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

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

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位于陕西省延长县石油希望小学校内。陕西延长石油驰名中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石油的国家,而陕西省延长县又是中国最早发现和使用石油的地方。

我们的祖先在2000多年以前,就发现了石油。早在东汉时期,著名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地理志》里就记载着上郡高奴县“有洧水,肥可燃”。秦汉时的高奴,即今延安附近,包括延长、延川在内。洧水是延河的一条支流。说明当时境内河面有漂浮的原油,可以燃烧。其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云:“清水又东径(经)高奴县合丰林水,地理志谓之洧水也。故云高奴县有洧水,肥可燃,水有肥,可接取用之。”说明远在汉代,我国人民已会燃用石油了。

近代开采延长石油,始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清史稿·矿政》说:“石油则陕西延长、甘肃玉门、新疆库尔喀喇乌苏”,连同其它矿产,“或官办、或商办、或官商合办”。延长油矿是中国石油工业之母。鸦片战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中国,企图染指陕北石油资源。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有一个叫汉纳根的法国人,到陕北作了一番侦察,回到天津,与德国领事及德商世昌洋行密谋掠夺延长石油开采权,并串通大荔县于颜彪,伙同延长县绅士刘德馨、郑明德等人,私签合同,企图开采延长油矿。此事激起陕西人民的极大义愤,旋即被地方政府察知,陕西巡抚在全国人民护路保矿爱国声势下,将开采权收为国有,抵住了帝国主义掠夺延长石油的阴谋。延长石油始引起官方重视。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月,陕西巡抚曹鸿勋奏准朝廷,拨银8100两为资<屯垦经费>开办延长油厂,并令知县洪寅为总办。经武汉化验油质,成分特佳。并聘日本人前往延长查勘,油苗颇旺。清政府决意兴办。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创建延长石油官矿局,并派军队分段修筑西安至延长道路。经在陕任教习的日本人阿部正野郎的介绍,聘日本佐滕弥市郎任技师,派人赴日本购买钻井炼油机器,雇日本钻井技佐6人。陕西省政府并派出由云飞等4人,赴日学习石油工程。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二十五日开钻,在延长县城西门外打出第一口油井,初日产量1.5吨。这是中国陆地中第一口油井,史称老一井。此井钻采成功,标志着中国工业开采石油的开始,从此揭开了中国石油发展史上新的一页,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油的历史。1985年,国务委员康世恩为这口井题名:“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此井保存至今,作为历史的见证。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石油希望小学内

乘车线路:延长县城内可租车或步行至石油希望小学可达。

中国各油田第一口发现井

每一口发现井对于每个油田来说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和地位,发现井的出现,标志着一个大油田的历史从那天起开始载入史册,也意味着今后将有几代人和发现这口井的地方息息相关。

来,陪主页菌一起穿梭时空,看看各个油田的发现井都是哪些,又都在哪里?

延长1井:延长油田第一口井

1907年清政府请日本人佐藤弥市朗在陕北延长打油井一口,“延一井”。揭开了我国以工业方式开采石油历史性的一页。第一口油井日产原油仅有1吨多,但从此结束了我国陆上不生产石油产品的历史,填补了旧中国民族工业的空白,在中国石油加工历史上起到了奠基作用。

老君庙一号井:发现玉门油田

1939年3月13日,玉门油田的开拓者、中国杰出的石油地质学家孙健初等人在玉门老君庙原址以北15米处确定井位,用人工方式打出了中国第一口油井,石油日产量达到10吨。孙健初将该油田命名为老君庙油田,将这口油井命名为老君庙一号井,从而揭开了开发玉门油田的序幕。

松基3井:发现大庆油田

1959年4月11日,32118钻井队开钻松基3井。当钻至1400多米时,录井资料中发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当时的石油部副部长康世恩立即指示进行电测和井壁取心。两天后,电测资料和井壁油砂送至康世恩和同行的苏联专家处,闻着油砂散发的油香,康世恩开怀大笑,他没有听从苏联专家将井打到犯3200米基准地层的建议,而是果断下令提前完钻,立即转入试油。9月26日,松基3井顺利出油。

松基3井喷油的喜讯报到黑龙江省委,当时的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十分高兴,他建议将松基3井所在的大同镇更名为大庆镇,以纪念共和国的10岁生日。大庆油田这个响亮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

萨55井:铁人一口井

萨55井是铁人王进喜1960年4月率1205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打的第一口油井,该井位于萨尔图区解放南村,是一口详探井。当年4月14日,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时称1262队)在极其困难情况下,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争分夺秒保开钻。没有吊车,就靠挖土卸车坑的办法,人拉肩扛卸钻机;开钻没有水,就用铝盔、脸盆到附近水泡子破冰取水。克服重重困难,经过9昼夜奋战,于23日正式完钻,当天16时32分喷出原油。5月26日开井生产。40多年来,这口井一直是自喷井,已累计产油15万多吨。该井附近现在仍保留着当年的卸车坑、泥浆池、土油池、值班房和工人住过的地窨子等遗址与实物。该井是黑龙江省爱国文物保护单位、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精神教育基地,是对广大石油工人进行会战传统教育、弘扬铁人精神的生动课堂。

