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高松三层四合院宅

孙高松三层四合院宅

孙高松三层四合院宅位于屯溪区徽山路24号,时代为明。

孙高松三层四合院宅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震撼!仙游深山三层半四合院土楼群惊艳世人!古厝风格独特,相当壮观!

@

深山藏古厝

——游洋五星古寨下古民居

古民居是文化的积淀,是乡愁的根。在游洋镇五星村古寨下自然村,有三座历经岁月洗礼的三层半土楼四合院,仍是当地居民心中一道抹不去的记忆。

村里年过八旬的老人陈元据告诉记者,这个土楼群从1947年初开始新建,经过7年的建造才竣工。和我县其它地方的古民居不同,土楼的中心是个又高又大的天井,每个楼层、房间都用木质的楼梯和长廊串起来,形成四通八达的格局。

土楼群占地7000多平方米,走进土楼,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土楼的角落里完整保留着一些古老的耕作农具。远远望去,宽敞而深邃的走廊隐隐约约可以感受到当时人们在这里留下的欢声笑语。抬头望去,高大挺拔的木头柱子让这座土楼更加魏巍壮观。据介绍,这些木头柱子都是人们山上砍伐下来,最高可达15米。站在远处眺望,这些黑色的瓦片错落有致,在阳光照耀下,依稀可以看见往日的芳华。

谈及这座土楼群的建设,陈元据说,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建国初期,五星村的集体经济也比较发达,依托门口这条大樟溪母亲河的运输优势,村民们起早贪黑的到山上伐木,通过大樟的水流输送到福州去售卖,因此累积了大量的财富。当时五星村民居住的房子也相对分散,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将邻里乡亲团结在一起,大家纷纷掏出腰包修建了这个土楼。

“土楼在仙游地区还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像古寨下自然村三层半的土楼比较罕见。”陈元据说,当时为了能做出特色,还特地聘请了永泰的泥土工匠前来修建,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原先只打算修一座,后来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加,陆陆续续地修建了另外两座。这座土楼内有110多个房间,最多时居住了400余人,邻里和睦共处,日子热热闹闹,土楼四合院曾经成为远近羡慕的豪宅大户。

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高速路的通车,土楼里的住户们大部分选择了外出,在城市里买房创业。在城关做生意的陈加树说,虽然平时土楼群里只有一些老人,但是一到过年,这里就会变得非常热闹,重现往日的喧嚣。

几十年过去了,土楼虽变得是苍老的容颜,但是,不变的是敞亮、干燥、冬暖夏凉的居住条件,和建楼老人们对土楼四合院过往日子的怀念。“为了能继续保留这抹乡愁,我们打算在保留土楼原貌情况下进行翻新,目的是能让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更加留长。”陈加树说。

今报记者 黄剑普 文/图

大家都在看

四合院里的阜阳:程文炳宅院

颍东区袁寨镇街口向南走300米,再向东一拐,就看到一片古建筑,这就是清代水师提督、爱国将领程文炳的宅院,此建筑原址距今已有120多年,是阜阳市乃至淮北地区目前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晚清时期最大的一处官吏私宅古建筑群。在阳光的照耀下,青砖黛瓦,古朴而庄重,虽历经沧桑,仍十分壮观。

爱国将领程文炳

据阜阳县志记载,程文炳(1834-1910年)为清末爱国将领,颍州柳沟屯(今颍东枣庄镇童庄村后海子村)人。从军60多年,因战功卓著,官累至九江镇总兵、湖北提督、福建提督、长江水师提督。

光绪九年(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程文炳奉命率军队,全力赴闽,支援前线。光绪20年(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程文炳丁忧守孝在家,在李鸿章、刘坤一、裕禄等朝廷重臣的力荐下,再次统兵驻守张家湾,拱卫京畿。光绪27年(1901年)程文炳任长江水师提督,整顿军备,增饷银益师,军威始震。因其治军严明,爱兵如子,曾被曾国藩誉为“有古仁将之风”。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翁同龢称赞程文炳“决胜千里,克赞家声;其人通敏,不类武人。”

