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寺塔

柏林寺塔

柏林寺塔位于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内。

柏林寺塔,又称“从谂禅师舍利塔”、“赵州塔”、“真际禅师塔”等,建于元天历三年,为纪念唐代禅宗高僧从谂禅师,修建此塔。塔额为“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塔为砖木实心结构,共八角七层,高约30米,坐落在高达2.5米的方形台基上。台基分上下两层,下层石砌、上层砖砌。塔的下部为砖制须弥座。须弥座上部用砖仿木构,做出斗拱、平座。平座上浮雕围拦、格子栅栏和花卉等装饰图案。以四层仰莲承托塔身的第一层。塔身第一层的高度约占全塔总高的三分之一。东西南北四面以砖刻壶门,另外四面以砖刻格子棱窗。正面有石匾,上用楷书阴刻“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十六个大字,左侧楷书阴刻“天历三年孟春上旬吉建”十个小字。塔一层飞檐用木制,二层至第七层改用砖雕。出檐长度逐层收敛,各层檐角均系木制,其脊上立一尊铁质罗汉像,下吊风铎。

由于1966年的邢台地震和人为破坏,到1990年代塔身已严重毁损倾斜。1997年,由新加坡高家仁居士捐资修复。

2006年柏林寺塔作为元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袁世凯家族祖坟墓地白塔寺柏林考察记

近日,笔者在项城袁氏家族后人袁玉明先生的陪同下,实地考察了白塔寺柏林。袁世凯家族祖坟墓地柏林位于商水县平店镇东南5公里,清水河与孙洼沟交汇处,有一座古白塔寺遗址也在这里,目前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塔寺,笔者走访了商水县工商局退休干部袁希富老先生。袁老是商水县袁老乡人,今年80岁。出于对文物的珍爱,他退休后,自发地每逢农历三六九日就骑车十余里来到白塔寺守护袁氏柏林。袁老告诉笔者,相传,白塔寺初建于宋朝。其遗址深层有龙山时期、夏商、周时期的大量遗存。浅层有汉至明的遗存。在遗址上暴露的有灰坑、汉墓;出土的有灰陶折沿罐、高颈罐、鼎、鬲、几何纹榫口砖等。由于这里历史上很早就有人类生存,被后人视为祥瑞之地。

由于白塔寺有清水河与孙洼沟交汇,形如二龙戏珠,暗合周易八卦风水之说。清末,袁世凯家族称其为“宿龙之源,气象万下,蜿蜒盘绕,午向子山,六八鼎峙,二四廻环,青龙舒气,白虎闭关,乾坤合运,缔造天然”,于是高价置地数十亩,辟为家族墓地。

据《项城袁氏宗谱》记载,白塔寺柏林是项城袁氏家族袁耀南一支的祖坟茔域所在地。该茔域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原有地(项弓)五亩五分五厘。光绪三年(1877)亥月八日,由袁氏十二世祖袁保基置庙后地兑换立茔,茔域共24亩。转年,由袁保信修葺墙垣,植柏树百余株,后又不断种植松、柏、杨、椿、楸,因袁登三有四个儿子,有“小四门”之称。故所植柳树皆为四杈,现已无存。该茔域以生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的杨太夫人(袁世凯从曾祖母)墓为首,共计6座。柏林内立存五通蛟龙神道碑(俗称“滚龙碑”),并有民国总统徐世昌亲笔为袁世凯从曾祖母撰文并丹书的碑文,是了解袁世凯家族历史的一份珍贵而详实的资料。白塔寺柏林及袁氏家族墓地久负盛名,曾经的碑林、廊房和蛟龙碑楼是闻名中外的白塔寺三景,是白塔寺遗址文物保护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978年公布为商水县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6年白塔寺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袁希富老先生带领笔者来到平店镇第一小学院内,参观了白塔寺遗址。他说,此处虽称白塔寺,可寺院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造成了学校,即现在的平店镇第一小学,如今仅存有清光绪年间建造的3间西厢房,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默默见证着历史的风云变幻。

