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寨汉墓博物馆

北寨汉墓博物馆

AA级旅游景区

沂南北寨汉墓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沂南县城西三公里的北寨村,距--沂南县出口23公里,距临沂市57公里。属全国重点文化遗产。北寨墓群画像石墓画像之丰富完美、雕刻之精细、技法之技巧,足以代表当时绘画和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成为我国汉代艺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我国现已发现、保存较为完美的,为中外学者高,北寨汉墓博物馆,北寨汉墓博物馆简介,北寨汉墓博物馆-临沂市沂南县北寨汉墓博物馆

临沂沂南北寨汉墓博物馆,沂南汉墓石画像,沂南汉墓群

景点介绍

沂南汉墓博物馆位是在文明遐尔的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基基础上修建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主要向人们展示北寨汉墓群及出土于沂南县各地的汉画像石。该馆所藏汉画像石及其它文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佛教等多方面内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为研究沂南汉代历史及汉画像石墓分布情况,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北寨汉墓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沂南县城西三公里的北寨村。北寨汉墓博物馆是在北寨墓群基础上修建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 所有建筑外形,集仿古与园林风格于一体,均属东汉时期的建筑,主要向人们展示汉代墓群葬文化及出土遗物,传播优秀历史文化。馆内设有一号墓保护房、二号墓保护房、画像石拓片陈列室、画像石廊、接待室等。

沂南汉墓博物馆南北长66.4米,东西宽67.5米,占地面积4017.2平方米。馆内设墓室保护房、文物陈列室等。所有建筑外形,集仿古与园林风格于一体,均仿照东汉时期的建筑,给人们一种身处其时,身临其境的体验。博物馆内正中偏北位置,是原址完整保护、闻名遐迩的北寨汉画像石墓(一号墓),该墓规模宏大,墓室结构复杂,画像雕刻精美,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现已发现、保存较为完美的,为中外学者高度关注的一座汉画像石墓。

墓穴概况

一号墓坐北向南,用280块预制石材筑成,其中画像石42块,画像73幅,画像面积44.2平方米。墓南北长8.7米,东西宽7.55米,由前中后三个主室,东三个侧室,西两个侧室组成,总计为八室。室与室之间都有门直通。整个墓室的构筑是由地面、台子、支柱、墙壁、横额、中柱、过梁、横枋、拦角石、盖顶石等先后顺序垒筑起来的,建筑技术相当先进。墓门高2.74米,由门楣、横额和东、西、中三个立柱组成。门的横额和立柱上均刻有画像。立柱部分分别刻有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及羽人、玉兔捣药等祥瑞图像。门楣横额部分则表现出一战争场面。 前室面阔两间,进深两间,从地面到墓顶高2.8米,室中有八角形擎天石柱。顶部是用石条构成几个方形重叠而上的抹角结构藻井,既美观又大方。前室画像内容不少,但主题是祭祀,主要表现了墓主人死后的衷荣,分布于东、南、西三壁横额上。肃穆虔诚的致祭者 或躬立,或跪伏于地,足见墓主人的官位之高。前室四壁、北壁上横额及八角擎天柱上,则刻有大傩驱鬼、伐鼓、拥彗和神灵、祥瑞图像。 中室高3.12米,面阔两间,进深两间,亦有八角形擎天柱。中室画像内容更为丰富,有车马出行,丰收宴享,乐舞百戏等,主要表现了墓主人的高贵身份和富足逸乐的生活。中室的四壁,刻有苍颉造字、卫姬请罪、尧舜禅让、荆轲刺秦王、孔子见老子等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并有榜题“苍颉、齐桓公、卫姬、苏武”等12处28个汉字,这些画像生动细腻,令人惊叹。 后室由一个斗拱分隔成两间,仅有一个侧室,很显然是一带便池的厕所。拱的式样同中室一样,梁拱也是由整块石头雕成。分布于后室隔墙上的画像,主要描写了墓主人的闺房内的生活,有侍女持奁图、仆人洗涤图等

沂南汉墓博物馆一号画像石墓以气魄雄伟、结构谨严见长,表现出汉代建筑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它是汉代民间艺术家集体创造的作品,是将两汉建筑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综合起来而去粗存精,推陈出新的作品。 一号墓早年被盗,仅存有少量残破的陶器和铜镞,墓主姓名无考。

