高2.26米,宽0.93米。现墓墩高4米,面积2694平方米。

也说季子墓(外一篇)

也说季子墓

中央电视台四套《走遍中国》节目(173期,6月22日20:00首播)介绍了丹阳季子庙,赵永森道长在接受采访时说季札就葬在季子庙「大殿下方」,听后不觉失笑。江阴博物馆原馆长唐汉章先生看到后,觉得有必要正本清源,所以拿出旧文《季札葬地考》,精简为一千字,发给报社。还邀我也写一篇文章回应。

季子墓在江阴申港,这在诸多史料中都有明确的记载。唐汉章先生的《季札葬地考》论述严密周详,拙作《季札——孔子推崇的圣人》也有说明,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翻开各种史料,名为季子墓、季子祠、季子庙的地方不少,光是《勾吴史集》就搜集了近十处。其中季子祠、季子庙都指向几个地方,只有季子墓明言在江阴申港。也就是说,季子墓在申港,但在其他地方又出现了很多季子祠、季子庙。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从不妨文字学上考证一下。

关于「墓」,《说文解字》的解释是「丘也」。经学家郑玄的解释是:「冢茔之地,孝子所思慕之处。」也就是说,墓是一个人的葬地,也是后人思慕的地方。

关于「庙」,《说文》的解释是:「尊先祖貌也」。至于「祠」,《说文》的解释是:「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也。从示司声。仲春之月,祠不用牺牲,用圭璧及皮币。」也就是说庙是后人追思先祖的地方,祠是后人祭祀先贤的地方。兴建季子庙、季子祠的人,可能是季子的后人,也可能是敬仰季子的人。

我们知道文庙遍天下,但我们不会因为某个地方有文庙,就说孔子葬在那里。同理,也不能因为哪里有季子庙就说季子葬在那里。

江阴申港的季子墓,既有史料可查,也有墓冢可见;而丹阳九里的季子庙是否季子葬地,既找不到可靠的史料为证,也找不到墓冢所在。对此,丹阳方面解释「古则墓而不坟」,江阴季子墓高出地面,所以一定是假的。「墓而不坟」语出《礼记·檀弓》,是指古代修墓不加封土,与地齐平。但根据考古发现,春秋末期开始,已经有坟丘了(比如江阴的姬墩山)。同样是《礼记·檀弓》,在记述季札葬子时却说「既葬而封,广轮掩坎,其高可隐也」。由此可见,无论从史料还是考古出发,都可以证明季子时代的坟墓已经有封土了。

丹阳方面还说季子葬就在季子庙大殿下方,这就不是仅仅用「荒唐」可以形容的了。如果在大殿下方,千百年来大殿里人来人往,岂不是大不敬?我想,即使走遍中国,也找不到这样的葬地。

而且,就算季子安葬时没有封土,难道后人不会加上封土吗?江阴的季子祠,整体比周围高出许多,这都是古代百姓在瞻墓时自发运土过来,年复一年累积而成的。

原载《江阴日报(2010.07.08)副刊·适园

季札葬地考(唐汉章、程以正)

季札为吴太伯十九世吴王寿梦第四子,是春秋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曾多次让国,多次出使中原,加强与北方诸国的联系,对传播吴文化作出了贡献。他仿效先贤太伯、仲雍三让王位,世称「至德第三人」。事迹见于《春秋》、《礼记》、《史记》等诸多史籍。

季札避耕延陵,封于延陵,死后葬于延陵。此后,在古延陵及周边区域,又陆续出现了许多季子庙、季子祠,留存至今的主要有二处:一是丹阳延陵镇九里村的季子庙(庙内保存着一块唐代镌季子墓碑,相传为孔子手书共十字,史称十字碑);二是江阴申港镇季子祠(季子墓冢高大封土犹存)。那么,这两个地方,哪里才是季札的葬地呢?

首先考察地名。

依据《路史》、《元和郡县志》、《常州府志》等书的记载可知:古延陵就是今天的常州,在春秋时称为延陵,汉时称毗陵,东晋时改称晋陵,隋时改晋陵郡为常州。至于镇江丹阳的延陵镇,其来历如下:西晋太康二年(281)分曲阿县而置延陵县,唐时为县治所在,宋时废县而为镇名。由此江阴(秦时属会稽郡延陵乡)称为延陵要比丹阳的延陵早整整500年。

其次印证史料。

《汉书·地理志》说「毗陵,季札所居,江在北,东入海」,《后汉书·郡国志》说「毗陵,季札所在,江在北”,北宋《太平寰宇记》称江阴为「承太伯之高踪,由季子之遗烈」。东汉著作《越绝书》明确记载着:「毘陵上湖中冢者,延陵季子冢也,去县七十里,上湖通上州,季子冢古称延陵墟」,今上湖已无,但还可以考证出旧址。《辞海》对上湖的记载如下:「芙蓉湖是,又名上湖,故址在近江苏常州市东,江阴县南,无锡西北,北宋时湖流渐塞,明时辟为农田。」另据《史记集解》所载:「延陵季子冢在毗陵县暨阳乡」。《太平寰宇记》称:「季札墓在县北申浦西是也」。以上引述的史料,多是从西汉到北宋的信史,都明确地指出季子墓在江阴申港。

