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旧址

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旧址

A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中山路256号,占地面积4480平方米。原是江西大旅社。建于1923年,旅社大楼外观呈银灰色,坐南朝北,主体建筑共4层,原含96间房,平台屋顶的中央有两层小楼和一根旗杆。可凭栏鸟瞰南昌全城墙;这座雄伟壮观的中西合璧建筑物是当时南昌首屈一指的建筑。

1927年,这里曾是八一起义的总指挥部,由-、贺龙、叶挺、-、-,成功地领导了著名的南昌八一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创了中国0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新篇章。南昌因此被称为英雄城。

新中国成立之后,1956年,人民政府在此筹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门首悬挂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鎏金馆标,系国务院副总理陈毅1958年题写。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主楼的2、3层辟4个陈列室和1个题词纪念室——《序厅》、《历史性的决策》、《起义前夜》、《伟大的第一枪》、《光辉的征程》五部分,生动地再现了南昌起义的光辉历史篇章。该馆还按原貌布置了喜庆礼堂。-工作过的20号房间,林伯渠的办公室兼卧室、二十号房间,军事参谋团的办公地点、九号房间,部分起义领导人住过的十号房间以及警卫连和卫生处的部分住房,均陈设了许多文物。其中二十五号房间内的大镜台、喜庆堂内的4把雕有如意图案的太师椅、2张茶几和一面穿衣镜均为原物。此外,3楼北侧的展厅还陈列了一组纪念-同志生平的照片。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题词为“军旗升起的地方”。

位于中山路256号,占地面积4480平方米。原是江西大旅社。建于1923年,旅社大楼外观呈银灰色,坐南朝北,主体建筑共4层,原含96间房,平台屋顶的中央有两层小楼和一根旗杆。可凭栏鸟瞰南昌全城墙;这座雄伟壮观的中西合璧建筑物是当时南昌首屈一指的建筑。1927年,这里曾是八一起义的总指挥部,由-、贺龙、叶挺、-、-,成功地领导了著名的南昌八一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创了中国0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新篇章。南昌因此被称为英雄城。新中国成立之后,1956年,人民政府在此筹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门首悬挂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鎏金馆标,系国务院副总理陈毅1958年题写。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主楼的2、3层辟4个陈列室和1个题词纪念室——《序厅》、《历史性的决策》、《起义前夜》、《伟大的第一枪》、《光辉的征程》五部分,生动地再现了南昌起义的光辉历史篇章。该馆还按原貌布置了喜庆礼堂。-工作过的20号房间,林伯渠的办公室兼卧室、二十号房间,军事参谋团的办公地点、九号房间,部分起义领导人住过的十号房间以及警卫连和卫生处的部分住房,均陈设了许多文物。其中二十五号房间内的大镜台、喜庆堂内的4把雕有如意图案的太师椅、2张茶几和一面穿衣镜均为原物。此外,3楼北侧的展厅还陈列了一组纪念-同志生平的照片。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题词为“军旗升起的地方”。

讲述八一南昌起义旧址背后的故事

1927年8月1日凌晨,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宣告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尽管八一南昌起义的战火硝烟已经散尽,但起义的枪声似乎仍在耳畔回荡。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八一南昌起义的五处旧址真实记录了当年革命先辈们运筹帷幄、激烈鏖战的场景,是八一南昌起义的实物见证和八一精神的物质载体。如今,这五处旧址已成为人们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抚今追昔,我们梳理五处旧址的历史,充分挖掘这一段段耐人寻味的红色记忆,记录下一个个历史与现实对话的感人瞬间,重温这段激情岁月。

总指挥部旧址:

八一南昌起义的指挥中心

位于南昌市中山路380号的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原为江西旅社,始建于1922年,至1924年建成,是一座银灰色、回字形的中西合璧砖混结构建筑,主体建筑共4层,坐南朝北,屋顶是一个大平台,可凭栏鸟瞰南昌全城。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八一馆馆长王小玲介绍,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了震惊全国的南昌起义,领导起义的总指挥部就设在江西大旅社。江西大旅社是当时南昌城内首屈一指的豪华旅社,1922年,由南昌商界知名人士李晋笙、包竺峰、罗和仲集资40万元兴办,成为当时南昌规模最大的高层建筑,是江西民国时期的三大建筑之一。

