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陵

李后陵

1984年发掘,位于永熙陵北,斜坡墓道,墓门为券门,青石门楣和门扉线刻飞天、武士等图像。墓室为接近圆形的多边形砖砌单室,穹窿顶,墓壁周围砌有砖雕的角柱、昂、耍头、枋、椽、望板、檐瓦等,耍头锋面还刻有人首、人身、两手合掌、鸟腹、鸟爪、背上有翅的迦陵频伽图像;有墨线勾勒的盆花图案,周壁还绘有楼台殿阁和云朵彩画,已剥蚀不清;墓顶涂青灰色苍穹,用白粉绘出星辰及银河。墓前发现2道砖基,出土许多砖、瓦等建筑构件。推测陵前当时应有建筑。

墓内遗物早年被盗殆尽,残存文物多已破碎。出有玉册及80多件青釉、白釉或黑釉的瓷器残片,其中带“官”字的定窑瓷器和越窑龙纹大盘,颇为难得。

自称西汉名将李陵之后的李贤家族,从北周到隋朝荣耀显赫权倾一时

三朝元老、北周开国勋臣李贤自称,其祖先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官封骑都尉的李陵(字少卿)后人,祖籍为陇西古成纪(今甘肃天水境内)。李陵的先祖是战国时代秦国将领,祖父是西汉前期抗匈英雄“飞将军”李广。叔祖父李蔡是汉文帝近卫武骑常侍。李广有三子:李当户、李椒、李敢,均为将侯高官。

李陵是当户的遗腹子。李广殉职后,李陵以长孙身份继承遗职,也成长为一名战将。在汉武帝组织汉军抗击匈奴的一次战斗中,李陵孤军深入,身陷重围,在血战九昼夜之后,因粮尽矢绝,寡不敌众,被迫投降匈奴,从此与子孙们都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汗国中为官。到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间,北方鲜卑族拓跋部日益强大起来,并完成了统一北中国历史任务。

晋武帝太元十一年(386年),鲜卑部首领拓跋硅建立了北方大一统政权,史称“北魏”。李陵的后人李富、李斌父子,都是拓跋魏的开国功臣。后来,李富在西征的一次作战中战死,被魏太武帝拓跋熹追封为宁西将军、陇西郡守荣誉衔。李富的儿子李斌承袭父职,继续领兵西征。

陇右平定以后,北魏政权在原安定高平县设置军政合一的地方最高管理机构高平镇(今宁夏固原原州),李斌被任命为高平镇将,于是李贤家族从祖父时起,便落籍高平。李贤的父亲李文保,因早逝没有建功立业,后被追赠为泾、原、秦三州刺史、司空等荣誉衔。

李贤祖辈世系如下:

李贤(502一569年),西魏、北周大臣,字贤和。也有资料称其为李唐皇室和大诗人李白的先祖。李贤出生在安定郡高平城(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北魏正光五年(524年)四月,胡琛发动高平民族起义,占据原州城。武泰元年(528幼,北魏派雍州刺史尔朱天光率军征讨义军。当时民族军另一部首领万俟丑奴正在围攻歧州(今陕西凤翔境内),只留下万侯道洛等部据守大本营高平。尔朱天光秘密派人前往原州(这时高平城已被改制为原州)联络李贤,要他在城内想办法配合官兵做内应。

李贤巧妙利用民族军的矛盾,采取调虎离山计策,把盘踞在原州城内的民族军头目万侯道洛部众6000人引诱出城,使尔朱天光的部队顺利收复了原州。尔朱天光任命李贤为原州主簿。万俟丑奴的余部达符显带队反攻原州,李贤又冒死出城到雍州(今陕西西安西北)向尔朱天光求援,解救了原州。李贤因功授威烈将军、殿中将军、高平令。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大将军宇文泰西征进驻原州,任命李贤为都督,全权镇守原州。当年七月,西魏政权诞生后,宇文泰升李贤为左都督、安东将军,加封上邽县公,继续镇守原州。

西魏大统二年(536年),原州人豆卢狼杀死都督大野树儿等守将,再次据城反叛。李贤组织敢死队,亲率300名勇士,平定了叛乱,李贤升任原州刺史。大统十二年(546年)以后,李贤先后从征凉州、打败茹茹(柔然),抚慰河西五郡,屡建功勋,被封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位极人臣,步入统治集团的最高核心圈子。