二号墓

二号墓在一号墓的南面偏东,两墓相距20米。是东汉晚期较大的砖石墓。除两个耳室和一个后室的券顶完整外,其余各室的券顶均不同程度的损坏。由于墓早期被盗,墓券顶砖的丢落,使墓室内积满淤泥,经精细清理,出土完整和可复原的陶器、石器、铜器、银器等80余件及100多枚铜钱,另有铁刀和漆器腐朽的痕迹。 沂南汉墓博物馆大站东侧为拓片陈列室,展有一号墓画像拓片。图像清晰,资料丰富,给人们参观以更多便利。 院内东侧则陈列有从沂南各地收集而来的34块汉画像石,内容有:车马出行、大禹治水、祥禽瑞兽等。为研究沂南汉代历史及汉画像石墓分布情况,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文物出土

1954年出土,定名《百戏图》。此图从左至右可分为四部分,杂技演出成为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是表演“跳丸弄剑”和“载竿”节目的,载竿技巧高超,一人额顶十字长竿,上有三儿倒悬翻转表演。顶竿者脚下尚有七个圆盘。表演者要瞻上顾下,力量灵巧均达极高水平。第二部分是乐队,有磬、钟、建鼓、琴、埙、排箫等多种乐器,共十五人演奏,可见当时之盛况。第三部分是“刀山走索”和“鱼龙曼衍”之戏,前者惊险,一人在地下立着刀尖朝上的索上拿顶倒立,两端还各有两人在索上相对表演,一似手挥流星,一似双手执戟。后者气魄雄伟,既有鱼龙之巨型,又有人扮之大鸟。第四部分是“马戏”和“鼓车”表演,马上或作倒立,或耍流星,人欢马跃,技巧高超;鼓车更是隆隆如闻其声。这些节目如手技、倒立、走索、顶竿、马上技艺、车上缘竿等。

2007年4月2日,沂南阳都故城汉墓的清理工作基本完成,考古专家初步断定,这是一座东汉时期的砖石混合汉画像石墓。汉墓前室里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汉画像石,同时出土的还有陶耳杯、五铢钱等文物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陆续发现了铁鸳鸯席镇、陶耳杯、五铢钱等文物。在清理前室东西立柱间的墓土时,考古人员发现了陶耳杯,这种状似现代碟子的东西在汉代是一种酒器。考古人员清理墓土时发现了铁鸳鸯席镇。据介绍,汉代没有凳子、椅子,汉代人是席地而坐的。席是当时的坐具。席在人们起身、落座时常会移动,又容易卷角,席镇的功用就是在席的四角将席压住。

考古之谜

2008年10月16日,山东省沂南县文物部门在砖埠镇发现东汉墓葬群。考古人员对墓葬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除出土釉陶壶等大量文物外,又有新的发现,考古人员在对1号墓的发掘清理中,发现石壁上有多幅独特的人物画像,头冠奇特各异,人物全部盘腿打坐。据临沂市文物考古队介绍,这种造型在以往出土的画像里是没有的,有史可查的资料还没有见到,画像人物身份成为考古之谜。

文化价值

该墓价值极高,博物馆方出于保护目的,将所有地面均铺上地毯,防止灰尘。最令人震惊的是整个墓室的石刻装饰,形式是浮雕加线刻,内容则涉及当时墓葬文化中所流行的一些图景,如阴阳两界、车骑出行、庖厨宴饮、乐舞百戏等。石刻保存极好,观之越发显得精美。那些浅浮雕加线刻,其处理手法轻盈洗练,显示当时作者找到手法语言后所获得的自由酣畅的感觉。墓室的东北有一小室,内有一个长约20厘米的微型茅坑,是死者在阴间的厕所。茅坑制作精巧,一丝不苟,令整个墓穴一下有了人间的烟火味。

北寨汉墓,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界湖镇北寨村,俗称“将军冢”。是目前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汉画像石墓。

该墓群现已探明古墓六座,科学挖掘三座,对外开放两座。北寨墓群的保护范围为:以北寨墓群一号画像石墓中心为基点,向北365米,向南300米,向东280米,向西235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以北寨墓群重点保护范围界桩为基点,向北625米,向南155米,向东135米,向西至汶河。北寨墓群1977年12月23日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寨汉墓,是一座典型的东汉时期的家族墓群,目前经发掘整理开放的有两座。分别是一号墓和二号墓。

