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 绍
明藩府(又名潭王府)在旧长沙城正中,明太祖封第八子梓为潭王,英宗封第七子见浚为吉王,都在长沙,称为藩府。吉王府因在潭王府故址改建,旧称皇殿坪。据志书介绍,藩府坐北朝南,以紫金台为后户,藩府坪牌楼为前门,东西牌楼为左、右翼。紫金台即今紫荆街。藩府坪又名王府坪,在今南正街一带。红牌楼,就是原藩府前门的牌楼。吉王时,藩府有四门,从司门口八角亭,一直穿行皇殿坪,都是藩府以内地方,故全城几为藩府占其十之七八。及至清兵入关,明藩府不复存在,藩府旧址,建筑起万寿官。藩府原有左右两府,改建成仓库,以外都成为居民区。现在的后藩府坪,藩城堤、东牌楼、西牌楼等名称,都是缘出明藩府。
湖南长沙市
明藩府游玩攻略 明朝藩国地图
1. 明朝藩国地图
1316万平方公里(1759年)
清朝面积最大的时候是在道光统治时期,是在1820年,这一年清朝的面积达到了顶峰。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南达南沙群岛。当时的面积为1316万平方千米,比现在多356万平方千米。这庞大的领土让清朝有了很大的纵深,首都也更加安全。那么,当时的清朝比现在多了哪些地方呢?
首先就是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丢失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当时沙俄趁机入侵清朝,占领了不少土地。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朝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有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现在我国和俄国的分界线是黑龙江,当时是外兴安岭。现在的图们江的入海口不属于我国,当时整个靠近太平洋沿岸都是我国的领土,不存在出海口问题。
其次是外蒙古地区。清朝末期,沙俄的势力开始进入到外蒙古。清朝灭亡后,在沙俄的支持下外蒙古开始独立。虽然民国不承认,但在苏联的支持下,外蒙古独立可以说成了事实。这一块一共是156.5万平方千米。不过还不仅如此,1914年,沙俄还占领了唐努乌梁海,一共16.8万平方千米。这两个地方加起来一共为173.3万平方千米。
再者就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也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俄国趁机占领的。1864年,俄国强迫清政府订立《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要知道清朝之前是占有巴尔喀什湖的,这对边界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西北缺水,这个地方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占有了这里就能占有西北光大地区。除了这里还有就是伊犁地区。阿古柏入侵新疆的时候,沙俄也趁机进入新疆。阿古柏失败的时候,沙俄还占有着伊犁地区。为了收复伊犁,清朝费劲了心思。最后虽然收复了伊犁,但还是用土地交换作为代价。
还有就是西部帕米尔高原地区。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地区。清朝把帕米尔的河谷地带分成了八个,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八帕。后来什库珠克帕米尔、萨雷兹帕米尔、阿尔楚尔帕米尔、大帕米尔、小帕米尔这五帕以及郎库里帕米尔的一部分被俄国所占,瓦罕帕米尔被英国所占,留下的郎库里帕米尔的一部分和塔克敦巴什帕米尔仍属我国。苏联解体后,那些被占领的地方归了中亚等国。
最后就是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很失去的地方绝大多数和英国、法国有关。首先是拉达克地区,这个地方有4.5万平方千米,后来被英国占领。
还有著名的麦克马洪线,这条线让我们失去了十几万平方千米的土地。现在的藏南有9万平方千米,还有和云南边界很多地方。这些都是英国统治印度期间占领的。当然还有一部分是法国占领越南的时候占领的,相对于英国占领的来说并不是很多。
2. 明朝藩国地图全图
明朝高丽是今天的朝鲜
3. 明朝周边国家地图
元明时期的地图是朱思本的《舆地图》
4. 明朝边境地图
《明史》记载明成祖时期的明朝疆域“幅员之广,远迈汉唐”,“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
但是在很多人的心中,明朝西到伏尔加,东到库页岛,南到马六甲,北到北冰洋,面积没有最大,只有更大。
看来务实一点真的不容易。
我们说明朝疆域最大是多大,首先要明白明朝疆域最大是在什么时期,很多人已经知道了答案,当然是朱元璋时期。
明成祖虽然五征漠北,收复安南,设置奴 干都司、关西七卫以及贵州承宣布政使司,但明朝疆域最大时仍然不是明成祖时期。静夜史说过了,是朱元璋时期。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给后代做了太多太多,除了制定了一整套繁琐制度保证子孙后代万世无虞,还给后代开拓了大量的疆土,将明朝疆域推向了极盛。
朱元璋时期的明朝疆域面积约为900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不到400万的直接统治区和500多万的羁縻统治区。其中:
1、直接统治区
包括了明朝的两京一十三省和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南部地区。
