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石窟群

古徽州石窟群

黄山古徽州石窟群景区位于黄山市屯溪东郊,为古徽州的石窟遗址。点多面广,形态殊异,“规模之恢弘、气势之壮观、分布之密集、特色之鲜明、国内罕见,堪称中华一绝”。 石窟具有丰富独特的历史研究及观赏价值,清凉宫宏伟雄浑,环溪石窟曲回通幽,二十四柱奇幻神秘,姐妹胭脂洞色彩明丽……石窟内重多的巨石和石雕,似禽似兽,如亭如榭,栩栩如生,浑如天然,被誉为一座古徽州石文化历史博物院。

通向景区横跨新安江的索拉人行吊桥,全长130米,宽1.8米,平日高出水面8.3米,为江南第一索拉吊桥,其徽派建筑风格与周围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为美丽的新安江又添一景,江畔的20余万平方米的沙滩、草坪景致优美,是一处揽胜探幽、休闲游乐的旅游胜地。

长治发现罕见千佛古石窟群

咱们山西真的是个宝藏地方

最近 在长治上党大山深处

发现了罕见的千佛古石窟群

经过初步推定

这些古石窟群至少千年以上的历史

因为这座窟中有近千座佛像

又因佛窟位于这个沟里

所以这里就被叫作千佛沟

这座石窟就是千佛窟

砂石崖壁上开凿千佛石窟像

千佛窟窟口朝南

窟口两边各凿有一位侍者

风化严重

只能隐约看出两侍者均为左手持物

右臂抬放于胸前

窟中迎面石壁上凿有

高约一米的一佛二菩萨

但因头部损毁

无法看出其神态

石窟的东西南三侧的石壁上

每面均有数百个佛像

每个大约一寸高低

排列整齐 雕刻精美

虽有所风化

但仍可看清部分佛像面容 形态

石窟西北方向两米远处

耸立着一块高约六米的巨大砂岩石

顶部呈圆锥形

朝东的一面之上

留有一个五米高的佛龛却无佛像

石窟佛像雕工精致造型逼真

从千佛窟出发

经过林木杂草丛生的山路

向山顶上走大约六百米

就到了被当地百姓称之为双佛垴的地方

山垴上两座石窟东西相对

其大小与千佛沟石窟基本相同

东侧的石窟

背靠东南 口朝西北

窟口所对的石壁上

雕凿的为一佛四胁侍菩萨

左右两面石壁上为一佛二菩萨

窟口两边也各有一尊侍者

风化程度更为严重

与之相距约200米的西侧石窟

背靠西北 口朝东南

与东边石窟遥相呼应

窟口两边的侍者身着铠甲

两座石窟均近似方形

窟内共有大小佛像36尊

有佛、菩萨、力士等

雕刻风格极为接近东魏、北齐风格

其中一石窟东侧有

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 1189年)题记

流传已久的传说韵味悠长

据说

千佛窟西北侧的巨大佛龛

有一个流传已久的传说

相传,有仙人选择北山清幽宝地修炼礼佛,取山中巨石凿刻佛像。但是在此雕刻佛像的仙人并未显身,路过此地的人只能听到叮当作响的开凿声,且能看到掉落的石块,但看不到凿刻之人。当时村中有一放羊男子,每每至此便在巨石阴凉处歇息,听到凿刻声觉得奇怪,便向雕刻石像的地方问道:“每天叮当响,何时能够雕刻完成呀?”每次都得到“快了,快了”的回答。但随着男子日日询问,且时不时大声唱歌、喊山,仙人终不耐烦,遂留下只完成佛龛尚未有佛像的石窟而去了。

传说只是传说

根据现场实地察看

在佛龛巨石上

至今仍能看到当时工匠雕刻时

架放梯子的地方

石窟西北不远的山坡上

有块表面平整的大石

上面凿出一个圆状小井

下雨时山坡上流下来的雨水

顺着细细的小槽注入其中

天再旱也不干涸

被当地人称为“不枯井”

