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王陵

周庄王陵

周庄王陵

类别:古墓葬

时代:东周

地址:老城区邙山镇营庄村庄王山北

西安市郊区:寻访周王季陵、周穆王陵和周幽王陵

西安曾经是西周王朝的首都,当时的丰镐遗址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马王镇和斗门镇之间的沣河两岸。从20世纪30年代起,考古工作者就开始在这里进行调查。虽然发现很多宫殿建筑遗址,但是一直没有发现“西周王陵”的所在地——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在古代文献中记载,周朝王陵不封不树,地面看不到任何标志物。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死后,都埋葬在一个叫“毕”的地方。后来,西周历代天子也应该埋葬于此。那么,这个“毕”在哪里呢?目前,有三种说法:咸阳北塬、宝鸡周原和西安丰镐遗址东南。

如今,关于西周王陵的具体位置,争论不休,没有答案。但是,在咸阳北塬,有传说中的周文王陵、周武王陵、周成王陵、周康王陵、周共王陵、太公墓、周公墓、鲁公墓等;在宝鸡周原,有传说中的周太王陵;在西安丰镐遗址周围,有传说中的周王季陵周穆王陵、周幽王陵等。

最近,我发布了《咸阳五陵塬:探秘周陵镇,寻访传说中的西周王陵》和《宝鸡市岐山县:穿越周原遗址,寻访周太王(古公亶父)陵》两篇图文,分别介绍了咸阳北塬和宝鸡周原上传说中的几座西周王陵。在此,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西安周边传说中的几座西周王陵——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1. 周王季陵

周王季陵位于西安市鄠邑区玉蝉镇陂头村西侧300米处的田野之中,周围种植有12株古柏,分布着大量现代坟墓。1957年5月31日,周王季陵被公布为第二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6月25日上午,我和家人路过户县时,在渼陂湖景区的旁边,寻访这里的周王季陵。正值夏季,草木茂密,根本无法靠近这座陵墓。此墓外观呈覆斗形,高度约12米,边长约30米。在陵墓南侧,竖立着两块古代石碑,分别为清代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题写的“周王季陵”石碑和清代顺治年间户县知县汪以诚竖立、陕西按察司佥事张宗孟撰文、记载重修陵墙和陵门之事的石碑。据说,在周王季陵南约200米处,有一堆土阙遗址,被俗称为“陵关”。

周王季名为“季历”,也被尊称为“公季”。他是周太王的少子,周文王的父亲,周武王的祖父。周太王去世,季历继位后,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训练军队。在商王朝的支持下,攻打周围戎狄部落,不断提高军事实力,成为西方诸侯之长,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后来,商王文丁以封赏为名,将季历召唤到殷都后,进行软禁,绝食而死。

2. 周穆王陵

周穆王陵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办长里村北侧,隐藏在公路东边的一片小树林之中,不远处还有一座高大的仓颉造字台,周围很少有人知道这里存在一座墓葬。1957年5月31日,周穆王陵被公布为第二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过去,我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读书时,每次周末回家,都会经过这里。2011年2月26日中午,我和家人路过此地,将车停在公路边,走进这片小树林。在树梢之间,可见一座高大的土堆,下方破坏得比较严重,南侧竖立着一块文保碑,上面写着“周穆王陵”四个大字。

此墓外观呈覆斗形,高度约8米,边长约25米,南侧曾经竖立着一块清代道光十八年(1838)陕西巡抚窝尼扬阿题写的“周穆王陵”石碑。如今,此碑已经下落不明。1986年4月,这座墓葬遭到破坏,墓室顶部被挖开,露出砖砌穹隆顶,下方有前厅、后室和侧室。根据墓葬形制判断,此墓应该为汉代墓,并非真正的周穆王陵。

周穆王名为“姬满”,也被称为“穆天子”。他是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位君主,总共在位55年,乃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天子。他在位期间,西击犬戎,东征徐戎,命甫侯作《甫刑》,令吕侯作《吕刑》,被誉为“盛世天子”。相传,他周游天下,拜见西王母,有《穆天子传》流传于世。

3. 周幽王陵

周幽王陵位于西安市临潼区代王镇宋家村南侧的路边,东北边是密集的民房建筑,西南边是一片宽阔的田野。这座陵墓非常矮小,破坏严重,长满杂草。1983年10月5日,周幽王陵被公布为临潼县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6月27日下午,从西安返回渭南的途中,我和家人来到宋家村,寻访这里的周幽王陵。此墓外观呈圆锥形,高度约4米,直径约20米。封土东北面保存比较完好,封土西南面破坏非常严重,已经挖削成直壁,露出层层的夯土。