再次参详前人。

《常州府志·庙记》收录了北宋崇宁年间常州府知事朱彦的一篇碑记。文章详细辨析了延陵地面变迁,论证丹阳延陵镇并非古延陵,遍寻史料后,认定季子墓在江阴县,所以嘱令江阴县了赵士淝寻访。终于在暨阳门外三十里,申浦之侧找到季子墓,这与历代地志、通典图经等史料的记载完全吻合。于是朱彦重修季子墓,建设季子祠,以此教化百姓。丹阳季子庙的十字碑镌于唐代,江阴的十字碑也是朱彦依照丹阳唐碑摹刻,但丹阳唐碑早先取于江阴十字碑亦未可知。据说其他地方如四川大足也有十字碑,可见不能因为建有十字碑就认为是季札葬地,很可能是后人为了寄托哀思所刻。

最后旁征考古。

江阴有七千年开创史,五千年文明史。2000年发现的佘城古城良渚之后,春秋之前,是迄今发现的青铜时代地处长江下游唯一的古城。此外,周庄繖墩,璜土姬墩的吴王阖闾第七子、第八子墓等遗迹,都能证明江阴在吴国的重要地位,季札选择江阴作为避耕之处及最后的归宿也在情理之中。

祝贺!当涂县洞阳东吴墓(天子坟)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公布

天子坟

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此次马鞍山市唯一入选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子坟

“天子坟”位于当涂县姑孰镇洞阳自然村境内,

为防止该墓再次被盗掘破坏,

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

马鞍山市文物局和当涂县文物管理所,

于2015 年11 月27 日至2016 年12 月31 日

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

发掘面积365 平方米。

“近依十里长山,远眺姑溪碧水,

天高地阔,气势恢宏;

遥顾牛渚形胜,雄踞丹阳圣土,

蟠龙在望,唯我独尊。”

这样形容这座大墓的规模和气势似乎并不为过!

墓坑、墓室全景

下面跟着小编看现场图

↓↓↓

发掘现场资料

发掘表明,

该墓为前后室四隅券进式穹窿顶结构砖室墓,

整体可分为

墓坑、墓室、填土、封土四大部分。

天子坟共出土181件/套随葬品,包括漆木器装饰件、女性饰品、车马器构件、兵器、日用品、佛像、俑、神兽构件、钱币九大类,涵盖金、银、铜、铁、陶、瓷、石、琉璃、玻璃、漆器等不同质地。内涵多与道教长生不老、脱俗升仙和早期佛教思想有关。

由于“天子坟”东吴墓规格极高,

墓主身份显赫,基本可以定位为王侯级大墓,

不排除史料记载的吴太宗景皇帝孙休墓的可能,

最终确定尚需进一步考古发掘出土文物证据支撑。

关于皇帝孙休

孙休是以琅玡邪王的身份,于公元258年被孙綝推上龙椅的,时已23岁,是吴国的第三任皇帝,史称“景帝”。在孙吴四位皇帝中,孙休还是希望有一番作为的。在位7年间,孙休颁布了有利于民生的制度,在中军督张布、濮阳兴等辅政下,吴国暂时安定繁荣。孙休胸有壮志,正当大展鸿图时,30岁的壮年皇帝却突然病死了。孙休死于永安七年(公元264年)七月,同年十二月,葬于定陵。

图:孙休当皇帝(现代影视

天子坟是安徽目前唯一一座发现和重点保护的东吴帝王陵墓,保存相对完整,规模巨大,形制结构清楚,出土文物丰富,规格高,墓葬时代明确,墓主身份基本确定,墓葬本体保护措施得当,展示条件良好,对于六朝考古学特别是孙吴帝王陵墓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国家文物局、安徽省文物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马鞍山市、当涂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洞阳东吴墓(天子坟)”的发掘、保护和展示工作。当涂县人民政府在发掘过程中就一次性投入近600万元建设了高规格的保护大棚。

我县还有哪些地方

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你知道吗?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白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山塔琉璃瓦遗址、金柱塔青山六朝墓群晋墓群、济美坊护城河遗址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花云墓、重阳木树、坨塘遗址陈墩遗址(神墩)、大唐庄遗址窑墩遗址、九井墓群、杨塘坟遗址钓鱼台遗址、陈氏祠堂、郑家遗址、保和庵摩崖石刻古城墙遗址稠塘遗址革命烈士纪念碑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谢公井、齐家祠堂、团团山遗址、老坟山遗址金牛遗址、大庙遗址、刘庄遗址、王大下遗址、顾家坟遗址、仙井、朱家祠堂、古浮桥码头遗址

当涂作为一座历史古城

文化底蕴厚重

面对我们身边的这些文物保护单位

小布一定要找个机会去看看

感受历史魅力

咋?一起不?