程文炳为官清正,多次慷慨解囊,放赈救灾。临终有“遣折”专奏,论陆海军应行事宜,提出严拒“赔款”,重建教育与军事,远见卓识,为朝野钦敬。

古朴庄重程府宅

据了解,程文炳宅院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历经12年完工。整个宅院占地6700平方米,砖木结构,三院进落,为典型的徽派建筑。正门为跑马楼,为程宅的正门,此门高大,骑马可以通过。

门框采用青石整体雕刻而成,木雕以八仙故事和莲花为主,显示门楼的高贵。大门楼正中央,悬挂着由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题写的“程文炳宅院”的镀金牌匾,字体古朴苍劲。前厅为主人会客的地方,等级较高,该厅建筑风格仿照长江水师衙门大厅所建。

正厅后面为暖阁,是与重要客人谈话的地方。据记载,光绪4年,袁世凯来颍,程文炳与袁曾在此处相谈。

院内的照壁将前后院隔断,增添了一份幽雅清静的感觉。照壁上的砖雕,是两头小鹿在松树下嬉戏,小鹿雕刻得生动形象,活泼可爱。

堂楼为二层楼房,砖木结构。楼房左右厢房,过厅贯穿一体,三进院落,具有典型的北方四合院特征。楼房主体建筑的门窗上透雕着兰草、荷花牡丹、宝瓶等平安祈福物品,工艺精湛,构思巧妙。让我想到在杭州参观胡雪岩故居时,其楼房装饰的艺术风格与程宅十分相似。程宅的门东侧为跑马场,场内现有假山、亭台、小桥。

楼房左右厢房,过厅贯穿一体,三进院落,具有典型的北方四合院特征。楼房主体建筑的门窗上透雕着兰草、荷花、牡丹、宝瓶等平安祈福物品,工艺精湛,构思巧妙。

文化传承修古宅

解放后,程家大宅院曾经作为区公所所在地,后改建为粮库和区公所家属院。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建设,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文化古迹的维护、修理和传承,颍东区委区政府组织文物部门论证程宅建筑结构上的特点,雕刻风格,综合当地居民的回忆,投资350万元,经过三期整体维修工作,修旧如旧,最大程度还原了宅院的历史风貌,成为阜阳重要的文化旅游景区。

200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程文炳宅院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程文炳宅院自2010年12月28日对外开放以来,每年有3万余人参观。

从程文炳宅院出来,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人们称赞阜阳人杰地灵,这话一点不假,春秋时有管子,三国时有吕蒙,清朝末年,战乱频仍,阜阳一个偏僻小村却走出了程文炳这样一位大将军

看完程宅的前庭后院,略感不足的是,对程文炳的生平介绍偏少,要是能为程文炳做一个雕塑,将他的故事编印成册,将皇帝、大臣对他的评价让书法家书写出来,再把《程文炳文集》《程恩培(程文炳之子)文集》《东瀛官兵纪事》(程恩培著)与程文炳三子程尧章集案并译述的国内第一部全面介绍日本明治维新法律法规和典章制度的专著《日本变法次第类考》,四子程恩普等五兄弟(被誉为“安徽辛亥英杰”)追随孙中山、效力同盟会、发动皖北(阜阳)首义的事迹等资料以及其家风、子孙的业绩等布置一个展厅,让游客在参观程宅时了解历史,感受文化熏陶和程文炳的爱国精神,增加程宅的文化张力,岂不美哉!

作者:闫振田 视频:万熠影视

编辑:阜小布

中式豪宅-四合院

四合院中国传统的合院式建筑,大约诞生于西周时期,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明清时期,这种建筑形式逐渐得到完善,形成了北京特有的建筑风格。现在我们说四合院,一般都特指最为典型的北京四合院

清代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的生活:“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小姐胖丫头”,可谓是北京人在老四合院里生活的典型写照。

四合院的外观一般是封闭式的,不显山不露水,走进去却自成天地,一砖一瓦都散发出古朴浓厚的生活气息。

随着家庭结构和社会观念的变迁,传统四合院的宜居性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一些四合院被列为了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有一些被拆除。

一群热爱与推崇传统建筑的人,将四合院重新赋予现代化的演绎,改造成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新空间,从而拾回了失落的四合院情结。

【所有图文及音频视频资料均来自网络。我们对原作者深表敬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欢迎关注公众账号‘查先生会客室’或公众账号:chalixiu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