因为仙人的传说

每逢端午或者一些重大节日

当地人都会慕名而来烧香礼佛

只为求得心中的平安喜乐

经有关专家学者初步考证

初步判断其具有北魏时代风格

目前 千佛石窟群已被上党区

列为重点保护文物

综合 | 山西晚报 上党全媒体

编辑 | 王国伟 山西画报新媒体

| |

| |

徽州宏村古镇牌坊群景点介绍 安徽宏村牌坊

1. 安徽宏村牌坊

宏村景区,一般是欣赏徽派的建筑,周边的几个小村落也可以去看看,有很多的牌坊和祠堂。乌镇是典型的水乡,水乡贯穿在这个镇子里。如果想多了解一些历史文化底蕴的遗产,建议你去宏村,顺便还可以爬黄山。如果想放松心情,以度假为目的,就去乌镇吧!坐着乌篷船荡漾在睡梦,再去戏院听听黄梅戏。再去茶园品品名茶。

2. 安徽宏村古建筑

1.周庄: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有着国内第一水乡之称,为国家五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中国水乡文化和吴地汉文化发源地之一,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代表,古镇有着千年的历史。

2.乌镇:江南六大古镇的名镇,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称,为国家五A级景区,乌镇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也是一处典型的水乡古镇。

3.黄姚:国内最美的十大古镇之一,有着近千年历史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为国家四A级景区,古镇藏于大山深处,周边为喀斯特地貌风光,素有诗境家园的小桂林之称。

4.同里: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有着东方小威尼斯之称,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代表,为国家五A级景区,始建于宋代,有着千年的历史,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名副其实的水乡古镇。

5.西塘: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素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为吴地文化的干年水乡古镇,国家五A级景区。

6.和顺:国内最具有魅力的古镇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这里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现为国家四A级景区,这里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7.宏村西递:皖南徽派古建筑的杰出代表,古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五A级景区,宏村,这里被誉为最美的乡村。

8.南浔: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之称,为江南蚕丝名镇,国家五A级景区,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

9.青岩: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国家五A级景区,古镇为控制西南边陲而建,始建于明朝初期。

10.甪直: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历来享有江南桥都的之美誉,为四A级景区,古镇有着千年的历史。

3. 安徽宏村老民居

傍晚的时候可以扎帐篷在宏村门口停车场,停车场边上有公共卫生间。宏村里面很少有地方可以扎帐篷,即使有也没有地方上厕所。所以扎在门口停车场是个比较好的地方

4. 安徽宏村民俗

要在宏村过年一定要找一个 第一、商业性质不可太浓的客栈 第二、一定要找宏村居民家这样一来消费不会很高,还可以体验原汁原味的宏村过年风俗。如果没有特别要求最好是能跟房东家融合在一起过年,这样会更有味道些。 注:宏村有很多客栈并不是宏村本土居民经营,所以像这种体验风俗之旅一定要选对相应的客栈。

5. 宏村牌坊是什么牌坊

1999年,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 的传统风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和宏 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 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 价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20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 貌,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

西递、宏村的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都以周易风水 理论为指导,体现了天 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 那些典雅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与大自然紧密相 融,创造出一个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是 中国传统民居的精髓。

西递、宏村独特的水系是实用与美学相结合的水利工程典范,尤其是宏村的牛形水系,深刻体现了人 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卓越智慧。

西递村始建于北宋,迄今已有950年的历史,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

西递村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包括凌云 阁、刺史牌坊、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等,都堪称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

西递村头的胡文光刺史牌坊建于明万历年间,四柱五 楼,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 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家根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 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出“儒商”本色。

西递村中各家各户的宅院都颇为富丽雅致:精巧的花园、黑色 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 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

宏村是一座“牛形村”,其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 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提供了方便,而且调节了气温和环境。 宏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古朴典 雅,意趣横生。