江西大旅社主立面采用水泥浮雕装饰,属西式巴洛克建筑风格;楼内有一天井,既有通风采光的作用,还有“四水归堂” 的聚财之意。四周的房间环绕天井排列,形成回字形格局,具有典型的中国江南民居传统建筑特色。这里共有96间客房,一楼设喜庆礼堂,供举行婚寿庆典之用;二楼是中餐厅,又称江天大酒楼,每个包厢都以名贵花木命名,如碧桃、丹桂、红梅玫瑰等;三楼是西餐厅,又称西江番菜馆,每个包厢以国外著名城市命名,如伦敦柏林罗马等;屋顶还设有摘星茶楼。吸引了当年诸多富商巨贾、达官贵人前来聚会,可谓热闹非凡,盛极一时。

1927年7月26日、27日,叶挺、贺龙部队先后到达南昌。贺龙所率第20军第1师把江西大旅社整个租下来,在大门口挂上师部的牌子,并派卫兵严加守卫。7月27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在大旅社内宣告成立,该处便正式成为领导八一南昌起义的总指挥部。

起义前后,江西大旅社一楼的喜庆礼堂就是前委会议室。会议室旁的9号房间是起义的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军事参谋团办公室,军事参谋团参谋长刘伯承在此办公。一楼还设有警卫队住房,时任警卫班班长的粟裕就住在这里。战斗打响后,一楼还临时设有卫生队救护室、战利品存放室。

江西大旅社的二、三楼汇聚了当时全国的革命精英。他们中有来自各地的工农运动领导者,也有中国共产党派来参加联席会议的各省代表们,还有部分国民党左派人士。在此期间,大旅社的酒楼停止对外营业。他们在这里商讨斗争策略、交流经验,研究如何开展未来革命工作,整个大旅社都洋溢着火热的革命气氛。四楼是政治宣传人员的活动场所。起义前后,这里热闹非凡,灯火通明,宣传人员常常彻夜写标语、传单。南昌地区的群众代表,也频繁进出、积极配合起义军各项工作。起义胜利后,大旅社便成为革命委员会的办公场所,各种通告、宣言和任职命令都是从这里发出。

1956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筹备处成立并接管了总指挥部旧址。贺龙、陈毅等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的老一辈革命家相继前来指导工作。1959年10月1日,经过了三年时间筹备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如今,这里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昔日的豪华大旅社,已经成为人人敬仰的红色圣地。

贺龙指挥部旧址:

起义部队的战斗前沿阵地

贺龙指挥部旧址位于南昌市子固路165号,原为中华圣公会的宏道堂及其主办的宏道中学校址,始建于1916年。旧址分前后两栋,建筑朝向均为坐东朝西,属于西方建筑风格的砖木结构小洋房。临街的一栋为中华圣公会主办的宏道中学和宏道堂,后院的小洋楼为中华圣公会会长兼宏道中学校长刘屏庚的住房。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贺龙早年参加民主革命,1926年起率部队参加北伐战争,在湖北河南屡战屡胜,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八一南昌起义时,贺龙所率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是起义的主力部队之一。

1927年7月下旬,贺龙率部队从九江赶赴南昌,准备举行起义。第20军指挥部就设在宏道中学内。贺龙曾这样解释道:“这里离牛行车站不远,一过江就到了;离敌人第五方面军的总指挥部很近,仅两三百米,而且地点位于两处正中,非常合适。”这为起义军侦察敌情,攻打敌总指挥部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宏道中学一楼中间的大厅是学校礼堂,二楼是中华圣公会的宏道堂,厢房是学校的教师、职员宿舍。起义期间,军部各个机构就分别设在主楼教室和礼堂内。起义前夕,校长刘屏庚还将自己的卧室腾给贺龙居住,军事参谋团的刘伯承和周逸群等人也搬来这里居住。他们在此一同草拟起义作战和南下行军计划,多次召开高级军事人员会议,商讨起义筹备工作。

1927年7月30日下午,贺龙在这里召开军官会议,发出了最新作战任务。在会上,贺龙积极动员官兵起义,情绪激昂的演讲坚定了在场官兵跟共产党走的意愿,大家激动地等待着起义时刻的到来。8月1日凌晨,战斗打响了。贺龙、刘伯承、周逸群站在小楼前的台阶上亲自指挥攻打敌总指挥部的战斗。由于敌军事先得到了叛徒的密报,抢占了鼓楼、端表楼等制高点,用猛烈火力向贺龙指挥部扫射。贺龙等人沉着指挥,当战斗处于胶着状态时,他派自己的警卫连冲了上去,终于攻克下南昌城内兵力最强、最顽固的敌人堡垒——敌总指挥部。