我们走出平店镇第一小学,来到一条弯弯曲曲、坑洼不平、杂草丛生的小胡同,袁老指着胡同东侧一片柏林告诉笔者,原来的白塔寺分东西两个寺院,从西寺院到东寺院,挖有一条地下通道。从东寺院向东约25米处,用红石建有一座三孔石拱桥,名曰“青龙桥”。青龙桥东约100米处,有一龙王庙。当时白塔寺西寺院西约100米处,用白石建有一座五孔石拱桥,名曰“白虎桥”;西北方向500米处建有庙宇,曰“三光庙”。所以当地人称白塔寺是“桥端庙、庙端桥”的风水宝地。袁氏家族墓茔并立三门:东为朝阳门,中为午门,西为望月门。从此,白塔寺成为豫东大地一个沾帝王家风水宝地的名胜古迹

据当地村民说,当时,为防外人入内,袁世凯命当时商水平店的名士刘振玉在此栽种柏树2000余株。刘振玉是晚清秀才,精通风水堪舆。袁氏家族请他布置墓地,他把柏林种成九宫八卦阵形,当年柏林完整时,人们一进柏林就迷失方向,很难出入。据传,当时刘振玉的一个同村人到柏林找刘振玉,在柏林转了一天都未能出去。

白塔寺柏林,林木绵密,枝叶茂盛,景色宜人,尤其是冬日大雪初霁,银装素裹,雪压松柏,愈显苍翠,远远望去,烟雾缭绕,如若仙境,一派森然,堪称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然而,一百多年来,由于病虫害和人为采伐,柏树现已减至700余棵,但仍柏影森森,虬髯苍劲。目前存活下来的柏树最大胸围90厘米,高20余米,最小者胸围也有30厘米,高12米左右。

据《项城袁氏宗谱》记载,民国初年,袁世凯荣登大总统宝座,遣人整修家族墓地,勒石树碑,对白塔寺祥瑞之气感恩戴德,大加褒扬。现存有民国三年时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徐世昌撰文褒扬杨太夫人并丹书石碑一座,背面绘制有坟冢风水布局图。另有袁登三、袁保基(追封二品)、袁保敬、袁保信神道碑共五通,皆为徐世昌丹书,青石镌刻,高近三米,保存完好,弥足珍贵。可惜的是,“文革”时,碑楼被拆,石碑铺作桥板,坟冢被平。目前,白塔寺仅存五座碑楼,为袁保基、袁保信等人的神道碑。袁保基的神道碑上书:“皇淸诰授通义大夫晋封资政大夫二品衔道员用江苏候补知府袁公讳保基字立亭一神道”,碑文用楷体书写竖行排列,无标点。碑板系青石,边缘雕刻有八仙图,非常精致。袁保信的神道碑书写:“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晋封资政大夫袁公讳保信字果亭行四神道”,碑板四周雕刻有四龙吐火之图,一边两条龙,惟妙惟肖。最令人关注的是徐世昌撰文并手书的“项城西北宿龙桥庙袁母杨太夫人坤官立祖墓碑记”。该碑记用苏黄体小凯书写,竖行排列,无标点,共两千余字,主要颂扬杨太夫人之功德。值得关注的是,碑楼碑记署有:“清朝赐进士出身军机大臣……太保民举国务卿东海徐世昌谨撰并书”,又有时间“中华民国叁年岁次甲寅吉日”,碑的左下角书有“禹州李中州,侯殿选镌石”的字样。从落款署名来看,此碑文就是袁世凯的好友徐世昌亲撰并书写的。从史书记载来看,袁世凯与徐世昌交往甚密,此碑文也是一个见证。

另据《商水文物志》记载,白塔寺原为袁世凯之叔的墓地,其中一位官至二品。墓地规模较大,石刻精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商水县文物工作者历尽艰辛,在附近村落中陆续找回“文革”期间被推倒的五座石碑,重新立于柏林内并建碑楼保护,但未找到碑额与碑座。在2010年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碑额两件,两件碑额大小略同,高1.07米,宽0.8米,厚0.24米,碑额正中牌位内竖书篆书“恩纶”二字。恩纶:犹恩诏,即帝王降恩的诏书。牌位两侧有二龙盘护,雕刻工整细腻,为研究项城袁氏家族历史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不过,笔者也看到柏林内居然有数十家乱搭乱建的房屋,有些人家的鸡圈、房屋圈住了神道碑楼,更有甚者在“滚龙碑”旁边饲养猪、狗、鸡等家畜。对此,袁希富老先生和项城袁氏后人也曾经多次向上级领导反映,但白塔寺柏林保护区内私搭乱建的违法建筑至今没能依法拆除。因此,笔者呼吁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予高度重视,尽快依法对白塔寺柏林保护区内私搭乱建的违法建筑予以拆除,并尽早在袁氏家族古墓群原址上恢复重建被毁坟墓,并借助杨太夫人威仪遐迩,教子有方的生母形象,白塔寺自古就是佛教圣地且有西接商水,东连项城的地理优势,把这里打造成旅游景点,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实乃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之长远大计。