一号汉墓,墓南北长8.7米,东西宽7.55米。分前、中、后三个主室,均在一中轴线上;东西两面各有侧室,东三室、西三室,共八室。墓由280块石材砌成,其中画像石42块,画像72幅,总面积442.27平方米。1954年考古发掘。

全墓共有汉画像石42块,画像总面积44.227平方米。

画像分为四组:

第一组为墓门画像石,以刻在门楣上的胡汉战争图为主心。

中部有一座有桥柱、栏杆、华表的大桥,桥上和桥右有大批手执刀、盾、矛、斧的汉朝步、骑兵和一辆昭车由右向左行进;左边有执刀、盾、弩箭的胡骑、胡卒翻越重叠山峦向右而来。汉、胡双方正桥头展开激战。桥下有划船者和捕鱼者,表示桥下有水流。三根门柱上刻有代表方位的东王公、西王母以及羽人、玉兔捣药、伏羲、女娲、蹶张、仙人、异兽等。

第二组为前室画像石,画像刻于四壁、立柱、斗拱、过梁及室顶。

这一组以刻于东壁、南壁和西壁三横梁上的吊唁祭祀图为中心。南壁上横额的中部雕刻一重檐双阙的祠堂,祠堂前的广场上陈列大量祭品,祭拜者已下车正在进行祭拜。东、西壁上横额刻有捧简牍、执彗、持挺、执笏的墓主亲属在堂屋前迎候前来吊唁祭祀的众多宾客。南壁横额下刻有捧盾、执彗,击建鼓的侍者和兵库。其他各壁及中柱、斗拱、过梁、室顶雕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及奇禽、异兽、神怪、铺首、云纹等,两室顶分别刻有穿壁纹和莲花纹。

第三组为中室画像石,画像刻于四壁、中柱、斗拱、过梁及室顶。

这一组以刻在四壁上、横额上的以反映墓主人生活内容的画像为主。东壁横额上刻有众多伎艺人表演飞刀执丸、顶?、走绳、七盘舞、鱼龙漫衍之戏、戏车、马戏,以及敲击钟、鼓、磬、铎,吹奏排箫、笙、竽、埙和抚琴等的乐舞百戏图。南壁横额东段刻粮仓、粮堆、装满粮食的牛车,主人督导仆役装粮入库的丰收图和屠夫们抬猪、椎牛、剥羊、酿酒、切菜、烧灶等的庖厨图,生活气息相当浓厚。南壁横额西段和西北壁上横额刻有墓主人车骑出行归来图,众多亲朋在宅院、双阙前恭迎庞大的车骑队伍。从宅院的建筑形式和车骑队伍无后送者反映出墓主人应该是出游归来。上横额下的四壁则刻有苍颉造字、卫姬请罪、尧舜禅让、周公辅成王、蔺相如完璧归赵、晋灵公放獒逐赵盾、孔子见老子、荆轲刺秦王、聂政刺韩相等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并有榜题“苍颉”、“齐桓公”、“卫姬”、“齐侍郎”、“苏武 ”、“管叔”、“令(蔺)相如”、“孟?”、“铁?”、“晋灵公”、“敖也”等12处。八角型柱、斗拱、过梁刻有奇禽、异兽、神怪、东王公、西王母、佛教造像、龙、云、纹等。两室顶刻莲花纹、方格纹和圆饼纹。

第四组为后室画像石,分布于石室中隔壁墙上。

主要刻在南北两端承过梁的隔墙上的家具、日用品、酒器、兵器架和备骑的仆人,捧着梳妆用品及洗涤溺器的侍女以及驱邪逐鬼的方相氏,表明后室为墓主人的寿藏(寝室)之地。斗拱、过梁雕刻奇禽、异兽、翼龙、凤鸟、水波纹等。两室顶刻菱格纹和莲花纹并加施黑、绿、红三色彩绘。

