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民俗风情院(天工应物馆)

平乐民俗风情院(天工应物馆)

平乐民俗风情院又名天工应物馆,院里有农田、农家小院、耍坝,游人既可以在这里参与体会农事活

天工别院

动,也可以观看民俗文化表演。

风情院里的主要建筑是天工别院,又叫王家大院。王家大院的主人原来是清朝河北定县州判王治统,他的后人后来迁居洪雅县,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在洪雅城隍街57号修建了一座四进合院,西南交大乡土建筑研究所所长季富政教授称誉他是“洪雅瑰宝”。2003年,洪雅县搞城市建设,虽然有阮仪三、冯骥才、季富政等著名人物呼吁留住这座古宅,但王家大院仍被拆除,主人将拆下的木料编号登记堆放在一起。三年后,平乐镇政府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决定购买王家大院,异地搬迁保护,这样,王家大院就从百里之外被搬到了这里重建。

景点位置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骑龙街下段

明日14时直播!榆林民俗风情博物馆、展览馆有哪些?

一个个流传久远的民俗活动

一件件充满温馨回忆的生活用品

都传承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都承载着每个主人的美好愿景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博物馆是城市灵魂的栖息地

也是沟通历史的桥梁

为全面展示陕北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领略榆林厚重悠久的文化底蕴,榆林传媒中心推出《主播探馆》系列全媒体直播节目。主播们第一站探访的是遍布在榆林不同地方的民俗风情类博物馆、展览馆。 截止2020年底,榆林市备案的博物馆、纪念馆共29家。

1月9日14时在榆林发布、央视频、快手、现场云、听见广播、县区爱系列app(榆阳横山子洲绥德佳县)给你好看!

不同的物件,相同的用途;

不同的时代,相同的记忆;

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民风。

五地六馆,大放异彩!

明天 14:00

跟随主播

一起领略榆林民俗风情

来源:榆林传媒中心

天山天池哈萨克民俗风情园和天山天池民俗风情园是一个园吗?


这是我去的

民俗风情园 下图是我在网上看到的

 不是角度的问题,就连入口处都不一样,网上发的图片入口处有一只大鹰,我去的民俗风情园入口处就没有, 再有这个图片直接标着是

哈萨克民俗风情园 跟我去的根本就不一样,有知道详情的,请进来介绍一些谢谢!


这是我去的

民俗风情园 下图是我在网上看到的

 不是角度的问题,就连入口处都不一样,网上发的图片入口处有一只大鹰,我去的民俗风情园入口处就没有, 再有这个图片直接标着是

哈萨克民俗风情园 跟我去的根本就不一样,有知道详情的,请进来介绍一些谢谢!

鸡西的鸡林朝鲜民俗风情园好玩吗

鸡林朝鲜民俗风情园是国家1A级旅游景区。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城东部,鸡古路往东1公里。是集饮食、娱乐、旅游为一体的人文风景旅游区。风情园的控制面积14.27平方公里,长期以来一直是朝鲜族聚居的地方,民居为常见的典型朝鲜特色的住宅。现已开发的景观有朝鲜族饮食文化一条街、垂钓园、南国香都、民俗观光等。其中明俊朝鲜民族“风味饮食一条街”及“南国香都生态园”,有朝鲜民族风味饭店二十余家,可以品尝辣菜、狗肉、打糕、烤肉等朝鲜风味食品,身穿民族服装的服务员按照朝鲜民族礼仪接待,体验朝鲜民族传统生活方式和待客礼仪。南国香都生态园5000平方米阳光大厅内生长上百种热带、亚热带常绿植物,到此,仿佛置身于四季花香柳绿、石奇水秀、鸟语莺啼的南国异域,欣赏到美妙仙境般的南国风光,在此观光游览、品尝美食使人身心愉悦,精神振奋。