李贤曾与北周政权的奠基人,时任西魏大将军的宇文泰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宇文泰凡到原州,必在李贤家中“欢宴终日”,甚至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寄养在李贤家中,交由李贤的妻子吴辉照管多年,其中一个儿子就是后来北周王朝的皇帝宇文邕,另一个是北周齐王宇文宪。宇文邕做上皇帝之后,曾于保定三年(563年)七月至九月西巡原州,特意探望李家。他对儿时生活的地方有着深厚的感情,触景生情,多为感慨,便把李贤当作北周的“皇亲国戚”看待,对李家大加表彰和奖赏。

由于与北周皇室的特殊关系,李贤受到格外重用,曾担任使持节、河州总管、洮州(今甘肃临潭)总管,统领三州七防军诸军事、河州刺史、洮州刺史等要职,成为北周政权西边陲的守护神,“虏遂震摄,不敢犯塞”。

北周天和四年(569年)三月,李贤在京师长安病故,享年68岁。周高祖宇文邕亲往吊丧,悲恸之情,哀痛之声,使左右闻者都流下泪水。同年,李贤归葬原州。北周朝廷追赠李贤使持节、柱国大将军,谥曰桓,子李端嗣。

李贤有五子:长子李端、次子李吉、三子李崇、四子李孝轨、五子李询(亦书李回方、李元方),均官至刺史、大将军等要职,人人封侯、封公,荣极当朝。李崇有子名李敏,字树生(亦书李穆子)。北周时袭封广宗公爵,后与北周末代皇帝周静帝妹妹、周宣帝后乐平公主之女娥英结为夫妻。进入隋朝,隋炀帝视之如附马,由广宗公改封为经城县公(为避杨广之讳)。李敏历任幽、金、歧等州刺史和屯卫将军,光禄大夫,加柱国显位。后遭奸臣诬告,伏除。

李贤还有两个弟弟,大弟李远,生卒年月不详,字万岁,少年时期就是当地的娃娃头,平时爱玩战斗、布阵游戏,乡人多预言“此小儿必为将帅,非常人也”(北史·李贤传驸)。北魏正光间(520一525年,天下大乱,胡琛、万俟丑奴义军占据高平,李远自告奋勇组织乡民实行自卫,配合官兵充当内应。

因功初授武骑常侍、长城郡守、高平郡守等职。魏孝武帝时(532一534年),李远被加封安定县伯。西魏大统元年(535年),魏文帝即位,李远晋升公爵,授都督、原州刺史、河东郡守,都督义州、弘农等21郡诸军事,官至尚书左仆射和柱国大将军,位居当朝文、武最高职务,还加封阳平公爵。在北周宫廷争权夺利的斗争中,李远成为牺牲品,被迫自杀。北周建德元年(572年),李远得到平反,恢复原官爵,加太保衔,谥“忠”,到隋朝再追赠上柱国,改谥为“怀”。

李远有二子,长子李植,初任相府司禄,升梁州刺史,但在北周宫廷变乱中与其父一同遇难,建德元年又与其父同时平反。次子李基,字仲和,因系功臣之后,被招为 驸马,与义归公主结成夫妻,封建安县公、清和郡公,官至大都督、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敦煌郡、阳平国世子等,后因受父兄案牵连,论罪当死,但在叔父李穆的活动下,朝廷看在公主的份上,免死,贬任江州刺史。

如此巨大的政治和生活上的落差,使他难以适应和接受,于保定元年(561年)忧愤而死。宣政元年(578年)平反,追赠使持节、上开府仪同三司、大将军、曹徐谯三州刺史、敦煌郡公,谥曰孝,其官爵由儿子李威承袭。李威,字安民(后来的史书因避唐皇李世民之讳,改为“安人”,承袭祖父李远的阳平郡公爵位,加上开府。大象末年(580年)进升为柱国。隋朝开皇初(581年)再进上柱国,封黎国公。

李贤的二弟李穆(509一586年),字显庆,初任宇文泰部将,在北魏孝明帝时(516一528年),因平定原州事件,与兄李贤、李远共同立功。后又迎魏孝武帝(532年),再立新功,授都督,封永平县子爵。因屡建奇功,摧授武卫将军、膘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安武郡公、侍中等显职,还特赐“铁券”,享受“免十死”的豁免特权,并赐皇族姓拓跋氏。

进入北周时,李穆官至开府仪同三司,任并州总管,后因受到二哥李远和侄儿李植一案的牵连,被免去一切职务,后又与兄侄一同得到平反。北周末年,他带头支持杨坚篡夺北周政权,进入隋朝便官居太师,成为权倾朝野、位列百官之首的煊赫大臣。