文\龚新文

中国零距离观察:从学东

赵县景点柏林寺 赵县的柏林禅寺

1. 赵县的柏林禅寺

柏林禅寺是虚云老和尚的法脉传承,虚云老和尚是高僧大德,四大高僧之一,一人兼任禅宗五脉,分别为曹洞、临济、云门、法眼、沩仰五脉,衣钵传人:本焕、佛源、净慧、传印、一诚等。眼下是徒孙明海大和尚担任住持,明海大和尚于2000年于净慧上人座下得预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承。2005年于净慧上人座下再得曹洞宗第四十九代法脉传承。

——所以其他的寺院法脉容易说清楚,唯独柏林禅寺不好说,若以现任住持明海大和尚而言,属于禅宗里的临济宗和曹洞宗。

2. 赵县的柏林禅寺2022年现在春节开门吗

有很多。石家庄周边现在有很多开放的寺院,其中最有名的应该算赵县的柏林禅寺,另外,在石家庄鹿泉区的龙泉寺和丰龙山上的百草寺都是对外开放的,石家庄无极县的法云寺,正定县的隆兴寺,毗卢寺,这些石家庄有名的寺院,现在都对外开放的。

3. 赵县的柏林禅寺多少年了

免费开放的。

柏林禅寺位于河北省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赵州桥遥遥相望,始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年),全寺占地80亩。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现任住持为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明海大和尚。

4. 赵县的柏林禅寺介绍

柏林寺,位于石家庄市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为中国著名佛教禅寺,北方佛教的一座重镇,赵州祖庭所在地,内设河北省佛学院、河北禅学研究所,现任方丈为明海禅师,常住僧众有160余人。它最早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是中国著名的禅宗古刹,寺内原有大殿和彩色壁画,相传为吴道子真迹。

柏林寺始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古称“观音院”,元代起称“柏林禅寺”。柏林寺几度沧桑,香火绵延。晚唐时期(公元885年),禅宗高僧真际禅师以80高龄来此弘法,在寺院说法40年,120岁圆寂。他以“无”字公案接引四方禅众,形成独具风格的赵州禅,后人视之为“无门关”,影响深远

5. 赵县柏林禅寺净慧长老

六鼎山大佛,不是六顶山,首先要纠正错别字,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六鼎山大佛虽说在宣传中号称全世界最高,全世界最重的佛像,其实却不是这样!

六鼎山大佛像体总高48米,佛身38.4米,莲花座高9.6米。

东南亚地区,被认可的最高佛像是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的吉祥大佛整体采用黄铜锻造,真身高45米,底座边长35米、高9米,是南传佛教中最大的佛像。

6. 赵县的柏林禅寺怎么样

2022年8月正常开放。

柏林禅寺2022春节到目前都是正常开放的,景区免收门票,可以前往游玩,每天8:00-16:00;周六、周日、农历初一、十五及重大节假日为全开放日,其他时间开放到观音殿;农历每月初二、十六为寺院休整日,开放到普光明殿。

柏林禅寺位于河北省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赵州桥遥遥相望,始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年),全寺占地80亩。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

7. 赵县的柏林禅寺现在开始

、柏林禅寺(河北省石家庄市)

柏林禅寺位于河北省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赵州桥遥遥相望,始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年),全寺占地80亩。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现任住 持为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明海大和尚。1988年5月12日,柏林禅寺作为宗教场所开放。1992年8月28日,普光明殿落成并举行开光典礼。2001年6月25日,柏林禅寺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隆兴寺景区

