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炳林院士纪念馆

何炳林院士纪念馆

何炳林院士纪念馆由“塑像瞻仰·家乡人民的骄傲”等10个部分组成,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展示何炳林院士献身中国科技、教育事业的一生。据介绍,为做好纪念馆筹建工作,当地政府曾于2011年初专程赴南开大学征询纪念馆的筹建意见。

何叔衡烈士纪念碑落成暨何叔衡纪念馆开馆仪式在长汀县梅迳村举行

本网消息:今年是何叔衡烈士诞辰140周年,为深切缅怀何叔衡烈士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品格,何叔衡烈士纪念碑落成暨何叔衡纪念馆开馆仪式于12月24日在长汀县濯田镇梅迳村举行。长汀县政协主席丘发添、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吴升辉、长汀县直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濯田镇党政领导、全体镇干部、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和部分村民代表共180多人参加了纪念活动。

活动议程有二项,一是举行何叔衡烈士纪念碑落成的凭吊议式,向何叔衡纪念碑敬献花篮。二是举行何叔衡纪念馆的开馆议式。长汀县政协主席丘发添、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吴升辉等为何叔衡纪念馆揭牌。而后,参加活动的全体人员参观了何叔衡纪念馆。

何叔衡同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一大”代表之一,苏区“五老”之一,苏区检查、审判机关的创始人。1934年10日,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何叔衡同志奉命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经受了严峻的生死考验。1935年2月24日,何叔衡等同志从江西转移到闽西,到达长汀梅迳村时,被当地保安团包围,为了不拖累队伍,他纵身跳下陡崖,最后光荣牺牲,时年59岁,实践了“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

吴敬梓纪念馆:名重天下 文醒士林

吴敬梓和儒林文化全椒珍贵的文化资源,以吴敬梓故居吴敬梓纪念馆为中心,已经建设起一座占地240亩的儒林文化主题公园,是一个以儒林文化为精髓,徽派建筑为主体,以生态和自然山水园林为基础的文化、休闲的多功能城市综合体。

古老的襄河穿城而过,一座座古桥横跨在襄河上,河水荡漾,桥影婆娑,柳荫成行,花团锦簇,古建筑、古桥、长廊、亭阁、广场、儒林文化碑刻,沿着襄河组成了一道儒家文化长廊,漫步其中,人们不仅可以受到浓浓的传统文化的熏陶,还可以尽情享受文化生活的愉悦闲适。从中,我们看到的是文化的惠泽与力量。

沿襄河出红栏桥迤逦向西,右手绿水涟漪的是舟门涧、古代全椒的护城河。现涧已疏宽,改名“新襄河”。过河上敬梓桥,一带高丘上,青堂瓦舍,粉墙掩映,殿阁参差,便是吴敬梓纪念馆。隔河遥对,是吴敬梓的故居“探花第”故址。高丘的西北方是一个古校场,吴敬梓叔祖吴勖倡建的北极阁遗址。南面隔襄河即是吴敬梓少年时读书登临的尊经阁。在这里建馆,确能发思古之幽情,更深刻理解作家和他的作品。

吴敬梓纪念馆是三厅四庑两回廊的仿明清风格的古典式建筑。层台高叠之上,几十根米红廓柱拔地撑起雄伟的大殿,拼花护栏环绕出曲折的回廊,飞檐斗拱,景窗深幽。整个纪念馆建筑结构气势庄严、古朴、典雅,既有南方园林之秀,又有北方古建之雄。设门厅、过厅、正厅、展厅四部分,依山峦体势分三个层次,高低落差7米。门厅上方镶嵌石额馆名一方,为原全椒县委书记、安徽省省长王郁昭所书。门厅两侧,置巨大鼓形旗杆石四方,旗杆石为“探花第”遗物。

进入门厅,只见矗立在第二层平台的过厅中间,是一块直立的碑,正面刻的是鲁迅手书:“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这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儒林外史》的评价,充分肯定了它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碑阴镌刻吴敬梓生平。