李氏族众虽然手握兵权,权重如山,但在那武力横行,动辄废君自立称王的动乱年代,李家子孙上下坚持儒家操守,忠君、报主,无一人有僭越之心。

镇墓武士俑

1983年,宁夏考古工作者在固原县南郊乡深沟村,对李贤夫妇墓进行发掘,出土李贤夫妇墓志两盒及金、银、铜、铁、陶、玉等各种随葬品七百七十余件,彩绘陶俑二百余件,壁画二十三幅。其中鎏金银壶属于典型的中亚萨珊王朝的工艺品,是研究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与中亚文化交流不可多得的重要物证。

涪陵李渡景点 - 涪陵李渡景点有哪些

1. 涪陵李渡景点有哪些

涪陵区是重庆市的一个区,涪城区是四川省绵阳市的一个区。

涪陵区是重庆市辖区之一,地处重庆市中部、三峡库区腹地,扼长江、乌江交汇要冲,历来有川东南门户之称。经济上处于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乌江干流开发区、武陵山扶贫开发区的结合部,有承东启西和沿长江、乌江辐射的战略地位,是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支点城市、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核心城市、渝东南部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区东部中心城市。幅员面积2942.36平方公里。

涪陵二字取自“涪水之滨,巴王之陵”。春秋战国时间曾为巴国国都,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年)置枳县。

1997年3月14日,原四川省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并入新成立的重庆直辖市。1997年12月20日,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撤销原地级涪陵市和枳城区、李渡区,设立重庆市涪陵区。

2020年,涪陵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5.08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4.3%。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涪陵区常住人口1115016人。

涪陵区特产主要有涪陵榨菜、涪陵红心萝卜、涪陵油醪糟等;名胜景点主要有白鹤梁、武陵山大裂谷、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木花谷、816地下核工程等。

涪城区,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市,位于绵阳市中部偏西,地处涪江西岸。周边有本市的安州区、江油市、游仙区、三台县及德阳市中江县、罗江区。总面积554.47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涪城区常住人口为129.85万人。

涪城区境内丘陵起伏,沟谷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693米,最低海拔410米。丘陵地带较为平缓,呈条状分布,一般相对高差不超过50米,且以浅丘面积较大。

截至2020年,涪城区下辖7个街道、6个镇(其中普明街道、永兴镇由绵阳高新区托管,创业园街道由绵阳科创区托管,塘汛街道由绵阳经开区托管,实际下辖4个街道、5个镇)

2017年12月,涪城区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5]。 2018年11月,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19年10月,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8]2020年2月13日,获得2019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称号。

2020年,涪城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5.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9%。

2. 涪陵景区介绍

白马山景区是垣曲县正在开发建设的生态旅游风景区,同时也是通过招商引资实施的一项重点项目。该景区位于毛家湾镇南庄村境内,最高峰为白马山(又名歪头山),海拔1488米,山上有百年古树、山顶有清浊二泉、寺庙遗址等集自然人文于一体的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

旅游项目主要有:白马湖迎宾服务区、板涧河漂流游乐区、白马山宗教文化体验区等。

3. 涪陵李渡景点有哪些景区一日游

李渡是涪陵城市发展的方向,但也是新兴的城区,目前并没有太多可玩之处。长江师范学院校园建设不错,特别是“大江风骨”很有特色,值得一去。工业园区有一个公园,新建的,可以小游。附近有一个水磨滩水库,常有人去钓鱼、露营。还有一个去处就是蔺市的红酒小镇,和南坪那个洋人街一样,也是美心集团搞的。

4. 涪陵李渡哪里有耍的

已经通了.经巴南区、涪陵区新妙、石沱、蔺市、龙 茶涪公路 桥,止于涪陵区龙桥街道的涪陵李渡长江大桥南桥头西引道,全长约80公里

5. 涪陵李渡的来 历

涪陵地区,四川省已撤消的地区。1968年置。原属四川省,在今重庆市中部

1968年涪陵专区改置涪陵地区。1983年9月9日,撤销涪陵县,设立涪陵市(县级)。1988年5月18日,石柱县,秀山县,黔江县,酉阳县和彭水县从涪陵地区划出,单独设立黔江地区。1995年11月5日,撤销涪陵地区、县级涪陵市,设立地级涪陵市,新设立枳城区和李渡区,涪陵市辖原涪陵地区的垫江县、武隆县、丰都县和新设立的枳城区、李渡区。原涪陵地区的南川市由省直辖(涪陵市代管)。