“承志堂”富丽堂皇,精雕细刻,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南湖书院的亭台楼阁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深具传统 徽派建筑风格;敬修堂、东贤堂、三立堂、叙仁堂,或气度恢 弘,或朴实端庄,再加上村中的参天古木、民居墙头的青藤老树,庭中的百年牡丹,真可谓是步步入景,处处堪画,同时也 反映了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

6. 宏村的牌坊介绍

古祠堂:呈坎宝纶阁、胡氏宗祠、雄村竹山书院

古民居:南屏、西递宏村、潜口

古牌坊:最有名的当属歙县的许国石坊(全国唯一一座八脚牌坊)、棠樾牌坊群

7. 宏村牌坊和徽商有关吗

书是良田 传世莫嫌无厚产

仁为安宅 居家何必构高堂

(知识学问就是传世的良田厚产;仁义待人比建造高堂大屋更能安家。)

万石家风惟孝悌

百年事业在诗书

(石,读“担”,为粮食的计量单位。家中虽藏粮万担,可最重要的还是要传承“孝悌”的家风,一个人要成就百年大业,最根本之处就是要读书。)

传家有道惟存厚

爱世无奇但率真

(传家的道理就在于做人要厚道;处事的方法没有什么怪招,关键就是要对人直率而诚恳。)

襟怀旷达云中鹤

品德清高崖上松

(一个人能做到胸襟宽广,开朗豁达,就能像云中的仙鹤那样快乐了,而那些品德清高的雅士,真像是高山上的青松一样另人仰止。)

道德神仙增荣益誉

福禄欢喜常乐永康

(一种美好的精神境界,既有良好的道德,又有神仙般的飘逸生活,必能享誉四方;福禄双全,心存欢喜,使人长久快乐、身心健康。)

和气位一家天地

书声起万里风云

(位:方位。阖家和睦就好像天地同春天一般美好;书声一起,则如同卷起万里风云一样让人舒心。)

善为玉宝一生用

心作良田百世耕

(怀一颗善良的心,就像揣着一块美玉一样宝贵,够人一生享用;而人心就如一块良田,必须要世世代代不停地耕种下去,不能一蹴而就。)

快乐每从 苦得

便宜多自吃亏来

(联中的“辛苦”的辛多加了一横,寓意多吃一份辛苦,就多一份收获;将“吃亏”的亏多加了一点,示意为多吃一点小亏,反而是福。)

守身如执玉

积德胜遗金

(积善行德胜过给子孙留下大笔的钱财。)

遇事虚怀观一是

与人和气誉群言

(是:正确。处理问题能够虚怀若谷,才是正确的态度;待人接物和蔼可亲,才能得到大家的赞赏。)

欲除烦恼须无我

历尽艰难好做人

(一个人只有心中无我,除掉私心,才会没有烦恼;人生遇到磨难,经历艰难,对自己的成长是有益的。)

小窗多明使我久坐

入室有喜与君笑言

(此联写山居生活的美好。久坐窗前,品山玩水;入室笑谈,如浴春风。)

读书好 营商好 效好便好

创业难 守成难 知难不难

(此联告诫人们读书和经商、创业和守业同样重要。儒、商结合是徽商和其他商帮最大的不同。)

二字箴言惟勤惟俭

两条正路曰耕曰读

(“箴言”就是劝诫人的话。上联是劝人要采取正确的生活态度--勤劳俭朴;下联是规劝人们要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渔樵耕读。)

旧书不厌百回读

百言徵世聚墨多

(徵现简化为征。徵世:为世事所证明。联意为:书读百遍学而不厌;名言百句其中做学问就是最重要的一句。)

梅兰竹菊可养性

琴棋书画能陶情

(梅兰竹菊历来被文人雅士称为“四君子”,琴棋书画泛指各种文艺修养,这些都是一些高雅的爱好,可以陶冶情操。)