近年,经过考古勘探,发现此墓的年代在战国秦至汉时期,应该不是真正的周幽王陵。据说,在这座墓的前方,曾经有一块清代陕西巡抚毕沅题写的“周幽王陵”石碑。如今,此碑已经下落不明。相传,在宋家村东侧的沟内,曾经还有一座褒姒墓,被水冲毁,已经消失。

周幽王名为“姬宫湦”。他是周宣王之子,西周第12位君主。他在位期间,自然灾害严重,到处发生地震,贪婪腐败,重用奸臣。他废除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其子为太子。不仅如此,他还加害太子宜臼,致使申侯、缯侯和犬戎联合攻打周朝。公元前771年,在骊山的脚下,犬戎杀周幽王,西周王朝灭亡。

周定王陵周边景点 周定王陵景区

1. 周定王陵景区

钧官窑址博物馆:河南禹州钧窑址博物馆位于河南省禹州市钧官窑路北段,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钧官窑遗址保护区内,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神垕古镇:神垕镇位于禹州市西南。是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是五千多年陶瓷文化积淀而成的具有典型区域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大鸿寨:大鸿寨风景区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地处河南省禹州市西北边陲鸠山乡境内,为伏牛山系余脉。主峰大鸿寨高1156米,是少有的自然生态旅游区之一。

禹州森林植物园:禹州森林植物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白沙湖:白沙湖位于禹州西北30公里,

逍遥观:逍遥观游览区位于禹州市浅井崆峒山麓,是轩辕黄帝访上古哲人广成子的发生地。

周定王陵:位于无梁镇,周定王陵景区由明代周定王墓、王妃陪葬墓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观所构成。

画圣故里:画圣祠位于禹州市西南鸿畅镇山底吴村。

古钧台:古钧台又名夏台。现位于禹州市第一高级中学老校区。是夏启大宴诸侯、举行开国典礼的地方。“钧台之享”被成为中国第一国宴。

禹王锁蛟井:禹王锁蛟井是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而建造。

  此外禹州境内还有大禹像、禹王庙、禹山、禹州城隍庙、文庙、天宁寺、朝阳门清真寺、柏山文峰塔、后汉祖刘知远的睿陵、张良洞、怀帮会馆、十三帮会馆以及纸坊湖、十里颍河湖、科技文化广场等历史古迹与自然风景。

2. 周定王陵门票

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神垕古镇、 大鸿寨森林公园、白沙湖、逍遥观、 周定王陵、画圣故里、古钧台、禹王庙、禹山、禹州城隍庙、文庙、天宁寺、朝阳门清真寺、张良洞、十三帮会馆等。

3. 周定王陵出土文物

1960年,考古专家开始再次队朱橚墓进行发掘,结果还意外地发现了朱橚王妃的墓地。周王妃墓距离周定王陵有七百米之遥,距地面十米多深,主体结构是用砖、石拱券砌成,上有穹窿顶洞,形状酷似“黄罗伞”盖。在墓地外壁周围,还分置着距离相等的十七个单体墓室,整体呈莲花状。

周定王陵怎么被发现的

对于墓室的莲花型构造,专家们感到疑惑不解,经过反复的研究,初步推断是明代崇拜佛教的结果,莲花是佛教中的代表性花卉,工匠以其与明朝的“明”字结合,便凸显出“日”、“月”、“佛”的无上地位,同时也让朱橚王妃的“莲花墓”成为我国古代墓葬历史中的一朵奇葩。

周定王陵怎么被发现的

除了奇特的莲花构造外,朱橚王妃墓中还出土了近20具棺材,您可能会不屑一顾,墓中出土棺材又会有什么了不起?毕竟墓葬就是用来埋葬棺椁的。可是您也许不知道,朱橚王妃墓中的20左右具棺材,质地却极为特殊,它们既非木制也非铜制,而是琉璃瓦制作的。

周定王陵怎么被发现的

在古代时,琉璃的原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的副产品中得来的,古人们经过各种加工提炼,最终才能得到上好的琉璃。当时的古人称琉璃为“瑠璃”或者“五色石”,并认为其珍贵程度超过玉石。

4. 周定王陵怎么被发现的

据书中记载彼盗八座大墓中流失的文物以青铜器为最多,此外还有金银器、玉器、漆器等,众多精美文物,还未被国人领略,就这样遭受厄运流失海外,令人痛心。

如:战国金银错狩猎镜,㳘落日本。嵌玉硫璃铜镜,流落美国。方花四叶禽兽纹镜,流落美国。蟠螭涡纹镜,流落加拿大。龙纹镜,流落加拿大。错金银龙纹铜镜,流落美国。还有龙纹铜镜、骉羌钟 、今狐君嗣子壶、青铜壶、错金银壶等等都流落国外。真让人心痛。頭條萊垍