6. 涪陵李渡古镇

李渡烟花和浏阳烟花。浏阳烟花更好,知名度高。

江西省李渡烟花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千年古镇——江西省进贤县李渡镇,紧靠福银高速公路和316国道,距南昌市70公里。

浏阳花炮,湖南省浏阳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浏阳市是世界著名的花炮之乡。浏阳花炮造型美观,色彩鲜艳,质量可靠,素有“浏阳花炮震天下”的美名。2002年10月,在浏阳闭幕的首届国际花炮合作与贸易大会上,浏阳成为国际花炮协会总部永久所在地。2007年,“浏阳花炮”被正式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7. 涪陵李渡好玩的地方

涪陵没有K127公交车路线。

涪陵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市下辖的市辖区,面积2945平方公里,总人口116万,是重庆第三大城市。涪陵位于重庆市中部,城市建立在长江、乌江两岸,因当地榨菜产业发达,又有“榨菜之乡”的说法。

涪陵经济在重庆直辖时划入“新重庆地区”中,处于较领先的位置,其中太极集团、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已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贸易。

8. 涪陵李渡景点有哪些好玩的

东站,有车直达丰都!到了丰都之后,车站外面有公交或者的士!直达鬼城门口

9. 涪陵李渡景点有哪些地方

马鞍撒,那边学生多,相对热闹些啊

10. 涪陵李渡地图全图

如果到李渡马鞍(李渡工业园区管委会),就在涪陵火车站外面的公交站乘103路由火车站—李渡马鞍;如果到李渡镇,先在涪陵火车站外面的公交站乘101或102到客运西站(公交站)下车,换乘114路到李渡(镇)下车即可。

李豫陵墓旅游景点 李渊陵墓在哪里

1. 李渊陵墓在哪里

名称:昭陵

时间:公元636年到公元649年,

地点: 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位于今礼泉县境内的九嵕山

  分布地区:陵园周长60多公里,总面积2万余公顷,陪葬墓180余座

性质:帝王陵墓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礼泉县东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此子,公元617年,李世民劝说并协助其父李渊于太原起兵反隋,西取长安,建立了李唐王朝。李渊称帝后,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任尚书令。他先后镇压了窦建德、刘黑闼等农民起义军和薛仁杲、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为唐王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了功勋。李世民于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其兄李建成和其弟李元吉,李渊禅位,李世民遂即帝位,是为唐太宗。唐太宗统治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在位23年,公元649年病死,葬于九嵕山之昭陵。九嵕山“九峰俱俊”、“山峦起伏,气势雄伟”,为“关内道之名山”。该山颇为神奇,从南面观之,形似圆锥;从西南面望之,形若覆斗,极象日本的富士山;从东面看之,形同笔架,当地人称之为“笔架山”。李世民的陵墓即凿山为洞,在山峰底部建地下宫殿,连同陪葬墓在内,绵亘数十里,气势宏大,蔚为壮观。凿山建陵,开创了唐代帝王“因山为陵”的先例。

2. 李渊埋葬在哪

这不是传说,而是因为李渊是让位于李世民而得“献”字。

唐献陵为唐高祖李渊和太穆皇后窦氏合葬陵寝。唐贞观九年(公元635)五月,李渊卒,十月葬,唐太宗李世民依东汉光武帝原陵之规格修筑献陵。该陵座北朝南,封土为陵,呈覆斗型,平面呈长方形,陵园为夯筑城恒,四面各壁一门,门外各置石虎一对。陵墓陪葬区位于陵园东北,现存有封土67座,除襄邑李神符在三原县境内外,其余均在渭南市富平县境内。

3. 李渊陵墓在哪里发现的

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陵寝,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徐木乡永合村献陵。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李渊驾崩,葬于献陵。献陵修建之初没有陵邑,分为内外二城,规模宏大壮观。内城四门各有石虎一对,南门外矗立着一对高大的华表和石犀,献陵坐北朝南,封土呈覆斗形,高21米,底径东西150米,南北120米,陵园的周围分布有67座皇亲重臣陪葬墓,宛如众星棒月,将献陵衬托得十分壮观。

