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山陕会馆

洛阳山陕会馆

洛阳山陕会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南关马市街,又称西会馆,是清代山西、陕西两省商人在洛阳的聚居之地,是山、陕两省的富商大贾集资修建的。始建于清康熙、雍正年间,嘉庆、道光年间两次重修。

会馆坐北朝南,占地4970平方米,布局前密后疏,保持了原来的建筑格局。现存琉璃照壁、山门、舞楼、正殿、拜殿等建筑,门前还有两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子。其中正殿是会馆的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式顶,琉璃覆瓦。照壁高12米、宽13.2米,由青色雕砖砌成,正中用彩色琉璃方砖镶成3块方形壁面,其上雕饰二龙戏珠、花卉、人物等,色彩鲜艳,基座雕饰有精美的图案,是豫西地区最大、最完整的琉璃照壁。

2006年5月,洛阳山陕会馆作为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意大利人来指导修复的中国古建筑—洛阳山陕会馆

洛阳山陕会馆,又称西会馆(东会馆为潞泽会馆),位于老城南关。初建于清康熙、雍正年间,由彼时在洛阳附近的山西陕西两地的商人筹资修,是“叙乡谊、通商情、敬关爷”的公共场所,距今约有300多年历史。也是洛阳城内为数不多的古建之一。

山陕会馆原为坐北朝南方向,现开门于南,也就是九都路上。一进门,首先吸引人的就是后殿的柱础了。

与一般的柱础不同,这里的柱础古雕精美,一些瑞兽形象栩栩如生,生动传神。

拜殿即会馆的中心大殿,是当时每年四月祭拜关公的主要场所。殿内的清早期点金彩画,图案精美,虽经300多年历史,色彩依然艳丽如新。

舞楼上的屋脊都是琉璃构件。经过数百年风霜雨雪,依然色彩鲜艳。

檐梁下的木雕,花、鸟、兽的形象逼真传神。

山门,气势恢宏。山门上方古刻“河东夫子”四字。河东夫子,就是武财神关公。崇拜关公,起于晋代,兴盛在两宋时期。而明清两代的晋商,也是对关公尤为崇拜。离此不远的潞泽会馆,起初也称为关帝庙。

山门上的木雕。

过了山门,就可以看到豫西地区最大、最完整的琉璃照壁。整个照壁高约12米、宽约13米,由青色雕砖砌成。游人来此,欣赏这方照壁是必须的。

正中用彩色琉璃方砖镶成3块方形壁面,其上雕饰二龙戏珠、花卉、人物等形象。

据公开资料显示,为更好的保护这处建筑文物部门还邀请意大利建筑专家来洛开展研讨和技术指导。

现在的山陕会馆,还是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展示了隋唐大运河的作用和洛阳在其中的作用等历史资料。

更多原创旅游图文,请关注风景故事。非经允许,谢绝转载!

占赞、转发、评论或关注,都是最好的支持。

“天下第一会馆”——南阳市社旗山陕会馆

无论您在哪里、无论您走多远、

社旗山陕会馆

飞多高,只要您的根在驻马店,请点击上面蓝色字体“驻马店微摄影” 再点击“关注”和我们一起加入驻马店微摄影这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为宣传驻马店的文化而努力!

社旗山陕会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南阳市的社旗县,为清代山西陕西在赊旗店的商贾集资兴建,作为他们同乡集会的场所,故名山陕同乡会馆。会馆“春秋楼”内泥塑关羽坐像,并豢养有监、官、僧道,会馆亦称“山陕庙”。

道光年间曾改称“鼎元社”,1923年复称“山陕会馆”,是全国会馆中唯一得到慈禧御笔之宝的民间商会建筑。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副院长单士元曾赞叹其“艺术辉煌,绝无仅有”、“辉煌壮丽,天下第一”,后社旗山陕会馆被誉为“中国第一会馆”。

版权声明 Copyright notice

凡本平台上注明“原创”的文章,文中素材均来源于雁鸣音像工作室,文中素材未经作者同意,禁止用做其它商业用途,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并注明转载出处。

本公众号尊重每位原作者的劳动,转载有明确出处的文章时会注明出处。部分文章、图片、视频出处未知,原作者可公众号内留言与我联系,我将予以增加版权或删除处理,谢谢!

本公众号由我们两人维护,旨在传播祖国自然风光,如不慎侵权,请谅解!