隆兴寺,别名大佛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城东门里街,原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公元586年(隋文帝开皇六年)在苑内改建寺院,时称龙藏寺,唐朝改为龙兴寺,清朝改为隆兴寺;是中国国内保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寺院占地面积82500平方米,大小殿宇十余座,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隆兴寺核定为中国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大名寺之一。

8. 赵县的柏林禅寺开了吗

河北柏林禅寺晚上八点就关门了。

白马寺景点塔林 白马寺塔林在什么位置

1. 白马寺塔林在什么位置

桐柏水帘寺水帘寺依山傍水,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玉佛楼、毗卢殿层层递高。赵朴初、王学仲、陈天然等名家书写匾额。寺内供有由新加坡和香港的原桐柏山和尚捐赠,从缅甸运回的白玉佛,高1.62米,重1.8吨,其高其重,玉质上乘,其工其精,国内少见,极为珍贵。1987年9月16日国务委员宋健视察桐柏游览水帘寺时连说:"国宝、国宝"。

由尼僧护法的白玉菩萨,也是由在缅甸的桐柏山和尚再传子录奉献祖庭的,观音禅林供奉。禅林后方的松林中新辟一处塔林,中有传虚和尚塔和普同塔。

由海外捐赠的三部大藏经,藏于建筑别致的藏经阁中,成为桐柏山佛文化的瑰宝,为桐柏佛文化提供了丰厚的资源。

由台湾高僧捐献的二枚佛舍利,珍藏于舍利塔内,成为镇山之宝。水帘寺原方丈印恭大和尚,是白云山系第十二代的一位高僧,1985年11月在广东别传寺由本焕法师授予法正,为全国禅宗临济宗第四十五代衣钵传人,参与编撰《中国佛教名寺名人录》,著有《白云山志》,在国内外佛界有着广泛影响。

2. 白马寺塔林在什么位置啊

一、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二、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嵩山五乳峰下。少林寺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和塔林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三、灵隐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

四、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

五、隆兴寺: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城东门里街,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

六、清净寺:位于泉州市南涂门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伊斯兰教寺院。

七、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位于开封市 ,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

八、卧佛寺:十方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涅槃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九、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位于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是该地区最大的寺庙。

十、塔尔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

3. 白马寺塔林在什么位置好

云台山

修武县境内的云台山景区总面积240平方公里,拥有1个世界级(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和9个国家级品牌(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与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结为姐妹公园,荣获河南省首届省长质量奖、中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和中国自然山水景区中唯一的驰名商标。

修武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大小奇峰70多处,景区众 多。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的修武县境内,以独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同时又是河南省唯一一个集七个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190平方公里,含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仙苑、圣顶、叠彩洞、青龙峡、峰林峡等十一大景点。还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瀑布。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采药炼丹的“药王洞”、汉献帝的避暑台、魏晋时期“竹林七贤”隐居的百家岩等古迹,更有绝妙之处。2000年发现的集峡谷、溶洞景观为一体的青龙峡景区,已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主要景点100余处,极具开发价值。

2003年7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世界地质公园推荐会上,云台山地质公园以103.85分的高分,排名黄山、庐山之后,成为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8个地质公园之一。2004年2月13日北京时间23时,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大会上,云台山金榜题名,成为首批28个世界地质公园中的一员。云台山景区以中国第三、世界第五的名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而在中国骤然引起强烈关注。

修武县大力开展旅游“创优环境、提升服务”活动和北部山区生态环境治理,被焦作市评为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和旅游信息化建设试点县,云台山旅游服务标准通过国家旅游局评审。云台山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云台山上市进入轨道,成功举办中国云台山“九九”国际登山挑战赛、第四届竹林七贤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设立了云台山驻韩国首尔办事处,与美国大峡谷成功续约,中美地质公园发展论坛达成初步协议。

宗教建筑

1、万善寺

万善寺位于修武县云台山风景区主峰之下,又名沟坡寺。坐北朝南,背靠围屏山。原有山门、中佛殿、大佛殿、僧舍等古代建筑群体。寺前有明代嘉靖六年的望亲台,寺东有临济正宗二十五世禅师石塔,寺南有临济正宗三十七、三十八世禅师墓碑两座。云台山风景管理局将万善寺的山门、大殿进行了重修,使万善寺成为颇具规模的佛教活动场所。

