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领导人汉口住地旧址

中共中央领导人汉口住地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层欧式风格建筑,1927年,周恩来、瞿秋白、邓小平、李维汉等中共领导人曾在此秘密居住,时为德林公寓。

德林公寓由华侨王光投资兴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五个单元,底层为商店,上层为公寓。在当时英租界内,它是最豪华气派的高档公寓之一。

德林公寓被选为秘密住地,是因为它规模大,且处于前英租界内,英租界收回后变成特三区。由于是特区,国民党的势力还不能到达,比较安全。

汪精卫在武汉公开--后,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的周恩来,白天奔波大江南北,晚上回到公寓仍然工作到深夜。当时最主要的工作是筹划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从这里,周恩来在陈赓陪同下乘船东下到达江西南昌,领导了南昌起义。

建国后,这里成为市供销合作总社的办公楼和宿舍,后又成为市蔬菜公司办公楼,基本保持原貌。

中央领导人汉口住地旧址作为中国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的见证地,具有较高研究价值。同时其建筑风格独特,也具有一定的建筑艺术价值。

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中共中央领导人汉口住地旧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三栋楼 好多人没弄清哪一栋才是机关旧址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地处汉口胜利街与黎黄陂路交界处,由三栋老房子组成。自2016年“十一”建成开馆后,去参观过几次,但一直都没搞清楚三座老建筑历史,也没弄清哪一栋才是当年中共中央机关在武汉的旧址。(图文/胡士明)

1926年底至1927年夏,可谓武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高光时刻。随着北伐的节节胜利,大革命中心移师武汉,1927年4月,中共中央机关完成由上海到武汉的迁移,武汉成为新中国成立前全国为数不多的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之一。

2013年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4年武汉市启动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筹建,建设规划及展陈方案是将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旧址和临近的唐生智公馆、怡和洋行公寓等三栋老房子一并进行修复和布展。这样就形成三栋老建筑连为一个整体的“旧址纪念馆”格局。所以,好多人(当然也包括本人在内)也没注意三栋楼的区别,有的大媒体发文配图也出现错误。

现在才搞清楚,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位于汉口胜利街165-169号(原四民街61、62号),为三座楼中间的那座三层红砖洋房,临街有两个门。当时中共中央秘书厅就设在这里,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开会和秘书厅办公的地方。

机关旧址楼现在为复原陈列展,一楼为1927年中共中央机关警卫人员办公室等;二楼三楼为中共中央常委会会议室等房间和陈独秀、彭述之、蔡和森、王若飞等人的办公室、卧室以及中共中央秘书厅文书、财务等办公室。在旧址右侧通道复制陈列着陈独秀用过的小轿车。

进入纪念馆大门,看到的是唐生智公馆旧址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题展《中共中央在武汉》设在这栋楼内。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右边,是原怡和洋行公寓(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现在是纪念馆的临时展厅和纪念馆办公用地。

再看看下面这张图,就比较清楚了——左边进大门,参观《中共中央在武汉》主题展,再进入旧址参观旧址复原陈列,之后在楼道中间可以见到复制的陈独秀坐过的汽车,然后进入临展馆参观。

(网络图)

(网络图)

榆林市佳县神泉堡中共中央驻地旧址

离开佳县县城,车行中,不经意间看到了神泉堡中共中央驻地旧址的指示牌。马上按指示来到这里。1947年3月,中共中央撤离延安,转战陕北。8月,踏上了佳县这块山高沟深,东临黄河、北近荒漠的黄土高原。在这里驻扎的一百天里,毛泽东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第一次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中共中央公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从根本上解决了除中国共产党外,其他任何政党都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毛泽东题写了“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的题词,表明了我们党始终是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旧址分三个区域:前院为工作人员办公场所,侧院为办公厅所在地,后院为中央领导办公居住地。

院门

前院

侧院

会议室1

会议室2

后院1

后院2

后院3

后院4

毛泽东旧居1

毛泽东旧居2

周恩来旧居

毛泽东往神泉堡途中

毛泽东在白云山与区乡干部交谈

毛泽东、江青在神泉堡

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在神泉堡

毛泽东为佳县县委提词

毛泽东一家人1

毛泽东一家人2

毛泽东一家人3

左权县上口村“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揭牌

太行风云史,传承励后人。“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揭牌仪式,7月1日在太行群山环抱的左权县上口村举行。麻田镇千余名党员干部群众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了揭牌仪式。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邓朴方题写了匾额。

中共中央北方局成立于1924年12月7日,是中共中央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共中央领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1940年5月,中共中央北方局进驻到已成为华北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大本营辽县(今左权),领导与指挥北方地区军民坚持敌后抗战、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及敌占区党的组织,直至夺取改变中国命运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北方局机关曾在左权县的下武村、上南会村、上口村、上麻田村长期驻扎,先后由杨尚昆、彭德怀、邓小平担任书记,于1945年8月15日光荣地完成了党中央所赋予的历史使命而被撤销。在1942年5月对日作战中,北方局秘书长张友清、政权委员会秘书张衡宇、青年工作委员会巡视团副团长杨琳以及岳一峰、彭梦庾与调查研究室全体11位同志等血洒左权,把最美的年华融入了清漳河,为雄壮的太行山增添了血染的风采。

经过1年多修缮布展后的“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共有3串院落9座32间房屋,室内外展示和存放有抗日战争时期北方局机关人员使用过的物什及相关资料书籍1万余册和大量图片。

当年,北方局机关曾在上口村的李晋宏家老宅及其邻居家的老宅住过。由于年久失修,部分老宅已经坍塌。为了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弘扬革命传统,在外工作多年的李晋宏自筹资金,将自家老宅及其邻居家的老宅进行了修缮和复原,并将收集的大量珍贵文物资料进行精心布展,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北方局在左权县驻扎期间的光辉历史。该旧址是重要的革命历史遗迹,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