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兵营旧址

俾斯麦兵营旧址

俾斯麦兵营是德国海军当局在青岛建设的大型军营之一,以德国“铁血宰相”Otto von Bismarck(1816-1898)命名,兵营位于青岛山的南麓,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校舍。

俾斯麦兵营 又名万年兵营, 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5。德国侵占青岛初期,自1899年10月先后建造了三座兵营,其中以俾斯麦兵营最为典型。兵营共有营房四座,是在炮兵营旧址——“嵩武兵营”建筑的。第一、二营房建于1903~1905年, 第三、四营房建于1906~1909年。营房建筑古典构图,作横三段纵五段划分,中央与两端突出阶梯形山花作重点装饰, 明显带有19世纪末期欧洲建筑的手法,门窗为四分阶段圆券,是当时青岛德国建筑的常用手法;而密排工字钢梁,中间填以三合土的楼层构造则是当时青岛德国建筑习见的构造技术。这四座营房的平面分别是“H”型,围成一练兵场。营房的阶梯式山墙山花及新哥特式的装饰为当时德国兵营建筑的通例。先期完工的两座兵营的山墙、山花、墙基和外廊护栏均用花岗粗石砌成, 后来日本建造的另外两座楼房兵营的外形、结构则较简单。营房的南面筑敞廊, 营房均建有同宿舍和厕所分开的盥洗室。

现状

现为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所在地,是医药学院、海洋生命学院、水产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主校区,校区环境清新,设施齐全,建筑样式保持完整。

信息来源:市南区史志办公室

游洋楼丨紫竹林兵营旧址 • 如今的安静居处

紫竹林兵营旧址位于和平区赤峰道1-5号,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紫竹林兵营又称原法国兵营,前身为李鸿章于1879年设立德北洋水师营务处,1900年被法国军队占领。1915年,天津原法租界当局重建法国兵营,该兵营包括士兵宿舍和司令部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法国兵营曾作为天津市港务局宿舍。

紫竹林兵营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660平方米,该建筑分三部分:一座三层营房、两座二层营房和两座二层小楼。其中,兵营的平面布局仿照大四合院形式,兵营院内设有操场。另设有五幢砖木混合结构楼房,顶部为红瓦坡顶,外立面为清水砖墙,正立面各层均出大跨度水泥浇筑檐廊,房檐上刻有“建于1915年”的字样,外跨的铁制楼梯连通上下,是典型的备战型兵营建筑。建筑首层前立面以方形砖柱作支承,槽钢、扁铁作支架,上面筑有木质平台,形成上、下二层外廊,其中一端设有铁架木制楼梯直接通至二楼。

如今的紫竹林兵营不再有士兵居住,而是变成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地方,这片土地与小楼也变得平和安稳。

来源|城市快报、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新浪博客@青年烛光、综合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告知

东华流韵|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法国兵营旧址

这里,本是天子脚下的治国重地,规划中央院署、坐拥五府六部;这里,也是大运河依托旧京水系,调运漕粮的江米巷……近代史的车轮滚滚驱前,大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东西列强全面的冲击,洞开了千年古国的国门。

这里,是“城下之盟”造就的“城中城”、“国中国”;这里,影响国史兴衰,促成“西风东渐”,是中华民族历经霜雨洗淬、迎来社会开化、实现制度变革、步向自强新生的必经阵痛。

这里,就是令人唏嘘神往的东交民巷。当四季的暖阳抚慰鳞次栉比、千姿百态的多元建筑景观时,一瞬光影交织,氛围静谧凝重;移步换景,一幢幢异域风情历史文化遗产,仿佛在向过往路人,倾力演绎这里的史构钩沉和百年沧桑 ……

法国兵营旧址

旧址位于 东城东华门街道台基厂三条5号。这处兵营是法国自1901年后,布设在东交民巷使馆区的驻防机构,与界内散布的各国兵营、操场、军警机构,遍及使馆区四至和拱卫要道的防御工事,共同构成了一套不受中国国防主权管辖的军事体系,是旧中国半殖民地社会丧失主权独立的典型见证。2001年,其被纳入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整体公布为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交民巷设立各国兵营,始于 《辛丑条约》之签订。条约规定:“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即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据此,东、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包括法国,都在当时一段时期集中扩占使馆面积;同时,八国联军属国则大肆兴建兵营、圈划操场、驻扎兵力。