2、圆融寺

圆融无碍禅寺

圆融寺座落在云台山西部的吕涧山上,创建迄今有1650多年,是河南省境内仅晚于洛阳白马寺的第二座古老佛寺。到北齐高僧稠禅法师重新整修后,常住僧人达千余之众。千余年来,由于战火不断,该寺屡毁屡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云台山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投入四千多万元巨资重建圆融寺,重现了“深山藏古寺,梵音绕塔林”的盛景。寺内现有国家一级文物白玉佛一座,明碑一通,还有龙泉、圣姑泉、古佛洞、伽蓝井、阴阳井、佛图澄卓钖处等名胜。

3、崇明寺

崇明寺,位于原方庄镇桑湾自然村(现划入云台山景区),占地面积10余亩,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该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北齐,唐代咸通年间重修,宋元佑2年改名崇明寺,清初增建,后废。1995年重建,1999年正式开放。历史记载崇明寺建筑群有汉献帝避暑台、稠禅师庵、王烈泉、孝女塔及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遗迹。崇明寺的古迹孝女塔仍保存完好,其斗拱式建筑独具特色,2006年,孝女塔被评为国家级文物。

4、胜果寺和胜果寺塔

胜果寺位于县城老城大街中段,系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所建,原寺规模宏大,为黄河之北著名寺院。后屡毁屡建,现存主殿及侧房二十余间,该寺佛塔胜果寺塔为修武县城标志性建筑之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建于修寺之初,为古砖木混合结构,呈八角形 级楼阁式,塔高26.15米。塔身外轮呈抛物线形,逐层收敛。各层檐下,均用仿木结构的斗拱装饰,使塔身优美玲珑。塔心室为六角形,攀登梯道可达塔顶,顶端耸立一铁铸形塔尖,登顶可环眺全城。

5、百家岩寺与孝女塔

百家岩寺与孝女塔

百家岩寺又名崇明寺,始建于北齐,为北齐高僧、一代佛学大师稠禅师所创建。后经历代屡次复修、扩建,形成了庞大的规模,现仍为云台山百家岩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其寺塔又称孝女塔,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三年(686年),是中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唐塔之一。该塔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总高26.15米,此塔为当时民间孝女朱四娘,因其母久卧病床,遍请名医不治,有僧侣劝她以死救母,到阴间乞求阎君为其母增添阳寿,即可救其母性命。该女则来到百家岩寺,祈佛之后而投崖,后其母果然久病痊愈。其母感其至孝而建塔於此,遂命为“孝女塔”。

6、玄帝宫与云台观

玄帝宫位于云台山1314米的主峰茱萸峰顶,被道教信徒称为“北顶”,和武当山称为“南顶”相对应。道教传说真武大帝在云台山修成神仙,成仙后被封镇守武当山,而云台山的玄帝宫则成为其行宫,每年都要回云台山驻锡、显灵,所以此宫历来香火极盛。该宫初建于唐代,时称“玄元庙”,经历代扩修复建,形成今天玄帝宫的恢宏气势。宫内的真武大帝铜像身高3.45米,是中国最高大的真武大帝铜像。云台观座落在茱萸峰下的凤凰岭上,除供奉道教诸神外,特侍奉生于修武、终于云台山的道教神仙宁封子,观外建有30多米高的重阳阁。

7、海蟾宫

海蟾宫位于修武县城东北五里源乡马坊村。原名“真清观”,相传五代燕王宰相刘海蟾看破红尘,弃官修道,马坊村的马坊泉即为刘海蟾的洗丹潭,因有金代邱处机所书“海蟾宫入道歌”而得名。现存的大殿座南朝北,当地人又叫“背南宫”,重建于明末清初,建筑造型奇特,是研究古代建筑的珍贵资料。宫北曾有马坊泉,泉中有大量的石壳虫,鸭子吃后生的蛋,经过加工做成的松花蛋,去壳后呈现清晰的松柏枝、竹叶纹理,食之味道异常鲜美,被称之为“海蟾宫松花蛋”,元末以后,历代皇家都视其为皇宫御宴之美味。