据亲眼看到贺龙指挥起义的刘屏庚回忆,在天亮之前,他听贺龙说道:“快结束了。”旧址三楼的临街窗口至今还留有当年的弹痕,见证着那场激烈战斗。

叶挺指挥部旧址

见证八一南昌起义战斗历史

叶挺指挥部旧址位于南昌市苏圃路1号,是一栋“工”字形的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该楼建于1925年,为当年熊育钖开办的心远中学校舍。当时的心远中学与天津南开中学、湖南明德学堂并称为中国三大私立新校。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一南昌起义时,叶挺所率的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是起义主力军之一。据八一馆馆长王小玲介绍,叶挺于1919年初投身民主革命。1924年国共合作后,叶挺赴莫斯科学习,深深被苏联共产党人的献身精神所感动,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叶挺在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第四军独立团担任团长。叶挺所率独立团连战连捷,在湖北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中屡建奇功,被誉为“北伐名将”。叶挺独立团不仅在战斗中打出了“铁军”的威风,而且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革命军事人才,成为中国共产党掌握的一支骨干军事力量。

1927年7月中旬,叶挺从叶剑英处得知,汪精卫和张发奎密谋召集叶挺、贺龙上庐山开军事会议,实为趁机扣押他们、解除兵权。他对汪精卫和张发奎的做法十分愤慨,遂和贺龙、叶剑英等人共同商议,不去庐山,直接将部队开赴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7月下旬,叶挺率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从九江来到南昌,当时正值学校放暑假,叶挺将指挥部设在心远中学内的一栋校舍内。该校舍楼上是军部办公室、会议室和电话总机房,楼下是警卫连、通讯班和特务连住房。

1927年7月30日下午,叶挺指挥部上下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氛围。叶挺在指挥部二楼会议室召开营级以上干部会议,有40多位青年军官到会,为了保密,会场周围还布置了岗哨。会上,叶挺传达了中国共产党关于起义的决定及前敌委员会对形势的分析,指出:宁汉合流,已成定局,革命遭受严重的挫折,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一部分领导人已赶往南昌,准备举行武装起义,挽救目前的危局。与会军官大多是共产党员,他们对前委的部署一致表示拥护。

7月31日战斗前夜,周恩来赶到叶挺总指挥部,亲自视察叶挺部队。起义中,叶挺指挥第24师主攻驻守在天主教堂、匡庐中学、贡院、新营房一带三个团的敌军。第24师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所向披靡,再一次展现了“铁军”的威力。

2007年,在建军80周年之际,叶挺指挥部旧址由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全面接收管理,复原了二楼会议室,并配有陈列展览,展示叶挺在八一南昌起义时的历史功绩。

湘南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见证打响湘南起义第一枪

【基地概况】

湘南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位于郴州宜章县城关镇中夏街,是1928年朱德陈毅策划、发动宜章年关暴动时的指挥部和工农革命军司令部所在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016年5月31日,湘南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李节武 摄)

2004年9月,湘南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开馆,共展出珍贵的历史图片325幅、实物186件、珍贵文献资料13份。2010年和2019年纪念馆先后两次提质改造,展厅面积达到1600平方米,整个陈展内容由“革命基础雄厚”“宜章年关暴动”“湘南起义红旗漫卷”3个部分组成。2018年,纪念馆共接待参观者56.9万人次。

【藏品故事】 胡少海使用过的马刀

在湘南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一楼展厅里,陈列着一把马刀。马刀原主人,是宜章年关暴动的关键性人物、后在革命战争中壮烈牺牲的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胡少海。

胡少海于1898年出生在宜章县一富绅家庭,早年考入广东乐昌中学读书,接受进步思想。1921年,因对其父兄勒索、欺压百姓的行径十分愤慨,他毅然离开地主家庭,弃学从军。1926年,他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6军营长、团长,并率部参加北伐。而胡少海身上的马刀,自他从军起,便陪伴着他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胡少海使用过的马刀。(资料图片)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胡少海联络一批湘南籍士兵潜入湘粤边界活动,与共产党员高静山等人取得联系,使队伍成为党领导下的一支红色武装力量。1928年1月,胡少海受朱德派遣,以国民革命军第16军47师140团副团长名义,率两个连开进宜章县城。第二天,朱德、陈毅率领大队人马赶到,成功智取了宜章县城,拉开湘南起义的序幕。

宜章年关暴动期间,胡少海将伴随他征战多年的马刀赠送给了当地老佃户廖年生,并勉励这位受尽剥削的穷苦农民:“苏维埃政府成立了,穷人要翻身,你们要跟着共产党,拿起刀和枪反抗那些官僚和土豪劣绅,跟那些害人虫作斗争!”

这把马刀,被廖年生一直珍藏到新中国成立,后由其儿子交给当地史志办,最终在湘南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展出。

来源:湖南日报记者:黄晗 通讯员:吴淑娜

十一军指挥部旧址,隐藏在全国百强学府,曾经是八一起义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