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洞又名“水洞”系天然喀斯特溶洞,位于盘县城关镇西南一公里许。水洞之名最早源于上崖壁上的“水洞”二字摩崖,书镌时间为明嘉靖三年(1524)。此后,嘉靖三十年(1551)所编纂的《普安州志》在更订普安州十景时,将十景之一的“南洞(水洞)胜游”更订为“碧云佳兴”,至此得“碧云洞”之称。分布在碧云洞内外的崖壁上,现已知最早镌刻年代为明嘉靖三年(1524),最晚为1937年的摩崖石刻26方(有部分摩崖石刻由于)。有阴刻、圈刻、阳刻等几种刻法,每字最大者为1.76X0.9米,最小者0.06X0.04米。
洞外摩崖多数字迹明显,字体较大,如“水洞”“通天一门”、“独立撑天”、“碧锁云封”、“廊庙江湖人间仙境”等,今人为使其醒目都填以红漆。洞内大多位置巧险,不易察觉,有的字迹较难辨认。摩崖字体正、草、隶、篆皆有,内容多为抒情、状物、写景之辞。书者亦不乏地方名人,如明代中期的蒋宗鲁等。徐霞客曾考察碧云洞和摩崖,并记录在徐霞客游记里。碧云洞及摩崖被《中国名胜辞典》收录。
碧云洞于20世纪八十年代建为公园。摩崖群于1990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