洛阳孟津平乐镇:金村有个新建的民俗博物馆和红色教育纪念馆 王安朝/文图

洛阳孟津平乐镇:金村有个新建民俗博物馆和红色教育纪念馆

王安朝/文图

欲知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在古都洛阳的孟津区平乐镇有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叫金村,这两年,金村对外的名声叫的比较响亮。响亮的原因主要有两曾意思。一是汉魏古城的遗址在该村布局,考古声势浩大;二是该村有个叫张军的退休工人在乡村振兴的关键时刻,自费搞起了一个民俗博物馆和红色教育纪念馆。

金村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庄,32个组,6000多口人,人均耕地一亩半左右,主要靠种地过活。张军的二爷叫张重,张重在孟津县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从20来岁参加革命开始,经历过枪林弹雨的洗礼,一直到解放后成为平顶山的市委书记,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张重为祖国为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张军退休后,为了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他借助金村厚重的汉魏古城历史文化,在家中自费创办了一个红色教育纪念馆。

该红色纪念馆面积达到一千多平米。有两个馆舍组成,一个是张重故居,一个是汉魏人家。10月12日下午,笔者专程到金村仔细看了这两个红色的馆舍。全程由张军陪同。

汉魏人家是观看的精华部分,里面陈列着张重的生平事迹材料,及纪念张重的《百年追忆》文集,文章内容均有张重的后人及张重生前的朋友撰写,翔实记载了张重战斗的一生。

张军为搜集这些材料,他走访了和爷爷生前战斗过的老军人及和爷爷在和平年代的同事们,力求时间准确,事件真实,全方位多角度来展示爷爷光辉的一生。

张重故居则是原汁原味的故旧瓦房,据张军讲,有的瓦房是清末的瓦房,扳指一算也有200来年的历史了。张重就是在这里出生,又从这里走上了革命的征途!

写到这,很有必要把张重一生中重要的生活片段讲一讲。

张重,1920年10月生于孟津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6年勉强读完初中。1938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改名原明。当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7月,张重任晋豫边游击支队宜教干事。1940年改编为129师新一旅,任特务连政治指导员。1941年秋,反扫荡战争中,新旅旅部在山西黎城东阳关南行军中,黎明时分突遭日军袭击,他和连长率领全连抢占了有利山头,英勇战斗,掩护旅部转移。由于战斗激烈,左臂负伤,通讯员为他包扎,他大喊:“不要管我!”终于击溃敌人,使旅部安全转移。部队日夜行军,他吊着一只胳膊,坚持行军作战,在保卫旅部任务中,立下战功。

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他的伤臂得不到及时治疗,伤势恶化,部队医院决定为他截肢。就在动手术这一天,日本鬼子进村了,一颗手榴弹突然在院内爆炸,大家都赶紧进入应战和转移,他从消毒饭盒里抓起滚烫的药棉,往左臂伤处一捂,一气跑了30多里,摆脱了敌人。后来伤势由重转轻,最后痊愈。

1943年6月,野战军地方化,新一旅一分为二,他随旅长韦杰同志到太行五分区,又到七分区48团任一营教导员,1947年编入9纵队26旅,在历次激烈的战斗中,打下了不少漂亮的硬仗。

1947年10月至1950年1月任伊川县县长。

1951年11月至1952年10月任伊川县委书记。

解放后的1954年下半年,张重同志调任河南省委工业部办公室主任。1957年,调焦作市任市委副书记,后任市委第一书记。1959年5月31日《焦作日报》的报头由他题写。1961年因经济困难停用。

1975年调任河南炼油厂任筹建处主任。1978年调任壁市代理书记。1979年调平顶山任市委书记、市革委主任。后任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人武部第一政委。

张重在长期革命岁月里,积劳成疾,1982年3月在省里开会,心脏病发作,28日回平顶山后,3月29日又参加市委会议,在很难支持的情况下,站在桌旁,一手执笔,一手紧按胸部,坚持改了文件,并向大家交代了个人三条意见,其中一条是:我们是集体领导,要体现集体领导精神,行文中不要说张重同志如何如何,应该是市委意见如何如何。不料话刚落音,一下子倒在椅子上,面色苍白。脉搏停止跳动,与世长辞。

