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阳明书院

吉安阳明书院

阳明书院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山风景区内,其前身为九邑会馆、青原会馆,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明正德五年(1510年),王阳明任庐陵知县时,在青原山讲学,奠定了江右王学的发展基础,并使庐陵成为“理学之邦”,有“东南邹鲁,西江杏坛”之誉。为纪念王阳明,庐陵人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在青原山建阳明书院,后几度兴废。2012年,吉安市按庐陵古建特色在原址上原貌复建阳明书院,书院中轴线由门厅、传心堂和五贤祠三部分构成,古色古香,美轮美奂。

明正德五年(1510),时任庐陵知县的王守仁偕同邹守益(安福人,明代科举探花)在青原山讲“良知之学”,其后会讲者众,并置学田。王阳明去世后,每年春秋两季,青原山都要举办大型王学讲会。讲会时,大江南北王门弟子不远千里而来。青原山也就成为王学研讨中心,庐陵誉为“理学之邦”。

明万历四十年(1612),吉安名士邹元标(1551-1624、吉水人,历任刑部右侍郎、左都御史等职)、郭子章(1542-1618、泰和人,官至兵部尚书)接纳寺僧本寂的建议,筹资将会馆从净居寺内迁至寺外山前。于待月桥旁,翠屏山之南,重建“传心堂”,“五贤祠”(五贤指王守仁、邹守益、聂豹、欧阳德、罗洪先)。祠旁建“九邑会馆”,吉安府属九县各建一馆,各馆置有公田,接迎本县学士文友。历五十年风雨,会馆破损,清康熙五年(1666),湖西道守施闰章倡议修葺,士绅百姓闻讯,奔走相告,捐资献物。

青原会馆又经百年沧桑,失修倾塌。为重振阳明之学,清道光十九年(1839),吉安知府鹿春如首倡建阳明书院。社会各界踊跃捐资,建书院于净居寺北侧,与净居寺隔溪相望,历三年建成。前后三进,占地12亩,规模宏大;第二进为“传心堂”,设“志道”、“据经”、“依仁”、“游艺”四处学舍;第三进为“五贤祠”,祠上方建“魁星阁”。书院建成后,又“劝捐储费,建库储书”,选拔吉安九县优秀生员就读,扬儒学精神,继庐陵文脉。并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聘刘绎(字瞻岩,永丰县人,曾任提督山东学政)为阳明书院首任山长,主讲书院达30年之久。光绪末年因废书院而停办。1939年至1948年,国立十三中学迁青原山,并以净居寺部分房舍和书院为校舍。

阳明书院的景点 阳明书院在哪

1. 阳明书院在哪

凭身份证即可借阅。

书院共有四层,其中负一楼为书院办公室;一楼和二楼为图书阅览区域;三楼为文化交流平台及多功能会议厅,主要包括崇义、阳明文献馆、王阳明学术报告厅以及书画室、会客厅、会议室等。

书院计划新采购图书3万册左右,其中青少年书目6000多个;王阳明书目300多个;政经类书目1000多个;综合全民阅读书目20000个。总量约96000余册。崇义县阳明书院拟将打造成为全省最大的大众“阅读之城”,以及全国一流的阳明文化研究基地。

2. 阳明书院哪个学校

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系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位于吉安市吉州区沿江路84号,地处赣江西岸,前揽赣江水,后枕状元桥。现任校长张辉寅。

学校占地面积168亩,校舍建筑面积23817平方米;学校现有49个教学班,学生2793人;全校在职教职工213人,专职教师187人,其中高级教师85人,一级教师79人,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比例达90%。

吉安市第一中学前身是吉州十属联立阳明中学,是一所公立完全中学。1922年秋袭用原阳明书院学产,由吉州十属联立阳明甲种商业学校改制而成,校址设于魁聚门府宫(现市政府院内),吉安著名民主革命者谢式南为首任校长。1951年私立朝宗中学、庐陵中学并入私立文山中学,1952年秋,文山中学并入阳明中学,同时校址迁至现址,由省文教厅管辖,改名为江西省吉安第二中学,1954年元月改称江西省吉安第一初级中学,1955年改名为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1958年划归吉安市管理,并定为江西省重点中学。