两京一十三省包括:北直隶(京师、北京、顺天府)、南直隶(南京、应天府)、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
在朱元璋时期,为防范北元的不断进犯,朱元璋不断发动北伐战争,并在长城以北相继设立东胜卫、大宁卫、开平卫等一系列卫所,将明朝疆域推向长城以北数百里。
长城以北的各卫所组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这一体系从靖难之役开始瓦解,靖难之役爆发时,朱棣绑架宁王,大宁卫被放弃;永乐元年,朱棣内迁东胜卫;1430年,明宣宗内迁开平卫,至此明朝在长城以北的防线全线崩解,不得不以长城作为和蒙古的边界。
虽然朱棣时期征服了安南,但是安南的开疆相比于长城以北的丧地,显然是不对等的。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在明朝初期,虽然国力强盛,但是仍然丧失了部分土地,这就是内迁铁岭卫,割地李氏朝鲜。李成桂推翻了王氏高丽政权后,建立李氏朝鲜,断绝和北元关系,和明朝修好,李成桂通过阿谀奉承的方式,促使朱元璋在1388年将鸭绿江以东数万平方公里土地划给李氏朝鲜,至此明朝国土开始缩水。
2、羁縻统治区
包括了奴儿干都司、关西七卫、乌斯藏都司、朵甘都司、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等。
之所以说这些地区是羁縻统治区,是因为明朝在这些地区并没有直接任命流官进行管理。
蓝玉降服哈纳出之后,将元朝的辽阳行省全盘接收,这是奴儿干都司的前身。永乐二年,朱棣设置奴儿干都司。明朝在黑龙江入海口设置奴儿干都司,管辖东北全境,并派出宦官亦失哈九次北上巡边。在奴儿干都司的广大区域,明朝任命蒙古族、女真族等少数民族首领为卫所首领,向明朝称臣纳贡。
1391年明军征服了哈密地区并控制了新疆东部,随后明朝陆续设置在周边设置七个卫所,称“关西七卫”,卫所首领依然是投降的蒙古人,明朝没有派出流官;
在青藏高原地区,明朝的统治相比于元朝力不从心,明朝在青藏高原地区大举册封宗教领袖,企图通过多封宗教领袖的方式保持在青藏高原的影响力。但是,这种方式很快因为明朝国力的衰退以及青藏地区宗教斗争而名存实亡,明朝在青藏高原的影响力保持了100年左右。
因为是羁縻统治区,所以其自主性远远高于两京一十三省。在明朝国力强盛时,这些土地是明朝疆域,而当明朝国力衰退,各少数民族首领纷纷自立,明朝的羁縻统治区就全部丢失。
比如明宣宗时撤销奴儿干都司、放弃安南;明代宗时丢失关西七卫;明世宗时丢失河套平原、澳门,至此明朝疆域基本稳定在两京一十三省直到灭亡!所以明朝疆域最大时为约900万平方公里。
5. 明朝政区地图
这是1644年崇祯自缢的时候明朝地图。明朝实行的是两京制北方的北京,南方的南京。所以崇祯在北京煤山去世之后明朝立刻在南京又重建起了一个朝廷。历史上称为南明。当时北方主要被李自成的义军控制。那时候也是李自成最辉煌的时候。
< /p>
6. 明朝藩属国地图
到了18世纪,还有安南、南掌(老挝),缅甸、流球等东南亚国家作为中国馆的藩属国。
以前的更多,明朝的东南亚藩属国:泰国.古里.马六甲.流球.、缅甸.爪哇.柬埔寨.锡兰.
7. 明末藩王地图
1403年,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为一个藩王造反成功的皇帝,史称“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同时加强了对北方地区的控制。1407年,朱棣征服了越南,在此设立了交趾布政使司,这是越南自唐朝以后第一次回归。1411年,朱棣成功将明朝的军事势力扩张到了黑龙江流域,在此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和辽东都司并列为东北两大都司。当然,朱棣还在南洋册封过旧港宣慰司,但是并没有驻扎任何军队,实权归旧港的施氏,因此不能算明朝版图。永乐时期是明朝版图最大的时候,面积在700万平方公里左右。
除了桂林靖江王府,全国哪些地方还有保存比较完好的明代藩王府?
明代王府知多少?明朝王府为明朝亲王、郡王理政及居住的府邸。依据《大明会典》,明代王府分为亲王府、郡王府两等。亲王府制度拟于宫室,有王城、四门、前三殿、后三宫、山川社稷坛、宗庙等建筑;郡王府为四合院式建筑。
明朝共实封亲王六十三位,在陕西、山西、北平、山东、河南、湖广、江西、四川、广东九布政使司、云南,及北平、陕西行都指挥使司,万全、辽东都指挥使司等地建造亲王府四十六处。浙江虽有亲王分封,并未营建王邸,旋改封别处。另在广西有亲王府规格的靖江王府一座。
明朝灭亡后,各地明朝所建的亲王府、郡王府多被焚毁或拆除。现仅存桂林靖江王府城门、殿陛,大同代王府九龙壁,襄阳襄王府绿琉璃影壁,钟祥兴王府凤翔宫,开封周王府龙亭,南阳唐王府王府山、新乡潞王府望京楼等遗迹。
太原晋王府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开始了明朝的统治。朱棡是朱元璋的第三子,明洪武三年(1370年)他被父皇封为晋王。朱棡委托其岳父谢成修筑晋王府,几经考虑才决定在宋建太原城外东北面修建起一座富丽堂皇、规模宏大的晋王府,晋王府的落成时间在公元1376年前后。虽说,晋王府比不了南京的皇宫,但这三皇子也想在天高皇帝远的太原享受一下当皇帝的感觉。在朱棡的内心里这晋王府就是他的皇宫。从上世纪60年代初绘制的想象图上可见,在晋王府这座方形城池内南北中轴线上及周围建有宫殿无数,其格局类似皇宫。内城即宫城,辟有三个宫门,即今日仍称呼的“东华门”、“西华门”和“南华门”。北面有“后宰门”,那是为方便王府人员行走而开的王府后门。晋王府的宫城外围还建有四道城墙,就是现在仍称呼的东、西、南、北肖墙,“肖”实为“萧”,即“萧墙”。晋王府的西南有天地坛,是晋王祭祀天地的场所。