正厅前草坪中央,塑吴敬梓着长衫立铜像一尊,高约十多米,长须,挺立,微睨,中年模样。与正厅坐像,俱为浙江美院叶庆文教授塑。参依吴敬梓裔孙吴炽棨形象为创作所本。若无所思而有所思。我们想象的吴敬梓,大约总免不了从《儒林外史》中几个人物来揣测,但这里的他,不是王冕冲淡恬远,也不是杜少卿的潇洒倜傥。他年近“天命”,历经冷暖浮沉而块垒难平;他“暖足”归来,正稍事喘息而又将远程跋涉;他看世态太深,所以严肃的表情中不无沉重和悲哀。

立像后面,悬康南海女弟子萧娴先生“儒冠不保千金产,稗说长传一部书”联的大厅,便是纪念馆的正厅。迎面为吴敬梓全身端坐雕像。手执书卷。上方悬梁匾额为王蘧常“名重儒林”、沙孟海“惊才旷逸”与乡人所书“天独予文”三方。“天独予文”为吴敬梓《移家赋》中的句子,是作者“天生我才”之李太白式的狂放与自信,不失为吴敬梓个性与价值的极佳注脚。

正厅馆内收藏有《儒林外史》的各种版本以及吴敬梓的其他著作,如迄今发现最早的刻本《卧闲草堂本》、民国时期的《增补齐省堂本》以及《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还有吴敬梓七言古诗手迹《奉题雅雨大公出塞图》的缩小件(原件大约长二米、宽一米,是我国一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也是迄今发现的吴敬梓传世的唯一手迹,弥足珍贵。

东庑展出的是研究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专著、论文,还有散见于报刊上的论文的复印件。此外,吴敬梓纪念馆还仿古代全椒建“先贤祠”之习俗,另辟出一室,名之为“先贤堂”,将全椒先贤(含个别旅居全椒,有重大影响的)予以绘像图解方式展示于室内,汉有刘平、宋有张洎,明有憨山、戚贤,清有吴山尊、金兆燕、薛时雨等等,使人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汉即已置县的这块土地,是淮南著名的山水古邑,文化名邦。吴敬梓生于斯,也印证了古语“人杰地灵”。

站在正厅外的台坪上,随铜像吴敬梓的目光方向望去,仿佛古老的探花第边,拖板桥旁,吴敬梓登上小船,怀着“逝将去汝”的心情离开全椒。而今全椒人耗资百万,建成吴敬梓纪念馆,“慎勿学吴敬梓”的时代已一去不返了,“伟大也要有人懂”,作家终于得到了人民的理解和崇敬。“鹤归云外,应不恋桥边红叶、巷口乌衣”,魂兮归来!

【游览指南】(1)安徽省全椒县吴敬梓纪念馆地址: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城西北隅走马岗(参观完吴敬梓纪念馆,走过马路即可继续参观吴敬梓故居)(2)在滁州市可乘坐101路公交至全椒县太平文化广场,沿文化长廊步行一公里(3)或在全椒县城乘坐3路或10路公交可达(4)滁州市全椒县吴敬梓纪念馆和吴敬梓故居均实行免费登记游览。

北辰法院组织干警参观杨连弟烈士纪念馆

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部署安排,结合开展“四个教育”具体要求,10月16日下午,北辰法院组织各支部党员集体参观“登高英雄”杨连弟烈士纪念馆

在烈士纪念碑前,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瞻仰烈士遗像,深切缅怀杨连弟。随后,大家参观了杨连弟生前用过的物品和近百幅黑白照片,领略战斗英雄的精神风采。今年国庆节前夕,杨连弟荣获“最美奋斗者”国家荣誉称号,其登高精神深深铭刻在每一名党员干警的心中。

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杨连弟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登高精神,在工作中克服困难,培养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职业素质,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