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鲁南第一支部旧址

中共鲁南第一支部旧址

中共鲁南第一支部于1928年秋在马头和平街第三中学院内诞生,支部书记为刘之言。刘之言先生(1905-1933),是中国中共在鲁南临沂、郯城、费县和峄县地区的主要奠基者和创始人,是0郯城县委、0临郯县委第一任书记。刘之言1924年加入中国0后,以马头为中心在郯城县掀起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1928年刘之言受聘到,中共鲁南第一支部旧址,中共鲁南第一支部旧址简介,中共鲁南第一支部旧址-临沂市郯城县中共鲁南第一支部旧址旅游指南

南丰寨: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

榆林子洲县城东南,大理河南岸的山坡上,有一片始建于明代的古建筑群。相传,这里最初只有一座古庙,周边村民为了躲避战乱,在山上修筑百余孔窑洞和1200余米城墙,形成寨堡城池,被称为“南丰寨”。1928年4月,在南丰寨召开了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大会——

南丰寨是子洲县著名的道观,也被称为“南丰山”。这里位于公路旁边,大桥南端,三面环水,依山而建,气势恢宏。2003年9月2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将南丰寨会议旧址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脚下有一座雕刻精美的石牌楼,上书“天下奇观”四个大字。穿过牌楼,一条笔直的石台阶直通山顶,当地人称这条石台阶为“神路”,全长87.6米,宽2米,共252个台阶,好像一条从天而降的天梯。

2019年4月6日,我来到南丰寨中,赶上这里正在举办的庙会,到处都是烧香和唱戏的人群,以及各类卖小吃的摊点,人头攒动,非常热闹。

过去,这里有真武祖师、关圣帝君、玉皇大帝、三霄娘娘、灵官、五祖七真等庙宇和乐楼。在“文革”期间,这里的庙宇遭到严重破坏。20世纪80年代以后,修复了祖师庙,新塑了祖师像。近年,新增建了山门、钟楼、鼓楼、乐楼、关帝庙、文昌庙、娘娘庙、南丰塔等建筑

祖师庙是南丰寨最主要的建筑,外观为硬山带廊的大殿,内部为砖砌拱形的窑洞,坐南朝北,面阔三间。南墙正中,辟一神龛,长3.4米,深1.5米,供奉1尊祖师铜像。

门前的廊上,竖立着七块石碑,明崇祯十年(1637)所刻的《重修南丰寨祖师殿叙》碑记载:“南丰山,古苗家寨也。去上郡西五十里许,旧建玄帝庙于其上,迄无遗碣考,不知创始何代。日询诸父老,云:‘重修者已数次矣’”。

绕到祖师庙的背面,便是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馆。1928年4月,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会议在这里召开,正式成立了中共陕北特委和团陕北特委。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陕北延安、榆林、绥德三个地委先后遭到破坏。随后,中共陕西省委决定成立陕北党和团特委,统一指导陕北地区各县的工作。

会议庄重严肃,整整三天三夜。在会议上,杜衡作了政治报告,传达了党中央“八·七”会议和省委“九·二六”扩大会议精神,讨论了陕北政治、军事和革命形势,通过了组织、宣传、农运、青运等工作原则的决议。最后,选举产生了杜衡任书记的中共陕北特委。

南丰寨建筑群的尽头,矗立着一座崭新的宝塔,建成于2004年6月30日,被称为“南丰塔”。此塔共9九层,高约28米,呈六角形,已经成为南丰寨的标志性建筑。

2016年,周围又修建起寨门、凌霄阁、潆洄亭、拱秀亭等现代的仿古建筑,远远望去,蔚为壮观。如今,南丰寨的道观,已经远近闻名,建筑恢宏,香火旺盛。未来,这里将成为子洲县的一处集自然景观道教文化和革命遗址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广州红色史迹——花县第一个中共支部成立遗址