东南和南面有“杏花岭”和“松花坡”,那是王府花园。西有典膳所,是管理王府膳食的地方,而晋府店则是供应王府生活用品的机构。明朝初年,晋王朱棡还修建了万寿宫(皇庙),新建和扩建了祟善寺等寺庙和祠堂,当年的兴旺可见一斑。朱棡的儿孙们当然是世袭为王,他们又在自己的领地内大兴土木修建王府并代代相传。至今称“府”的街名流传下来就有:“宁化府”、“临泉府”、“方山府”、“二府巷”等。至于平阳府、广昌府、宁河府、河东府、靖安府、荣泽府等王府现今已很少能听到了。“七府坟”则因朱棡的七子朱济(火高)与嫔妃刘氏、杨氏的合葬坟墓而得名。晋王朱棡死于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葬于南郊黄陵。“黄陵”应为“皇陵”,它是朱棡及其后裔诸晋王的皇家陵墓。从明初朱棡修建晋王府始,至明朝灭亡后的第三年,历史的年轮已经走过了260多年,也就是清顺治三年(1646年)的春天,晋王府不知何故突然烧起了大火,经久不息。这次火灾的结果使巍峨豪华的晋王府化为灰烬,晋王府从太原城内消失了。如果不是这场莫名的大火,不知晋王府是否可能像北京紫禁城一样仍然矗立至今?20年以后,清康熙五年(1666年),清代著名诗人屈大均来到太原,看到晋王府破败荒凉的样子,十分伤感地写下《望晋恭王园》诗一首,其中有“悲风处处吹松柏,谁到并州不断肠”的句子。到了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在晋王府废墟上修建起数千间兵营房舍,驻扎清军绿营兵精骑营。后来,人们就把这个驻兵的地方简称为“精营”了。今天恐怕是再难寻到晋王府的任何痕迹了。流传下来的只有称作“东丹墀”、“西丹墀”等许许多多的地 而已。
开封周王府
明太祖第五子朱橚,洪武三年封吴王,十一年(1378年)改封周王,十四年(1381年)就藩开封。开封周王府是在宋金故宫遗址上建造的,它由内外两座城垣组成。外面的墙(即萧墙,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不能称作古代城市战略防御体系的城墙),高二丈许,蜈蚣木镇压,上覆琉璃瓦,周围九里三十步,向南是午门,东曰东华门,西曰西华门,北曰后宰门。实际上这是宋金皇城的范围,为明代为数不多的几个高等级王府之一。开封周王府有如此宏伟的规模,这是与周王的地位、古都开封自身的条件和历史以及主持周王府建设的当事者等诸多因素有关。周王朱木肃为太祖第五子,与其四位兄长均备受太祖和高皇后的喜爱,且太祖对其寄予厚望,在诸子中地位特殊。秦、晋、燕、周四王府的规模大抵相当。开封城(指今城墙内范围)的大小,从唐五代到明清无大变化,到了明代仍是河南省城,可谓河南第一大城,城周长二十里一百九十步。而堂堂的古都洛阳,城区变化特大,到了明清时期,河南府城周长仅八里三百四十五步,整个府城还比不上周王府的面积大。
武汉楚王府
明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次年开始在江夏高观山(今蛇山)南侧建王府,历时9年竣工。先后建成宫殿楼阁、亭台水榭等建筑800余间,其城高近10米,壮丽不亚皇城。崇祯十六年(1643)春,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攻破江夏城,缚楚王朱华奎沉入江中,并放火烧毁楚王府。改江夏为天授府,建立“大西”政权,自称“大西王”。
长沙潭王府/谷王府/襄王府/吉王府
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封第八子梓为潭王,在城的正中建潭王府;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徙封弟穗于长沙,建谷王府;明仁宗封子瞻墡为襄王,建襄王府;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明英宗封第七子见俊为吉王,吉王成年后来长沙就藩,以潭王府故址改建吉王府,这就是后来的皇殿坪。吉王传定王、端王、宣王、由栋。明末,张献忠领兵入长沙,焚烧吉王府,故明诸王府尽毁于火。近侧民舍,亦受池鱼之殃。吉王府有四门,分别为端礼门、体仁门、遵义门、广智门,专门充当仪仗护卫的仪卫司衙门就叫司门口。右面建有藩城堤以保障王府免受湘江洪水的淹浸。现在的八角亭、走马楼、藩正街等地名,都在藩王府内,是吉王出巡、驻足的地方。他为了尽情享乐,在府内营建花园,园内堆有“紫金山”,开浚有万春池,后来民间俗称四方塘。这在当年都是粉白黛绿曼舞轻歌之所。
据明朝的长沙、善化城图,吉王府确实占了省城的大半,“半城王府”是写实,是足可发千古之长叹的。及至农民起义军张献忠挥师攻入湖南,第七代吉王狼狈逃窜,接着清兵铁骑南下,明朝覆亡,存在了167年的长沙吉王府也如秋风扫落叶一样土崩瓦解。当时明朝降将洪承畴不管故主的遗封,首先将藩府拆去,拆得的砖石全部拿去修城墙。只剩下断壁残垣伫立于黄昏中,仿佛还沉浸在繁华的梦忆。吉王的后裔遭逢世变,为图隐匿,将“吉”字加“冂”为“周”,潜入民间。其中有一个周达武,本是宁乡石家湾煤矿工人,后投湘军,受知于骆秉章、左宗棠,以军功先后任四川、贵州、甘肃提督,后来周达武买下长沙城北的蜕园以为休憩之所,这是当时省城首屈一指的苏州式园林。民国成立,他的次子周家纯呈上家谱,请求湖南督军府批准复姓,改名朱剑凡。朱剑凡是个醇儒,乐于揽天下之英才而教之,后来将蜕园全部捐赠给周南女中作校舍,至今周南中学中还有剑凡堂。真所谓“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 尚存”了。
兖州鲁王府