  献陵石刻浑厚质朴,健壮豪放,造形刚毅沉稳,气宇轩昂。四门的石虎硕大威武,高近2米,眼神机敏,四肢强健有力,形象栩栩如生。御道的两端有一对体形高大的石犀。南门外立有8米高的华表,上蹲犼兽,下雕盘龙,八棱形的柱体刻满了花纹,显得庄严肃穆。献陵石刻具有浓郁的初唐艺术风格,是研究唐代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献陵坐北向南,地面建筑378间,墓道呈覆斗形,陵高31米,长宽均为100米,陵台为覆斗形,位于陵园中部偏东,底边东西长139米,南北长110米,顶部东西长30米,南北长10米,高19米。关于献陵的营建规划,唐太宗曾下诏有司讨论,决定按东汉光武帝原陵高六丈的规模营建。现存高度与记载大体一致。内城四面有门,门内各有一对石虎,把守四门,眼神机敏,四肢健劲,南门外300米,有一对石犀,又约100米处,有一对石华表。整个石刻品类极简,但雕刻艺术价值很高,浑厚质朴,造型刚毅,健壮粗犷,豁达昂扬。如华表座上浮雕的龙和顶上圆雕的狻猊,用笔十分简洁, 形又极为生动。圆雕的虎、犀,形体高大,用写实的手法镌刻出猛兽的形象,粗壮的躯体,简练的线条,追求逼真而不注重外表的装饰,既刻画出兽性,又不致人望而生畏,且能逗人喜爱,这是唐陵石雕艺术的代表和精品。

  献陵附近还有不少初唐功臣贵戚陪葬冢,共有67墓。史载有楚国太妃万氏、馆陶公主、河间王孝恭、襄邑王神符、清河王诞、韩王元嘉、彭王元则、道王元庆,、郑王元懿、虢王元风、邦王元亨、徐王元礼、滕王元婴、邓王元裕、鲁王元夔、霍王元轨、江王元密、江王元祥、密王元晓、并州总管张纶、荣国公樊兴、平原郡公张楷、谭国公丘和、巢国公钱九陇、刑部尚书刘德茂,刑部尚书沈叔安。已发掘或有墓碑者,计有李凤、李神通、李孝同、臧怀恪、樊兴等30多座。这些陪葬陵,把献陵衬托得异常壮观。献陵2000年被国家宣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李渊陵墓在哪里啊

唐高祖李渊,唐朝开创者,死后葬于献陵

5. 李渊陵墓在哪里建的

唐高祖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似乎并未有自己的儿子那样让人注意。其实李渊也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人,只是夹在了隋炀帝和儿子李世民两位牛人间,就像夹在月亮太阳间的火把,注定要面临被人冷落的命运。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被逼退位。退位后的李渊无所事事,一直很郁闷,公元635年,71岁的李渊驾崩,葬在献陵。

6. 李渊皇陵在哪里

隋炀帝陵,现为省级文保单位,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2013年4月,扬州市邗江区一处房地产项目施工时发现了两座古墓,其中一座的墓志显示墓主为隋炀帝杨广。

束家平称,扬州市文物部门在获得这一发现后,立即向江苏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报告。国家文物局派出的三名考古专家进行现场考察,指导考古工作。在随后由国家文物局、江苏省文物局联合召开的考古工作专题汇报会上,专家们初步认为墓主人应为隋炀帝杨广。

考古现场已采取封闭保护措施,以确保考古工地安全。扬州市文物部门已完善了考古计划,并将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和《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要求,科学有序地进行下一步的考古工作。

陵墓这两座墓的占地面积分别只有二三十平方米,远远达不到帝陵所应有的规模和气势,更不符合杨广好大喜功得个性,这主要与他的死因有关。公元618年,隋炀帝巡幸扬州期间,禁卫军发动兵变,推举重臣宇文化及为首领,并缢死了杨广。墓志铭文记载墓主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即公元618年,与史实相符。

史料记载,隋炀帝陵墓曾多次迁移。杨广死后,萧皇后与宫人用漆制床板做成棺材,将他葬于江都宫流珠堂。宇文化及率部离开江都后,镇守江都的大将“陈棱”感念隋炀帝旧恩,为其发丧并改葬于吴公台下。

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将隋炀帝陵迁到雷塘。公元648年,萧皇后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命将其尸骨送至江都与隋炀帝合葬。正是根据上述史料,专家推测另一座墓的墓主应为萧皇后。