5. 周定王陵墓现在在哪

全国有很多很多,粗略估计有上百座。我只是列举一些我所知道的(不一定去过)、对公众开放的古墓葬,已成为博物馆或封闭管理的景点。

受墓葬结构或墓室空间限制,有些不一定让观众走进去,但至少是可以看到墓室里面,比方说隔着护栏或有一定距离。

墓室只是墓葬的一部分,很多未发掘主墓室的墓葬,同样有封土、神道石刻、陵寝建筑、陪葬坑等遗迹可以参观,如秦始皇陵、汉唐帝陵等,从略。

下面按时代顺序排列:

一、 商周:

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侯家庄西北岗王陵。

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虢国博物馆)

河南洛阳天子驾六博物馆。

河南新郑郑王陵博物馆。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遗址博物馆。

湖北荆州熊家冢考古遗址公园。

江苏无锡鸿山遗址博物馆(丘承墩越墓)。

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葬博物馆。

山西曲沃晋国博物馆。

山东临淄后李遗址(中国古车博物馆,已停止开放)。

陕西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院(秦公一号大墓)。

浙江绍兴印山越墓。

二、汉:

安徽亳州曹氏家族墓:张园汉墓(曹氏家族墓)、董园二号墓(曹腾墓)

安徽巢湖放王岗汉墓(巢湖市汉墓博物馆)

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暂停开放)。

重庆丰都汇南汉墓。

广东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

广西合浦四方岭汉墓(合浦汉墓博物馆)。

河北满城陵山中山王墓(满城县汉墓博物馆)

河北定州中山汉墓(定州石刻博物馆)。

河南永城芒砀山梁王墓:保安山1、2号墓,柿园汉墓。

河南新密打虎亭东汉墓(M1画像石墓、M2壁画墓)。

河南南阳武侯祠内汉墓。

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象鼻嘴一号墓(王陵公园)。

江苏徐州狮子山、龟山、北洞山楚王墓,驮篮山一、二号墓(在建遗址公园),土山汉墓(东汉彭城王墓,徐州博物馆),贾汪白集东汉画像石墓(白集汉墓陈列馆),铜山茅村东汉画像石墓。

江苏高邮汉墓(迁建,扬州汉广陵王墓博物馆)。

辽宁大连营城子汉墓(大连汉墓博物馆)。

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

山东济宁萧王庄一号汉墓,

山东嘉祥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

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山东曲阜九龙山鲁王墓,

山东沂南北寨汉墓(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博物馆)。

四川乐山麻浩崖墓(乐山大佛景区旁边),

四川彭山江口崖墓(彭山县汉崖墓博物馆)。

四川三台郪江崖墓。

香港李郑屋汉墓博物馆。

三、魏晋南北朝:

安徽马鞍山朱然家族墓地(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

甘肃武威雷台一、二号墓。

甘肃敦煌佛爷庙湾西晋画像砖墓。

甘肃嘉峪关新城果园墓群6号墓(魏晋壁画墓博物馆),

甘肃酒泉丁家闸壁画墓:5号墓和西凉王陵。

河南安阳曹操高陵博物馆(暂未开放)。

河南洛阳北宣武帝景陵(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原名古墓博物馆,有大量古墓葬的复原陈列,从略)。

山东临沂洗砚池晋墓。

吉林集安高句丽王陵和贵族墓葬。

四、隋唐-五代十国:

青海都兰县热水吐谷浑墓。

陕西礼泉太宗昭陵陪葬墓韦贵妃墓、长乐公主墓。

陕西乾县乾陵陪葬墓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

陕西蒲城让皇帝李宪惠陵,玄宗泰陵陪葬墓高力士墓。

陕西乾县唐僖宗 陵。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群。

江苏南京南唐二陵。

陕西宝鸡李茂贞墓(大唐秦王陵博物馆)。

四川成都前蜀王建墓(永陵博物馆)。

四川成都后蜀孟知祥墓(和陵,暂不开放)。

五、辽宋金元:

贵州遵义杨氏土司墓群:杨粲墓。

山西汾阳东龙观宋金墓。

山西稷山马村宋金墓。

河北宣化下八里辽代壁画墓。

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

六、明:

北京昌平明十三陵:神宗定陵。

北京石景山田义墓。

甘肃兰州肃宪王、庄王墓。

广西桂林靖江王墓。

河南安阳赵康王墓。

河南新乡潞简王墓及其次妃墓、丫环墓(潞简王墓博物馆)。

河南禹州周定王墓及其次妃墓。

湖北荆州湘藩献王墓、辽简王墓。

湖北武汉楚昭王墓。

山东邹城明鲁荒王及其王妃墓。

湖北恩施州咸丰县唐崖土司城遗址M1(土王墓)。

四川成都蜀僖王、昭王墓。

七、清:

河北易县清西陵:光绪帝崇陵。

河北遵化清东陵:乾隆帝裕陵、慈禧太后定东陵。

陕西旬邑太村镇唐家村唐廷铨墓。

6. 周陵有什么景点

下面是咸阳附近的必看景点,快的话一至二日即可游览完。

茂陵在咸阳西部郊区,有汉武帝的陵墓,霍去病的陵墓,往日的帝王,如今却安静地躺在那里,似乎在默默的诉说着他辉煌的过去。

离茂林不远就是杨贵妃墓了,园内正面一座三间的仿古式献殿,过献殿即是墓冢,高3米,封土四周砌以青砖。传说妇女用贵妃墓上的土搽脸,可去掉脸上的黑斑,使面部肌肉细腻白嫩。因此,其墓土被称为“贵妃粉”,远近妇女争相以土搽脸,连外地游人也要带包墓上回去,于是墓堆越来越小,守墓人不断给墓堆添上,但不久又被人取光。为了保护坟墓,只好用青砖将其包砌。这样,人们就再也无法从墓上取上了。

稍远一点的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乾陵的规模要比茂陵更大。

还有汉阳陵号称小兵马俑,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汉阳陵出土的汉俑十分引人注意。他们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约60厘米高,赤身裸体且没有双臂。据研究,这些陶俑在刚刚完工时都身着各色美丽的服饰,胳膊为木制,插入陶俑胳膊上的圆孔,以便木胳膊可以灵活转动,但经过千年的风霜之后,衣服与木胳膊都已腐朽,因此只剩下了裸露而残缺的身躯。比起秦始皇兵马俑的肃穆与刚烈,阳陵汉俑显得平和而从容,正反映了“文景之治”中安详的社会氛围,非常值得一去的。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园规模宏大,总面积2万余公顷,被誉为“天下名陵”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另外,还有汉高祖长陵,同样也值得一看,长陵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陵墓,历史上第一个“布衣提三尺剑有天下”皇帝就静静的长眠于此。离咸阳市区很近的周陵是西周文王、武王的陵墓,也推荐你一去。

咸阳是个非常有魅力的小城,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如果你是看自然景观的话,可以选择到咸阳湖一游,咸阳湖风景壮丽,南临渭河,北靠渭滨公园,湖面时而有小浪,遇到刮大风的日子,更是有浩浩荡荡之感。

希望我的 知道回答能帮助到你对咸阳的了解和一游,更希望你能喜欢上咸阳这个具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古城,衷心祝愿魅力咸阳给你带来好运!

7. 王陵风景区

清西陵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还有3座后陵。此外,还有怀王陵、公主陵、哥陵、王爷陵等共14座。其建筑形式体现着封建的典章制度,帝陵后陵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嫔、公主、爷园寝则以绿琉璃瓦或灰布瓦盖。清陵雍正的泰最为壮观,记得自己自驾,不需要坐景区的交通车,浪费时间,各个陵区间路途还是很远的。

8. 周定王陵山顶多高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被誉为“华夏第一都”,因钧瓷文化、大禹文化、中医药文化,被称为“三都”即:夏都、钧都、药都。

夏都,夏朝的都城

《水经注》记载:“河南阳翟县有夏亭城,夏禹始封于此,为夏国”。河南省禹州市,被誉为“华夏第一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夏朝的都城就在这里。“一城启华夏,三都耀神州”,华夏文明从这里进入新的篇章。

钧都,钧瓷原乡

中国古代五大官窑之一的钧瓷,就产自禹州市。“入窑一色光,出窑万彩霞”,钧瓷的神奇窑变让世人在一件瓷器上领略湖光山色、云蒸霞蔚的无穷韵味。“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更是体现了钧瓷的地位。

钧瓷是当之无愧的国宝,如今钧瓷以国礼的殊荣,被赠送给世界各国的重要领导人,也成为了禹州走向世界的重量级文化名片。如今禹州市神垕古镇,依托钧瓷文化,打造了4A级景区,将钧瓷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神州药都,中华药城

“要不经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禹州市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药王孙思邈、神医扁鹊、医圣张仲景等都曾在禹州行医。禹州的中药以加工精良、炮制技艺独特著称于世,有“中华药城”之称,是中国医药发源地之一。

历史文化名人

智囊御史——晁错: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鲁迅称其:“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秦相国——吕不韦:战国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商人,还主持编纂了《吕氏春秋》。

行书鼻祖——刘德升:东汉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创造了行书,被誉为“行书鼻祖”。