鲁荒王檀,太祖庶十子。洪武三年封,十八年就藩兖州府。崇祯十五年,清兵再次入关破兖州,鲁王朱以派及诸郡王宗室千余人被害。其弟朱以海南奔浙东,清顺治三年,被张国维等推为监国,清兵入浙,朱以海南下投靠郑成功,后病死于台湾。兖州鲁王的皇城和皇宫,规制仿北京的紫禁城,只是规模略小,在朱檀受封之后就着手修建。据说是由他的舅舅武定侯郭英亲自主持,调发大量兵士,用多年时间才完工的,工程量相当庞大。《兖州府志》记“鲁府宫闱城垣备极宏敞,埒如禁苑,”《聊斋志异》的《巩仙》篇说鲁府“后苑花木楼台,极人间佳胜。”兖州自洪武十八年升为府治后,不仅新建了皇城皇宫,城池规模也大为扩大,改原来的土城为砖城,南墙又向外扩展二华里,新兖州城的周长达14华里又200步,这规模直至20世纪初未变。兖州鲁王府遗址的具体位置:南界约在今建设路一线,到二十世纪初还保留有皇城门——鲁王府的大门。皇城的东界在今实小胡同一线,西界在半边街一线,北界则在矿山三处以北。今北环城路以南为明代兖州府城的城墙,老兖州一中当是皇城的核心地带。明末清初,鲁王府遭到满清数次洗劫,遭到极大破坏。不但二百余年间积累的财产劫掠一空,建筑也大部烧毁,可怜那些雕梁画栋大都化为灰烬,幸而未毁于战火的,也渐渐毁圯。今天鲁王府遗迹已然荡然无存。
成都蜀王府
公元1371年,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椿被封为“蜀王”,将汉唐、前后蜀遗留下来的“子城”全部拆毁,在旧址上重新修建“蜀王府”。新“蜀王府“一改过去历代成都城主轴偏心的布局,首次确立正南北的中轴线,从而形成类似北京紫禁城的沿南北中轴线东西相对称的庞大建筑群。虽为王府,它却俨然有皇宫的巍峨气派,故老百姓称之为“皇城”。其前面的牌楼、拱桥和一大块空地,则被称为“皇城坝”。“皇城”和“皇城坝”的位置,便在今天的“天府广场”北端和展览馆一带。
公元1644年,张献忠攻陷成都,曾以“蜀王府”为宫,两年后撤离时纵火焚城,“蜀王府”再次毁于一旦。公元1655年,清政府将“蜀王府”的旧址改成了“贡院”,成为全四川省考试举人之地,最大规模时可让13,900多人同时进考,成为“巴蜀文胆之所在”。贡院中主体建筑为“明远楼”和“至公堂”,皆沿南北中轴线建造在“蜀王府”宫殿旧址上。东西两边则为鳞次栉比的考棚。即使“贡院”建筑群不如昔日“蜀王府”般宏大,但是“贡院”的整体空间组织,仍延续着“蜀王府”的威仪:按照一位成都市民的回忆,“从红照壁开始,乐亭、表柱、三桥、石狮等传统宫殿区前面的序列,仍使人感到有肃杀之气。”并且,即使今天从模糊的历史图片中看,“明远楼”和“致公堂”的巍峨气势都是摄人心魄的。此后的民国时期,“贡院”虽先后被用作军政府、学校和其他民政办事机构,其建筑群基本上被妥善保留,而成都老百姓仍习惯称之为“皇城”。而进入五十年代以后,在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中,“皇城”与“皇城坝”遭受了巨大破坏,直至消亡。
大同代王府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桂改封代王,同年就藩于大同府,在辽金两朝西京国子监的基础上兴建代王府,先后有11位代王在此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代王府南北长690米,东西宽260米。内有宫殿屋宇约800间。代王府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青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代王府有4个门,正门名端礼门,东门名体仁门,西门 遵义门,北门名广智门。崇祯十七年(1644年)3月,末代代王朱传㸄被执,王府毁于大火,仅九龙壁幸存。2011年3月,作为名城复兴的重点工程之一,大同市开始恢复重建代王府。
兰州肃王府
明肃王府建于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迄今607年,如今依然雄姿骄艳,风采不减,正是“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明太祖朱元璋将其庶第十四子朱木英,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由汉王改封为肃王,就藩甘州(今张掖)。明惠帝建文元年,请求内徙,朱木英将肃王府移藩兰州。肃王朱木英和其他诸王一样,“冕服、车旗、邸第,天下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西拜谒,不敢钧礼。”“岁禄万担”。肃王迁往兰州后,即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室。府址设在今甘肃省人民政府一带,墙高1丈,周垣3里。中部为府署,东、西、南三面均有府门,正门朝门,第二南门为棂星门,后有端礼门,再后有承运殿、存心殿、再后即肃王府宫,分东、西二宫。府署东、西、北三面为王府宫苑。东苑花园称凝熙,是肃王及妃嫔游憩之地,园内“垒石为山,因泉为池,山下洞壑幽幽远,逶迤数里”,亭台水榭,树木葱郁,北滨黄河,景色优美,俗称大、小山字石。假山下有洞,洞有塑像。云洞下可通至城西雷坛,窥之黝然而深黑,莫敢入者。洞北有斗母宫,层楼高耸,可以远眺。府署后北就城墙建拂云阁,与北山对峙。
明肃王自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封藩以来,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破兰州,历经252年,共9世,11王。明肃王府至清初为巡抚府,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改为总督府至宣统三年(1911年),历经145年。民国期间,甘肃省督军、将军、民政长、督都、主席共20任(不含马鸿逵、王治岐)。解放后,明肃王府原后花园的一切建筑设施,包括古城墙、拂云楼、望河楼等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皆已拆除。明、清、民国时期的原肃王府,现保存的只有省人民政府内的大门、中山堂(原大堂)。