7. 李渊的墓葬在哪里

初唐帝陵

折叠唐献陵

唐献陵是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陵寝,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徐木乡永合村。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李渊驾崩,葬于献陵。献陵修建之初没有陵邑,分为内外二城,规模宏大壮观。内城四门各有石虎一对,南门外矗立着一对高大的华表和石犀,献陵坐北朝南,封土呈覆斗形,高21米,底径东西150米,南北120米,陵园的周围分布有67座皇亲重臣陪葬墓, 如众星棒月,将献陵衬托得十分壮观。献陵石刻浑厚质朴,健壮豪放,造形刚毅沉稳,气宇轩昂。

唐献陵(高祖李渊陵墓)

唐献陵(高祖李渊陵墓)

四门的石虎硕大威武,高近2米,眼神机敏,四肢强健有力,形象栩栩如生。御道的两端有一对体形高大的石犀。南门外立有8米高的华表,上蹲犼兽,下雕盘龙,八棱形的柱体刻满了花纹,显得庄严肃穆。

献陵石刻具有浓郁的初唐艺术风格,是研究唐代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献陵坐北向南,地面建筑378间,墓道呈覆斗形,陵高31米,长宽均为100米,陵台为覆斗形,位于陵园中部偏东,底边东西长139米,南北长110米,顶部东西长30米,南北长10米,高19米。关于献陵的营建规划,唐太宗曾下诏有司讨论,决定按东汉光武帝原陵高六丈的规模营建。现存高度与记载大体一致。内城四面有门,门内各有一对石虎,把守四门,眼神机敏,四肢健劲,南门外300米,有一对石犀,又约100米处,有一对石华表。整个石刻品类极简,但雕刻艺术价值很高,浑厚质朴,造型刚毅,健壮粗犷,豁达昂扬。如华表座上浮雕的龙和顶上圆雕的狻猊,用笔十分简洁,赋形又极为生动。圆雕的虎、犀,形体高大,用写实的手法镌刻出猛兽的形象,粗壮的躯体,简练的线条,追求逼真而不注重外表的装饰,既刻画出兽性,又不致人望而生畏,且能逗人喜爱,这是唐陵石雕艺术的代表和精品。献陵附近还有不少初唐功臣贵戚陪葬冢,共有67墓。

折叠唐昭陵

唐太宗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东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距西安市70公里,距咸阳市30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25公里。1961年,国务院公布昭陵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3A"级旅游景区。昭陵陵园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陵",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

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昭陵有陪葬墓180余座,主要有长孙无忌、程咬金、魏征、温彦博、段志玄、高士廉、房玄龄、孔颖达、李靖、尉迟敬德、长乐公主、韦贵妃等墓,还有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等15人之墓。上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徐懋功、尉迟敬德、程咬金、张士贵、郑仁泰、长乐公主、韦贵妃等40余座陪葬墓,遂建成了占地面积53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陈列面积2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的昭陵博物馆。昭陵依九嵕山峰,凿山建陵,开创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据说是因贞观十年文德皇后临死时给唐太宗说要俭薄,"请因山而葬,不需起坟"(《旧唐书》卷五)。文德皇后死后葬于昭陵。

关于以山为陵制度的原因,在同年十一月文德皇后葬后,唐太宗撰文刻石的碑上写着:"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这里所说因山为陵,不藏金玉,与其说是为了俭薄,不如说是为了"好盗息心"更恰当些;虞世南上书唐太宗时就说过:"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因此,唐初以山为陵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利用山岳雄伟形势和防盗掘而已。昭 陵工程是由唐代著名工艺家、美术家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精心设计的。其平面布局既不同于秦汉以来的坐西向东,也不是南北朝时期"潜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长安城的建制设计的。长安由宫城、皇城和外廓城组成。宫城居全城的北部中央,是皇帝起居的地方,皇城在宫城之南,为百官衙署(即政治机构),外廓城从东南北三方拱卫着皇城和宫城,是居民区。

昭陵的陵寝居于陵园的最北部,相当于长安的宫城,可比拟皇宫内宫。在地下是玄宫,在地面上围绕山顶堆成建为方型小城,城四周有四垣,四面各有一门。据史书记载,昭陵玄宫建筑在山腰南麓,穿凿而成。初建时驾设栈道,栈道长400米,即230步,文德皇后先葬于玄宫,而栈道并未拆除,就在栈道旁之上建造房舍,供宫人居住,象对待活人一样对待皇后,待太宗葬毕,方拆除栈道,使陵与外界隔绝。玄宫深75丈,石门五道,中间为正寝,是停放棺椁的地方,东西两厢排列着石床。床上放着许多石函,里面装着殉葬品。墓室到墓口的通道上,用三干块大石砌成,每块石头有二吨重,石与石之间相互铆住。