一号汉墓根据有限的资料记载,曾经被发掘过至少三次,

其一,晚清期间的挖掘。晚清时期,沂水县政府曾组织过对该墓的发掘,这次发掘情形,所见何物,一切均不见记载。

其二,1947年期间的发掘。1947年国民党进攻山东解放区之前,当时民主政府怕文物散失,曾组织力量,用了三百多个工,进行挖掘。

当时,沂南县政府在南寨村办公,县政府司法科、公安局等在北寨村办公,“老四团”在南寨村休整。县政府民主进步人士、参议员刘佛缘(俗称十一少)建议对北寨“将军坟”进行挖掘,在县政府和南寨村庄长刘乃章的组织下,“ 老四团”和公安、司法科配合,使用了村里的一些民工,进行挖掘。这次发掘从清理墓顶封土开始,在墓门前挖了一条东西向的大土沟,拆除了墓门两侧的砖墙,墓顶东南角盖石已经没有了,东北角厕所间的石块有缺口,是盗墓贼砸开的。墓门挖开后,未见墓门石;进入墓中也没有什么更多的发现,只是在墓门里侧有一个陪葬用的灰色陶狗,在后间室前有一具人的骨架,还有几枚五铢钱。见没有什么东西,人们又将其堵死,填土前,到东山采石场里定做了两块墓门石和一块盖顶石,把墓门和东北缺顶堵上了。

其三,1954年期间的发掘。

二号墓在一号墓的南面偏东,两墓相距20米。是东汉晚期较大的砖石墓。除两个耳室和一个后室的券顶完整外,其余各室的券顶均不同程度的损坏。1994年春发掘。墓葬布局与一号墓基本相同,也由墓道、墓门和前、中、后主室及东三侧室、西二侧室组成。除墓门和前、中室四壁,西二侧室的隔墙为石材外,均有青砖作材料。后室由一道砖墙分隔为东西两间。各室间有门相通。室顶为青砖起券。室外南北长9。10米,东西宽8。52米。整个墓室布置相当平衡,均在一中轴线上,主轴线南北向,墓门南偏西9度。

一号墓是夫妻合葬墓,但是与众不同之处是女方葬在东面,明显地位高于男方。而根据东汉家族墓流行的昭穆顺序看,二号墓是一号墓墓主的儿子,也是合葬墓。

三号墓在二号墓的西面,相距12米,群众修建房屋时发现,1994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人试掘,未发现。

四号墓在一号墓西南100米处,小型砖石墓,1994年10月村民挖地窑发现,经沂南县文物管理所抢救性发掘,出土文物50余件,清理后封土保护。

五号墓、六号墓分别位于距二号墓南约25米、东30米处,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1994年5月勘探发现,未发掘。

北寨汉墓墓葬均多次被盗,随葬器物残存较少且绝大部分残毁。特别是一号墓残存遗物极少,除1947年出土一件灰色陶狗和数枚五铢钱外1954年出土完整器物仅一件小陶盘(应为盏)和一件三棱形铜箭镞,其余均为陶器残片。可辨器形有三足盘、耳杯、器盖、灯座把(原称豆柄)、案、罐底、鼎足、屋宇明器残片等。

二号墓出土完整和可复原的陶器、石器、铜器、银器等87件及100余枚铜钱,另有铁刀和漆器腐朽的痕迹。这些遗物主要分布于前室、中室、前室西侧室、中室东侧室和后室隔墙的券门中。

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少量泥质红陶。器形有鼎、盘口壶、头颈壶、盆、盒、盘、碗、圆案、长方案、耳杯、魁、灯座、盏、 釜、灶、甑、博山炉、井、灶、勺、猪厩、狗、鸡、鸭等。石器有五龙戏珠三足砚、猪、黛板;铜器有女俑、泡钉(漆器附件)、“五铢”钱、“大泉五十”钱、“货泉”钱:铁器有刀、棺钉(均腐殖不完复原);银器有小环等。其中的灯座为宋代博山瓷油灯,据专家分析认为,此墓宋代就曾被盗过,瓷油灯系盗墓贼盗墓后所弃用之物。