襟怀旷达云中鹤

品德清高崖上松

(古人将人的长寿比喻为松鹤,只要心胸开阔、豁达大度,品德高尚,就能延年益寿。)

韦孟五言作清咏

晋唐八法为工书

(韦孟,西汉诗人,《文心雕龙.明诗》说“汉初四言,韦孟首唱”;“八法”指书法的艺术风格,魏晋八法的确立,标志着笔法已经完备,“八法” 使毛笔的艺术性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使点画穷极变化。)

腹有千家墨

笔无一点尘

(只有饱读诗书,才能下笔著文不留诟病。)

水墨开奇境

丝桐发妙音

(丝桐指古琴。宋《咏丝桐》诗曰:“地洞天宽人一般,琴心会得语言难,高山流水知音少,月白风清时自弹”。)

事到临头三思为妙

怒上心头一忍为高

(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三思而行,心有怒火,忍一忍也就过去了,这样的境界是最高的。)

放怀楚水吴山外

得意唐诗晋帖间

(身在深山水邑,却心怀天下,归隐山林,而在诗词书画中自得其乐。)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世即世理,事仍事理,人指人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人若能达到这种境界,那干什么事自然是胸有成竹,如鱼得水,落笔如神。)

克己最严,须从难处去克;

为善以恒,勿以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三国时期刘备留给自己儿子刘禅的一句话,意思是说:不要因为不好的行为很少就去做它,不要因为好事太小就不去做它。劝人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高尚的情操。)

气忌躁,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

胆欲大,心欲细,智欲圆,行欲方。

(心欲细,指做事心要细;智欲圆,指对事要深刻理解,不牵强附会;行欲方,指行为要守规范,做事要有原则。)

安居如撑伞,遮身便是爱身;

处世类围棋,出手不如束手。

(此联以两个比喻说明为人处事的道理。下联说处事如下围棋,你想围住别人,却常被人所围 ,你出手去下,还不如束手旁观好呢。)

慈孝后先人伦乐地

读书朝夕学问性天

(先辈要慈爱,后辈要孝顺,那是人伦之乐的根本,早晚读书也要遵循这些道理,因为性理与天道是学问的根本与精髓。)

书作良田 何必嫌无厚产

仁为安宅 由来自有享衢

(享衢:通达,顺畅的道路。书自然就是丰厚的财产,以仁爱立家,就会通达顺畅。)

陶公容膝乐天命

刘子作铭惟得馨

(陶公指陶渊明;容膝,意为室小只能容得下双膝,陶在《归去来辞》中有“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之句。刘子,指唐代文学家刘禹锡,他的《陋室铭》中有“斯是陋室,惟吾得馨”之句。)

有酒吃酒,读诗学诗;

让人上人,抑我益我。

(让人者为人上之人,能够克制,压抑自我,只会对自己更有助益。本联巧用谐音字,更觉韵味无穷。)

圣贤格言布帛菽粟

先王要道礼乐诗书

(帛,丝织品的总称。菽是豆类的总称,粟是谷子。布帛菽粟,比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须品。)

文以载道,史以载事;

义者为己,仁者为人。

(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说明道理的。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德思义,不滥取不义之财,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仁。)

漫研竹露裁唐句

细嚼梅花读汉书

(裁:样式,风格;唐句:唐人诗句;嚼:细细品味;汉书: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编撰,是我国第一部传体断代史书。)

寿本乎仁,乐生于智;

勤能补拙,俭可养廉。

(“仁者寿”出自《论语﹒雍也》,是孔子论养生的总纲。什么样的人是“仁者”?就是“仁爱”“仁厚”“仁义”的人,“仁者爱人”。俭可以养廉;俭:节俭;廉:廉洁。节俭可以养成廉洁的操守。)

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

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

(上联的“世事”是指社交应酬和人情世故。在与他人交往时,只有宽容豁达才有助于扩大交往空间;下联的心田系佛教语,即心,谓心藏善恶种子,随缘滋长。劝人培育一点善德,留一些嘉言懿行,让子孙效法,有所收获,有所继承。)