三度临朝——诸太后:东晋的诸太后,三度临朝,辅立六帝。

画圣——吴道子:唐朝时期著名的画家,他的人物画被称作“吴带当风”,被后世尊称为“画圣”。

五朝元老——马文升:明朝时期的名臣,先后辅佐了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被称为“五朝元老”。

东汉谋士——郭嘉:郭嘉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汗马功劳,被称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水镜先生——司马徽:东汉末年著名隐士,他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有“水镜”先生之称。

名胜古迹

周定王陵——明朝周定王陵墓,即朱元璋第五子与其王妃陵墓在禹州市无梁镇。

禹王锁蛟井——传说大禹治水时将九条蛟龙制服在此井之中。

古钧台——这里是当年夏启大宴诸侯、举行开国大典的地方,现存于原禹州市第一高级中学院内。

博物馆——禹州市钧官窑博物馆、禹州市吴道子纪念馆、宋元钧瓷标本博物馆、禹州市钧瓷窑炉博物馆、禹州宣和陶瓷博物馆、怀帮会馆、禹州市唐钧博物馆。

禹州八景——东里春游、禁沟夜泉、三峰晓晴、大騩层峦、箕山落日、九山暮霭、颍水三翻、黄台漫流。

禹州市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 化气息,并且风景秀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近年来,禹州市已经成为全国百强县。医药、装备制造、陶瓷、发制品等行业快速发展,禹州是将在中原崛起的号角声中,在一带一路的宏图之上再创辉煌。

9. 周定王陵景区电话

1 要么直接包台车。

2 乘车去郑州转(车很多)。

3 乘发往许昌的车(2小时),再转开往新郑的车,新郑有10路车进机场(郑州机场在新郑) 或中途禹州下(1个小时),禹州大至150元就可包台车,顺道游玩下禹州钧窑遗址、和周定王陵再进机场,从禹州直开机场45分钟即可。 4:登封打的 含过路费约200元. 5:登封乘公车到郑州. 郑州民航大厦的机场大巴到新郑机场,半小时一班,15/人。

咸阳 “周王陵 ”为战国秦陵补证

关于 “周王陵 ”确切时代及墓主身份的界定 ,学术界虽然先后有多位专家进行推测和研究 ,但至今多种观点并存, 未能定论。近年来 ,随着西汉帝陵大遗址考古工作的展开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咸阳市考古研究所对 “周王陵 ”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勘探, 基本掌握了 “周王陵 ”的规模 、布局和内涵, 使进一步确认其时代、性质成为可能。

一、以往的研究

关于“周王陵 ”, 历史、考古学界先后有三种观点:

1.西周说。自宋代始到上世纪70年代, 有多位史家持此说, 以宋敏求、毕沅为代表, 特别是毕沅抚陕时, 特加封植, 刻石铭书“文王陵”、“ 武王陵”, 以至于流传广泛, 妇孺皆知。

1980年, 阎文儒发表文章, 引《皇清经解》孙星衍《毕陌毕原考》:“毕陌在渭水北,秦文王、武王之所葬,即今咸阳之陵,先诸书传甚明,其误自宋人始。”认为:“可见咸阳原上之陵,非周陵实秦陵也, 今考释之,无使国人再误为文、武之周陵耳。”尔后,经过30年的研究,“周王陵”非西周说在学术界已经基本成为共识。

2.汉代说。“周王陵”汉代说是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伴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进展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西北大学王建新是其代表学者,认为“是汉墓而非秦陵”。西北大学段清波也多次带领学生前往调查,提出了与王建新接近的观点。笔者在此次田野考古工作之前亦持此观点。

汉代说的主要依据是 :a.“封土形状为平面近方形的覆斗形,是西汉陵墓封土的典型形式。”b.现场采集的布纹瓦。c.地处汉陵区。

3.战国秦说。在阎文儒历史文献研究基础上,刘庆柱、李毓芳、王学理、徐卫民先后从文献、地望等角度进行了进一步考证探讨。在认定“周王陵 ”是战国秦陵的同时,刘庆柱、李毓芳、徐卫民认为“周王陵”是秦惠文王陵和悼武王陵;王学理则认为 “周王陵”是秦惠文王与惠文后的合葬陵园。

2002 ~ 2004年, 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周陵镇附近的所谓“周文王陵和武王陵”(Ⅱ号陵 )等进行了钻探调查和研究。刘卫鹏、岳起撰文认为:“所谓的`周陵' (文中的Ⅱ号陵)实际上是秦悼武王及其夫人的‘永陵’,南面的是王陵,北面的属于其夫人的陵墓。”