8、祖师庙

祖师庙位于修武县城关镇北关村内,座北朝南,面阔三间。相传很久以前,北关村有一吕姓恶霸,横行乡里,祖师爷化作一位道人,将吕氏坟地的荆根、枣根刨出,使吕家破败衰落。为了报答祖师,人们用荆根、枣根做梁,建起祖师庙,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祖师庙现存各种碑刻二十余块,碑文主要记述了每年三月三“金顶圣会”的盛况,以

4. 白塔寺的白塔

白塔又名万部华严经塔。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东郊白塔村西南方、丰州故城西北角,距市区17公里。约建于辽圣宗时(983-1031年在位),历代都曾维修。经修缮,恢复了塔刹,清理出淤埋地下的基座。

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八角七层,通高55.6米。

基座为束腰须弥座,上部砌作仰莲瓣。

塔身第一、二层外壁嵌有砖雕佛、菩萨、天王、力士像,转角倚柱为砖雕蟠龙柱。第一层南面券门上嵌有石额,汉字篆书“万部华严经塔”六字。每层设腰檐和平座,腰檐下砌出斗拱承托。

塔内有旋转式阶梯走道,游人可攀登至第七层远眺山川景色。

塔内第一层墙上嵌有金代石碑6通,各层都有历代游人题记,除大量使用汉文外,还有契丹小字、女真字、畏吾体蒙古字、八思巴字、古叙利亚字及古波斯字等各种文字题记,其中以金大定二年(1162年)汉文题记的时代 早,金、元、明各代题记作者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反映了当时各民族间的关系及社会状况,是研究北方民族史和地方史的重要史料。

为保护好这一古建筑,内蒙古自治区和呼市有关单位,邀请了考古、历史、建筑专家,对呼市东郊白塔进行了考证,确定了修缮方案。自1985年--1987年用三年时间分三期工程进行彻底修缮。

5. 白塔寺在哪里

从白塔市场(沈营路)到中国移动(沈本大街营业厅)距离约7公里,可以乘坐下列公交车前往:

有轨电车1号线

白塔市场(沈营路)步行712米

有轨电车1号线

光明学校 上车开往 兴隆大奥莱

9站 恒大中央广场南 下车步行538米

中国移动(沈本大街营业厅)

6. 白塔山的白塔寺简介

五台山白塔寺海拔高度:白塔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北岸的白塔山上。白塔山在黄河北岸,海拔约1700米,因山巅有白塔而得名。山上峰峦叠嶂,下有玉迭、金城两关,形势险要,为古代军事要冲。山上楼台、回廊上通下达,有"凤林香袭"的牌坊,有依山而建的罗汉殿,有三星殿和白塔寺等等。

7. 白马寺里的塔叫什么塔

很久以前,有一对母子住在大山脚下。每天天亮,儿子刘海就拿上扁担带上斧头到山上去砍柴,用卖柴的钱来维持生活。刘海的扁担和斧头是一位路过他家的道士送给他的,可用来驱除妖魔鬼怪。

一天,刘海与往常一样到山上去砍柴,当他来到山上一个叫黑谷的地方,看见一个貌如天仙的姑娘披头散发地昏倒在杂草丛中。刘海连忙把她背回家,经过精心照顾,姑娘很快就醒了。條萊垍頭

姑娘看到自己躺在一间屋子里,旁边坐着一位老妇人和一位英俊的小伙子,就连忙问道:“我是怎样来到这儿的?”刘海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她。

“不知姑娘为何到这深山里来?你叫什么名字?”刘海急切地问道。姑娘说:“我叫黄兰香,从小就十分喜欢秀丽的山景,于是,我就偷偷拿了我爹的一颗大珍珠到山上玩。頭條萊垍

这颗珍珠闪闪发光,它发出的光不仅可以医好各种各样的病,而且还有使人起死回生之功效,它是我家祖传之宝。当我来到黑谷这个地方时,突然从谷里冒出一团黑烟。

紧接着,黑烟变成了一个又黑又矮的和尚,脸上长满疙瘩,样子十分丑陋。我还没回过神来,那丑和尚就张开大嘴,从嘴里吐出很多铁圈,就是那些铁圈把我击昏的。

那丑和尚就趁机把我的珍珠抢走了。”刘海听了兰香的话就说:“兰香,请你放心,明天我和你一起到山上把珍珠夺回来。”