五龙戏珠三足砚和铜女俑,在汉代文物中极为少见,弥足珍贵。砚为石灰石质、圆形、子母口,由砚身和盖组成。砚身圆底,饰三熊足;砚首,线刻莲瓣纹和旋涡纹,其中部凿刻一椭圆形墨池;砚堂平滑,子口平直沿;砚外缘及子口上缘线刻莲瓣纹。砚盖呈圆弧形,中心突起成圆柱状,其上刻“五铢”钱纹;周围环绕五条身体线刻鳞纹的透雕的龙,龙首紧贴“五铢”钱,组成一幅五龙戏珠(铢)的图案;盖周边及外缘线刻勾连云纹。直径19。7厘米,通高7。4厘米。铜女俑出土于东后室东北角,裸体,发后梳,似围巾帻;高大鼻,阔嘴;细长身,扁胸,凸腹露脐,宽臀;双臂微曲下垂,手指并拢,手心外向;略屈膝,跣足。高8。4厘米,肩宽3。7厘米。

参观需要提前预约,门票和业务联系电话:15610666620

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门票

大葆台西汉墓的馆藏陈列

1、由大葆台一号墓室复原陈列、大葆台一号墓殉葬车马陈列、大葆台汉车复原陈列和大葆台二号墓出土随葬器物陈列4部分组成。大葆台二号墓,是目前北京地区考古发掘规模更大、十分豪华的两座汉墓。

2、馆藏精品:朱斑轮青盖车 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是北京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青少年教育基地。概况大葆台西汉墓是距今2000多年前西汉广阳倾王刘建(公元前73年~公元前45年)的地下宫殿,博物馆在原址上建立。

3、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帝王陵遗址博物馆,是在距今2000多年前西汉广阳倾王刘建(公元前73年~公元前45年)的地下宫殿原址上建立起来的,博物馆毗邻北京世界公园、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

4、号展室进了展厅大门,正面就是出土文物陈列室,里面展出了大葆台汉墓的发掘经过,还有大量的出土文物。

5、大葆台西汉墓遗址: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区西南部丰台区花乡。

北京丰台区有哪些景点

1、北京丰台区有很多景点。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和北京园博园,这里建筑错落有致,鲜花烂漫。今年上半年和家人一起逛景点,给我更大的感受就是:浓郁的异域风情,开阔的景观。

2、北京丰台区的旅游景点有北京欢乐谷、八达岭长城、颐和园、北京动物园、天坛等等。

3、北京市丰台区的景点有很多,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和北京园博园,这里的建筑错落有致,鲜花美景应有尽有。今年上半年,我和家人一起参观了景点,给我更大的感受是:异国风情浓烈,景观大气开阔。

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概况+门票+开放时间

1、大葆台西汉墓开放时间:9:00---16:00大葆台西汉墓景点介绍: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帝王陵遗址博物馆,是在距今2000多年前西汉广阳倾王刘建(公元前73年-公元前45年)的地下宫殿原址上建立起来的。

2、开。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已于2020年9月28日重新开放。不过,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开放时间、参观人数和预约方式可能会有所调整。

3、开放时间:8:30-16:30,周一闭馆。

大葆台西汉墓开放时间是什么时候

1、开放时间:夏上午8:00—12:00下午2:30—18:00 冬8:00—12:002:00—17:30。

2、开。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已于2020年9月28日重新开放。不过,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开放时间、参观人数和预约方式可能会有所调整。

3、大葆台西汉墓的营业时间一般是现处于关闭状态,开放时间不确定,如果要一天游玩多个景点,请合理安排时间,才能玩的开心。

4、该馆已于1983年12月对外开放。游客除参观地下宫殿和古汉车马、殉葬遗迹外,还可在博物馆参观《中国历代帝王陵展览》,观赏出土文物和车马模型。

5、开馆了。2021年大葆台西汉墓开馆了,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是北京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青少年教育基地。大葆台西汉墓是距今2000多年前西汉广阳倾王刘建(公元前73年到公元前45年)的地下宫殿。

6、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郭公庄村南,世界公园南600米 乘车路线:937支、944支、9596特7路世界公园站下,南行680米;692路,世界公园公交总站下,回走100米。

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地址+交通路线

1、一号线西起苹果园,东到四惠东站;二号线经过西直门、复兴门、和平门、前门、北京站等地;八通线由四惠至土桥。首班车时间一般是早上5点,末班车约在晚上23点左 。票价统一为739元,一卡通不打折。