唐太宗李世民昭陵

唐太宗李世民昭陵

折叠唐乾陵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气势雄伟壮观。

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

乾陵(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合葬陵墓)

乾陵(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合葬陵墓)

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 乾陵"乳峰"。

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

"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存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

折叠唐定陵

唐定陵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唐定陵是唐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唐天宝十三载二月,改谥曰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的陵墓,中宗于唐景龙四年(710年)六月七日死去,十一月葬于定陵。定陵是由三个墨青石岩山峰连系而成,好像一只飞翔的凤凰,以此而得名"凤凰山"。

陵园为长方形,坐北朝南,地形北高南低,由南面向北分为多层台地,而以陵墓为最高点。周围约十公里,有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门。定陵陵园座北面南,东西宽二公里,南北长三公里,周长十公里。有四门, 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门外各有门阙,朱雀门外乳台和鹊台。墓前原有石莲原有石莲托桃一对,天马一对,石马三对,巨型无字碑一通,另有清代毕沅所竖石碑一通,北门有蹲狮一对,石马三对。东西门各有蹲狮一对。这批石刻造型高大雄伟,艺术精湛。它和乾陵等陵的石刻群一样,是我国唐代艺术宝库中的精华。可惜多已无存,经战乱及附近居民盗石材凿器,陵园及四门石刻几乎被洗劫一空。现仅有南面一个石狮、一对石人比较完好,东门及北门虽然有石狮、石马,但都残破不堪。而且没有王宾立像。

唐定陵

唐定陵

唐定陵于1956年8月6日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06月25日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帝陵"之一。据《旧唐书》记载,袱葬定陵有王妃赵氏,陪葬者节愍太子李重俊、宜城公主、长宁公主、成安公主、定安公主、永寿公主、驸马韦钹和驸马王同皎、魏元忠等人。随着唐王朝的衰落和历代社会的交易,定陵灾难重重,屡经焚毁和资掘。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2月遭到党项、羌和吐蕃的两次焚烧。贞元十四年(798年)4月派左谏议大夫崔损为八陵奉修史,曾给定陵造屋380间,并置备陵寝帷幄诸物。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又遭住华原(今耀县)军阀温韬资掘。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961年)和开宝三年(970年)两次诏令修葺定陵。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太监梁永巡陕,尽发历代陵寝,搜刮金玉,该陵再次被盗掘。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才竖碑封墓。

折叠唐桥陵

唐桥陵位于陕西渭南市蒲城县城西北15公里的丰山。丰山海拔为751米,这里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形成各自独立的山头。向南平野辽阔,与秦岭诸峰遥遥相对,山川壮丽,气象万千,丰山据记载叫金帜山,亦称金栗山和苏愚山。当地人们依其展翅欲飞的天然形势,称它为凤凰山。

桥陵,又名桥冢,是唐睿宗李旦之墓。宋代沉遘在 《真宗皇帝忌日醮文》中称:"伏以荆山之鼎既成,空瞻桥冢;帝所之游不返,孰问钧天?"桥陵以山为冢,在山腹开凿地下宫殿,在地面上绕山筑城,四面各开一门,陵园周长约13公里,因建于开元盛世,

唐桥陵(睿宗李旦陵墓)

唐桥陵(睿宗李旦陵墓)

各种设施十分崇厚。距今已历经1270多年风蚀雨剥,但所保留的40多尊巨大石刻:石华表、石鸵鸟、石马、石人、石狮等,却依然眉目清晰,生动自然。石雕排列成行,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堪称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

据记载,桥陵当时地面建筑除雄伟的九间献殿外,还有几座阙楼及下宫、陵署等,几十年内房屋建筑即达140间。陵园设有陵台令及主文、主乐、主辇、典事等官员23人,陵户400人,还设有折冲府,专门有官兵负责保卫工作。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杜甫由长安至奉承看望家人,除写成有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长诗外,还写有《桥陵诗本十韵因呈县内诸葛官》,诗句有"先帝昔晏驾,兹山朝百灵,崇冈拥象设,沃野开天庭","石门霜露白,玉殿莓苔青。宫女晓知署,祠官朝见星"。诗中对渭南桥陵的建设及官没宫女供养犹如皇帝生前情况,作了形象的描述。陵园地面建成筑虽忆荡然不存,然现遗迹,物别是地南面有的石刻群,仍可年出,陵园布局匀称,加上墙壁的社托,气势颇为宏伟。1988年,桥陵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考古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桥陵地下宫殿之奥秘公之于众的时候指日可待。

