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汉口旧居

宋庆龄汉口旧居

宋庆龄汉口旧居在汉口沿江大道的黎黄陂路口,有一座高三层的小楼。它有着杏黄色的外表和纪念碑似的塔楼,是座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建筑。塔楼高四层,方形,连接起靠黎黄陂路和沿江大道的两侧主立面,是小楼的亮点。特别是建造在塔楼每层越向上越小的窗户,在不规则中跳跃,使小楼显得独特新颖。

中文名:宋庆龄汉口旧居

地理位置:黎黄陂路口沿江大道161—162号的三层小楼

正式名称:宋庆龄汉口旧居

类别:古建筑

重庆宋庆龄旧居重新对外开放

经过三个多月的整修,保卫中国同盟总部旧址重庆宋庆龄旧居日前重新对外开放。新开放的陈列馆中,首次展出了宋庆龄的旗袍、围巾、毛毯等实物展品。同时,还运用全息成像技术,再现了宋庆龄弹琴的场景。

解放后,宋庆龄旧居曾一度被作为重庆水文站使用。1992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对旧居进行维修,并于次年对外开放。2013年,宋庆龄旧居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华社记者于晓苏、钟飞(实习)、张笑寒(实习)重庆报道。

红色地名丨重庆宋庆龄旧居陈列馆

红色地名

地名,不仅是指特定方位或地域范围,还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记忆和对优秀传统的寻根感怀。“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重庆积淀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等厚重的人文底蕴,也构成了富有重庆特色的红色地名文化。“重庆民政”微信公众号特开设《红色地名》栏目,讲述红色地名故事,弘扬红色地名文化,延续红色文脉,传承红色基因

重庆宋庆龄旧居陈列馆

宋庆龄旧居为抗日战争时期(1942—1945)宋庆龄的寓所和“保卫中国大同盟”中央委员会旧址。位于渝中区两路口新村5号,占地898平方米,建筑面积665平方米,是重庆市重要的抗战文物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

来源丨重庆市民政局

供稿丨 区划地名处

版权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探访革命遗迹⑩重庆宋庆龄旧居暨保卫中国同盟总部旧址 抗战岁月里的“无国界”正义旗帜

在两路口新村5号,鳞次栉比的高楼之间,一处院落闹中取静,来客络绎不绝,走进院落,步入小楼,与历史“隔空对话”。

在这里,历史的篇章从一位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在1942年的春天争得“一楼之中的自由”那一刻开始。

当时,这里的门牌号还是“两路口新村3号”,这位伟大战士在这里利用自身特殊的身份和崇高的声望,积极投身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在国共之间架设起沟通的桥梁,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这位战士就是孙中山的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国家名誉主席,中国各族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衷心敬爱的领导人宋庆龄。

让我们跟随重庆宋庆龄纪念馆馆员陶昕,一同走进重庆宋庆龄旧居暨保卫中国同盟总部旧址,回到那段宋庆龄在重庆的岁月。

两次赴渝

争得“一楼之中的自由”

从院门进入,一座由汉白玉雕刻而成的宋庆龄雕像便印入眼帘,她目光和蔼,安详注视着往来访客。

“这里并不是专门为宋庆龄修建的,它其实是上世纪30年代电力炼钢厂筹建委员会委员杨能琛——一位从德国留学归国的工程师修建的德国式私人住所。1939年,国民政府外交部租下了这里,将此作为招待外国客人的官邸。”陶昕站在庭院里侃侃而谈。

一处官邸如何成为宋庆龄旧居?还要从宋庆龄赴渝的故事说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宋庆龄曾先后两次来到重庆。第一次是1940年3月31日,她作为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的贵宾,应宋美龄之邀赴渝,考察以战时首都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抗战局势和妇女工作。

再赴重庆,是在次年12月10日,当时太平洋战争爆发,她在廖承志等中共人士的帮助下,乘飞机离开香港飞往重庆。这一次,宋庆龄不像上一次到重庆那样受到蒋介石及国民政府的欢迎,因此她在重庆的工作、生活非常艰难。

“宋庆龄在重庆没有住房,所以暂时住在大姐宋霭龄的家‘范庄’”。陶昕说,为了方便和国内外友人联系,重新开展保卫中国同盟的工作,宋庆龄通过时任外交部部长的亲弟弟宋子文,从外交部租到这套住房,从“范庄”迁到此处,争得这“一楼之中的自由”。

重建“保盟”

凝聚国际国内力量支援抗战

跟随陶昕的介绍,记者步入院内一座二楼一底的西式砖木结构小楼,这便是宋庆龄在重庆的寓所,也是“保卫中国同盟”总部办公室。

“‘保盟’是一个有外国人士参加的专门从事向海外募集资金和医药物资、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救援团体,由宋庆龄在香港发起创办,由时任中国银行董事长宋子文任会长。”在小楼的一楼,陶昕向记者介绍起“保盟”,这一同盟吸收国内外各党派、各阶层人士参加,广泛联系国际友人和海外华侨,在向世界介绍中国抗战英勇事迹的同时,致力于募集抗战资金和物资、战时医疗救济和儿童福利工作。

宋庆龄搬到这里后,便利用她在国内外崇高的声望与影响,不顾重重困难,重建保卫中国同盟。1942年8月,“保盟”中央委员会在重庆重新建立,宋庆龄仍然担任主席,委员有爱泼斯坦、王安娜、廖梦醒、约翰·福斯特等人。

在大后方甚至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一座又一座孤儿院、保育院;把大批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救援物资送给八路军、新四军,送到抗日根据地;积极介绍和输送外国医生到抗日根据地工作,并安排美国记者斯诺和美国医生马海德赴陕北;援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后方医院——窑洞医院……重启后的“保盟”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援助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敌后游击区,为伤病员、战灾儿童、爱国文化人士和中国难民募集大量善款和医疗物资,不仅在抗战期间壮大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还为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宋庆龄与‘保盟’坚持争取国际国内的援助,支持边区人民和抗日根据地,得到了边区人民的深深感谢。”陶昕说。

兼善天下

募捐为民团结抗战

踏着木质楼梯,步入小楼二层——宋庆龄寓所。这里有她的琴房、办公室、卧室、会议室等,让人不禁联想起宋庆龄在此接待毛泽东、董必武,以及周恩来与邓颖超夫妇、冯玉祥与夫人李德全时的相谈甚欢,联想起她与爱国人士商讨“保盟”工作时的意志坚定。

在重庆,宋庆龄不仅力求从国外获得援助,还克服困难,通过多次举办义演、义卖、义赛等活动,筹集资金援助难民、难童和贫困作家。在募捐活动中,宋庆龄常用她的戒指图章在捐助者的收据上签名盖章,国内外人士都以能得到她的签名盖章为荣而踊跃参加捐款。

此外,她还在重庆艰难危险的条件下,不顾个人安危,为团结抗战努力奔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开展革命活动,为促进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民主运动的兴起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小楼里走出,后院藏着一处防空洞。陶昕介绍,这是为躲避日机的轰炸专门修建的,洞内的石梯通往后山,作为逃难所用。躲避日机轰炸时,宋庆龄总会打开院门,让老百姓也进来和她一起躲避轰炸。

如今,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抗战遗址名录单位,是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时代小先生”计划示范基地、中国福利会会史教育基地、重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庆市旅游研学基地。

它的前身,曾因宋庆龄而充满能量;它的今世,仍延续着这种能量,用一种别样的方式告诉着世人,和平需要争取,也需要维护。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鸣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