信息来源 | 综合网络

本期编辑 | 马成

吴道子景点 吴道子故居介绍

1. 吴道子故居介绍

许昌十大最好玩的景点:

1、许昌大鸿寨

介绍:位于禹州西北边陲,其主峰高1156米,为许昌第一高山,号称“许昌屋脊”。驻足山巅,俯视四周,可见万壑纵横,群山围拱,峰峦叠翠,气象万千,主峰向东不远,还依次排列着尖峭峻拔的摘墨楼,开阔平坦的坷垃垛,在这三峰的怀抱里,自西向东有水帘洞,金龟出海、雄鸡峰、观音石等30余处景观,这些景点或高悬于峭壁上,或掩映于森林之间,或盘踞于沟壑之中,或凌翅子高峰之巅.置身于其间,移步换景,变幻莫测,令人游兴盎然.大鸿寨山位于禹州西北边陲,其主峰高1156米,为许昌第一高山,号称“许昌屋脊”。驻足山巅,俯视四周,可见万壑纵横,群山围拱,峰峦叠翠,气象万千,主峰向东不远,还依次排列着尖峭峻拔的摘墨楼,开阔平坦...大鸿寨主峰雄伟,驻足山巅,俯视远眺,万壑纵横、群山拱围,峰峦叠翠、气象万千。大鸿寨位于禹州西北边陲,其主峰高1156米,为许昌第一高山,号称“许昌屋脊”。驻足山巅,俯视四周,可见万壑纵横。

2、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介绍:钧官窑址博物馆位于河南省许昌禹州市东环路北段,是一座用来展示钧瓷文化的专业博物馆。钧窑始于唐、盛于宋,金元时期在北方形成了庞大的钧窑系,影响波及今河南境内诸窑及河北、山西、内蒙等省。禹州钧台钧窑在北宋徽宗时期被宫廷垄断为官办窑场,制作不惜工本。钧官窑瓷器胎质细腻,坚实致密;造型典雅、端庄古朴;釉色莹润,五彩缤纷,尤以多种窑变为其它窑口产品所不及。宋代钧窑首先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创造性成功烧造出铜红釉,产生出美妙绝伦的窑变釉色,打破历史上单一釉色格局,极大丰富了陶瓷艺术的装饰效果,在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

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共分为13大功能区域,其中包括:博览会展区、竹类植物展区、蜡梅文化展区、休闲度假区、热带植物展区、生态科普展区、名优花木示范区、盆景文化展区、旅游接待区、花卉观赏区、儿童乐园区、针叶植物展区、系列景观区等。花博园具备花木展示、市场交易、生态旅游和科研开发等综合功能。 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共分为13大功能区域,其中包括:博览会展区、竹类植物展区、蜡梅文化展区、休闲度假区、热带植物展区、生态科普展区、名优花木示范区、盆景文化展区、旅游接待 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区、花卉观赏区、儿童乐园区、针叶植物展区、系列景观区等。花博园具备花木展示、市场交易、生态旅游和科研开发等综合功能。  花博园占地面积1500亩,南北长600米,东西长1600米,始建于2002年3月,2002年9月竣工。由北京园林学院梁永基教授总体担纲设计,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物种多样、持续发展”的原则。

4、许昌灞陵桥

灞陵桥,原名八里桥,在许昌市城西4公里的清泥河上,相传为三国名将关羽辞曹挑袍处,灞陵桥从此名扬。原桥高于水面3米余,为三孔青石桥。桥面宽能并行两车,桥长90米,两岸杨柳成行,风景宜人,桥旁有《汉武帝挑袍处》石碑,为明末将领左良玉所立。另一通碑为辞曹书,保存完好,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又竖了四通碑,文字清晰,碑文论述关羽对曹操辞其金而挑其袍的过程,歌颂他“依曹已久仍归汉,留得英风在颍州”。说他视高官厚禄若粪土,褒他“情深义重垂千秋,士民争拜汉云长”。清道光年间傅梓之《许州记》 甄汝舟怀古诗句,云:“野水四堤浸柳条,道边残碣记前朝。长髯勒马横刀处,万古英风八里桥。”该桥时毁时修,原形早变,后来因兴修水利,原桥已拆毁,仅存《辞曹图》石刻一块。桥西有关帝庙,为后人追念关羽所建。庙为三进大院,有山门、钟鼓楼、大殿、厢房、道士院等,并塑有关羽、曹操和二夫人像。其中关羽勒马塑像神采奕奕,英姿飒爽,庙……[详细]