荆州辽王府/惠王府
辽王本来就藩于辽东广宁。靖难之役后,明世祖迁辽藩于江陵(今荆州)。辽王府的宫殿本来是原来湘王的。隆庆元年(1567),第八代辽王朱宪(火节)因被告发犯有淫虐僭似诸罪,被废藩,自此国除。辽王府先是归了张居正,后来又归了新来的神宗第六子惠王朱常润。崇祯十六年(1643),张献忠攻克荆州,惠王被杀,王府被毁。
韦州/银川庆王府
明太祖朱元璋封十六子朱栴为庆王,封地宁夏。但因当时宁夏粮饷不足,朱栴于洪武二十六年(1392年)在韦州城建造。庆王宫府,次年入住韦州。1394年又在韦州置宁夏群牧千户所,也称韦州群牧千户所,隶属宁夏卫,有官兵1120名,专为庆王府司牧养羊、马之业,管理庆王府在宁夏各地牧场。后庆王府迁往宁夏镇城,庆王每年春居韦州,秋返镇城,韦州王府成为庆王避暑行宫。庆王于正统三年(1438年)病逝,翌年安葬在同心韦州的罗山。以后,皇帝亲封的9世亲王和庆藩分封的诸王及嫔妃等70多人先后安葬在此,形成了“明庆王陵”。建文三年(1401),庆王奉命迁王府于宁夏,负责庆阳、宁夏、延安、绥德等地军务,直接管理中护卫。庆王府建于宁夏镇城南薰门内(今银川市中山南街西),萧墙高4.33米,周长1.5公里,内有王宫、东宫、西宫、承运殿及逸乐园、宜秋楼等。设仪卫司、长史司、工正所、典膳所典仪所、广济仓等机构。
南昌宁王府
宁王府在南昌市星火路。为明宁献王朱权改封南昌后所营建。权系朱元璋第十六子《明史》说是第十七子),原封大宁。朱棣(成祖)约基起兵,夺取建文帝位后,遂被改封南昌,建宁王 府。府第规模宏伟,雕梁画栋,十分华美。因年代之远,风雨侵蚀,都已倒毁,仅头门尚存。头门两壁还嵌有明娄妃所写的“屏翰”二大字,高8尺,宽6尺,用青石刻成。为历代宁王居住之所。正德年间(1506—1521)宁王宸濠起宾谋取夺武宗帝位,失败后宁王府废。清代改为藩署。建国前后,南昌市政府、江西省文艺学院后改革者文艺学校)均曾设于此。今为江西省京剧、话剧、歌舞三团团址。
钟祥郢/梁/兴/岳/景王府
郢王朱栋,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生于洪武戊辰(1388年)五月十七日,辛未(1391年)四月十三日册封为郢王。郢王府,在兴都城西北隅,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锦衣卫指挥刘贵、郎中曹贵等督工鼎建。兴王府,清朝察院。座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钟祥市郢中城区中心,占地66亩。明代嘉靖皇帝诞生于此。现钟祥市第二中学。
桂林靖江王府
为巩固明朝朱姓的一统天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采取了众建宗亲以藩王室的政策,于洪武二年(1369年)定封 建诸王之制。洪武三年(1370年)封诸王子为各地藩王。在22个藩王之中,其侄孙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靖江王府王府位于桂林市中心地带(现又称桂林王城),墙高门深、气势森然,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洪武二十六年(1393)筑城墙。至今已有630多年的历史,比北京故宫建成的时间还早。王城南北纵距557.5米,东西横距336米,占地面积18.7万平方米,城墙高7.92米,厚5.5米。并辟有端礼、广智、体仁、遵义4门。城门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在主轴线上建有承运门、承运殿、后宫、御园,围绕主体建筑,还建有楼堂厅馆,亭阁轩室,构成一组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的建筑。清顺治七年(1650),明降将孔有德领兵攻克桂林后,封定南王,改靖江王府为定南王府。顺治九年(1652)农民起义军李定国攻占桂林,孔有德兵败,举火自焚,历时280余年的靖江王府,付之一炬,现仅存城墙、城门及承运门、承运殿的台基、雕栏玉砌和云阶玉陛。靖江王府是我国现今历史最长且保存得最完好的明代藩王府,清朝时为广西贡院,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本部校区,浓缩了最近几百年来桂林的历史和文化。
洛阳福王府
据《两京城坊考》、《河南府志》等资料记载,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明神宗朱翊均封其子朱常洵为福王,并开始在洛阳建造福王府,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福王就藩洛阳。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率兵攻占洛阳,焚烧了明福王府,明福王府从此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据考证,福王府遗址在中州路北侧,至今仍保留着的一对明代石狮守卫着王府大门。进入宏伟的大门,是一条连接大殿约15米至20米宽的中心大道,其两侧为排水设施,在殿堂周围是配殿,其规模和豪华程度在当时王府中首屈一指。福王朱常洵被封洛阳后,“婚费至三十万,营洛阳邸第二十八万顷”,“日闭阁饮醇酒,所好唯妇女倡乐”。公元1641年,李自成攻陷洛阳,活捉朱常洵并将其处死,福王府也被一把火焚毁。清代在福王府遗址上建成了热闹的衙门。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一度将这一带当做“行都”。解放后,这里先后建成了青年宫、人民会堂等。
以上介绍的这些只是众多明代王府中的代表,是不是已经把各位小伙伴们惊呆了?