点击“广州市情”关注我们

云山珠水间

党旗百年红★

广州红色史迹——花县第一个中共支部成立遗址

花县第一个中共支部成立遗址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花山花城圩一间普通民房。

大革命时期是花县党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1923年,广州油业工会负责人之一——共产党党员侯桂平被党组织派回原籍花县,开展宣传发动工作,他带回革命的信息,联络了一批先进青年,同年年底,他介绍其外甥陈道周参加陈独秀创办的“宣传员养成所”学习,不久,陈道周与在省一中就读的花县籍青年卢季循在广州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年初,陈道周受团组织委派,回到家乡,以育群小学校长的身份,在花县酝酿发展团员,建立组织。1924年4月,花县团支部成立,成为农民运动的实际领导者。1924年11月14日,中共广东区委和团广东区委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开展“党团分化”工作。团粤区委于11月19日向团中央报告,指出花县“有社会主义青年团员陈道周、黄馥珊、侯凤池、梁伯舆4人在农民运动中占重要地位,应介绍加入党组织”。此后不久,陈道周等人被接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年初,中共花县支部在花城圩一间普通民房里宣告成立,支部书记为陈道周。支部从成立伊始至1927年12月间,团结组织花县广大农民,建立农会和自卫武装,与各种反动势力进行武装较量,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有力地打击了农村的封建势力。这个时期,花县党支部发展党员41人,并培养锻炼出一批优秀党员,其中担任特委(地委)领导4人,县委书记7人,特派员13人。

1927年2月,陈道周调往南海县担任县委书记,不久在广州起义中牺牲。中共花县党支部书记职务由刘伯强接任。同年4月,刘伯强在仙阁被民团杀害。6月,党支部在公益村召开党员大会,成立中共花县委员会,刘绥华任县委书记。“四一五”政变后,党组织转入地下活动,继续领导农会、农军和群众与反动势力进行顽强的斗争,此后在经历三次重大破坏后于1931年4月被迫停止活动。

花县党组织以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宣传和教育农民,把农民自发的反抗斗争转变为自觉的革命斗争,并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前赴后继,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和壮大,经受了磨炼和考验,为农民运动做出了重大贡献,它的成立成为花县人民革命斗争史的一个转折点。

(图片来源:广州花都发布)

文章来源:《广州红色史迹》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编

【云山珠水间 党旗百年红】党史学习教育专栏

深研党的创新理论 广州实践不断增强和践行“政治三力”

长洲农民协会旧址

海军广州烈士陵园

东江纵队增、从、番独立大队联络站旧址

凌希天旧居

中共增城(沦陷区)县委遗址

九湖乡农会旧址

花县第一届农会旧址

关注我们★

广州红色史迹——增城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新塘支部遗址与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增城县委遗址

点击“广州市情”关注我们

云山珠水间

党旗百年红★

广州红色史迹——增城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新塘支部遗址与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增城县委遗址

遗址位于今广州市城区新塘镇新何村,原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祠堂——伍氏祠堂,现已不复存在,它是大革命时期增城第一个地方党组织和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增城县委的诞生地。

1925年10月,中共中央北京召开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会议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和党所面临的任务,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扩大会议后,中共广东区委汲取了在革命高涨时期没有大量吸收党员的教训,决定按中央扩大会议提出的“努力发展党员的数量及严整党的组织”要求,逐步放手吸收党员,发展广东党的基层组织。随后,中共广东区委派遣了阮峙垣、李沛群前来增城开展党建工作。他们首先来到本县工人数量较多、工农革命运动基础较好的新塘地区进行活动,考察和培养建党对象,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1926年年初,通过考察和培养,经中共广东区委批准,搬运工人和当地农民伍来成、伍钟泉等6人,被吸收为中共党员。是年春节后,广东区委派李沛群到新塘,在沙贝村伍氏祠堂(著存小学旧校址)秘密召开党员会议,宣布成立中共新塘支部,宣布伍来成担任支部书记,直属中共广东区委领导,它是增城县建立的第一个地方党组织。

新塘支部成立后,工作重点是开展工人运动。由于新塘是东江下游一个商贸比较发达的港口和商品集散地,故搬运工人很多,主要在火车站、水运码头和各个商行做苦力,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新塘支部的党员多数是搬运工人,为了生存,为了工人的利益,他们根据广东区委的指示,深入到搬运工人中去做宣传工作,号召他们团结起来,同资本家和买办资产阶级做斗争,同封建把头做斗争。1926年4月,新塘地区由党直接领导的搬运工人组织——新塘劳动同德工会成立了,会员有100多人。是年9月,同德工会会员增至600多人,其影响遍及全增城,成为新塘乃至全增城举足轻重的工会组织。