第二天早上,刘海带上斧头和扁担同兰香一起到黑谷去。当他们来到黑谷的时候,只见那黑谷阴风阵阵,充满邪气。垍頭條萊

刘海拿着斧头大声吼道:“丑和尚,快把珍珠交出来,不然的话我将你碎尸万段。”刘海的怒吼把正在沉睡的丑和尚吵醒,一团黑烟从谷中升起,丑和尚现身了。條萊垍頭

他阴笑着说:“你这小子不是吃了豹子胆吧,竟敢在老子这里胡闹,看我怎样收拾你。”说完,就张开血盆大嘴,铁圈就从嘴里飞出来,击向刘海和兰香。

刘海挥舞着锋利的斧头,把一个个飞过来的铁圈砍得粉碎。丑和尚看到情况不妙,就想逃跑,刘海把斧头对准丑和尚一扔,不偏不倚正砍中他的脑袋。頭條萊垍

只听见“哎哟”一声惨叫,丑和尚马上现出了原形——原来是一只长满疙瘩的蛤蟆,但它还是没有把珍珠交出来。

刘海口中念念有词,把扁担一摆,变成一条又大又长的蟒蛇。蟒蛇马上爬过去,把正在逃跑的蛤蟆缠得严严实实,还用嘴不断地咬它。

癞蛤蟆 不了这皮肉之苦,痛得直喊“救命”,最后,不得不把珍珠从嘴里吐出来。刘海接过珍珠,把它交回兰香。

蛤蟆精的魔法被刘海废除了,它只好无奈地溜走了。从此,蛤蟆就不能再化成人形,它只好常常躲在又黑又暗的角落捕捉蚊子,赎回它的罪过。

8. 白塔寺有多少个塔

白塔是清朝顺治八年间建立的,为好好相处,修建白塔。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请立塔寺,寿国佑民”。

顺治帝根据他人的请求,在广寒殿的废址上建藏式白塔,在塔前建“白塔寺”。因为岛上建起了佛塔,山名也就改称为“白塔山”了。

白塔是皇家园林北海的一座代表性建筑,北海白塔历代不断维修,在康熙和雍正时代曾两次重修,现在的白塔是雍正年间修复的。

9. 白马寺有塔吗

1.嵩岳塔(北魏)

位于河南登封,中岳嵩山标志性建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15层密檐式砖塔,平面呈十二边形,通高37米,自下而上逐层内收,构成柔和的抛物线,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在结构、造型等方面具有很大价值,对后世砖塔建筑有着巨大影响。

2.大雁塔(唐)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大慈恩寺内,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古印度塔传入中原,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3.释迦塔(辽)

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且唯一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三大奇塔”之一。塔高67.31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

4.千寻塔(南诏)

位于云南大理崇圣寺内,是三塔中最大的一座,塔身16层,总高62.4米,轮廓端庄素雅,外观和西安小雁塔、洛阳白马寺塔相似,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三塔点缀在苍山洱海之间,画龙点睛的感觉。

5.六和塔(南宋)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的原为镇压江潮 。塔外各层檐角挂有104只铁铃,塔高59.89米,内部塔芯为砖石结构分七层,外部木结构楼阁式檐廊为八面十三层,每级廊道两侧有壶门,塔内由螺旋阶梯相连,第三级须弥座上雕刻有花卉、飞禽、走兽、仙子等各式图案。

6.朝阳北塔(辽)

大辽是最热衷于建塔的少数民族政权,东北、河北、内蒙地区辽国留下的佛塔众多,耗费国力,所以史学家说“辽以塔误”。朝阳北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市,为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砖筑,高42.6米,塔身上四面砖雕四方佛、八胁侍菩萨、二十四飞天、八大灵塔及塔名等图案,精美异常,引人入胜。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东西塔(宋)

泉州开元寺中两侧的双塔,东为“镇国塔”,高48.27米;西为“仁寿塔”,高45.06米。东、西两塔是中国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对石塔,历经风雨侵袭,地震摇撼,仍屹然挺立,表现了宋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是中国古代石构建筑瑰宝。