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

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

(此联意为节俭不光是惜财,而是为自己修福,若想取得成功,只有依靠自己努力。)

能受苦方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

(此联告诫人们,能吃苦的人才能成功,不怕吃亏的人并不是痴傻人。)

传家无别法 非耕即读

裕后有良图 唯俭与勤

(裕后:是把恩德延给后代。)

欲高门弟须为善

要好儿孙必读书

(行善向善,门弟自高,求得前程,只在读书。)

几百年人家 无非积善

第一等好事 只是读书

(上联谓家族兴旺,百年不衰,原因就是能积德行善;下联是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虚怀能自得

实政要人为

(虚怀若谷,可以自我修炼,惠政实事,是要有人去做才行。)

学到如愚乃是贤

养成大拙方知巧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能堪称贤者。)

所言善,所行善,所思善,善日积而不知;

厥身庆,厥家庆,厥后庆,庆方来而未艾。

(善日积而不知,指不知不觉中就积下很多的善行。厥为副词:乃、就。庆:福,福份之意。意为积善得福,福气会不停止的到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交不遗旧,言不崇华。

(下联意为交新朋不能遗忘老友,说话不要华而不实。)

得 山水情其人多寿

饶诗书气有子必贤

(饶:富足,很多。)

折腰何惜为浇花

染指不妨因涤墨

(陶潜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但种花养性,怡然自得,折腰又何妨?恶习虽不能染指,但染指于墨砚,却是很高雅。)

书可读田可耕 山中宰相

仰不愧俯不怍 世上神仙

(抬头仰望对天无悔,低头沉思,对地无悔,指没有作过坏事,问心无愧。)

人莫心高 自有生成造化

事由天定 何须苦用机关

(此联劝戒人们要脚踏实地,诚实做人,不要好高骛远,投机取巧。指人生命运皆由天定。)

花能解语还多事

石不能言最可人

(花虽知人意,有时却难免惹事生非,石头虽拙,不能说话,相比起来,却更加可爱。)

无欲常教心似水

有言自觉气如霜

(克制私欲,决不徇私枉法,使心地纯洁,如水一样清澈平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无欲则刚”。尽职尽责,只要清廉自律,当不畏权势,刚直不阿。以水来比喻心中平静,为官清廉,非常贴切;用霜来形容胸怀正气,肃然凛然,语带禅机,发人深省。)

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岫:读音如“袖”,峰峦。此联意为无心仕途,倦游知返之乐。)

删繁就简三秋树

利异标新二月花

(“删繁就简三秋树,利异标新二月花。”是清代扬州八怪郑板桥的名联。郑板桥就的是画理:秋风萧瑟,吹落一树黄叶,一眼望去便见枝干,更觉疏朗有致,清劲挺拔,精神十足,韵味深长。)

流水当年怀往事

桃花依旧笑春风

(下联典出唐朝诗人崔护少年时,风流倜傥,爱好游山玩水。某年春天携书童踏青郊游,路过桃林中一茅屋,见一挑水女子妖艳如花,十分美貌,心存爱慕。次年春天,崔护再携书童到桃林郊游,见桃花艳丽,风景依旧,只是房门紧闭,已无挑水女子,于是便在门上留诗一首。)

清气若兰,虚怀当竹;

乐情在水,静趣同山。

(气质,好像兰花一样芬芳;心怀,就像翠竹一样虚心。情在水、趣同山,是何等的高雅。)