2、位置: 北京 丰台区 大葆台西汉墓 简介: 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位于北京城南约15公里的丰台区花乡郭公庄南,是一座建立在汉代王陵遗址上的博物馆,1982年12月对社会开放。

3、大葆台西汉墓遗址: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区西南部丰台区花乡。

4、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丰葆路。参考游览时间:1小时。

5、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夏上午8:00—12:00下午2:30—18:00 冬8:00—12:002:00—17:30。

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的重要活动

为保护这座珍贵的古墓,研究西汉帝王葬制及西汉时期的北京历史,1979年北京市 *** 决定建立北京市大堡台西汉墓博物馆。该馆已于1983年12月对外开放。

馆藏精品:朱斑轮青盖车 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是北京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青少年教育基地。概况大葆台西汉墓是距今2000多年前西汉广阳倾王刘建(公元前73年~公元前45年)的地下宫殿,博物馆在原址上建立。

大葆台汉墓博物馆主要展示内容有地宫原址及出土文物、中国历代帝王陵展览,还有别具一格的可参与项目,如模拟考古、汉文化娱乐活动等。

武汉湖北省博物馆景点门票 湖北历史博物馆门票

1. 湖北历史博物馆门票

辛亥革命博物馆不需要门票,免费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彭刘杨路258号。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3142平方米,共展示辛亥革命历史文物428件,历史照片694张,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复原场景27处、艺术品12处、多媒体20处。


2. 湖北历史博物馆门票多少钱

湖北省博物馆预约满了可以重新预约。

湖北省博物馆是免费开放,不收门票,但必须提前预约。最多提前7天预约,周末及节假日建议提前查看余票信息。

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湖风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26万余件(套),是湖北省拥有藏品数量最丰富的一家博物馆,也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博物馆之一和全国八家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


3. 湖北省博物馆门票预订

游客可凭本人二代身份证,通过湖北省博物馆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号及招商银行手机银行app在线预约入馆门票及中文讲解服务,持港澳台通行证、军官证、学生证等其他证件游客暂不支持网上预约。

点击“门票在线预约”即可看到选择“到馆日期”“到馆时段”(系统会自动提醒该日期时间段是否有名额),“到馆人数”最多5人,就是假如你有同伴,可直接在你预约时一起预约,无需另外预约,但需要其身份证号或其他有效证件(小孩户口薄)。

选择好后点击“确定预约”。


4. 湖北省博物馆旅游攻略

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武汉市东湖风景区,是全国八家中央地方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机构,属国家旅游局4A级旅游景区。博物馆门口一圈是没有吃饭的家常小餐厅,最近的位置是要过马路到对面黄鹂路上才有不少餐厅,有炒菜,有小吃。附近最大的餐厅是东湖路上马路斜对面的亢龙太子酒店。


5. 湖北省博物馆门票

所有人员(除现役军人、消防救援人员外)需预约后持预约时填写的身份证原件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原件才能进馆参观。预约方式为网上预约。参观人员进馆时出示本人健康码。1岁以下儿童无需预约,可直接与家长一同入馆,每位成人最多携带两名儿童。预约时间:10月1日门票可从9月24日起开始预约。


6. 湖北博物馆票价

湖北省博物馆的文物都是历史上的文博兵器军器类的博物,谁家有收藏兵器类,可以提出申请报湖北省文化馆审核收藏


7. 湖北省博物馆有门票吗

不仅是本地人不要门票,所有的人都要门票,只需要刷身份证就可以进去了。


8. 湖北省历史博物馆门票

湖北省博物馆可以现场领门票。

湖北省博物馆周二至周日每天早上9:00开馆的同时发放门票(周一闭馆),持本人身份证免费领取门票,每天发放5000张门票。

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武汉市东湖风景区,是全国八家中央地方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机构,属国家旅游局4A级旅游景区。


9. 湖北省博物馆参观门票

湖北省博物馆门票没预约可以去现场凭身份证排队


10. 湖北博物馆门票价格

湖北省博物馆没有门票不能进。所有人员(除现役军人、消防救援人员外)需预约后持预约时填写的身份证原件或其他有效身份证原件才能进馆参观,现役军人、消防救援人员持有效证件原件即可进馆 观。

预约方式为网上预约。

官方入口:湖北省博物馆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