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楼抗日遗址位于聊城市茌平县广平乡张家楼村。抗日战争时期,村四周曾筑阔7-8米,高约7米左右的土墙,围墙外有鹿砦和壕沟,有115人组成的民兵钢枪队。1944年12月6日晨,日伪军近千人围攻张家楼村,被击退,死伤250余人。翌年2月16日,日军又纠集1200多人,二次侵犯张家楼村,战斗持续三天,北门被大炮轰开,全村有333人牺牲,271人负伤,房屋全部烧毁。该村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43年至1944年上半年,由于日伪军的不断骚扰和劫掠,再加上自然灾害严重,张家楼村民无以为生,苦不堪言。1944年9月30日,在茌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大队的帮助下,张家楼村建立了抗日民兵联防大队,组织民兵300人。从此,张家楼村民不再向日伪顽军交纳任何粮款,不负担任何差役,因而被日伪顽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1944年农历腊月间,茌平县伪县长李岐山率所属伪军和治安军2000余人,先后两次攻击张家楼,均没有成功。
两次受挫后,日伪军更加疯狂。1945年3月29日,驻茌平、聊城、临清的3700多名日伪军和治安军围攻张家楼。张家楼村男女老少齐上阵,英勇抗击日伪军的进攻。最终,由于双方力量悬殊,日伪军用大炮轰开了北门寨墙,蜂拥而进,向村里发起猛烈进攻。民兵联防总指挥张承刚带领民兵与敌人展开激烈肉搏战。最后,在县大队的接应下,部分民兵、群众才得以突围。敌军进村后,持续烧杀两个多小时。张家楼村333名优秀儿女壮烈牺牲,271人负伤,264人被捕,7人被抓去日本当劳工。全村被烧毁民房2723间,被抢走耕牛86头、大车48辆,其他财务不计其数。
1959年,在全国民兵大会上,张家楼村被誉为“抗日英雄村”。1971年,经聊城军分区批准,为纪念抗击日伪军入侵英勇献身的333名烈士,在该村南侧建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抗日遗址纪念馆,周围建有院墙。院落面南背北,南北长150米,东西宽25米。北面是抗日遗址纪念馆,共有瓦房5间,门匾上 书-“抗日遗址纪念馆”7个仿宋大字。馆内陈列着当年民兵、群众抗击日伪军用过的刀、矛、棍、土枪、土炮和烈士遗物,四面墙上悬挂着介绍张家楼惨案发生经过、英雄人物事迹的文字和图片的图板,以及反映当时战斗场景的巨幅油画。抗日遗址纪念馆南30米处矗立着一座纪念碑,碑高10米,基部为双层六级石砌方台,碑座为水泥方台,碑身呈方柱形,上覆起脊飞檐碑冠。碑身和碑座4面皆刻有碑文。
1977年12月23日,张家楼抗日遗址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4月,被列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清明节及其它重要节日期间,前来缅怀革命烈士丰功伟绩和寄托对革命烈士哀思的扫墓人员逐年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