华8井:发现胜利油田

石油勘探队伍在华北地区从华1井至华7井,未有大的发现。1961年由华北石油勘探处32120钻井队负责钻探华8#。1961年4月16日,华8井正式出油,日产8.1吨。

华8井位于东营村东1500米,由石油工业部华北石油勘探处32120钻井队施工,井位由华北石油勘探处地质专家在东营构造上确定。该井于1961年2月16日开钻,4月16日华北石油勘探处试油队用9毫米油嘴试油,日产原油8.1吨。这是华北平原和渤海湾地区石油勘探的重大突破,也是发现胜利油田的重要标志。

华八井的钻探和试油的胜利,实现了华北盆地早期找油的新突破,进而引出了华北煤油大会战,并相继发觉了大港、华北、冀东、中原等大油田,为我国的煤油产业成长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任4井:发现华北油田

在1975年春节前夕,大港油田钻井二部3269钻井队冒着风雪搬到了任丘一辛中驿构造南部的任4井井位上。5月27日,当钻至3153米时钻头进入了古生代地层,地质班的郭顺源发现了8颗油砂。还柱不柱下钻,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古生代的油砂可能是上面砂岩层油砂漏下去的,不足为怪,另一种意见是继续往下打,揭开古生代含油的奥秘。经过研究,最终决定继续钻进。奇迹发生厂,几十吨的钻具好像突然失去了依托,一下子放空了一米多,钻头像掉进了大油海!这口井出油日产量高达1014吨,是冀中地区第一口日产千吨的高产油井,它揭开了我国第一个古潜山大油田一一华北油田的神秘面纱,也打开了碳酸盐岩找油的新领域。

黑油山1号井:发现克拉玛依油田

建国初期,石油地质学家们遇到了一道难题:准噶尔盆地到底哪里有石油?当时的新疆石油公司决定在黑油山南区打一口探井--"黑油山1号井",1955年7月6日,黑油山1号井正式开钻,承钻的是由8个少数民族的36名工人组成的1219青年钻井队。10月29日,黑油山1号井喷出油气,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抽田由此发现。

辽2井--发现辽河油田

1965年7月16日,地质部第一普查大队在辽河盆地东部凹陷黄金带构造上钻探辽2井时,获得工业油气流,从而发现了辽河油田。

黄3井:发现大港油田

1961年至1963年,地质部第一普查大队在渤海湾黄驿拗陷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了大港、孔店、羊三木等局部构造,羊三木构造上的黄3井于1963年12月3日经试油获得工业油流。据此,石油部于1963年7月作出决定,调集大庆油田的勘探队伍到河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石油勘探,从而发现了大港油田。

港5井:标志大港油田诞生

1963年,原地质部勘探队伍在羊三木构造上钻探的黄3井试油获得工业油流,揭开了黄骅裂谷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序幕。据此,石油部于1963年7月作出决定,调集大庆油田的勘探队伍到河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石油勘探。 1964年11月17日港5井开钻,至1965年3月23日下午出油,港5井的出油标志着大港油田的诞生。

扶27井:发现扶余油田(现吉林油田)

1959年9月,地质部松辽石油普查大队在扶余3号构造上钻27井时,获得工业油流。到1960年9月,在这个构造上又有14口井获得工业油流,从而证实了扶余油田是一个含油面积大、储量丰富、油层埋藏深度300一500米的浅油田。

塔中1井: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第一口油井

1989年10月,塔中1井喜获工业油气流。塔中4井随后出油,由此发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塔中四油田。促成了横亘塔克拉玛于的沙漠公路的兴建。

南5井:发现河南油田

1970年4月,江汉石油勘探会战队伍在河南南阳地区开展石油勘探。 1970年10月至1971年1月发现第三系核桃园组有厚达900多米的生油层。接着3249钻井队在新野东庄背斜构造上钻南5井,于1971年8月获得工业油流。这是河南省境内的第一口出油井,也是东庄油田的发现井。

濮参1井:发现中原油田

1975年7月,河南油田3282钻井队承钻濮参1井,9月7日钻达井深2607米时,突然发生井涌,原油从井口喷涌而出。该井成为中原油田的发现井。

王2井:江汉油田第一口工业油流井

1965年7月,地质部第五勘探大队1204井队在江汉平原的工场构造钻工2井时, 在下第三系发现含油层,经试油获工业油流。王2井成为江汉平原上第一口工业油流井。

庆1井:发现长庆油田

1969年12月初,30余人组成的陇东勘探筹备组正式组建,玉门石油管理局派出的第一批建设者开进庆阳县。1970年2月,在陇东勘探筹备组的基础上,陇东石油勘探筹备处正式成立。这年的春节刚刚过完,一支由150辆不同型号汽车组成的车队载着5台大钻,在数百名油田建设者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陇东。