战国秦说的主要证据有:历史文献解读、陵墓地望研究及考古调查钻探出的陵墓形制等。

二、最新的考古资料

为了彻底探明“周王陵”的时代及其与西汉帝陵的关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咸阳市考古研究所联合组建的西汉帝陵考古队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考古调查和勘探。此次调查区域4平方公里,普探面积近100万平方米,详探面积0.62平方公里,探明了“周王陵”的内、外陵园,墓葬形制,并发现了5处建筑遗址、27座外藏坑及168座陪葬墓,基本掌握了“周王陵”规模、布局及形制。

“周王陵”有内、外两重陵园。外陵园由墙垣和外围沟两部分组成。园墙四面各有一门阙遗址。内陵园由墙垣和围沟组成。陵园在两陵墓道正对处分别设有门阙。

内陵园将南、北二陵界围其中,两陵位于一条南北轴线之上。南陵封土外形为“覆斗状”,墓葬形制为“亞”字形。北陵南距南陵145.8米。封土外形亦为覆斗形,墓葬形制为“亞”字形。

“周王陵”共发现外藏坑27座,建筑遗址探明5处,内陵园2处、外陵园3处。内陵园遗址分布在北陵西北和东南部,外陵园遗址分布在北部东部

周王陵发现小型墓葬共168座。

三、补证

考古学是实证科学, 理应 “让材料牵着鼻走”。下面根据“周王陵”最新掌握的其主要遗迹的形制和布局特点等考古资料就“战国秦说”补证如下:

1. 陵园:钻探证实“周王陵”有由内、外两重垣墙及内、外两重围沟组成的双重陵园;两重陵园均呈南北向长方形,方向170度。“周王陵”南北向长方形双重陵园的布局与凤翔雍城春秋秦公陵园1号、3号、10号陵园南北向的一重或两重隍壕相似,与长安神禾原战国秦陵园、临潼秦始皇陵园几乎完全一致,与西汉早期长陵、安陵的近方形一重陵园, 西汉中期阳陵、茂陵的东西向双重陵园及西汉晚期渭陵、义陵、康陵的近方形双重陵园则有较大区别。

秦汉帝陵陵园形制演变规律分析, “周王陵”的时代应晚于凤翔雍城的春秋秦公1号陵园,早于西汉诸陵,大致相当或相近于长安神禾原战国秦陵园、临潼秦始皇陵园,亦即战国晚期。

2. 封土:“周王陵”内陵园地面现存大型封土2座,均坐落于陵园南北向轴线上。南陵封土外形为 “覆斗状”,底边长约100米,顶边长40余米,现高14.0米。北陵南距南陵145.8米,封土外形亦为“覆斗状”,底边长60米左右,顶边长约10米。现存高度 17.5米。

众所周知, 周陵“墓而不坟”,“不封不树”。依据《云梦睡虎地秦简》“何为甸人,守孝公、献公冢者也”的记载,可知秦献公、孝公时已有封土。至惠文王、悼武王时,秦人始称“陵”,是否昭示了秦人陵墓制度的变化,包括封土规模的扩大?芷阳秦东陵M1、M2两座“亞”字形大墓之上残存夯筑封土,“现高2~4米,表面呈鱼脊状”。秦始皇陵现封土形状呈覆斗形, 顶部略平,中腰部有两个缓坡状的台阶,形成3层阶梯。底部南北长350,东西宽345, 封土高 52.5米。原封土底部南北长515,东西宽485,高度不明。从秦陵封土的形制、规模、高度来看,秦人陵墓制度正在经过一个探索、变化、定型的发展过程。

西汉帝、后陵墓封土数据表

“周王陵”的2座陵墓,墓葬形制均为“亚”字形,属帝王级别的陵墓无疑。其较大的封土与周制的 “不封不树”显然有别。

“周王陵”南陵边长近百米,高14米,比一般西汉帝陵小50~70米,低11~32.5米;北陵边长60米左右,高17.5米,比除了汉惠帝安陵张皇后陵之外的所有西汉后陵小30~94米,比除了汉元帝渭陵汉成帝延陵汉平帝康陵后妃以外的后妃陵墓低2~13.7米。不符合刘庆柱、李毓芳关于:“西汉帝陵封土一般为“堂”形,封土底部和顶部平面近方形,底部边长170米、顶部边长50米,封土高30米左右,封土全部夯筑。个别帝陵的封土规模超出常制,如武帝茂陵的封土底部边长230米,封土高达46米,但封土外观仍为“堂”形。”“西汉皇后陵墓封土的规模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即西汉初年的高祖、吕后时期。皇帝与皇后的陵墓封土规模基本相同,这或许由于吕后的特殊地位和她多年把持朝政所致。第二,约相当于西汉中期,包括景帝、昭帝和宣帝的皇后陵墓,其封土一般高24~25米,底部边长150米,顶部边长45米左右,其规模小于皇帝陵封土。第三,属于西汉晚期,自汉元帝至汉平帝, 与诸帝合葬的后妃陵墓,其封土规模明显变小”的研究结论。