那么,问题来了:您认为最惊艳的是哪一个呢?欢迎参与留言喽!
大明府旅游景点大全 大明府在哪个市
1. 大明府在哪个市
大致在现在的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大名,在历史上曾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春秋时代属卫国,名“五鹿”,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战国时期属魏国;秦朝为东郡;汉朝为冀州魏郡;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称大名府;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24)建陪都,史称“北京”,元、明、清为路、府、道所在地;清代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 大名府、县名称,自后汉乾佑经后周、北宋、金、元、明、清等六个朝代基本未变,大名府名直到民国二年废府改道未变。
2. 大明府邸位置
有封地。
明朝规定,皇子除太子外封亲王,亲王除亲王世子外诸子封郡王。(《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郡王的待遇基本与亲王相似,也有封地,但郡王一般不去封地住,而是在亲王所在地,也就是府城建造府邸居住。
比如现今在成都蜀王府邸附近就有大量的郡王府,郡王死后就埋在郡王府所在地。成都周围就有几百座郡王的陵墓。
3. 明朝大名府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济南大明府得名于济南大明湖。
早在唐宋时期,大明湖就以其撼人心弦的美景而闻名四海。宋时曾巩曾有诗道:“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可知当时此处已是消暑游憩之地。
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曾巩任齐州(即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古时湖面甚阔,今五龙潭一带也包括在内。后历经变迁,至金代起,大明湖专指城内湖区。
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明代重修城墙, 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经过历代清淤整治,植荷栽柳,至清代已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秀丽景色。
1958年济南市政府将大明湖一带正式辟建为大明湖公园,并疏浚湖底,修砌湖岸,维修古建,广植花木。经过疏浚清淤、修缮扩建,砌筑了湖岸,美化了园容,恢复重建了名胜古迹,增添了茶社饭店、游船和游乐设施,使之旧貌变新颜,姿容胜往昔,成为济南乃至全国著名风景游览区。
4. 大明府是哪
大名府,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冀、鲁、豫三省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带,全县面积1052平方公里,耕地110万亩。全县辖6个镇,14个乡,651个行政村,人口73万。大名县属黄河冲积平原,黑龙港流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有漳河、卫河、马夹河三条河流横贯全境,全县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适合花生、小麦、玉米、大豆等多种农作物和各类干鲜果品的种植。
5. 大名府在哪里
是现在的河北省大名县的东南部。
北京大名府又称大名府故城、旧大名府城,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城东北1-8公里处,现是北宋时期北京大名府遗址。以大街、鱼营(即原御营)、双台三个村为中心,东门口、南门口、铁川口(即原铁窗口)、北门口四个村为大名府故城的主要城门。
6. 大明府是哪个城市
大名府比广府古城面积大。
永年广府古城是中国北方惟一的旱地水城,自然风貌独特。座落在河北省三大洼淀之一的永年洼中央,占地面积达4.6万亩。
我国四大名著《水浒》中,频繁出现一个地名,就是大名府。《水浒》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卢俊义、燕青就是大名府人,当时大名府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千年过后的今天,大名府辉煌不再,已经变成了河北省一 普通的县,但古城仍在。
大名县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的东南,这里地处河北、山东和河南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最开始用“大名”这个名字的时候,并不是宋朝,而是在唐朝。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魏博节度使田悦自称魏王,为取吉兆,把当时的魏州改为了“大名府”,不过这个名字当时并不被朝廷所承认。
大名县这个名字出现的稍晚一些,在五代后汉时期,把广晋县改为“大名县”。此后的千余年间,大名府、大名县的名称基本未变,特别是到了宋朝,大名府更是辉煌至极。
大名府在邯郸大名县,广府在邯郸永年县。
7. 大明府是什么地方
明朝共有140府。根据《明史·地理志》记载:终明一朝有府140,州193,县1138。
两京是京师(即北直隶)和南京(即南直隶)
直隶 → 南直隶
应天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淮安府、扬州府、凤阳府、庐州府、安庆府、徽州府、太平府、池州府、宁国府、徐州、滁州、和州、广德州