高高的钻塔竖起来了,隆隆的轰鸣声开始回响在环江和柔远河谷,钻塔上的灯火彻夜闪烁。1970年8月7日,捷报传出。位于华池县城南的庆3井终于从侏罗系地层喷出了黑色的原油。这口日产原油27.2吨的油井,就是奠定了长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9月2日,华参2井出油,日产18.3吨。9月26日,位于庆阳马岭镇的庆1井出油,日喷原油36.3吨。庆2井、长7井和长10井也相继出油。庆1井被确定为长庆油田的功勋井。

陕甘宁盆地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进行石油勘探的地区,1970年8月7日,位于北池县城关的庆3井获工业油流,这是陇东地区第一口工业油流探井,也是华池油田的发现井。当年9月26日,位于庆阳县马岭的庆1井喷出工业油流,日产原油30多吨,这是在陇东地区钻获的第一口自喷油井,也是马岭油田的发现井。

地中4井:发现青海油田

1958年9月,青海石油勘探局的钻井队在柴达木北缘的冷湖五号构造钻探地中4井,钻至井深650米处时发生强烈井喷,日喷油量达800吨左右。地中4井的出油,打破了某些人对青海地区石油勘探的悲观论调,兴奋的工人讽刺悲观论者说:谁说冷湖没有油?请到此处来一游。自喷原油五百吨,聚成油湖清悠悠。悲观论者用作镜,照照面孔羞不羞!

陕参1井:我国中部气田第一口天然气井

这口井位于陕甘宁盆地中部,1989年在下古生界奥陶系灰岩中获高产工业气流,为发现我国目前最大的整装气田--陕北揭开序幕。

台参1井:发现土哈油田

这口位于哈密盆地的科学探索井于1997年9月开钻,1989年1月喜获工业油流,发现了鄯善油田,并成为吐哈油田的发现井。

海1井:我国海上第一口工业油流井

1967年6月,石油部海洋勘探指挥部3206钻井队用自己设计制造的1号固定式桩基钢钻井平台,首次在渤海西部海1构造断裂带钻成海1井,井深2441米,在1615一1630米井段测试,折算该井日产原油35吨,天然气1941立方米。这是渤海第一口发现井,也是我国海上第一口工业油流井,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国务院对此发了贺信。

真6井:江苏油田第一口井

1958年2月,邓小平同志就发展江苏石油工业作出了重要指示:“苏北如果找到油,年产100万吨,就值得大搞。”

1975年,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油大军,怀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崇高理想,以江苏扬州为中心,在江苏、安徽两省展开了一场石油大会战。真6井试获日产40吨的工业油流,为江苏油田的第一口井,被称为功勋井。

内容转自公众平台 立方石油

编辑:李亚涛

责任编辑:张姣

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会馆诞生在菜市口

北京宣南文化,是北京乃至中国历史中重要的篇章,经专家考证,宣武区是北京建城和建都的肇始之地。宣南文化被誉为北京文化的源头、缩影与精华。“宣南史迹,源远流长,周封蓟城,金建中都,古都北京,始于斯地”。尤其是宣南士人文化,兴起于明代,盛于清朝

朱棣1421年迁都北京以后,明朝政治经济中心北移。各地商人纷至沓来,寻求商机;举子们入京会试照例要拜访京都的家乡籍官员,冀望他们能在食宿上提供方便;迁京的各地官员远离家乡千里之远,也迫切需要通过聚会来祭祖敬贤或排解思乡之忧。皇城内管理极为严格,因此,他们大多聚集在临近城门的菜市口地区。

此时执掌鹤年堂的堂主叫丁文勇(丁鹤年长子,明朝著名医药学家、养生学家)。丁文勇坚持秉承父亲丁鹤年乐善好施的传统,多次为来京会试的外省举子们或入京公干的官吏提供资助或免费诊疗服务,如明永乐九年(1411)辛卯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的萧时中,明永乐十三年(1415)乙未科状元、历事永乐至景泰五朝,由修撰累官户部尚书,位至少保兼太子太傅的陈循以及工部主事余谟和后来的大学士严嵩、兵部武选司杨继盛等……

俞谟原是南京户部主事,相当于现在财政部的局级干部,迁都北京后转任工部主事,也就是说调到了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航政的工部内。

俞谟经常在丁文勇的私宅里接待来自芜湖的父老乡亲们,丁文勇也尽可能地为余谟提供生活上和医疗上的方便。久而久之,俞谟在丁文勇的启示下萌生出创建公所的念头。于是,他在离鹤年堂不远处(前门外长巷上三条胡同内)“置旅舍数椽,并基地一块”,开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会馆——“京都芜湖会馆”。

