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蔡氏大宗祠

番禺蔡氏大宗祠

番禺蔡氏大宗祠俗称光裕堂,位于市桥镇蔡边村。建于民国12年(1923年),旅居古巴等地华侨捐建。

中文名:番禺蔡氏大宗祠

所属年代:民国12年(1923年)

番禺紫坭张氏大宗祠

张氏大宗祠 赉成堂

祖脉发龙江白社榆分三世祖

孙谋诒鲤水紫溪松荫万年

番禺紫坭村,东汉初成圩。得名有二:一说当 地有大片土壤呈紫黑色,故名。一说历史上此镇曾出过一名探花,受过皇帝紫袍玉带及土地 的封赐。有“皇帝浩捷紫坭封”之说,故名。第三产业以“宝墨园·南粤苑”旅游景区称著,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带动了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的发展。我村经济发展定位“历史文化生态旅游村”模式。除了宝墨园,村内保留包相府、协天宫、梁氏宗祠、张氏大宗祠、留园等历史建筑。分享其中部分村景相片视频。

宝墨园牌坊

宝墨园建于清末,占地五亩,毁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995年重建,历时六载,扩至130多亩,集清官文化、岭南古建筑、岭南园林艺术、珠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建筑、园林、山水、石桥等布局合理,和谐自然,构成一幅幅美丽壮观的景色。

牌坊高13.68米,宽27米以400多块青、白两色花岗岩镶嵌而成,总重量600多吨,其正面横梁一块石重37吨。牌坊前后对联有叶选平、启功、关山月、刘云手书。横梁刻狄青故事及各种祥瑞图案。整座牌坊雄伟巍峨,精雕细琢,是一座巨型的石雕艺术品

紫苑

双飞榄

村南路 留园

包相府

协天宫

始建于明初,约当永乐或稍前之世,长达六百年之久,番禺少有之古庙也。供奉关帝。2002年重修。

张氏祠堂

紫坭张氏乃大唐荆州太守张九皋,宋魏国公张浚、南宋翰林五经博士世龙公之裔。世龙公赢得功名后,自珠玑巷迁居顺德龙江白社,至今近八百年,三世如陵公迁居紫坭,开村亦有六百多年。在紫坭村,先后建有绎思堂及分祖祠堂大小共三十多间,其数量之多,质素之好,在番禺地区祠堂中亦属少见。于今,保存只有赉成堂较好。经第一期修葺,将祠堂定名为张氏大宗祠,2013年9月23日举行重光庆典,宴开279席,各地宗亲友朋见证道贺,为开村六百多年最大之盛事。

附 重光相片

氏族之星 张蔼蕴

1912年(民国元年)张蔼蕴任大总统秘书、广东宣慰使,并获孙中山颁发的优等“旌义状”。

番禺|化龙沙路炮台、刘氏大宗祠修缮再启动!疫情过后将再现“芳华”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在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分区分级恢复。番禺区文物单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推进文物修缮工作复工。在番禺化龙,相关文物单位修缮工程已经恢复施工。

近日,番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文物办与化龙镇相关工作人员到刘氏大宗祠修缮工程、沙路炮台二期修缮工程施工现场,检查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工作。检查组强调,落实“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把控好工程质量,全力以赴推进刘氏大宗祠、沙路炮台等项目的修缮工作。

相关工作人员在刘氏大宗祠检查

沙路炮台二期修复进行时

沙路炮台位于化龙镇北端沙亭村,濒临珠江的马腰岗及兵岗上几座炮台遗迹,通称为“沙路炮台”,在朝光绪十年(1884),由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主持修建,于2019年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从现存残迹看来,过去这里的设置很完善,有兵房、火药库、水井、长官居室及操练场等建筑,各台均有排气孔、排水沟设置,还有地面道路与地下通路,使各炮位互相连通,联为一体。经过战争的摧残和水土流失,现今炮台只剩下残垣断壁,但该文物单位的主体价值仍在,以及所象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更是珍贵无比。

目前沙路炮台进行到二期修缮工程,针对沙亭村马腰岗一号、二号炮台进行加固抢修,修复一号炮台遗址;沙路炮台马腰岗1-6号炮台、1-2号遗址修缮复原,疏通排水,建设步道等工作在3月份复工继续进行。

进入沙路炮台施工现场需检测体温、登记和佩戴安全帽

工人现场施工

刘氏大宗祠即将重现“芳华”

刘氏大宗祠位于化龙镇柏堂村大街务本坊5号,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清代有重修,是柏堂村民祖先留下的珍贵财产和文化精神,同时也是番禺区文物登记单位。

由于该祠堂长期受到风雨的侵蚀,石构件受到风化,瓦面受到雨水的侵蚀,大部分的梁柱出现严重的破损,靠近后墙梁底的墙体向外扭曲,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刘氏大宗祠施工现场

区文物办于2019年11月开始对该祠堂进行修缮,由于疫情的发生,工程直至3月份开始逐渐复工修缮。鉴于祠堂位于柏堂村中心位置,疫情防控仍是首要任务,施工现场做足疫情防控安全工作,进场测体温、登记、消毒、佩戴安全帽等,确保防疫、复工“两手硬”。

进入刘氏大宗祠需登记、检测体温

化龙镇内有109个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浓厚。这些文物古迹都是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技术和文化的结晶,是化龙先辈创造活动的实物遗存,是珍贵的研究材料。

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是对社会共同记忆和利益的保护,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相信疫情过后,不止花开遍地,化龙的祠堂、文物、古迹亦会重焕生机、再现芳华!

【记者 龙de传人】

【编辑 峥辉】

化龙宣传 龙俊宏

来源: 微社区e家通化龙飞升(微信号:xxsbejthlfs)

清番禺黎氏宗祠

番禺黎氏宗祠又叫黎永思堂,位于广州市番禺南村镇板桥村。为纪念抗清名将、爱国诗人黎遂球的祠堂。原建于广州城东仁厚里,因兵燹毁废。后黎的长子延祖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在板桥村的黎永思堂塑像祀之,重建莲须阁,藏其遗书,今阁已毁。

浙中地区传统宗祠研究 ¥31.4 购买

宗祠坐北向南,四进深,头门外两侧设翼墙,前立照壁及旗杆夹一对。第一进为头门,第二进为石牌坊(参见第三章第四节之二《忠孝廉节牌坊》条),第三进为中堂,第四进为后寝。头门,宽14.95米、深7.84米,镬耳封火山墙,砖木结构,青砖红砂岩石墙裙,正脊灰塑古脊饰。门额匾刻“北正明宗”。中堂,面阔三间14.9米、进深三间11.8米,硬山顶,梁架构件及装饰简朴。后寝,面阔三间15.2米、进深三间11.7米,明间后设神台及神龛,台基为红砂岩石砌筑,宽4.98米、深1.83米、高1.2米,台基立面浮雕如意纹饰,上面雕回字纹饰边。神龛,面阔三间三楼歇山顶,柚木构成,红砂岩石柱础。采用月梁,额枋三跳双下昂斗拱营造,做工精细,古朴简洁。次间的槅扇已被拆毁。

黎遂球(1602-1646年),番禺板桥乡人。博学多才,善诗书画,明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明末捐产制铳500门和火药机械等支援抗清。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任兵部职方司主事,提督粤师驰援赣州,清顺治三年(1646年)十月在赣州城战斗中殉职,南明唐王追封其为桂王,谥“忠愍”,赠“兵部尚书”。1989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