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宫

太平宫

太平宫位于崂山县王哥应镇仰口村南,始建于北宋,历代均曾重修。太平宫是宋太祖赵匡胤为华盖真人刘若拙敕建的道场。因落成于宋太平兴国年间,故初名“太平兴国院”,后改名为太平宫。伞、明、清各代重修。青岛解放后亦曾重修。有三清殿、三官殿、真武殿等殿堂十多间。此处景观很多,宫西有“犹龙洞”、宫北有“白龙洞”、宫东有“绵羊石”、东北有“狮子峰”等胜景。

在崂山太平宫内沿太平宫后墙上山走不多远,有一块硕大的圆形巨石。由另外两块巨石支撑着。其中一块极像一只巨鳌。3块巨石组成一个天然的石洞。洞外石壁上镌有凸刻双勾的4个大字“鳌老龙苍”。洞深阔宽敞,可以容二三十个人,里面供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他的7位弟子邱处机、刘处玄、谭处端、马丹阳、郝太古、王处一、孙不二的塑像。此洞在明代以前供奉老子,称为“老君洞”。

太平宫初名太平兴国院,又称上苑。系宋太祖为华盖真人刘若拙敕建道场,金明昌年间(公元1190至1195年)重修。正殿名三清殿,配殿为三官殿和真武殿,坐落在崂山东部上苑山北麓、仰口湾畔。宫西绝壁矗立,下有天然石洞。洞内纵横各数丈,高敞如厦;洞顶镌刻“混元石”三字及星斗图案;洞旁眠龙石上,镌“犹龙洞”三字。宫北山坡下有涧水喷涌,相传曾有农人见白龙游泳其中,名白龙涧。涧底巨石累累,横跨两岸,水从石隙下泻,称仙人桥。过桥山坡有巨石,上刻邱处机咏崂山七绝20首及序。宫东北奇峰突起,形同巨狮,张嘴作怒吼状,名狮子峰。峰巅岗峦平敞,云气弥漫,有“狮岭横云”胜景。

道教哲学理论把字宙的生成分为三个阶段,即洪元、混元、太初。洪元是指整个宇宙处于阴阳未判、混沌无形的阶段;后来“清阳之气上升而成为天,重浊之质下降而成为地”,宇宙方才定型,这就是混元阶段;太初是人类及地球上有生命开始的阶段。前面我们讲过,道教以三个不同的阶段和层次比喻修身-的高度,“混元”就是一个“无人、无我”的境界,可想而知,能达到“混元”这个层次决不是一般的高度,这也是现代气功科学中所提的“返还先天以达到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论基础。

过去,这个圆石上并没有石台阶,所以一般道士也上不去,凡是能轻松上去的道士就可以在上面按不同时节、不同方位,朝着不同的星斗练功,就能从大自然中接受到大量对人类有益的生命物质,有利于养生和健身。传说这些星图就是当年刘若拙练功时留下的,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太平宫的殿宇,呈“品”字形,院门的照壁上单线钩刻“海上宫殿”四个大字。结构严谨,端正饱满,传为建宫时所镌。正殿旧祀三清和玉皇,配殿东祀三官,西奉真武,近年修整时,又重塑了一些神像。西院辟有茶室,院中有井名“龙涎”,井侧石上刻明代山东提学邹善的诗一首。东院有钟亭,内悬新铸仿古铁钟一口,列为一景,名曰“上苑晓钟”。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崂山仰口风景区内

门票:4元崂山景区崂山上清宫崂山太清宫北九水明道观巨峰风景区崂山华严寺蔚竹庵华楼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