5、许昌春秋楼

许昌春秋楼景区位于许昌中心,文庙前街中段,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为便利,是一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属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东汉建安五年,曹操东征,下邳之战俘获关羽及刘备甘、糜二位夫人,为保护皇嫂安全,关羽“土山三约”之后暂且归附曹操,来到许昌。曹操宠才爱将,遂拜关羽为偏将军,并赐府宅一处,让关羽和二位皇嫂同住,关羽为避嫌,将一宅分为两院,让二位皇嫂住内院,自己住外院,院中有一楼,关羽在此秉烛达旦,夜读《春秋》,春秋楼由此而得名。现存春秋楼古建筑群,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历经元、明、清三代多次修葺,形成了“一宅分两院”的基本格局,外院中轴线上依次有雉门、钟鼓楼、春秋楼、刀印楼、关圣殿等,内院有问安亭、甘糜二后宫、挂印封金堂及附属建筑;西与文庙毗邻,总占地面积约30亩,是三国旅游线上的重要旅游景点。景区内文化设施、文化内涵、文化特色建设情况春秋楼景区是以三国文化为依托的一处。

6、禹州森林植物园

禹州森林植物园位于华夏第一都——禹州城区东北部,距市中心2公里,北靠河南省会郑州,南通煤城平顶山,东依北宋古都开封,西达牡丹之乡洛阳,紧邻豫01线(郑州——南阳公路),距新郑国际机场40公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禹州森林植物园占地面积3200亩,汇集国内外各类树种、变种千余种,全园共分9个景区,3个景观带,百余景点。9个景区即:门区、引种林区、常青林区、色叶林区、百果林区、百药苑区、百花林区、观光苗圃区、文化娱乐中心区。三个景观带为:溪柳融梦、花溪泽芳、玉溪潇径。可春踏芳草,闻百花之香;夏栖浓荫,听流水潺潺;秋观红叶,看枫林之醉;冬赏百梅,看雪花之舞,四时景色各有妙趣。既有江南园林,又有北国风光;既有中原风貌,又有禹州特色;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既有古代风韵,又有现代气息。是以山林野趣为主体,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娱乐、科研科普、生产示范、会务接待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生态型森林。

7、花都温泉度假区

风光绚丽无限,情醉花都温泉。花都温泉度假区(四星标准)占地面积1036亩,总投资1.7亿元人民币。由许昌永达集团公司投资兴建。“花都温泉”是集温泉泡汤、酒店餐饮、商务休闲、会议度假、保健养生、SPA水疗、康体娱乐为一体的温泉文化主题酒店。“花都温泉”首期主要建设内容有:按四星标准建设的温泉度假酒店及按五星标准装修的9种风格迥异的豪华家庭别墅、80种温泉汤池、人造天鹅湖,以及以四季为主题的亭台廊榭、山峦飞瀑,奇花名木等主题园林景观。度假区分期开发建设,第一期工程投资8500万元,预计接待能力温泉汤池可达到5000人/日、酒店会议接待可达300人/日。“花都温泉”一期工程拟建项目有:以客房为主体的水景楼和以餐饮为主体的观景楼各一座,内设客房、餐饮和康体设施;豪华别墅3栋,家庭别墅7栋,SPA康疗中心一座,VIP商务休闲会所(四合院式)一座。簇拥在鲜花香草中的各种建筑。

8、禹州市颍河水利 风景区

颍河水利风景区依托颍河三座橡胶坝水利工程而建设,颍河自西至东贯穿我市全境。三座橡胶坝水利工程分别建于1972年、2003年和2007年,单跨长度均在110米以上,上游第一橡胶坝做为我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水源充足、水质达标,与第二橡胶坝、第三橡胶坝形成三级梯级走势。主景区面积20.7平方公里,颍河湖蓄水总量1390万立方米。景区内有宋钧官窑址博物馆、森林植物园,周边有神垕古镇、画圣吴道子故里、周定王陵等众多景点。湿地分布广泛,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并在逐年增加。近年来,禹州市不断加大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以颍河水利风景区为依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为总体目标,先后投资2亿多元打造绕城20公里的颍河湖,治理两岸河堤40公里,安装沿湖三层灯带30公里,各类景观灯1600盏,种植绿化树10万多棵、草坪面积10万平方米。

9、神垕古镇

神垕镇位于河南省中部禹州市西南。是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是五千多年陶瓷文化积淀而成的具有典型区域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禹州市、郏县、汝州市三县(市)交界处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全镇总面积49.1平方公里,总人口42000人,其中镇区人口3.2万人,镇区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神垕古镇”之名历史上曾被四次皇封。因至今仍盛产各种陶瓷,“神垕古镇”被誉为全国唯一“活着的古镇”。神垕镇位于禹州市西南30公里的箕山山脉东南端边缘地带。东接禹州市鸿畅镇,南临郏县,西与禹州市磨街乡交界,北与禹州市文殊乡相连。神垕镇地处伏牛山浅山区,镇区内东有角子山、凤翅山,西有牛头山、凤阳山,南有大刘山,北有云盖山,东西走向横亘在中部的乾明山把全镇分成两个狭窄的盆地。南盆地是神垕镇内以陶瓷工业为主的工业区,北盆地以农业为主的产粮区,并有肖河纵贯其中。肖河和小青河纵贯其境。耕地多为山岗坡地,水利条件较差。