北平承宣布政使司→ 平燕承宣布政使司 → 北直隶
顺天府、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永平府、延庆州、保安州
陕西承宣布政使司
西安府、延安府、汉中府、平凉府、凤翔府、临洮府、河州、兴安州、秦州、邠州、灵州
山西承宣布政使司
太原府、大同府、汾州府、平阳府、潞安府、沁州、泽州、辽州
山东承宣布政使司
济南府、兖州府、青州府、登州府、东昌府、莱州府
河南承宣布政使司
开封府、河南府、卫辉府、怀庆府、归德府、彰德府、汝宁府、南阳府、汝州
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杭州府、温州府、嘉兴府、金华府、衢州府、严州府、湖州府、绍兴府、处州府、台州府、宁波府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
南昌府、袁州府、赣州府、吉安府、九江府、建昌府、广信府、饶州府、瑞州府、南安府、南康府、抚州府、临江府
湖广承宣布政使司
武昌府、郧阳府、永州府、岳州府、汉阳府、荆州府、衡州府、黄州府、承天府、常德府、襄阳府、辰州府、长沙府、德安府、宝庆府、黎平府
四川承宣布政使司
成都府、嘉定府、夔州府、重庆府、顺庆府、叙州府、镇雄府、保宁府、马湖府、龙安府
广西承宣布政使司
桂林府、平乐府、梧州府、浔州府、柳州府、庆远府、南宁府、思恩军民府、太平府、思明府、镇安府、田州、| 归顺州、泗城州、向武州、都康州、龙州、江州、思陵州、凭祥州
福建承宣布政使司
福州府、延平府、建宁府、兴化府、漳州府、邵武府、泉州府、汀州府、福宁州
贵州承宣布政使司
贵阳府、安顺军民府、思南府、思州府、石阡府、镇远府、铜仁府、都匀府、普安安民府、普定军民府、平越军民府、黎平府
云南承宣布政使司
云南府、永昌军民府、永宁府、鹤庆军民府、曲靖军民府、景东府、元江军民府、广西府、广南府、顺宁府、寻甸府、楚雄府、澄江府、镇沅府、通西府、武定府、平缅府、蒙化府、孟爱府、孟艮御夷府、孟定御夷府、孟隆府、木朵府、木来府、丽江军民府、临安府
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交州府、北江府、谅江府 、三江府、建平府、新安府、建昌府、奉化府、清化府、镇蛮府、谅山府、新平府、演州府、乂安府、顺化府、太原直隶州、宣化直隶州、嘉兴直隶州、归化直隶州、广威直隶州
8. 大明有多少府
在军队编制方面,自京都至府县,皆立卫所。每卫5600人,置卫指挥使 领;每卫下辖五个千户所,每千户所有兵1120人,指挥官称千户;千户所下辖十个百户所,每百户所有兵120人,指挥官称百户;百户所下辖二总旗,每总旗下又辖五小旗,一小旗10名兵士。府县各卫归各省都指挥使司管辖,各都指挥使司又分别归统于中央的五军都督府。
京都的卫军分两种,一是五军都督府分统的四十八卫军。明成祖时,定名“五军”,增到七十二卫,并添设三千营和神机营,与五军合称“京军三大营”。三大营是全国卫军的精锐。据估计,洪武后期全国兵额约180万以上,永乐时增至280万左右。
卫所军
卫所制为在全国各地军事要地设立卫所驻军,卫有军队中,一卫为5600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有事从征调发,无事则还归卫所。
卫所军军队来源为世袭的军户,由每户派一人为正丁至卫所当兵,军人在卫所中轮流戊守以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给军队及将官等所需。
边军
"边军"一词本义指中国历史上的中原古代封建王朝的国家或地区交界处戍卫边境的军队,屯居在东西南北四方边境,是从各个地方调上来的精锐部队,担任边防的军队主力,也是各中原王朝最精锐的野战部队。
其常年与各方游牧民族大战,且训练有素,装备精良。
1368年明朝建国,设九大塞王,统辖漠南诸卫所。
永乐之后漠南诸卫所逐渐废除或内迁只剩九边重镇。
九边重镇,是指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九个边防重镇,史称“九边重镇”。
京军三大营
五军营:五军营分为中军、左﹑右掖和左﹑右哨。军士除来自京师卫军外,又调中都留守司及山东﹑河南﹑大宁三都司卫所马步官军轮番到京师宿卫和操练,称为班军。隶属五军营的还有掌随驾马队官军的十二营,掌操练上直叉刀手及京卫步队官军的围子手营,以及幼官舍人殚忠﹑效义诸营。
三千营:以三千蒙古骑兵为骨干,实际人数不止三千,全部为骑兵。分五司,分掌皇帝的旗﹑舆服﹑兵仗金鼓、御用宝物等,是明朝京军的主要机动力量。
神机营:是明代京城禁卫军三大营之一(其余两营为五军营及三千营)[6],是军队中专门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队。中军分设四司,掖﹑哨各分设三司,掌铳﹑炮等项火器。
隶属该营的还有五千营,掌操演火器及随驾护卫马队官军。三大营各设提督内臣﹑武臣﹑掌号头官统领。
各军﹑各司分设坐营官﹑把总﹑坐司官﹑监枪内臣﹑把司﹑把牌不一。洪熙时(1425年),命武臣一人总理三大营营政。
平时,五军营练习营阵,三千营练习巡哨,神机营练习火器。
当皇帝亲征时,三大营环守于皇帝大营,一般是神机营居外,骑兵居中,步兵居内。
9. 宋朝大明府是哪里
宋朝的首都东京开封府,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之下启元朝的朝代,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用时三百一十九年。北宋的都城是汴梁,是现在河南的开封。南宋的都城是临安,就是现在的浙江杭州。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度的时代,在宋朝时期,儒学复兴,出现程硃理学,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而且没有严重的军阀割据,兵变和民乱次数和规模在中国的历史 也相对较少。