3. 光明书院位置

深圳市光明书院于2003年创办。 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从公办重点学校中调派了部分领导和骨干教师,充实了学校的师资队伍。学校遵循“以诚心服务社会,以爱心培育人才”的办学宗旨,开创“教育思想高起 点;办学条件高标准;学校管理高层次;教学队伍高素质;课堂教学高效率;教改实验高要求;校园文化高品位;全面育人高质量”的治校思路,坚持“德育立校,教研兴校,特色强校”方略,以完善的教学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严明的校风校纪,优异的教学成绩,全方位的教育服务,鲜明的办学特色,独树一帜,享誉四方,跻身东莞市名校之列,成为华南地区体制新颖、理念超前、设备先进、质量一流的新型现代化品牌学校。

学校德育紧扣“五重点:养成教育、生命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人生规划教育、公民教育”,坚持“激励、唤醒、鼓舞”的教育艺术,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节日)、第三课堂(校外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青春期教育、进取心责任心教育等系列活动,润物无声,激扬生命,滋养每个学生有形、有志、有为,健康成长。

4. 阳明学堂在哪里

交大的原名是交通大学,1896年中国实业家、教育家在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清朝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奏设了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这两脉即为交通大学最早源头。交通大学总会成员为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阳明交通太学,统称为中国交大五校。

5. 阳明书院在全国有几家

相传宋高宗曾登临此山饮水,觉泉水甘洌,取小甏汲水而去,并谓泉好风景更好。

因建“更好亭”。迈入龙泉山公园南大门,拾级而上,在半山腰可见清书法家翁庆龙所书“文献名邦”巨匾,再往前走,便到了“四先贤故里碑”,这是后人为纪念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黄梨洲四位余姚 贤而建的。位于南山腰的中天阁,曾为王守仁(王阳明)先生讲学处,故亦称阳明书院,建于五代,取唐诗人方干诗中“中天气爽星河近”之意而命名,现为梨洲文献馆。

6. 南山校区阳明书院

初三不可以复读!

九华书院,是位于安徽省九华山柯村新区风景河畔的一处书院。

古称阳明书院,又名“仰止祠”,为明代中叶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王阳明创设。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始建于九华山城寺西。经过数度重建、改建,现存书院标题为1998年赵朴初先生所题。

7. 阳明书院在哪个大学

1、吉安市白鹭洲中学

吉安市白鹭洲中学是江西省著名重点中学、江西省中学德育示范学校、“科研兴校”先进单位、“实验室工作”先进学校,连续七届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是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高中课改”先进学校。白鹭洲中学创建于1241年,前身为白鹭洲书院。

2、吉安市第四中学

江西省吉安市第四中学创办于1970年,先后荣获省级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级学校管理星级学校,市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市级现代化教育技术师范学校,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10多个荣誉称号。

3、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

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系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吉安市第一中学前身是吉州十属联立阳明中学,是一所公立完全中学。1922年秋袭用原阳明书院学产,由吉州十属联立阳明甲种商业学校改制而成,校址设于魁聚门府宫(现市政府院内),吉安著名民主革命者谢式南为首任校长。

1951年私立朝宗中学、庐陵中学并入私立文山中学,1952年秋,文山中学并入阳明中学,同时校址迁至现址,由省文教厅管辖,改名为江西省吉安第二中学,1954年元月改称江西省吉安第一初级中学,1955年改名为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1958年划归吉安市管理,并定为江西省重点中学。

4、吉安五中

吉安五中前身系民国初年创办的城隍庙小学,后改为城西镇小学,抗日战争时期改称为中山小学,1970年改为江西省吉安市第五中学至今。始设初中班,1973年设高中班,1983高中停办,成为一所初级中学。

5、吉安七中

学校前身为江南四大书院之一,公元1241年创建的白鹭洲书院,是中国连续办学史最长的学校之一。

8. 王阳明书院在哪里

明代东林书院以“斗士”形象而闻名,政治上斗阉党,学术上则以反王学最为著名。在东林书院的各类文献记载中,王学基本以“末流”“邪学”形象出现。然而,认真考据明代东林书院的修复、兴盛历程,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东林书院的成功修复与阳明、阳明后学的支持分不开;

其次,东林书院的学术传承,无法真正绕开阳明学。其书院制度亦多受益于阳明、阳明后学的书院建设理念与成就;

第三,东林书院陷入党争之时,不少阳明后学奋力奔走挽救,东林党人与阳明后学之间不乏相互欣赏者。两者的矛盾其实仅止于学术立场。在其他方面极为融洽,因此。疏理、澄清二者的关系至为重要。

吉安白鹭洲书院是多少年造的?