1927年4月15日,广州国民党当局发动“四一五”大屠杀。是日清晨,反动军警四处出击包围全国总工会广州办事处、省港罢工委员会、省农会等群众团体的办公处,搜捕共产党人,并接连3天在广州全城实行戒严。

“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国民党增城县党部,下令解散工会、农会组织,通缉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组织的负责人。形势逆转,新塘党支部立即部署工会、农会骨干疏散。暂时投靠亲友走避他乡隐蔽起来。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新塘党支部暂停公开活动,全体党员隐蔽起来,积蓄力量,迎接新的战斗,为日后建立增城县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8年1月,中共广东省委在香港举行全体会议,决定改组党的各级组织,把计划组织工农群众进行革命暴动工作作为党的中心任务,派遣一批曾参加过广州起义而被通缉的已经撤至香港的党员干部返回广州,建立和发展党组织,筹划和发动革命暴动。增城籍人阮峙垣被省委委任为中区巡视员,奉命从香港返回广州,负责改组东莞宝安、增城等县的地方党组织,筹备军事活动,进行土地革命战争。在这个时候,阮峙垣秘密来到新塘,并与中共新塘支部书记伍来成同志接上了关系,在沙贝朝市坊的伍氏祠堂建立了党的地下联络站,向党员传达省委的指示。随后,从广州调派中共党员罗耀辉、张全业两人到新塘工作,恢复和发展新塘党组织。2月下旬,在阮峙垣的主持下,新塘地方党组织进行了改组,正式成立中共增城县委。伍来成为书记,钟欢、伍钟泉、阮树熙、阮客亮为县委委员,伍苏南为候补委员。常委会由伍来成、钟欢、伍钟泉三人组成。县委机关设在伍氏祠堂。增城县委直属省委领导,下辖新塘市(二区)委和瞰吓支部。

增城县委成立后,活动地区主要在新塘镇及广九铁路沿线。在党的建设方面,根据省委关于要“尽量吸收在此次暴动中勇敢的工农和知识分子入党”的指示精神,积极培养和发展党员,相继又建立了同德工会支部、艇民支部、农民支部和猪屎地支部。仅半年时间,党组织发展壮大为1个市(区)委、2个工人支部、3个农民支部,党员增至42人。同时,在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方面,县委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在领导人民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统治的斗争中,发挥了战斗堡垒的作用。在工人运动方面,重视加强领导,深入工人群众中进行宣传发动,恢复和建立秘密工会组织,使新塘的工人阶级重新组织起来,继续为革命而斗争。在农村工作方面,县委根据当前的形势,着重做好宣传工作,传播各地农民举行革命暴动的消息,揭露地主豪绅残酷剥削农民的情况,引导和发动农民继续参加革命,秘密恢复农会组织,计划筹组农民赤卫队,为革命武装斗争做好准备。

1928年4、5月间,阮峙垣按省委的指示,筹划深圳、东莞、增城在夏秋举行武装暴动,并在新塘秘密组织工人、农民赤卫队进行军事训练,引起了国民党地方当局的注意,明显加强了戒备,派了一个师的军队分驻增城各地,暴动计划未能实现。在此期间,石龙市(镇)委和广州河南区委机关遭敌人破坏,一些负责人被捕牺牲,革命形势急转直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县委部署党员和赤卫军成员注意隐蔽,严防敌人的破坏。6月,县委书记伍来成根据省委的通知,就严峻形势向广州市委做了汇报。

1928年7月,广州市委向省委做了汇报,就目前党的工作状况,建议广州地区划分为东区、西区、南区、东郊区南郊区、北郊区和新塘区等区进行管理。省委批复了广州市委的报告,对广州市区的党组织做了调整,撤销了增城县委和新塘市(二区)委,改组为新塘区委。9月,由于广州市委机关遭受严重破坏,党的交通联络中断,新塘区委无法同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在极端恶劣的政治环境下,新塘地方党组织暂时停止了活动。

个旧址所在地伍氏祠堂已经清拆,原旧址现已建成民房。

文章来源:《广州红色史迹》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编

【云山珠水间 党旗百年红】党史学习教育专栏

东江纵队从化大队活动基地

江北支队四团干部会议遇袭地旧址

杨梅潭伏击战遗址

从化县革命政权吕田乡人民政府、从化县人民政府遗址

解放良口圩之役旧址

解放从化的云台山战斗遗址

从化革命烈士纪念碑

东江纵队游击队活动地青云书舍旧址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