10、中州人文纪念园 AA

中州人文纪念园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占地300亩,建筑面积四万多平方米。中州人文纪念园以皇陵气派、帝王之尊的风格为基础,吸取故宫建筑之精华,博采众家之长,尽显庄严壮观。宏伟的牌坊面西而立,迎紫气东来,古朴典雅的24尊青石神兽分蹲两侧,组成250米长的神道。金碧辉煌的山门为纪念园平添无限风光,山门左侧为服务楼,为客户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山门右侧为追思楼,为客户提供祭祀先人的殿堂,轴线左右两旁建有纪念台。葛天塔陵园雄居祭祖广场,广场正中建有祭台,祭台周边塑有百家姓先祖雕像,拱卫祭祖堂。祭祖堂后巍峨的社稷台耸立于轴线正中,社稷台周边雕有数十尊中原名人塑像,彰显他们对国家社稷的贡献。整体建筑沿中心轴线左右对称,前后次第升高,气势磅礴,庄严神圣。塔陵园是一座集建筑、雕塑、园林为一体,融祭祀、观光、休闲于其中的旅游观光胜地。

2. 吴道子历史

吴道子,这位唐朝画家在历史上被称为画圣。其晚年时,被尊为皇家御用画家且桃李满天下。而此时,长安城一位叫做皇甫轸的年轻人却展现出高超的绘画天赋,名气也原来越大。

一天,一位吴道子在洛阳时的老相识广笑禅师找到他。原来,广笑禅师调任长安赵景公寺做主持,特来请吴道子为寺庙绘制壁画,而壁画的主题特别宏达,即地狱图,通俗来说就是画出十八层地狱,来让世人有敬畏之心。

吴道子答应了广笑禅师,却迟迟找不到灵感,一连数十天无法下笔。广笑禅师心中焦急, 于是转请青年画家皇甫轸来作画,并委婉地告知了吴道子。

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皇甫轸在外面被人斗殴给打死了。而吴道子告知广笑禅师,今晚就作画。当天晚上,吴道子一个人就画完了地狱变相图,而这种工程一般需要数人用月余才能完成。

这幅画对前来观瞻的长安市民造成了极大震撼,所有人都开始反思自己的罪孽,甚至屠户都放弃了杀鱼杀牛。因为,吴道子剑走偏锋,整幅画没有描绘地域的恐怖样子,而是描绘了下地狱的人惊恐不堪的面部表情。故称地狱变相。

在故事的最后,广笑禅师请吴道子品茶并表示感谢,在告辞时,广笑禅师对吴道子说:没有下过地狱的人,是画不出这样的壁画的。

3. 吴道子的生活百科

第一:文圣,孔子,孔子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了,又称为“至圣”。

第二:酒圣,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

第三:兵圣,孙武,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第四:谋圣,张良,张良是秦末汉初最杰出的谋士,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人称谋圣。

第五:茶圣,陆羽,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著作了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第六:史圣,司马迁。汉朝的司马迁编著的《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第七:诗圣,杜甫,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第八:医圣,张仲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木九:张衡,科圣,张衡是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张衡制造的地动仪现在依然在用。

第十:武圣,关羽 ,关羽和孔子是一样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了,一文一武,交相辉映。

十一:书圣,王羲之,王羲之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十二:草圣,张旭,张旭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时称张颠。实也说明他对艺术爱好热狂度,被后世尊称为“草圣”。

十三:画圣,吴道子,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至今依然被奉为神作。

十四:药圣,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药圣”,孙思邈不仅精于内科,而且擅长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其著作《千金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

十五:剑圣,裴旻,据《独异志》载,裴旻“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观者千百人,无不凉惊栗”。唐文宗时,称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为“唐代三绝”,世人称“剑圣”。

4. 吴道子纪念馆

中国画按技法可分为工笔、皴法、白描、没骨和指头画。工笔是中国画中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的画法;皴法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以表现出石和树皮的纹理;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的白画;没骨是中国画技法名,直接以彩色绘画物象;指头画简称指画,是中国画的一种特殊画法,用指头、指甲和手掌蘸水墨或颜色在纸绢上作画。

中国画技法主要有:勾、皴、擦、点、染等。中国画非常强调用笔、 墨,是以墨线为基础,用以表现物象的明暗、轮廓、质感,同时通过墨线还可表达作画者的精神和思想,墨线的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立的美学价值。

白画即白描。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是中国画的一种独特表现方式和方法,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名称,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它是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的。多数用以表现人物和花鸟画

在中国画史中,有很多白描名作,如传为唐代吴道子的《 八十七神仙卷》绢本 292×30厘米,北京徐悲鸿纪念馆藏;传为北宋李公麟《维摩天女像 》绢本156×105.2cm 日本东福寺藏;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卷,绢本,24.8X52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等等不胜枚,都是中国画史上的白描经典作品。白画即白描,白描即白画。