8. 安徽宏村徽派建筑图片

徽派建筑的标志啊,白墙黑瓦马头墙,院落厅堂两厢房。徽州的文化基本上都离不开徽商发展的因素。

徽商在明清六百年的经济发展才造就了徽州灿烂繁荣的文化气息。

徽州地区的文房四宝,建筑风格,八大菜系的徽菜,京剧的发源四大徽班进京,新安画派,新安医学,等等所有徽州有关的文化元素,无一不是与徽商的发展紧密相连的。

徽派建筑也是一样。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徽商的元素。

白墙黑瓦,阐述了徽商做人经商的道理,清清白白,黑白分明,一清二白的意思。

高墙封闭,不开窗户,代表了徽商长年在外经商,家中没有男主人,只有老弱妇孺,防火防盗防隔壁老王。

开天井采光,寓意四水归明堂,肥水不流外人田。。。。。就简单说这么多了

极罕见!在长治大山深处,发现『千佛古石窟群』

日前,长治上党区南宋乡政府工作人员在该乡北山大山深处发现了开凿在悬崖峭壁上极具罕见的千佛古石窟群。经初步推定,这些古石窟群至少有千年以上的历史。6月14日,记者前往长治市上党区南宋乡北山村的大山深处,对千年的千佛石窟群进行了实地探访。

砂石崖壁上开凿千佛石窟像

14日上午,记者在南宋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找到了北山村现年74岁的宋天喜老人。得知记者的来意后,老人欣然带着我们一行几人向着位于村子西北侧的山上走去。“现在村里修了防火通道,开车走二三十分钟,再步行三五分钟就到了。以前这里没有路,都是村民自己沿着羊肠小道上山,硬是走出了一条山路,一般来回要两个多小时。”路上老人侃侃而谈,“这个千佛石窟可是有些年月了,我还是个娃娃的时候就听家里老人们讲关于这里的传说,到底是啥时候建的,咱还真是不清楚。”

进山道路曲折难行。驾车上山一侧是山,一侧是沟,“佛藏深山”的敬畏之心也油然而生。二十多分钟后,汽车再难前行,面前出现一条陡峭的山路。沿着山路向上至顶端,砂石崖壁上一座石窟赫然映入眼帘。千佛窟前的树上挂满了村民祈愿的红布条。站在山顶向下望去,上山道路两侧的红灯笼,一直从村中蜿蜒至石窟前的松树枝上。树下的石桌石椅供前来上香的人休息,石窟正前方的石桌上被打扫得干净整洁。

“因为这座窟中有近千座佛像,又因佛窟位于这个沟里,所以这里就被叫作千佛沟,这座石窟就是千佛窟。”宋天喜老人介绍说,“最早这里还有围墙,形成一个院落,后来年代久远,院墙渐渐破败,只留下了这座石窟。石窟背后原来还有一院建筑,据村里老人讲是住持和香客的住处。”至于石窟始建于何时,老人也说不清楚。

石窟窟口朝南,窟口两边各凿有一位侍者,风化严重,只能隐约看出两侍者均为左手持物,右臂抬放于胸前。窟中迎面石壁上凿有高约一米的一佛二菩萨像,但因头部损毁,无法看出其神态。石窟的东西南三侧的石壁上每面均有数百个佛像,每个大约一寸高低,排列整齐,雕刻精美,虽有所风化,但仍可看清部分佛像面容、形态。石窟西北方向两米远处,耸立着一块高约六米的巨大砂岩石,顶部呈圆锥形,朝东的一面之上留有一个五米高的佛龛却无佛像,但不知是什么原因。

石窟佛像雕工精致造型逼真

从千佛窟出发,经过林木杂草丛生的山路,向山顶上走大约六百米,就到了被当地百姓称之为双佛垴的地方。“双佛垴和千佛窟一样,这里是个山垴,又有两个供有佛像的石窟,所以就叫了个双佛垴。”宋天喜老人告诉记者。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山垴上两座石窟东西相对,其大小与千佛沟石窟基本相同。

走近仔细查看,东侧的石窟,背靠东南,口朝西北,窟口所对的石壁上雕凿的为一佛四胁侍菩萨,左右两面石壁上为一佛二菩萨。窟口两边也各有一尊侍者,风化程度更为严重。石窟之南,还斜竖立着一块大砂石,裸露的石面上凿有“大定二十四年清明之记……”等字样,下面的字因被从石窟顶部掉下来的一块大石挡住,无法看清。