欢迎原创文章投稿:2291857998@qq.com

编辑:李飞 李娜 摄影:村夫 指导:张斌

《活力充电宝》“发现襄阳”保存最完整的会馆——山陕会馆

襄阳自古以来就是商贸重镇和商埠集聚地,有深厚的商业文化积淀。

这一点,从襄阳会馆就能看出。具有近三千年历史的名城襄阳,历来是兵家、商家必争之地。自元代起,襄阳保持着“汉晋以来代为重镇”的地位;明清以来,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

这里“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商贾连樯,列肆殷盛,客至如林”,各种物资汇集会馆进行贸易、储存、转运,形成一个物资贸易中心,逐渐成为中国内地商品集散地和中转站。

这为会馆在襄阳的勃兴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基础。当时,鄂、川、豫、赣、陕、晋、皖、湘、苏、浙、闽等11省的行商和行帮,在襄阳相继建起21座会馆。这些会馆绝大部分坐落在樊城沿江地带,是清末明初樊城商业繁荣的重要见证。

2019年1月11日“发现襄阳”带着大家走进襄阳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会馆——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位于樊城一桥头、市第二中学校内,是神庙与会馆相结合的古建筑,也是一座用黄、绿琉璃瓦装饰的古建筑群。

襄阳民间流传的“山陕会馆金銮宝殿,武昌会馆三宫六院”的美誉足以说明当年山陕会馆的华丽与气势。

山陕会馆是樊城保存状况最好的一座会馆,其最早历史可追溯到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它由山西陕西两省商人共同建造,规模之宏伟浩大,建筑之精美华丽,建筑等级之高,均居樊城各会馆之首。

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初建山陕庙;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又兴建了祭祀天、地、水的三官庙;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又重修了山门及戏楼;以后又增建花园荷花池及僧房,山陕会馆逐渐扩大,建筑总面积达数千平方米。1949年前这里改作小学校舍,1949年后用作市第二中学校舍。2000年市文物部门对前殿、后殿及钟楼、鼓楼进行了维修。山陕会馆于2002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山陕会馆现存有琉璃八字影壁、戏楼、钟鼓楼、前殿、后殿等单体建筑。虽然会馆现存建筑仅原貌的十之一二,却不失画栋雕梁、金碧辉煌之气派。大门两边琉璃八字影壁,壁心有团花双龙戏珠、莲花童子浮雕,右壁有红日高照及十二神明浮雕,左壁有皓月当空及十二月将浮雕,四角有象征福寿蝙蝠瑞兽浮雕。影壁前一对青石狮,雕工精细,活泼可爱。

高台式钟鼓楼建在前殿两侧,歇山顶,四角高翘,方形藻井,栏额有供品纹彩绘,斗拱为网状。前殿四柱三间,高10.2米,面阔16.6米,进深14.2米,硬山式,琉璃瓦盖,十二檩卷棚顶,抬梁构架。正殿是供奉关公神像的殿宇,高12.35米,面阔16.6米,进深13.4米。檐垫板以各种花卉斗方镶嵌在檐下,把殿宇装点得十分华贵庄重。

山陕会馆装饰最大特色是琉璃材料的大量运用。琉璃瓦在古代只有皇家建筑才能使用,因为作为供奉关帝的庙宇,建筑规格较高,而山西又是琉璃的故乡,得地主之利,其建筑构件应该是从山西长途运输而来。拜殿、大殿屋顶上的镇脊兽、佛塔等装饰俨然齐备,气象万千。

作为一个市镇的标志性建筑,商人们会不惜耗费巨资打造会馆,以彰显商人形象和实力。

山陕商人经营范围甚广,特别以食盐、茶叶、典当、金融等为主。著名的“万里茶道”就是山陕两省商人丈量出来的,故有“秦晋盐茶”之说。作为清朝最活跃的山西商帮,在襄阳市场自然会有一定的领头作用。樊城码头运销以粮食棉花为大宗,在清末50家大小不等的粮行中,山西帮占10家,而且资本均在20万元以上。

此外,山陕会馆现存从修建以来的17通碑刻,是研究秦晋商帮和樊城商业文化的重要实物文献。经整理的山陕会馆碑刻文献已有两万多字,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山陕会馆由关帝庙——山陕庙——山陕会馆的发展历程,是厘清和研究山陕会馆历史沿革、形制和功能、经济贸易史、与汉水流域其他地方会馆和商号关系的珍贵文献资料。

由于现在整体建筑在襄阳市二中院内,为了不影响学生学习,不是公开对外放,敬请谅解!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你认为

襄阳的_______最具有________

让我们一起发现不一样的襄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