西汉帝、后陵墓的位置,均为“帝陵居中”,亦即坐落于陵园的东西轴线之上,后陵多居东北,或居东南;从未见有如“周王陵”两陵均坐落于陵园南北轴线之现象;这样的排列到是与芷阳秦东陵一号陵园两座亚字形大墓“南北并列,相距40米”的布局相合。

此外,“周王陵”南陵体积大但较低,北陵体积小却略高,这种现象难以理解,耐人寻味。

“周王陵 ”不合周制, 非“周王陵”。与西汉帝陵相比,“周王陵”虽有覆斗形的封土,但其体积小、高度不足,排列亦不合常规,应非西汉帝陵;其“亚”字形墓葬形制又排除了一般汉墓的可能性;探索、变化、定型发展过程中的战国秦王陵成为相对而言最为合理的答案。

3.外藏坑:“周王陵”共发现外藏坑27座,其中内陵园发现有9座,外陵园18座。其平面形制呈长条形、曲尺形等,长度3.7-117.7米不等,宽2.4~12米,深一般8米左右。其位置、排列亦难觅规律。

凤翔雍城秦公诸陵园中,多数中字形主墓的东南均有长方形或凸字形大型车马坑1座。临潼秦东陵亦如之长安神禾原战国秦陵园发现外藏坑十余座, 均位于内陵园主墓四侧,多为长方形,长度不等,宽约4米左右。临潼秦始皇陵园已发现外藏坑135座, 内陵园、外陵园及外陵园之外均有分布,形状有 “巾”字形、曲尺形、方形、长方形等,面积、规模不等。

汉高祖长陵的考古钻探正在进行,目前已经在陵园内发现外藏坑过百,形制多样,大小有异。汉惠帝安陵陵区共探明外藏坑168座,大部分位于陵园内的东北部,少数位于陵园内西北部和陵园外的东北部。外藏坑分为“长条形”土圹竖穴、一端带斜坡道的“甲”字形、“刀把”形、两端带斜坡道的“中”字形、三条斜坡道或侧面带斜坡道的“凸”字形六种结构类型。长度不一,在2.5~97.7米之间,宽度多在2.5~5.5米之间。汉景帝阳陵陵园先后发现外藏坑166座,其中帝陵陵园86座,放射状分布在汉武帝陵封土四周;王皇后陵园32座,分布规律同帝陵;外陵园内48座,分为2组分别位于帝陵东南和西北, 对称排列。平面都是长条形,长度不等,宽度均在3米左右。汉武帝茂陵陵园共发现外藏坑400座,其中帝陵陵园150座、李夫人墓园6座、外陵园244座。这些外藏坑或放射状分布在帝陵、李夫人陵封土的周围,或成组有规律地分布在汉武帝陵园之外。茂陵的外藏坑平面均呈长条形,长度不一,宽度多在4米左右。汉元帝渭陵陵园发现外藏坑26座,其中帝陵陵园内8座,分布于墓道与门阙中轴线两侧;王皇后陵园内2座,均在封土东侧;外陵园内16座,均位于帝陵陵园外东、西神道两侧。外藏坑平面均呈长条形或长方形,长度不等,宽3~15.4米,均带有斜坡通道汉哀帝义陵陵园内探明外藏坑17

座,分布于帝陵陵园外东、南、西阙门外神道两侧。其形制大多为带斜坡道的长方形竖穴坑道,最长者50米,大多在6~15米,宽约5~6米。

通过对秦汉帝王陵外藏坑粗略的整理,我们认为其至少经过了五个阶段:春秋中期 —— 战国中期:数量少,分布规律,形制相近;战国晚期:数量增多, 分布规律不明显,形制大小不一致;统一秦 —— 西汉早期:数量多,分布缺乏规律,形制不一;西汉中期 :数量多,分布规律,形制趋于一致,西汉晚期:数量骤减,分布及形制的规律性减弱。

“周王陵 ”外藏坑的数量、分布与形制特点晚于春秋中期 —— 战国中期的凤翔雍城秦公诸陵 ,早于统一秦 —— 西汉早期的秦始皇陵、汉高祖长陵、汉惠帝安陵,大致相近于战国晚期的神禾原战国秦陵园。

4.陪葬墓:周陵小型墓葬共168座。按照分布位置不同分为三区。Ⅰ区位于外陵园内西北角,共有73座。东西向排列,南北共4行。Ⅱ区位于外陵园内东北角,与Ⅰ区东西对称分布,砖厂破坏了墓葬群的东、南部分。共发现34座。东西向排列,南北共3行。Ⅲ区位于东侧外围墙、外壕沟之间中部偏北处,墓群的西、北部受到砖厂破坏。共发现61座 ,南北向排列,东西共五行。这批小型墓葬的方向有南北向,亦有东西向。168座墓葬中,南北向107座,占63.6%;东西向61座,占36.3%。墓葬形制有竖穴土坑墓和洞室墓两种,竖穴土坑墓均口大底小,洞室墓均为直线洞室墓,墓室位于墓道的一端。对于其