与之相距约200米的西侧石窟,背靠西北,口朝东南,与东边石窟遥相呼应。窟口两边的侍者身着铠甲,石窟里的三面石壁上雕凿着的石佛像,均为一佛二菩萨造型,佛祖外着袈裟,左肩斜披至胸腹间,边作折带纹。雕工精致,雕造纤细,姿态柔美,造型逼真,格外清晰。这个石窟的顶部,还有一个与其它两个石窟的不同之处,窟顶雕凿有一个大大的圆形宝镜。

两座石窟均近似方形,窟内共有大小佛像36尊,有佛、菩萨、力士等,其雕刻风格极为接近东魏、北齐风格。其中一石窟东侧有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题记。“这里的山都是石头山,沟沟垴垴全是大石头,这可能也是千佛窟、双佛窟出现在这里的原因吧。”下山路上,宋天喜老人指着山坳里的巨型石块,将心中的猜想说了出来。

流传已久的传说韵味悠长

再次回到千佛窟西北侧的巨大佛龛下,宋天喜向记者讲起了一个村中流传已久的传说:相传,有仙人选择北山清幽宝地修炼礼佛,取山中巨石凿刻佛像。但是在此雕刻佛像的仙人并未显身,路过此地的人只能听到叮当作响的开凿声,且能看到掉落的石块,但看不到凿刻之人。当时村中有一放羊男子,每每至此便在巨石阴凉处歇息,听到凿刻声觉得奇怪,便向雕刻石像的地方问道:“每天叮当响,何时能够雕刻完成呀?”每次都得到“快了,快了”的回答。但随着男子日日询问,且时不时大声唱歌、喊山,仙人终不耐烦,遂留下只完成佛龛尚未有佛像的石窟而去了。

传说只是传说,根据现场实地察看,在佛龛巨石上,至今仍能看到当时工匠雕刻时架放梯子的地方。石窟西北不远的山坡上,有一块表面平整的大石,上面凿出一个直径约四十厘米、深一米有余的圆状小井,下雨时山坡上流下来的雨水顺着细细的小槽注入其中,天再旱也不干涸,被当地人称为“不枯井”。宋天喜说:“这个可能就是当时工匠雕刻佛像时,用来饮水,或者为雕刻工具降温的地方。”

因相传此处为仙人清修宝地,非常有灵气,每逢端午或者一些重大节日,当地人都会慕名而来烧香礼佛,只为求得心中的平安喜乐。同行的北山村村民宋建国介绍说:“上世纪70年代末,我大概十二三岁,因家中贫寒,食不果腹,每天我就会到千佛窟拿些贡品充饥。那时每天夜里两点开始就有人上山烧香,一直会持续到夜晚再次来临,人群从佛窟前可以一直排到山脚下,其中不乏从晋城壶关远道而来的香客。”

“那时候日子太难了,所以只能期待上天的眷顾。”宋建国说,“现在大家也会对神佛怀有一颗敬畏心,但心里也明白了好日子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所以,南宋乡里依托千佛窟,正在打造极具艺术审美和历史价值的千佛窟乡村旅游文化景点,相信未来这里会让更多人感受到佛龛文化的艺术魅力。”

北山石窟群的发现,对研究上党区的历史、建筑艺术、宗教艺术等具有重要价值。经有关专家学者初步考证,因该石窟群的风格和羊头山石窟风格相似,初步判断其具有北魏时代风格。南宋乡政府和北山村委会正在整理石窟资料,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待专家考察指导后,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考察挖掘千年的石窟文化。目前,千佛石窟群已被上党区列为重点保护文物

来源: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微壶关今日推荐

凉菜中、小工,工资2000—3500元

【招聘】本公司招募水电暖工,会看图纸

抢到就是赚到,快快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