5. 吴道子的图片及简介

吴道子,盛唐画家,被誉为画圣,宗教绘画的成就非凡。

其所创制的宗教图像的样式,称为“吴家样”,线条的运用磊落飘逸,所谓“莼菜条式”充满动感;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

与北齐曹仲达的绘画风格有很大区别,并称“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6. 吴道子的生平简介

钟馗是民间传说中专门捉鬼、斩鬼、吃鬼的鬼王。按照佛道融合形成的阴曹地府理论,他与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类似,属于十殿阎罗手下的一种衙役,专门负责捕捉那些危害人间的厉鬼。那么钟馗究竟有什么来历呢?

有关钟馗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补笔谈》。说吴道子画钟馗像,在画像旁边写了个关于钟馗来历的题记:唐代开元年间,唐明皇在骊山检阅部队之后回到后宫,莫名其妙地染上了疫病。一天晚上,唐明皇梦见一大一小两个鬼。小鬼身穿红色衣服,背后插了一把大竹纸扇,一只脚上穿了只犊鼻鞋,另一只脚则光着,手里拿着唐明皇的玉笛和杨贵妃的香囊绕殿而跑。大鬼则身穿蓝衣,戴帽子,袒露一臂,脚上穿一双官靴,正在追赶小鬼。大鬼捉到小鬼后,挖了小鬼的眼睛,然后将小鬼劈开吃掉了。唐明皇看的目瞪口呆,于是问大鬼:“尔何人也?”大鬼回道:“臣钟馗氏,即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妖孽。”唐明皇醒后,病便好了。唐明皇便请当时的吴道子画出钟馗像。从此,钟馗在民间一下子流行起来。唐明皇封钟馗为“赐福镇宅圣君”,批告天下,一年四季遍悬钟馗像,以祛邪魅佑平安。

之后钟馗的生平被后人逐渐丰富。在民间故事中,他是唐朝终南山人,生得豹头环眼,满脸大胡子。钟馗虽然面目丑陋,却学问斗载,刚直不阿。家境贫寒的他在同乡资助下进京赶考,虽然才学得到考官认可,但因面目丑陋而没被录取,一气之下撞死在了皇殿上。因其一身正气,死后做了阴间鬼王,负责管理那些跑出阴间捣乱的小鬼。但这种说法很可能只是后人附会,许多人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明代李时珍认为钟馗是一种锥形菌类,因为民间也将锥称作钟葵,又因为古代画作中经常有锥形物体击鬼,所以将捉鬼的人称为钟馗。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认为,古代傩舞仪式的巫师手中的大棒称为终葵,也叫椎,这可能才是钟馗的来源。总之,多数学者倾向于钟馗的原型是一个物体,而非一个人。

7. 吴道子故居介绍50字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垍頭條萊

在蓬莱这座海滨小城,时间就像开启了0.5倍速,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一种慢生活状态。湛蓝色的天空,若能遇到雾气天,还能看见八仙渡海口处雾气缭绕,胜似仙境。頭條萊垍

《八仙过海》的传说在这里流传,海上丝绸之路的痕迹也可 这里寻得。蓬莱阁的一侧建有一座“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让我们跟随张超老师一起走进博物馆,了解登州丝绸之路的前生与今世。

蓬莱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是一座以古登州港及其出土古船为主题,集收藏、研究、展示、旅游、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的专业性博物馆,馆内珍藏着诸多在登州河道挖出的古物,大到古船,小到陶碗,在古物的身上缠绕着贝类的身影,留下了沧桑岁月的痕迹。垍頭條萊

戚继光故里垍頭條萊

相信大家对戚继光一点都不陌生,他是一个传奇人物,一度出现在教材课本上,这一次让我们走进“戚继光故里”,聆听抗倭英雄戚继光戎马一生的故事!

戚继光故里位于烟台市蓬莱市,是戚继光所居住的戚府。迈进戚府的门槛,古朴的建筑跃入眼帘,两座御赐牌坊“母子节孝”和“父子总督”坊气势恢宏,雕镂精细,令人赞叹不已。戚继光故里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向游人讲述抗倭英雄戚继光灿烂的一生。垍頭條萊

蓬莱阁

蓬莱,是传说中的三大神山,“八仙过海”的传说便起源于此,蓬莱阁更是我国的四大名楼之一,于蓬莱阁,享“人间仙境”。垍頭條萊

蓬莱阁内部由天后宫、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等6个单体和附属建筑共同组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登蓬莱仙阁,于观澜亭,看海上日出,远眺黄、渤海分界线,看黄色与蓝色两股海水泾渭分明,令人叹为观止!垍頭條萊