张重同志的一生,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和对人民事业的负责精神。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诗人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张重就是这样,他在生前战斗过的地方,人们还把他深深的怀念。一种说法是焦作“城市之父”,另一种说法是洛阳“石油之父”。

焦作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南嘉禾生前曾在2007年3月20日在焦作日报发表了回忆文章《忆张重同志》,他认为张重在焦作之所以能做出些成绩,留下好的声望,除了他自己的作用外,还有他们那一班人和全体千部的团结努力,有全体焦作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要得益于当时廉洁奉献的社会风气,得益于朴实勤劳的焦作人默默无闻的奉献,称为“焦作之父”名副其实。

1978年,张重筹建的洛阳炼油厂,实现了全国最大,河南年产500万吨炼油的历史记录,被称作“洛阳石化之父”当之无愧。

张重的原明重新改名张重的典故。

据原任中央广播事业局无线总处副处长张继周讲,张重1947年10月来伊川县工作。有天下午,九纵政委黄镇在伊川鸣皋镇召见了十六旅七十八团政治处主任原明,向他宣布:“你留在地方工作。你是洛阳人,对地方情况比较熟悉,由你担任伊川县县长,条件有利。

黄镇接着问:“原明是你的原明吗?”

“不是。我本名张重,往陕北去的途中改的名,”原明答。“把名字改过来,还叫张重。这样就会远近闻名。你们洛中的同学听说你张重,就会来找你,”黄镇同志语重心长地交代。

“服从命令。”原明向黄政委表态以后,即到七十八团办了交接手续。于十月二十三日到豫西三地委向史向生副书记报到,开始了新的工作。

那么,张重为啥要改名为原明哪,说一下来由:

张重1936年秋,毕业于省立洛阳中学。由于家境困难无力上高中,就到陕西西安一家商店里当学徒。“七七”事变以后,激于民族义愤,弃商从戎。在一九三八年初,他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因是不辞而别,路上担心商店派人追寻,就改名叫原明。到了延安,原明进了“抗大”,学习军事、政治。由于大批革命青年到延安,校舍不够了,师生就动手打窑洞。同年七月,从陕北出发到敌后根据地去。他们渡过黄河到山西,经过吕梁山,穿过同蒲铁路的日伪军封锁线。路上风风雨雨辗转了四个月,进入晋东南太行山根据地的“抗大”六分校。又经过一段学习和整顿,于一九三九年初,原明同志被分配到晋豫边唐天际的游击队,在一个连队当文化教员,并协助指导员工作。打仗时,同战士一起冲锋杀敌。

一九三九年冬,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唐天际支队受到蒋阎军的进攻。经过激烈战斗,在主力部队六八八团的支援下,冲出重围,向北撤退。经高平县、陵川县平顺县龙溪镇,编成一二九师新一旅。旅长韦杰、政委唐天际、政治部主任何柱成。原明同志文好,字也写的正规。何柱成同志是老红军干部,文化不高,原明同志给何柱成主任当秘书。经常和首长在一起,使他学习到老同志艰苦奋斗的好作风。

1954年下半年,张重调任省委工业部办公室主任。1957年,调焦作市任市委副书记,后任市委第一书记。1975年调任河南炼油厂任筹建处主任。1978年调任壁市代理书记。1979年调平顶山任市委书记、市革委主任。后任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人武部第一政委。

张重同志在长期革命岁月里,积劳成疾,1982年3月在省里开会,心脏病发作,28日回平顶山后,3月29日又参加市委会议,在很难支持的情况下,站在桌旁,一手执笔,一手紧按胸部,坚持改了文件,并向大家交代了个人三条意见,其中一条是:我们是集体领导,要体现集体领导精神,行文中不要说张重同志如何如何,应该是市委意见如何如何。不料话刚落音,一下子倒在椅子上,一个鲜活的生命停止了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