在名义上,宋朝有四个首都,分别是东京开封府、西京洛阳府、北京大名府、南京归德府。宋朝的皇帝一直居住在东京开封府,南京归德府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市。北京大名府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西京洛阳府就是就处在洛阳,在宋朝的历史上,洛阳非常的有意思,这里是官员们养老的地方。东京开封府,开封先后是八个政权的首都,因此被称为八朝古都。现在是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认真的说,开封的经济还是远不如洛阳。
10. 大明州府地图
《明史》记载明成祖时期的明朝疆域“幅员之广,远迈汉唐”,“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
但是在很多人的心中,明朝西到伏尔加,东到库页岛,南到马六甲,北到北冰洋,面积没有最大,只有更大。
看来务实一点真的不容易。
我们说明朝疆域最大是多大,首先要明白明朝疆域最大是在什么时期,很多人已经知道了答案,当然是朱元璋时期。
明成祖虽然五征漠北,收复安南,设置奴儿干都司、关西七卫以及贵州承宣布政使司,但明朝疆域最大时仍然不是明成祖时期。静夜史说过了,是朱元璋时期。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给后代做了太多太多,除了制定了一整套繁琐制度保证子孙后代万世无虞,还给后代开拓了大量的疆土,将明朝疆域推向了极盛。
朱元璋时期的明朝疆域面积约为900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不到400万的直接统治区和500多万的羁縻统治区。其中:
1、直接统治区
包括了明朝的两京一十三省和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南部地区。
两京一十三省包括:北直隶(京师、北京、顺天府)、南直隶(南京、应天府)、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
在朱元璋时期,为防范北元的不断进犯,朱元璋不断发动北伐战争,并在长城以北相继设立东胜卫、大宁卫、开平卫等一系列卫所,将明朝疆域推向长城以北数百里。
长城以北的各卫所组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这一体系从靖难之役开始瓦解,靖难之役爆发时,朱棣绑架宁王,大宁卫被放弃;永乐元年,朱棣内迁东胜卫;1430年,明宣宗内迁开平卫,至此明朝在长城以北的防线全线崩解,不得不以长城作为和蒙古的边界。
虽然朱棣时期征服了安南,但是安南的开疆相比于长城以北的丧地,显然是不对等的。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在明朝初期,虽然国力强盛,但是仍然丧失了部分土地,这就是内迁铁岭卫,割地李氏朝鲜。李成桂推翻了王氏高丽政权后,建立李氏朝鲜,断绝和北元关系,和明朝修好,李成桂通过阿谀奉承的方式,促使朱元璋在1388年将鸭绿江以东数万平方公里土地划给李氏朝鲜,至此明朝国土开始缩水。
2、羁縻统治区
包括了奴儿干都司、关西七卫、乌斯藏都司、朵甘都司、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等。
之所以说这些地区是羁縻统治区,是因为明朝在这些地区并没有直接任命流官进行管理。
蓝玉降服哈纳出之后,将元朝的辽阳行省全盘接收,这是奴儿干都司的前身。永乐二年,朱棣设置奴儿干都司。明朝在黑龙江入海口设置奴儿干都司,管辖东北全境,并派出宦官亦失哈九次北上巡边。在奴儿干都司的广大区域,明朝任命蒙古族、女真族等少数民族首领为卫所首领,向明朝称臣纳贡。
1391年明军征服了哈密地区并控制了新疆东部,随后明朝陆续设置在周边设置七个卫所,称“关西七卫”,卫所首领依然是投 降的蒙古人,明朝没有派出流官;
在青藏高原地区,明朝的统治相比于元朝力不从心,明朝在青藏高原地区大举册封宗教领袖,企图通过多封宗教领袖的方式保持在青藏高原的影响力。但是,这种方式很快因为明朝国力的衰退以及青藏地区宗教斗争而名存实亡,明朝在青藏高原的影响力保持了100年左右。
因为是羁縻统治区,所以其自主性远远高于两京一十三省。在明朝国力强盛时,这些土地是明朝疆域,而当明朝国力衰退,各少数民族首领纷纷自立,明朝的羁縻统治区就全部丢失。
比如明宣宗时撤销奴儿干都司、放弃安南;明代宗时丢失关西七卫;明世宗时丢失河套平原、澳门,至此明朝疆域基本稳定在两京一十三省直到灭亡!所以明朝疆域最大时为约900万平方公里。
11. 历史上的大明府是哪
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称大名府,因为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24)建陪都,史称“北京”。
大名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历代郡、州、府、路、道治所在地,曾三次为都。春秋时代属卫国,名“五鹿”,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战国时期属魏国;秦朝为东郡;汉朝为冀州魏郡;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称大名府;【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24)建陪都,史称“北京”】,元、明、清为路、府、道所在地;清代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解放后,曾建大名市。大名县文化灿烂,人文荟萃,历史上曾几度繁荣昌盛,益满中国古今大地。境内现有五礼记碑、狄仁杰祠堂碑、马文操神道碑、朱熹写经碑、万堤古墓群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和宋代大名府遗址、直隶七师校址等名胜古迹,极具旅游开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