8.曼飞龙塔(清)

曼飞龙塔,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主塔高16.29米,小塔通高9.1米,均为实心,通体洁白如雪,宛如一丛春笋破土而出,故傣语称为“塔糯”(笋塔),是一座金刚宝座式的群塔。已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海宝塔(清)

位于宁夏银川市,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方形九层十 级楼阁式砖塔,全部由青砖砌筑,通高53.9米。塔身内部为上下相通的方形空间,每层向内略有收缩。塔顶为绿色琉璃砖贴面的桃形四角攒尖式塔刹。海宝塔是汉地佛教与藏传佛教建筑形式相互融合,并吸收当地伊斯兰教传统建筑特色而产生的,是汉、藏、回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

10.苏公塔(清)

这是一座伊斯兰塔,规模全疆最大,造型新颖别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吐鲁番市。苏公塔是清朝名将、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为了恭报清王朝的恩遇,表达自己对真主的虔诚,并使自己一生的业绩流芳后世,而自出白银7000两建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10. 白马寺内的塔

佛寺建筑塔来源于佛教传入中国,最早是洛阳白马寺

11. 白马寺塔位于什么地方

嵩岳塔(北魏)頭條萊垍

位于河南登封,中岳嵩山标志性建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15层密檐式砖塔,平面呈十二边形,通高37米,自下而上逐层内收,构成柔和的抛物线,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在结构、造型等方面具有很大价值,对后世砖塔建筑有着巨大影响。條萊垍頭

2.大雁塔(唐)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大慈恩寺内,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古印度塔传入中原,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3.释迦塔(辽)頭條萊垍

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且唯一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三大奇塔”之一。塔高67.31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頭條萊垍

4.千寻塔(南诏)條萊垍頭

位于云南大理崇圣寺内,是三塔中最大的一座,塔身16层,总高62.4米,轮廓端庄素雅,外观和西安小雁塔、洛阳白马寺塔相似,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三塔点缀在苍山洱海之间,画龙点睛的感觉。

5.六和塔(南宋)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的原为镇压江潮 。塔外各层檐角挂有104只铁铃,塔高59.89米,内部塔芯为砖石结构分七层,外部木结构楼阁式檐廊为八面十三层,每级廊道两侧有壶门,塔内由螺旋阶梯相连,第三级须弥座上雕刻有花卉、飞禽、走兽、仙子等各式图案。

6.朝阳北塔(辽)

大辽是最热衷于建塔的少数民族政权,东北、河北、内蒙地区辽国留下的佛塔众多,耗费国力,所以史学家说“辽以塔误”。朝阳北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市,为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砖筑,高42.6米,塔身上四面砖雕四方佛、八胁侍菩萨、二十四飞天、八大灵塔及塔名等图案,精美异常,引人入胜。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垍頭條萊

7.东西塔(宋)垍頭條萊

泉州开元寺中两侧的双塔,东为“镇国塔”,高48.27米;西为“仁寿塔”,高45.06米。东、西两塔是中国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对石塔,历经风雨侵袭,地震摇撼,仍屹然挺立,表现了宋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是中国古代石构建筑瑰宝。

8.曼飞龙塔(清)條萊垍頭

曼飞龙塔,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主塔高16.29米,小塔通高9.1米,均为实心,通体洁白如雪,宛如一丛春笋破土而出,故傣语称为“塔糯”(笋塔),是一座金刚宝座式的群塔。已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海宝塔(清)條萊垍頭

位于宁夏银川市,第一批全国重点 物保护单位。是一座方形九层十一级楼阁式砖塔,全部由青砖砌筑,通高53.9米。塔身内部为上下相通的方形空间,每层向内略有收缩。塔顶为绿色琉璃砖贴面的桃形四角攒尖式塔刹。海宝塔是汉地佛教与藏传佛教建筑形式相互融合,并吸收当地伊斯兰教传统建筑特色而产生的,是汉、藏、回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

10.苏公塔(清)

这是一座伊斯兰塔,规模全疆最大,造型新颖别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吐鲁番市。苏公塔是清朝名将、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为了恭报清王朝的恩遇,表达自己对真主的虔诚,并使自己一生的业绩流芳后世,而自出白银7000两建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