中的120座墓进行了详细钻探,洞室墓100座,占83.3%,竖穴土坑墓20座,占 16.7%。

“西汉诸陵陪葬墓一般分为两个区, 多数在陵东司马道的南北两侧,东西成排 ,南北成列 ,其间有壕沟分隔 。个别身份特殊的居帝陵的北侧和南侧 。陪葬墓根据级别或其他原因 ,墓冢外形分覆斗形、馒头形和山形。馒头形较多, 覆斗形次之, 山形最少。陪葬墓周围或有壕沟环绕, 墓园平面多为正方形, 少数为长方形, 墓园内有各种建筑遗迹 ,如园邑或祠室等 ,大型的陪葬墓周围也有数量不等的附葬墓和陪葬坑。”

与西汉帝陵的陪葬墓相比, “周王陵 ”的陪葬墓位置不符 , 布局不同, 形制不一 (均无封土 ),规模不等, 显然不是汉陵的陪葬墓, 也不是大型汉墓的附葬墓。与 “周王陵”陪葬墓形制、布局、规模较为相近的墓地是咸阳塔儿坡墓地。其墓葬方向有南北向,亦有东西向。“381座墓葬,按其结构的不

同,可以分为竖穴墓和洞室墓两类。竖穴墓100

座,占墓葬总数的26.25%;洞室墓281座,占墓葬总数的 73.75%。”

芷阳秦东陵二号陵园的陪葬墓区与 “周王陵”的陪葬墓有较多的相似之处。 “ BM4 位于M3北侧 70米处 ,已暴露出竖穴墓 4座 , 出土有陶罐 、陶壶等。BM3位于M3西偏北10°的350米处,探知在东西长52米,南北宽40米的范围内有陪葬墓31座。其中目字形墓11座,平面略呈梯形的墓2座, 还有1座平面略成平行四边形,有7座由于墓壁和耳室塌陷 ,平面呈曲尺形。”“31座墓中暴露在群众院内的 8座全为竖穴土洞墓, 其余23座中有8座为竖穴土洞墓,15座竖穴墓或竖穴壁龛墓。”

韩伟认为“在战国中期以前,无论墓葬大小,级别高低,都是露天的土坑墓。战国晚期的凤翔及关中许多地区,出现了挖洞以存放棺椁的墓室,这是古代墓葬构造上一个重要而显著的变化。”他还将此类洞室墓分为 “平行式”、“垂直式” 、“直线式”三类。

总之, “周王陵 ”的陪葬墓形制、布局、规模与西汉帝陵的陪葬墓有较大差异,与咸阳塔儿坡墓地相似,时代应为战国晚期 。

5.遗物: “周王陵”未经发掘,采集到的建筑材料大多具有战国时代的特点,如外侧饰粗绳纹、内侧为麻点纹或素面的板瓦、筒瓦,素面或葵纹的瓦当等;也有少量具有西汉早期的风格,如外侧饰粗绳纹、内侧为布纹的板瓦、筒瓦及个别云纹瓦当等。

此外,在27号外藏坑上的盗洞附近采集到错银铜镦 1件 ,与秦始皇陵一、二号铜车马上的铜镦几乎完全一致, 时代应为战国秦到统一秦。考虑到附近有汉平帝康陵、汉元帝渭陵、汉哀帝义陵及大量汉代墓葬分布,加之咸阳原上秦汉帝陵多次盗扰、多次修复的历史,笔者认为,“周王陵”遗物的主体时代应为战国晚期。

四、结论

1.参照“亚字形”的墓葬形制及双重陵园的钻探结果,确认“周王陵”是帝王级别的陵墓应无异议。

2.根据上述陵园、封土、外藏坑、陪葬墓及遗物的分析研究,“周王陵”的时代应是战国晚期。

3. 依据历史文献和秦东陵、秦始皇陵的考古成果, “周王陵”应是秦惠文王“公陵”、秦悼武王“永陵”其中之一。

4.在“周王陵”进行更详细、更深入的田野考古工作之前,刘卫鹏、岳起的观点“所谓的‘周陵’实际上是秦悼武王及其夫人的‘永陵’,南面的是王陵,北面的属于其夫人的陵墓”应是较为接近历史事实的认知结果。

(焦南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本文刊发于《考古与文物》2011年第1期)

编 辑:王 沛 赵海晨 杨 淼

审 核:曹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