8. 吴道子故乡

吴道子故里在今禹州市鸿畅镇山底吴村,聚落呈长方形,面积75000平方米,现有村民900多人,耕地900多亩,90%以上居民为吴姓。村内东西两条街,与村中南北街垂直相交,多砖木结构。历史悠久,该村背靠三峰山,面对九龙山,右临兰水河,左接大平原,群山层峦,宛若星拱,岗丘蜿蜒起伏,河流交织,旋转如带,云烟风光,气象万千。

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在唐朝就已经被尊为“画圣”。吴道子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后随民间画师学习寺庙壁画。他有绘画天赋,并且有悟性,不到二十岁就已悟到丹青之妙,自成一家。他的画法被称为“画家宗法、艺绝入神”,是冠绝百代的艺术大师。

画圣吴道子故里拥有众多画圣遗迹:蛤蟆砚,宝碾盘,饮牛坑、道子垂钓台等,附近原有法融寺、文殊堂(今称昆仑寺),唐开元十七年,法融寺建成,寺僧明觉请吴道子从长安回故里,画壁画两副。文殊堂壁画亦传为道子手笔,于近些年被发现,震惊国画界,如今在洛阳博物馆抢救修补。

9. 吴道子故里在哪里

钟馗文化园 开园中 08:00-18:00开放

钟馗文化园项目总投资5.6个亿,一期工程3.2亿,自6月16号项目开工奠基典礼以来已投入4千多万元,初步完成了小花山景区的山体修复和水体建设工程,2011底完成投资1.5亿元,2012年底一期主体工程完工,2013年上半年一期工程完工。钟馗文化园规划占地1875亩,规划建设八大景点:钟馗宝塔及山体景观、环山水体景观、钟馗大殿展示区、馗风苑景观、钟馗故居、钟馗文化展示区、钟馗百态雕塑园、综合旅游服务区(生态园)。整个项目严格按照国家级风景区标准建设,立足打造国家4A级,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頭條萊垍

地理位置

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东临洒泗县,西连宿州市埇桥区,南接蚌埠市固镇、五河两县,北与江苏省铜山、睢宁两县接壤,总面积2054平方公里,耕地181万亩,辖6乡13镇和一个开发区,总人口118.3万人垍頭條萊

园文化條萊垍頭

灵璧县是楚汉相争的古战场,传说人物钟馗的故里,中华奇石的主产地 素有“虞姬、奇石、钟馗画,灵璧三绝甲天下”之誉。灵璧钟馗画承传吴道子之法,并与民间技法相结合,风格独特,自宋至今兴盛不衰,已成为中国民间绘画艺术的瑰宝,饮誉海内外,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钟馗画)之乡”。合理利用宝贵的钟馗文化这一独特人文资源,弘扬中华民族永恒的历史文化,把“钟馗文化园”打造成:集钟馗文化展示、旅游观光及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风景区。頭條萊垍

2010年10月份灵璧县委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与安徽宇泰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并于2011年3月29号签订正式投资协议。

以馗风塔为主的山体景观是规划建设的四大功能区之一,馗风塔位于钟馗文化园最北端的制高点上,山体高50米,塔高48米,为四角方塔,唐代建筑风格,建成后将成为灵璧新的地标性建筑,馗塔雄风将成为灵璧新八景之一。垍頭條萊

10. 吴道子故居介绍资料

禹州市为河南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原始社会末期,它是夏部族活动的中心区域,又是中国从原始社会走向奴隶制社会,形成国家概念的第一座首都。作为夏朝都城和春秋战国时期韩国的都城阳翟,并作为颍川郡治所,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遗存。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

境内各类古建筑群26处,官宦墓葬300余处,帝王陵墓7处,大型寺庙宫观8座,小型古迹景点763处,其中大禹遗迹、夏文化遗址,全国保存最完整的药商会馆--怀帮会馆、秦相吕不韦故里、南北朝时期后晋褚太后故里、画圣吴道子故里、钧台钧官窑遗址、后汉皇帝刘知远墓等在全国均属独一无二。黄帝遗迹、逍遥观、东岭关、周定王陵、妃子墓等也是屈指可数的文化遗迹。 同时拥有河南仅有的两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

据《史记·夏本纪》载:禹在此受封为夏伯,夏者:帝禹封国号也。《郡国志》颍川郡条下载:阳翟禹所都。盖由禹始封于此为夏伯,禹的儿子启又于此创建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并大飨诸侯于钧台,举行开国典礼。帝相失国后,少康中兴,也由夏众灭浞,奉少康归于夏邑,诸侯始闻之,立为天子,而都于此。故在史籍中,早期多称禹州为夏邑。

禹州在春秋时,为郑之别都栎邑。战国初,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韩景侯虔在禹建都。史籍上自此称禹为阳翟。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韩灭掉郑,遂迁都新郑。五年之后,在周烈王六年(公元前370年),韩复迁都阳翟。