据研究会馆史的胡光明教授等人说,“京都芜湖会馆”挂牌之后,“各州县在京官商,纷纷效纺,慷慨乐输,京中会馆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形成北京特有的人文景观。”北京会馆最盛时有540多家,仅在宣武门外鹤年堂周边就先后建立的会馆就有200多家。知名的如芜湖会馆、湖广会馆、湖南会馆南海会馆、绍兴会馆……

近代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就和会馆有着密切关系。当时的著名人士康有为住在米市胡同南海会馆内,谭嗣同住在北半截胡同浏阳会馆内。康有为在会馆撰写《上清帝书》,成立“强学会”(会址在安徽会馆内),创办《中外纪闻》。甲午战争后,再撰《上清帝第二书》,促光绪皇帝下“明定国是诏”进行变法。谭嗣同亦在会馆内撰写诗文和信,与朋友志士抒谈维新。光绪下决心变法后,召见谭嗣同,赏其四品卿衔,命其为军机章京。但由于变法维新触动了很多既得利益者,只一百零三天便遭失败。后党的爪牙在南海会馆捕走了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在浏阳会馆捕走了一代志士谭嗣同。并于七天之后与另外四人林旭、刘光第、杨深秀、杨锐一同杀害于近在咫尺的菜市口。

1912年8月,孙中山先生北上来到北京,京城各界人士在虎坊桥湖广会馆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湖广会馆还留下了张居正、纪晓岚、曾国藩、梁启超、章太炎及梨园泰斗谭鑫培、余叔岩、梅兰芳的足迹。1912年5月,鲁迅先生来京后,即住进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达8年之久,在这里写下了《狂人日记》、《孔乙己》和《药》等许多不朽之作。1920年2月,毛泽东来北京后曾居住于烂缦胡同的湖南会馆,在会馆的戏楼里召开了“湖南各界驱逐军阀张敬尧大会”。

康(熙)乾(隆)之世,增设博学鸿词科,广揽汉族知识分子编修史书,辑释典籍,直至大规模纂修《四库全书》,天下鸿儒学士奔走京师,客居宣南。在通达仕途之余,形成了广博活跃的学术氛围和结社唱和的文学环境,产生京师城下的“宣南士乡”现象,为清代文化繁荣创造了独特空间。清代中、晚期,国事艰危,一批志在变革图新的思想家、政治家、志士仁人,在宣南土地上倡禁烟,筹变法,兴报业,办教育,为民族存亡奔走呼号,演出了一幕幕近代中国振聋发聩的悲壮史剧。

因此,史学家都说,宣南文化肇兴于菜市口,荡漾于会馆之中!

中国唯一一个成为5A景区的国门,中国陆路口岸最大的国门

这就是满洲里地图上的位置,边疆城市丝毫不用解释,北接俄罗斯,西临蒙古国,在两国的异域文化熏陶下使得这座小城的风格与其他城市有着明显的差距。

作为中俄三国的交界处,也是三国人口流动比较大的地方在夏日里你总会在步行街看到形形色色的外国人,有金发碧眼的小姐姐,还有威武雄壮的蒙古大哥。

走过和平之门广场,庄严威武的国门进入我们的眼帘。这是最新的第五代国门,外形呈“门”字形,总长105米,宽46.6米,高43.7米,门洞高16.9米。

中国国门对面就是俄罗斯国门。之后,我们徒步登上10层楼,参观满洲里历史,在这里能看到对面俄罗斯景色,没啥高大建筑,平平常常。

满洲里原称“霍勒津布拉格”,蒙语意为“旺盛的泉水”。位于黑龙江西部大兴安岭岭北中俄边境,今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东清铁路西部线建成后,在此设立火车站,因为是从俄国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当时惯称“满洲”)的首站,故名“满洲里站”。俄语称“满洲里亚”,翻译成汉语便是“满洲里”。

在这里永远不缺乏会说俄语的人,就算随便在大道上找一个人也是能说上两句来的。中国的第41号国门界碑就伫立在满洲里市。他是这个国家的大门。也是这个国家力量的象征。

满洲里的国门是中俄边境交界之处。这里已经成为满洲里著名的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国门景区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包括国门、和平之门主体雕塑和浮雕、41号界碑、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址、中苏会谈会晤室展厅火车头广场、战斗机广场等景观。

满洲里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地处亚欧第一大陆桥的交通要冲,是中国环渤海港口通往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欧洲的最便捷、最经济、最重要的陆海联运大通道,承担着中俄贸易60%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它背靠我国东北和华北经济区,北邻俄罗斯,西连蒙古国,全市总面积730平方公里,人口23万。居住着蒙、汉、回、朝鲜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等20多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