白鸳洲书院位于江西吉安市内赣江江心的白鹭洲之尾,南宋知吉州军江万里创建于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它和庐山的白鹿洞书院、铅山的鹅湖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齐名,合称为古代江西四大书院。白鹭洲既以白鹭为名,所以宋代在洲上创建书院时,也就依洲名而称之为“白鹭洲书院”。

安阳滑县做的最错的一件事,就是把欧阳书院,白白荒废了

说起欧阳修,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官场沉浮40余载,级别达到副国级,后人将他与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大家熟知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就是出自他写的《醉翁亭记》。

欧阳修画像

那么,这样一位在北宋政治、文化上都负有盛名的人,如何和安阳滑县扯上关系呢?这就要从康定元年(1040)6月说起了,33岁的他任滑州(今安阳滑县)武成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在位半年左右。这是他第一次和滑县产生交集。

而二次是在庆历二年(1042年),他自请从中央机关调离,外放到滑州任通判。至于原因,据说是当时军情紧迫,时任全国最高军事长官的晏殊(他的恩师)却大宴宾客。

他气不过,便赋诗《宴太尉西园贺雪歌》,望恩师花天酒地时,也能想起40万顶着凛冽寒风的边防将士。结果,晏殊得了个不顾天下安危的骂名,欧阳修也自知在中央呆不下去了,只能自请外放。

老实说,这份气节对于为官者而言,是非常难得的。我想,这也是他能名垂千古的主要原因之一。概括而言,他两次就任滑县官职的时间都不长,但却留下了不少珍贵文化遗产。

首先,他创作了《王彦章画像记》。王彦章又称"王铁枪",五代时期名将,曾任宣义(今滑县东)节度使,深受百姓爱戴。他以身殉国后,滑县百姓建铁枪寺纪念他。欧阳修感其义勇忠信,来到滑县后,便着手寻找王彦章后人和搜集资料,创了这篇传世佳作。

其次,自酿冰堂酒。欧阳修将官署命名为"冰堂",大概是自励"冰清玉洁"。不过,冰堂不是重点,重点是它的衍生品——冰堂酒。由于明星效应,他自酿的家酒也跟着成了名酒。黄庭坚在《清平乐饮宴》中云:冰堂酒好,只恨银杯小。足见冰堂酒的名气有多大。据说在承平时,冰堂酒还成了天下第一名酒。

最后,就是他创作的《画舫斋记》:治为燕私之居,而名曰画舫斋……然予闻古之人,有逃世远去江湖之上,终身而不肯反者,其必有所乐也……

画舫斋即书斋,是欧阳修所居的读书休息之处。散文中,欧阳修借景抒情,追忆被贬之事时由悲愤到抗争,暗藏有志难酬的无奈,读来余味悠长。这篇散文让画舫斋出了名吗,也让整个居所——欧阳书院,被世人熟知,并成为了我国四大书院之一。

可以说,欧阳修在滑县任职期间,留下的这些宝贵财富,如冰堂酒、欧阳书院等,只要滑县运用得当,必能给滑县带来可喜的、持续的收益。遗憾的是,滑县却将这些珍贵遗产白白荒废了。

就拿欧阳书院来说,它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毁损了,后来就一直在修葺。我前几年去看时,差点找 到这个书院。好不容易找到了,发现这个书院的建设很不完善。即便是现在,我们在网上搜索欧阳书院,得到的消息大多仅是介绍,这个书院长什么样、旅游攻略等消息,一概找不到,一种痛惜之感悠然而生。

现如今,很多城市都在努力自造成网红城市,自身没有历史文化内涵,也硬要强加,颇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让人哭笑不得。但安阳滑县是有厚重文化积淀的,但却不会运用,白白浪费了,岂不悲哉!

在我看来,滑县完全可以下大力气将欧阳书院建设起来,并打造好,然后"单点突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联动其他景区,最终将旅游及其他产业联合起来发展。