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使内史腾灭韩,虏韩王安,以其地置颍川郡,郡治首府设在阳翟。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项梁立韩公子成为韩王,仍置都于阳翟。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立故韩王信为韩王,置都阳翟。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徙韩王信于太原,复以韩国之地为颍川郡,郡治首府设在阳翟,领县二十(阳翟、昆阳、颍阳、定陵、长社、新汲、襄城、郾城、郏县、舞阳、颍阳、高、许昌、鄢陵、临颍、父城、成安、周承休、阳城、纶城)。

新莽时期,王莽复古改制,在天凤年间(公元9——14年),将颍川改为左队郡。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改左队郡为颍川郡,治所仍置阳翟,领县十八。

西晋时罢郡设阳翟县。东晋十六国时,阳翟曾先后属前后赵、前后秦及前后燕。南北朝时期属魏。在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526年),分阳翟、阳城部分地区,在阳翟境内的“少康城”设县,称康城县,该县划归阳城郡领属。在东魏孝静帝兴和元年(539年),又划阳翟东部部分地区,在黄台村设县,并于阳翟,设置阳翟郡 领阳翟、黄台二县。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撤销阳翟郡治。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黄台县撤销。至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康城县也被废掉,恢复了原阳翟县的辖区。

唐以后地方建制不再设郡,但阳翟县名一直被沿用。在金代伪齐刘豫统治时期,在阳翟县设颍川军。

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改军为州,称颍顺州。阳翟县仍为其附郭。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因州有古“钧台”遗迹,改颍顺州为钧州。辖阳翟、新郑二县和一个郭店镇。

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钧州改领阳翟、新郑、密县3县。明洪武初年,撤销阳翟县制并入钧州州治(沿用1700余年的阳翟县名,至此告终),仍辖密县、新郑二县。

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年),为避神宗朱翊钧名讳,改钧州为禹州。闯王李自成曾一度将禹州改为均平府。

清初沿袭明制,清初仍改为禹州,属开封府,至雍正二年(1724)升禹州为直隶州,十二年降为散州,乾隆六年(1741)复隶属开封府。

民国改为禹县。

1988年,禹县改为禹州市。

11. 吴道子墓地址

第一个就是国外进贡给唐朝的晴雨珠。相传这件宝物是西方一个小国的国宝,但是它的来历却很少有人清楚。这个报名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知道一些,可以预测天气晴雨,在这个宝珠通体透亮的时候毫无疑问就是晴天;当宝珠雾气朦胧只是就是要下雨了;当宝珠表面出现水珠的时候就说明大雨马上就到,是不是很神奇。但是具体是不是真的这样呢,就无从得知了。

第二个就是四名士玉屏风,它使用四块完整的美玉雕刻了一位历史名士,十分得美丽精致。但是它的最为神奇之处还要说屏风上的名士可以感知帝王的心情。武则天召见大臣的时候,看到这个屏风就放心了许多。当武则天心情好的时候屏风上的名士也是一副悠然的景象,当屏风上名士很无奈的时候,就是武则天生气的时候,大臣们就要小心了;更为神奇的是武则天喝酒的时候屏风之上的名士还会表现的很渴望的样子。

第三件就是阿不扎匕首。传说这把匕首也是外域进贡而来的,阿不扎本来是西藏的一种兔子,非常的机敏,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告的声音,而这把匕首就是用阿不扎兔子的骨头制成的,外边镶有宝石,十分得华丽。更重要的是这把匕首同阿不扎兔子一样遇到危险会发出警报,所以很受武则天喜爱。

第四件就是画圣吴道子所画的观音像。传说吴道子当年在朝廷作画师的时候经常在外边采风作画。但是有一次采风归来之时,每一个画师都作了一幅山水图,而吴道子却什么都不记得了,在印象里只记得梦中的观音菩萨,就把观音像画了下来,武则天十分满意,更有传说武则天与这幅画里的观音非常相似。

第五件就是很多人听说过的《推背图》珍本。这本书从古至今流传了有数千年的历史,依然保持着它特有的神秘感,里边记载了从唐朝到现在的一些预言,而且以现在来看非常的精准。但是后世所流传的版本几乎都是翻版或假作,武则天的墓;里如果陪葬有这本书的话那一定是真迹了。推背图虽然现在也有很多的版本,但是对于其中的事情,很少有人知道的,这本书也是这五件珍宝之中无为神秘的。

另外还有:

石质品:包括石线刻、石画像、人物及动物石雕像、石棺椁、石函和容器;

壁画和朱墨题刻。

纸张、典籍、字画、丝绸和麻类织物,漆木器、皮革和草类编织物等。种类繁多,价值连城。

有人还推想,高宗和武则天的灵柩放在地宫中部,地宫的棺床上放置着两人的棺材,高宗李治在右,武则天在左。棺材底 有无数珍宝,上面铺着一块“七星板”,板上镶嵌着“圭、璋、璧、琥、璜、琮、玉”等,高宗和武则天穿上大殓之衣,口含贝玉,仰卧于褥上。两具石棺里应该放置着大量的书籍字画,很可能有武则天的《垂拱集》以及王羲之的《兰亭序》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