唐睿宗李旦,是唐朝第五代皇帝,他是高宗李治的第八子,则天皇后的第四子,唐玄宗李隆基的父 。李旦卒于开元四年六月(公元716年),冬十月葬于桥陵,并因此将蒲城县改名奉先县,隶京兆府。桥陵因建于开元盛世,所以各种设施规模也就较大。就陵园来说它包括整个凤凰山,四面由高大城墙,南墙长2871米,西墙长2836米,北墙东至2433米处为沟壑所断,距西北角楼约450米,东墙全长2303米,由北向南至903米,沿山势向西折进427米,再南至东门,直通东南角遗址。整个平面呈一规矩的刀把形。占地总面积为85万平方米。朱色墙身宽1.3米,基宽3米,四周城墙夯土若隐若现。其基室就凿造于墙中的山腹中,陵墙四周各开一门,即前朱雀、后玄武、东青龙、西白虎(东西门又名东华门、西华门),门前两侧均有石刻和门阙,陵墙建有角阙,陵墙周长约13公里。朱雀门内有献殿遗址附近,立有《唐睿宗桥陵》石碑,系清朝乾隆时陕西巡抚毕沅隶书。

8. 李渊的墓在哪

唐献陵为唐高祖李渊(公元566—公元635)和太穆皇后窦氏的陵寝。唐贞观九年(公元635)五月,李渊卒,十月葬,唐太宗李世民依东汉光武帝原陵之规格修筑献陵。

该陵座北朝南,封土为陵,呈覆斗型,平面呈长方形,陵园为夯筑城恒,四面各壁一门,门外各置石虎一对。陵墓陪葬区位于陵园东北,现存有封土67座,除襄邑李神符在三原县境内外,其余均在渭南市富平县境内

9. 李渊的祖坟在哪

是张士贵。

张士贵,字武安,小名忽峍,虢州卢氏人,辅国大将军、荆州都督,谥号为襄。其自幼学武,擅长骑射,臂力过人,跟随秦王李世民荡平群雄,统一全国,屡立战功。他平定西南民乱,参与攻打辽东之战。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繁荣昌盛的时代,同时也是张氏家族大放光彩的时代。张氏家族中不仅有为唐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出生入死、建功立业的军功世家,而且有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安邦治国的宰相望族。张氏家族的文治武功在唐朝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张士贵(公元586~657年),本名忽峍,后更名士贵,字武安。官左领军大将军,封虢国公,子孙袭爵。卒后唐高宗为他举办隆重葬礼,赠辅国大将军,谥号曰襄。

当朝宰相上官仪亲自为他撰写墓志铭,对他为李唐王朝出生入死、屡建战功的一生给予极高的评价。又诏赠东园秘器,并给仪仗之荣、陪葬太宗于昭陵。

家族之荣耀与显赫达到了顶点。

张士贵的祖籍是山西盂县上文村。曾祖张俊,官北魏银青光禄大夫、横野将军;祖父张和,官北齐开府、车骑将军;父张国,仕隋朝历任陕县主簿,硖州录事和参军,以军功授大都督,定居虢州卢氏县,张士贵就出生在这里。张士贵及其子孙为李唐王朝南征北战,戍守边防的经历在山西盂县上文村祖坟的墓碑中,均有记载。

从九世孙张崇嗣至二十一世孙张书,生前居官在外,死后均葬上文祖坟,且有墓碑记载其业绩。

盂县上文遂以张士贵及其裔孙而闻名。

隋朝大业末年,张士贵在虢州聚众反隋,后投奔李渊,被封为右光禄大夫。

之后,他在李渊的授意下,在河南攻城略地,发展势力。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攻下隋都长安后,派相府司马刘文静经略河南。刘文静以张士贵为向导、以所占地盘为依托,在河南战场夺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李渊对屡建战功的张士贵大加奖赏。

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时,指名要张士贵进京奉见,并加官通州刺史。

从此张士贵便成了李唐王朝的一位叱咤风云的名将。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张士贵跟随秦王李世民西征,夺取了消灭割据势力薛举 、薛仁杲的胜利。接着,张士贵又被任命为“马军总管”,以劣势的兵力击败了王世充的五万马步联军劲旅,创造了以少胜多的骑兵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