法国兵营总占地面积,为三十三亩六分四厘,系强占 台基厂路东头条(今改称三条)一带、西口路北之民房所建,西至台基厂,北抵二条,东达当时的高弼路(Rue Gaubil,今改称兴华路),约折合2.3万平方米。

兵营首任统帅为八国联军法国远征军总司令瓦隆(Emile Jean Francois Régis Voyron)。参看兵营南大门之历史照片,门额上方,即标注着始建年代 “1901”、“Caserne Voyron”,故此,也称 “瓦隆兵营”。参考同年绘制的营建平面图,其规模宏大,各主体建筑布局,基本呈东西对称状,若包含次要建筑应超过二十栋,又有各类功能设施散布其间。大院偏北部,兴建着两栋体量最大的建筑,是面阔达到十四间的士兵用宿舍楼,彼此呈东西并列;宿舍相夹空间略靠前,摆放着面朝大门、彰显军势震慑力的陆战炮;宿舍后身,依傍着北界墙,建有膳房、马厩、军需库等等;宿舍前部,偏东南、西南,建有副官楼各一栋;西副官楼之西南,建有医务房一栋;东副官楼之东南,建有官军食堂一栋;大院中央则辟为空阔的广场,择最南部配置兵营大门、两侧设警备门房。在大院西南、东南,又特别设置了两处独立套院,均为满足营地驻骖的高级武官所使用,其内对应建设横布式的、面阔八间的武官楼各一栋,也包含辅设的车库、厨房、水井、绿化区等等。主院西部偏南,附带一处狭长的南北向跨院,规划功能主要是作为库区来应用,偏北部建有物资管理办公楼,医务房也基本被纳入此范围内;依傍着西界墙,还营建着一段段间隔的排子房,配置大大小小的各类军需库。

原兵营大部分用地划分在今台基厂三条3号院,现为北京市总工会办公使用。士兵宿舍等主体建筑,均已参照旧貌实施了翻改建。

在西偏的5号院内,自南向北,保留主要建筑三栋,分别是 西副官楼、医务房、物资管理办公楼。西副官楼坐北朝南,面阔八间、进深三间。其为地上二层,暗藏小阁楼,砖木结构,以灰色清水砖来砌造立面,每一皮采三顺一丁、错缝排砌、淌白勾缝;横向上,以凸出墙面的简化方壁柱划分开间,二层柱身模仿粗块糙砌效果;上、下层与阁楼之间,均饰以横贯的多层线脚,分隔上下段式,见主体双层之间的线脚,其下端又饰有齿状叠涩;立面各层每间都辟有细长窗,窗楣为二券一伏式圆券;建筑顶部为四坡屋面,木桁架,上覆中式合瓦,檐口下带挂檐板;南立面双层均前出连廊,檐口高度略低于中心主体部分,为单坡合瓦屋面,下层与上层分别以单窗、联窗相对应(其窗扇,均设计为内外两层、铁艺材质,咬口设计为一侧呈圆凸线形,另一侧则是与前者在曲度上彻底密合的凹弧线形,当同步闭合时,几乎不会留下缝隙,从而实现高度的封闭性,以达维持楼内恒温之效果),底层两端设置拱门为廊道入口,东南隅又有木楼梯连通层面;北立面则在楼体两端建造朝北凸出的小砖楼,檐口高度略低于中心主体部分,单坡合瓦屋面,檐口下带挂檐板。医务房与物资管理办公楼,均纵向布局、呈东西双向出入,分别面阔五间、六间,为砖木结构;前者为地上一层,后者在一层基础上,又呈顶棚高擎状,自带阁楼层,它们或在墙砖排砌、窗式、屋面覆瓦与挂檐板等特征,或在壁柱、线脚装饰上,追求与副官楼建造工艺上的统一;前者为四坡顶,但在东、南立面环以曲尺形木结构外廊,廊子每开间的窗楣上端,饰以大弧度的拱形木构,内部又装饰变体亚字棂心,可谓呈现出连贯的中式木装修元素;后者则为双坡顶,采取悬山搁檩作法。

这些原始建筑,基本上带有一定的 欧洲新文艺复兴色彩,但又不拘泥某种 典型建筑风格,反以 中西元素合璧、奉行折衷主义为自身特色。

注释1:

埃米尔·雷吉斯·瓦隆(Emile Jean Francois Régis Voyron,1838-192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著名军事将领。他出身于法国德龙省迪约勒菲,自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Bonaparte)创建的 圣西尔(帝国)军事专科学校毕业,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晚期,曾供职于国家第一海军陆战步兵团所属殖民部队。 1870年9月普法战争时,他曾在巴泽耶战役中负伤被俘,被拘禁在莱比锡直至1871年3月获释,此后被新生的共和国授予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位。为扩张“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势力,1887年,他指挥舰队远征当时的越南,在以河内为中心的北圻、以西贡为中心的南圻,均取得卓越军功,因而在1891年6月荣升准将(général de brigade,旅团级将官)。1895年,他又以远征军第二旅指挥官之身份,推助法军巩固在马达加斯加岛的殖民权益,迫使女王拉纳瓦洛娜三世(Ranavalona Ⅲ)签署 《保护国条约》,由此晋升荣誉军团高级军官席位。 后又出任西印度群岛监察长,并在1898年荣升少将(général de division,师团将军)。1900年8月4日,法国政府应当时驻华公使毕盛(Stéphen Jean Marie Pichon)请托,联合七国列强共同武装侵华、镇压义和团运动;同时,瓦隆将军被任命为法国远征军总司令官。1901年完成任务后,他率领占领军进驻北京东交民巷,协助法政府兴建兵营护卫公使馆,事毕后经上海归国,获封 一级荣誉勋位大十字荣誉勋章。

来源:东城区文旅局文物科、东城区文物管理所

副中心文物那些事儿之通州兵营旧址(第7期)

运河作为人类伟大工程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经济命脉。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时指出,通州有不少历史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2017年7月1日,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调研大运河文化带时强调,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推进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进一步擦亮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

通州作为京杭大运河北起点,历经千年、绵延百里、贯穿古今、融汇南北,是大运河遗产最丰富、最厚重、最精华、最特色的区段之一,承载了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无数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副中心文物那些事儿”,带您了解通州独一无二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今天,请和小文一起

去看看通州不可移动文物

通州兵营旧址

的前世今生

通州兵营旧址

年代:1922年

地址:通州区中仓街道东营前街64号院

范围:东临民居,南临京秦铁路,西临北齐长城遗址,北临东营前街占地面积:45437.12平方米

2011年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冯玉祥将军于1922年10月调任北洋政府陆军检阅使,率部下第七旅在通州南门外清代校场驻扎建营。他常至此搞军训,还令部队在农村进行植树造林、建桥修路等利民之事,并创办培德学校,教育官佐家属、子女。1926年9月,他挥师入京,囚禁曹锟,驱逐溥仪,迎孙中山北上京城。冯玉祥曾与通州人、著名女士李德全于此举行婚礼,结为伉俪。其后亦有多股军阀部队驻营于此。1948—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机要局设于此地,此间,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战役与抗美援朝战争中所有重要号令、部署便是自此发出并备档,毛泽东贴身秘书黄云峰任机要局局长。1955—1979年间,先后有解放军252、263医院设于此。1980年,营盘归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所有,此后便租与通州区私办陶情中学等单位使用至今。

此营盘建筑占地20余亩,南向,中间为主院,跨东、西院。原建筑皆为悬山仰瓦元宝脊,挑檐均设护檐板吊顶,砖券方格玻璃窗。主院四合,南排为筒子房,东、西山墙辟券门,明间为大门通道,券洞,两侧各有筒子房9间。通道上为两层四角攒尖重檐顶带宝顶小楼,筒瓦飞檐。上层顶悬钟,四壁设圆券窗,以便击钟传声;下层东、西二面设券窗,南设券门,门前设砖栏平台,北面通值班阁楼,两山设瞭望孔,乃是警卫所用。此楼既用于报时行令,又用于站岗保卫,小平台还可检阅操练,一楼多用,俗称“钟警楼”,设计巧妙。筒子房通道两侧开有内向券门通向各间。其东、西两排亦为筒子房,各10间,形制与前者同。北面为一座礼堂,钢架吊顶,又为饭厅。东、西跨院与主院隔宽阔通道,各建南向营房4排,每排10间,砖券玻璃门窗,人字梁。整座营房疏朗对称,俱与钟警楼相呼应,为新中国成立后唯一完整保留原貌建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